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笔记(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12
把这些能够自由运作,并具有相同介质、结构、宗旨与功能的媒介联合起来,结成的系统或团体,就是媒介组织。如报业组织、广播网、电视网。
新闻传播事业是指各种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各项信息传播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详言之,新闻传播事业是人们通过新闻传播机构所进行的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和经营管理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是各种新闻媒介机构、组织及其各种经常性业务活动的总称
在现代社会架构中,新闻传播事业以它所构成的强大的报纸媒介组织、期刊媒介组织、广播媒介组织、电视媒介组织、通讯社媒介组织、新闻电影媒介组织、多种媒介混合组织、新闻教育组织、新闻研究组织,各组织又以其所构成的成千上万的媒介机构(如各种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社、新闻电影、电视网络、新闻院校、新闻研究所等),形成社会新闻传播网络,最终构成众多的以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经营管理为活动内容的企业与事业,同文化事业、卫生事业、教育事业等企事业相并列,成为社会上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强大方阵,意识形态领域里一个最有战斗力的团队。
2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一般规律:新闻传播事业是在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
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动因和条件,第一,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二,具备一定的社会需求及社会条件。其中,物质条件是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最根本的条件。物质生产力和文化技术发展水平,主要决定新闻传播事业的形式,或报刊,或广播,或电视。第二个条件社会对新闻的需求即社会条件,则是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内容。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全书)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就是新闻事业所有制性质,它决定媒介管理方式、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媒介的运转方式等。
●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1)生产力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信息需求日益迫切,从而刺激新闻事业的发展;
2) 整个社会的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读者群越来越大;
3) 广告越来越多,新闻事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获利丰厚的企业,刺激了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新闻事业提供了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技术手段。
3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
新闻传播事业是以新闻手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新闻舆论机构,它以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为其经常性的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传播事业总是一定阶级的新闻舆论工具。
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
a)新闻传播事业是一种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是阶级的舆论工具。在阶级消灭之前,这是一切新闻传播事业的共同倾向。
b)新闻传播事业在上层建筑中,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领域),不同于于军队、法庭、警察等政治上层建筑(国家机器),它没有强制作用。
c)新闻传播事业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新闻传播事业综合反映其他思想上层建筑,同时具有更为强烈的政治性。
2)新闻传播事业对群众的辐射面大,传播速度快,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大。
3)新闻传播事业主要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生活服务。
4 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和舆论性
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种阶级性,可由新闻传播事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加以说明。一定阶级所创办和掌握的新闻传播事业,总是依据这一阶段的特定利益和意志运行的,以此显示其特定的阶级性。
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
第一,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取或舍、新闻报道的详或略、报道时机的抢或压,甚至所报道的新闻的真与假来体现;
第二,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评价,赞成或反对、提倡或贬斥、肯定或否定、颂扬或抨击来体现。
否认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片面夸大新闻事业的阶级性都不符合实际。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传播事业无一例外都是有阶级性的,而对某一条具体的新闻报道来说,则应作具体的分析。
在阶级社会中,舆论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同或相近的人们对一件事情的一致态度。新闻传播事业面向社会公众,把人们的呼声反映出来,并依据这些呼声发表意见,成为一定社会舆论的反映者和表达者,因而新闻传播事业是一种舆论工具,具有舆论性。
新闻传播事业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把公众中分散的、无组织的舆论,根据某种需要进行选择和梳理,公开发表,使之成为集中的、有组织的舆论,这种舆论即为新闻舆论,同新闻传播媒介的立场和厉害关系大致上是一致的。
5新闻传播事业的功能
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指的是:新闻传播事业对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所能实现的效能。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一般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刊载广告。
1)报道新闻:新闻事业最基本的功能,又是其他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
2)反映、影响和组织舆论:即引导舆论、传递观念和意见。
