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重点整理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12-24

城市地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1.       城市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城市现象的各种类型和过程。包括a.描述性研究(描述城市现象的空间现状)

b.解释性研究(研究城市现象的因果关系)

c.评价性研究(资源空间分配不平衡性,符合效益和社会公平标准的可供选择的状态)

3.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系统。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                                             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4.       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5.       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l         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l         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l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l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l         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6.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1920年前——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强调地理位置决定城市命运。

研究城市内部时往往描述建筑的形式、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筑与街道的组合形式,屋顶的式样、材料的种类等。

二.1920-1950年——社会学家帕克、沃思、伯吉斯对城市小的住宅区、工业区及中心商业区的形成和变迁做了调查。创立了城市结构的同心环模式。

研究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克里斯塔勒斯《南德的中心地》揭示城市规模等级、空间分布、职能层次规律,对城市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做了深入的研究。

1950年前的城市地理学研究有两大特点:A.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成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                      B.对城市做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

三.1 950-1970——地理学经历了“数量革命”。贝里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地理论进行实证研究,把城市人口分布和服务中心的等级联系起来,是城市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数量革命”使城市地理研究从形态的城市景观转移到城市空间分析上。          ↓↓↓↓↓↓↓↓↓↓↓↓↓

A.宏观城市空间:城市间构成的空间,集中在城市体系研究上。包括空间的形成—城市化、城市规模分析、空间格局、职能结构和网络形式。

B.微观城市空间:城市的内部空间,集中在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用地分异过程、各功能要素的区位分析和土地利用模式。

四.1970-   ——社会问题严重,社会学研究对城地研究影响极大。新韦伯主义认为城市资源的分配不仅应考虑经济因素,而且要考虑空间公平。认为技术进步、人类特征变化会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意把城市中发生的问题全归结于生产方式和制度。

当代城市理论研究人卡斯特尔斯认为城市问题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结果。

激进学派代表人物哈维认为数量方法仅从统计人手认识存在的类型,而行为学派之主义个人行为忽视社会对人类决策的制约。强调一切应从政治社会行政文化背景加以认识,认为要解决城市的结构,必须了解资本主义制度,政治经济环境和政治权利作用。

人文学派和行为学派认为空间学派将人地关系物化,忽视人在塑造空间结构方面的作用。强调要分析空间形式必须分析个人的决策过程。

在社会公众对现代文明秩序不满对自然生态文明追求,对传统的地方的文化重视的背景下,受当代西方哲学文化思潮影响,兴起新城市主义,产生洛杉矶学派。

8.改革开放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特点:

注重城市结构的研究;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注重城市化研究;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

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9.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

对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加强;对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加强

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加强;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第二章

10.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产业构成:城镇以从事非农人口活动的居民为主

规模:城镇聚居较多人口

景观:城镇比乡村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都高

物质构成:城镇有水电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公共设施

职能: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另: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人口素质

11.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以非农人口据几位特点的非农产业为特征的在中国表现为有行政建制的市与镇。

12.城市地域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实体地域概念、功能地域概念。

13.中心地:城市化地区中一个或几个人口最多的设有建制的地方。人口至少15000人。

14.扩展城市:因行政地域向周围乡村地域扩展或市县合并,城市建成区小于行政地域。

15.都市区:是外国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

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做单位。

16.大都市带:戈特曼提出的由许多市区首尾连成一片,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存在密

切联系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

其特点:a.多核心b.交通走廊c.密集的交互作用,不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d.规模庞大e.国家

的核心区域

世界六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波士华;芝匹兹;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西北欧大都市带;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

17.都市连绵区:以都市区为基本单位,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

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18.现行的设镇标准是1984年正式颁布的,设市标准为1993年版的要求很高。

19.每个城市的人口规模都有多种口径。

20.贝里:人类正从机械时代进入电子时代,大都市中心将变成高度一体化的通信网络的中

心,但实际发展速度变慢,大都市带以外的具有高度舒适环境的较小中心,借助发达的电子

通信网络,将获得较快发展。杜克西亚第迪斯:交通通信手段改善,城市动力场扩大延伸,

以前相对独立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动力场合并成一个复杂的系统,使几个大都市带相互连接,

形成有许多大的节点或发展极联结成网络的更大的城市地域空间,称之为世界性大都市带。

第三章

2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2.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是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位方向缓慢移动的趋势。      大多数城市的分布要求气温适中、适度的降水。

23.城市区域地形分类:滨海、三角洲平原、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河谷、平原中腹、高平原、盆地谷底、中山谷地、高山谷地城市。

24.我国平原地区的城市多位于低山丘陵地区。除了大平原中腹和三角洲平原外,城市选择两种地形过度或交接的部位形成发展非常普遍。临水也是普遍特点。

25.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淡水、水热、动植物资源的丰饶程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

26.位置: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27.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

28.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大中小位置:从空间尺度考察。

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从城市及其腹地间相对位置关系区分。            

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29.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三大类:A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地城市,如大多数集镇,城镇,县城等。

B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形成的,以交通运输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如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心等。

C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在聚集和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工业、风景旅游城市、大学城等。

30.规模经济:某一生产企业,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后才有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至超过生产收入,无利润甚至亏本。

31.聚集经济: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聚集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

32.信息革命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创新。

33.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

生产领域:大规模生产,中心化管理。产生大量信息流。知识逐渐取代资本和劳动力成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因素。

消费领域:买卖双方距离增大,信息采集分配加快。信息部门的就业职位增加

通信交通领域:形成大容量高速度效率的信息网络,远程控制指挥生产能力加强,生产过程全球分散。贸易市场全球化。交通设施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向有效最适方向发展。

国家干预:干预程度加大,都通过信息流网络进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

劳动力就业结构:工业农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服务业、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产业就业迅速增加。劳动力质量要求提高,劳动力教育培训等需求增大。

34.信息技术产业的区位的明显趋势:

集中区位:专门进行信息技术产品构思设计样本制作实验性生产及产品关键零部件生产,形成新的增长中心。

分散区位:进行装配工序生产,分散在较大区域范围内。

35.世界城市体系的特征:

A由各国城市组成,有明显的等级结构。(全球经济控制管理、资本聚集跨国公司总部聚集地。→区域性金融管理服务中心→生产装配城市)

B空间极化,城市职能专门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传统的国家和区域城市系统将直接或间接从属世界城市体系。


相关话题/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