3)服务社会、指导生活:监督环境、监督政府是新闻传播事业服务社会的最重要的内容,其他大量体现在为社会、为公众所提供的具体的服务和具体的指导中。
1)传授知识、普及教育:在报道新闻时,加入必要地知识性材料;新闻媒介中设置专门的知识性专栏和节目。
2)提供娱乐,裨益身心:丰富和活跃精神生活。
3)刊登广告,发展经济。
6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工人阶级政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种新闻媒介机构、新闻媒介组织的总称。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主体是工人阶级政党所创办的新闻传播事业,党报是其中的主力部队,它是在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形成的。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和特征,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有着两个重要的特点:1、就所有制而言,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人民的事业;2、就运行和操作而言,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由国家根据法律统一管理,服从执政党的领导,具有共同的政治方向。
7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方针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观念形态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党领导下的新闻舆论工具,必须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味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基本方针。
新闻传播事业为社会主义服务,就要积极推动、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闻传播事业为人民服务,就要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意愿,传达人民的呼声。
为社会足以服务同为人民服务时完全一致的。离开了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从根本上脱离了人民,违背了人民的最高利益。切实贯彻好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就是实行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报道原则。
正面宣传为主:社会主义媒介机构和新闻传播工作者,在新闻宣传中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报道社会主流、讴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所创造的业绩上,反映进步思想、代表社会正确发展方向的新观念、新生活成为新闻宣传的主要内容。
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因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了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人民创造历史的主流是健康的,光明面总是占主导地位。
8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
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不少同新闻传播者相同,但它又有独立的责任。主要有:
1)依法创办出版与电子媒介机构。
2)新闻媒介机构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禁裁条例。
3)新闻媒介机构对传播的信息及言论承担责任。
4)新闻媒介机构的其他责任。新闻媒介机构应当依法或按照有关行政机关规定,发表有关法令、文告、通知以及公益性广告及材料;新闻媒介机构必须依法保障其下属的新闻传播者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为新闻传播者提供相当的工作条件、劳动报酬及其他合法权益;新闻媒介机构必须维护自己的新闻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包括按时提供一定质量的报刊与广电节目,不刊播过量的广告,报刊定价合理等。
9 新闻传播事业的权利
1)依法创办媒介机构,自由决定其运行及停办。
2)新闻媒介机构根据法律及有关规定,可要求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及司法机关接受采访,并提供有关文件及资料。
3)新闻媒介机构可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及地区内,公开发表、传播、出售、征订自己生产的印刷媒介或电子节目。
4)新闻媒介机构可以依法跨媒介、跨地区发行及传播,同其他媒介展开竞争,自主发展。
5)新闻媒介机构可依法行使对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及政府工作人员的批评监督权,就国家事务及社会事务发表责任的言论及意见。
6)新闻媒介机构领导人活领导人制定的人员可独立行使本机构的人事、财务、经营、管理、分配、福利、奖惩等媒介机构内部的职权。
第八章 新闻传播受众
1 新闻传播受众的角色特征
受众是大众传播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又称受传者,阅听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具有这样的角色特征:
第一,在现代传播中,受传者是无定向、模糊的,这给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带来不小的困难。
第二,一种媒介的受传者兼收其他媒介,受传者多渠道获知信息,他们在受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各种媒介提供信息的内容与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给予不同的评价。
第三,新闻信息传播的接受不具有强制性,新闻受众完全依据自己的需求、动机、态度、意志选择媒介,选择信息。受众的收受态度是新闻传播效果最终的决断者。
第四,新闻传播期待中的社会作用能否奏效,能否产生预期中的“轰动效应”,主要取决于受传者对这些信息与意见的心理反应,及其对之所采取的相应行动。
第五,传播致效的重要环节是及时感知受众的反馈信息。
第六,在现代生活中,受众既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又总是某个阶级、阶层、团体、组织和社区中的一员。
第七,受众是社会成员之一,他们收受新闻信息之后,由于一定的心理需求会向他人转述这些信息。
2 传播者对受众的角色期待
传播者期待自己所选择的信息和所发表的意见能为受众接纳,自己的态度与价值观能为受众所认同,从而巩固与提高自己及其所在的媒介在社会上的威望,进而获得他们所期待的各种经济的、政治的或其他的功利收益。
建立基础:使用与满足理论,主动地、有选择地使用媒介和信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
新闻传播者对受众还会提出文化规范的角色期待。他们期待通过自己有选择的信息传递,为受众收受之后能够成为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使受传者体会和感觉到社会认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规范,并且自觉地按照这种规范标准去解释社会现象和判断他人及自己的行为,根据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办事。
新闻传播者期待通过自己的传播活动(新闻信息的传递和宣传信息的传递,尤其是后者),把受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受众成为自己指挥或指导下的团体的一员。可以把这种角色期待称为“组织期待”或“团体期待”。
警惕“魔弹论”和“固定成见论”
3 析“魔弹论”和“固定成见论”
“魔弹论”又称“靶子论”、“枪弹论”,这种理论认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是主动地,而受众则是被动的。传播者把“信息子弹”发射出去,受传者必被击中,应声倒下。传播效果直接而明显。传播效果直接而明显。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表明,后来的一系列传播学实验也证明,受众是复杂的,能动的,有自主性的行为主体。他出于自己的需要,对射来的“信息子弹”总是经过了选择和评价之后,才决定是否接纳,是否被“击中”即被劝服并采取行动。
“固定的成见”,意指人们由于生活在较狭小的一隅,对该环境中生活的某一类人或某一类事会形成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这种看法一经形成,轻易不会改变。“固定成见论”知道新闻传播者实现对自己的受众进行认知分类,针对其所需传递信息,这一点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人们对客观外界的人与事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理论将会导致新闻传播者对受众的角色期待发生认知和判断的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固定成见论”也可能发生以受众的群体认知取代个体认知的失误,导致对受众角色期待的一般化和简单化。
4 现实受众、潜在受众和隐在受众
现实受众:坚持接触和利用新闻传播媒介的人
潜在受众:具备健全的阅听能力而尚未接触全部或部分新闻传播媒介的人
隐在受众:受众收受新闻信息时,可能产生的思维定势或行为定势,已经隐含于作品的内容之中了,而这种内容是由新闻传播者依据主体需要而经过精心选择与制作的。“隐在受众”实际上是由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共同制造出来的。
5 受众的认知能力、新闻文本分析和新闻根据分析
受众的认知能力,指受众对信息符号进行解码,即认识和理解新闻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受众能够及时、正确地分析新闻作品结构,说明新闻文本内涵,体悟新闻发表的根据。
新闻文本分析,主要要求受众分析并显示原始文本的逻辑结构,辨别文本的主要思想与次要思想,从中析出传播者陈述该新闻是事实的主题,特别是那些不言明的判断,那些传播者欲言或不欲言的看法。只有对新闻作品进行文本分析之后,才能体悟出在客观报道手法下传播者的真正立场与观点。
新闻根据的分析,要求受众认识该新闻作品之所以成为新闻的依据,它比文本分析又深入一层。新闻根据的分析,使受众可以进一步认识该新闻信息传播的目的,从而确认自己接受该传播的态度。
6 受众的选择性接触和影响选择性接触的因素
选择性接触又称“选择性注意”,指注意的指向有选择性地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而同时离开其他对象。受众在接触信息时,会自觉和不自觉地注意那些与自己原有观念、态度和价值观相吻合的信息,或自己需要与关系的信息,也会主动避开和排斥那些同自己观念与态度相悖的信息,或那些与己无关和不感兴趣的信息。这种依据自己的需求和态度对新闻媒介、新闻信息的取舍,称为受众的选择性接触。
要吸引受众的集中注意,可从改进新闻传播的功能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入手。
功能性因素主要指新闻传播的信息内容。从内容看,既要重视那些可能即刻满足受众需求的信息,如购物、消遣、解难等需求信息的传播,又要重视那些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传播,可能改变受众原有观念和态度的信息的传播。
结构性因素主要指新闻传播的信息形式。传播者可以通过对信息的对比、强度、位置、重复、变化等不同的配置,以期引起受众的集中注意。
7受众的选择性理解和受众的“加入行为”
选择性理解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所作的不同解释和结论。受众在理解他所接受的信息的意义时,常常会加进一些主观的东西。受众的这种“加入行为”具有积极作用。有学者称受众的这种对送达的信息符号以超乎符号原载意义的译码行为为“再创造”理解。信息的实际意义不仅存在于符号载体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于受众主观的创造性理解中。
8 受众的选择性记忆和影响选择性记忆的因素
选择性记忆指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或活动的反映的取舍。选择性记忆的心理机制是出于维持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需要,因此,选择性记忆在信息记忆的倾向上,不仅受着受众的态度、情绪、需要等心理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着信息传播的环境、形式和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受众的记忆是一种自主的心理过程,是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深层次心理活动,但传播者在这种自主性十分突出的受众接受活动中,仍然可以通过许多积极的工作,增强受众记忆的利己程度,使受众的记忆集中于我媒介传播的信息,对我媒介传播的信息留下深刻印象。
9 影响受众从众接受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
从众,指个人在群体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念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或按流行做法行事的现象。受众在新闻信息接受中,由于实际上或心理上的压力,而采取同多数人一致的信息取舍与信息理解,称之为受众接受的从众心理。
影响受众从中接受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
1)知觉情境。情境明确可辨,从众倾向较小;情境模糊不明,从众倾向较大。
2)群体力度。群体人数越多,内聚力越强,成员意见越趋于一致,对群体标准的从众倾向也越强。
3)人格特征。自信心、自尊心和智力较低者,易于从众。
10 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一般心理机制
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机制,主要有求知、求新、求同、求异、求趣、求美等六种
1)求知心理,首先是为了了解外界的变动,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以适应这一变动并利用这一机遇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其次是为了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需要。
2)求新心理,“求新”,即受众对于有新意的新闻信息的心理指向。受众的求新心理,在传受活动中体现于两个方面:新闻传播的内容新,新闻报道的手法新。
3)求同心理,指人的追求赞同或追求从众的心理现象,在受众的信息接受中,表现为受众对于同自身具有某些共同性的事物,即同自己有某种共同性的新闻信息感兴趣的心理。求同心理的出现是由于受众作为认知主体,对遇到的类似过去的认知对象会产生亲切感;人的观念在被人认同之后会使已有的定势得到强化,所以受众总是主动地追求赞同,追求认同,追求从众。
4)求异心理,求异,人的好奇心理之一,有机体遇到奇异刺激物或新环境时会产生的朝向和探究反射。求异心理不是出于得益动机,而是一种无专门目的的、感受上的愉悦与满足。
5)求趣心理,是一种得益心理,指人们对于有趣味性的事物的心理指向。受众的求趣心理及其满足,在于传播者认识趣味、表现趣味,而受众则在于认同趣味、欣赏趣味。
6)求美心理,求美,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心理指向。
新闻内容的美,表现在内容的真实、人物心灵的伟大、情趣的高尚、洋溢着人类善良的情感,对受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调动他们的欣赏热情。
新闻形式的美,外在美(标题句式等);配置美(版式图片印刷等)。
11 新闻传受双方的心理调谐的意义和方法
心理调谐即心理相容。心理调谐指通过对传受双方的心理定势进行协调,使之处于相对和谐与平衡的心理状况。
(1)了解受众研究受众
深入受众,了解受众,才能知道他们的需求,懂得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对受众进行了细化的研究之后,才能掌握必要的手段去激发受众的集中注意;同受众交朋友,倾听他们的意见,有助于沟通受传双方的情感;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责任要求,既要满足受众的需求,又要引导受众,“在满足中进行引导”。
(2)运用心理机制进行心理调谐
解决传受双方在传播活动中出现的心理错位问题,在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受众的需求与意见之后,还要运用受众新闻信息的心理机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谐。如:
首因效应即第一传播效应——改进传播时效性差的弊病。
从众心理:强化典型报道
求知心理:深化文教科技报道,提高知识含量
衰减心理:加强节目编播、排版
逆反心理:改进传播者撰稿口吻、播音神态等。
在传受双方的心理调谐中,新闻传播者的自我心理调节时十分重要的。这种心理调节,是传播者利用心理机制,从心理冲突向心理相容转化的内化过程,即自我实行心理调谐的过程。
12 新闻传播受众的权利与责任
新闻传播受众的权利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终端,有权要求传播者尽到信源的责任,向作为信宿的他提供所承诺的服务。受众的权利有:
●传播领域的公民权利;
●付酬阅听的消费者权利;
●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权利;
●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权利。
新闻传播受众的责任
●传播领域的公民责任;
●付酬阅听的消费者责任;
●机关媒介受众的成员责任;
●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责任。
第九章 新闻传播效果
1 新闻传播效果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新闻传播效果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新闻传播的效果问题,贯穿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全过程。它始于传播之前,显现于传播之后。所谓新闻传播效果,是指新闻传播受众接受信息之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新闻传播效果的意义:
1)新闻传播效果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
2)为使传播致效,对新闻传播流程的各个环节都设定了具体的、必要地要求。
3)传播效果问题是新闻传播研究最集中的领域,它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纲。
2 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
从宏观上考察新闻传播效果,可以发现新闻传播效果是由下列八个方面构成的:
1)信息共享; 2)情趣养成; 3)知识承传; 4)情绪宣泄;
5)审美感受; 6)价值认同; 7)态度改变; 8)行为转化。
3 新闻传播效果的类型
(一)按效果显现状态分:显态效果和潜态效果
显态效果:从受众情绪变化、态度转变、行为改变中可以感觉到的效果。
潜态效果:思想上有所触动,但在情绪、态度、行为上暂时尚无流露,需过一定时间,继续接受同样信息传播以后才会公开显现的效果。
(二)按效果显示时间分:即时效果和延缓效果
即时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即显现的效果。
延缓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进行一定的选择、消化、思考以后才出现的效果。
(三)按效果存在时间分:暂时效果和持久效果
暂时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即显现,不久又消失的效果。
持久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即时或略过一段时间后显现的效果,由于信息作用力持久,或受众留下的刺激印痕深刻,这个效果可存在相当长的时间。
(四)按效果社会作用分: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
正面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产生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效果。
负面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产生对社会有消极作用甚至阻碍作用的效果。
(五)按信息内容和指向分:规范效果、确认效果、共鸣效果、理解效果、享用效果
规范效果:受众接受社会规范性和惩戒性信息后出现的对行为具有规范作用的效果。
确认效果:受众接受权威性和提示性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行为具有评价作用的效果。
共鸣效果:受众接受情感色彩强烈的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事物产生共鸣作用的效果。
理解效果:受众接受知识含量大的信息后出现的对某些事物表示理解的效果。
享用效果:受众接受实用性强的信息后出现的直接受用的效果。
(六)按信息的社会冲击力分:个别效果、一般效果、社会效果
个别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只对个别人产生的效果。
一般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有一定反响但力度并不很大的效果。
社会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的效果。
(七)按信息社会影响所在领域分:沟通效果、宣传效果、教育效果、艺术效果
沟通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使该信息得以扩散的效果。
宣传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表示理解和接受劝服的效果。
教育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思想上 触动的效果。
艺术效果:受众接受信息后得到审美享受的效果。
相关话题/新闻
武汉大学《新闻采访学》课件(罗以澄)
0导论 学习新闻采访学的意义与方法.ppt 1第一讲 新闻采访活动的性质、特征与路线规定.ppt 2 第二讲 新闻记者的职能与修养.ppt 3 第三讲 新闻事实的识别及其方法.ppt 4 第四讲 新闻采访选题的确定及其方法.ppt 5 第五讲 新闻采访的工作程序及其方法.ppt 6第六讲 新闻采访的策划及其方法.ppt 7 第七讲 新闻访问活动及其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9四川大学新闻传播辅导班笔记
四川大学历年新闻理论分析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真实性(1997) 2 新闻价值(1997) 3 新闻事业(1997) 4 社会责任论(1997) 5 报道(1997) 6 新闻策划(2003) 7 新闻人的人文关怀(2004) 二简答论述 1 试论新闻报道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1997) 2 有人说,新闻策划是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前,由记者参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7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第一节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 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 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4武汉大学新闻传播考研必备大学语文文言文解析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3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笔记——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
第一章 新闻本体论一、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广义的新闻是报刊、广播、电视中各种新闻载体和报道形式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述评、新闻图片、新闻资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这一体裁,包括简讯、电讯等,它是各种新闻传媒最常用的报道体裁。二、美国大众报纸和黄色新闻时期的新闻定义: 在大众化报纸即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笔记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 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特点: 目的的差异性 时间的限制性 项目的突发性 需要的广泛性 知识的全面性 活动的艰辛性 活动方式:(活动实施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 形式上分 个别访问 开座谈会 现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三版)重点笔记+脉络梳理笔记
新闻学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暨南大学网络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
导论 一、正确认识新闻学 1、新闻具有独特的魅力 世界需要新闻,因为人们需要了解世界。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人人都希望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国内外新近发生的种种重大事件,了解客观世界的新变动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以便于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制定相应的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闻事业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华中师范大学考研用书外国新闻传播史内部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总论篇(一) 1.《每日纪闻》 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笔记人大版
新闻评论教程目 录上 篇 绪论 新闻评论的意义 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的功能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新闻评论的回顾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报刊政论实践 我国新闻评论的简要回顾 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选题立论的根据与要求 选择和确定论题的根据 立论的基本要求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外国新闻史复习陈力丹教授整理版
一、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历史原因: 五个必备条件 1...大.背.景.条.件.:. 世纪末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工业和商业从地中海、北海转向全球,造成对新闻的规模化需求。 2...传.播.渠.道.条.件.:. 15-16世纪欧洲大陆的王权统一运动(以法国为代表),削减了许多封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9新闻传播学笔记 蔡铭泽
蔡铭泽《新闻传播学》笔记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广泛影响 新闻传播活动自古就有,真正的新闻传播事业则是于16-17世纪,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以后产生的。 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新闻传播事业既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是横跨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特殊事业。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新闻传播学考研宝典之传播学系列笔记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1、双重偶然性2、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3、社会信息4、传播(99新) 二、简述:1、传播的基本特点。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传播历史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2、信息革命3、信息4、大众社会5、大众文化 二、简述:1、哈特的媒介系统分类。2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前5章笔记
第一章 新闻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的起源:(第一节) 新闻的传播活动和发展的最早动因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他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声查劳动实践,是适应当时的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当人们学会自觉地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长期的劳动实践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对新闻的产生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2019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调剂要求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考生初试成绩须达到国家规定的A类考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原报考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4、原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外语为英语一,其他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二、调剂专业及人数调剂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代码:0503调剂人数:2人复试名单确定: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