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1-10



6.国家宏观调控应掌握哪些数量界限?

答: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国民经济实施的总体管理,亦称政府干预是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其调控的对象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的总量、结构、增长速度和发展格局等。

(1)    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①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以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③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了全面地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需要建立和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并熟练地运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来实现预定的目标。

(2)    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包括计划、金融、财政部门及其相互配合。主要内容有:①计划部门的任务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宏观调控目标和产业政策搞好经济预测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国土整治和重点建设。计划部门工作的重点是编制中长期计划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运用;②金融部门是运用货币手段实行宏观调控的部门。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并通过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维护金融秩序保证金融机构的安全运行;③财政部门是运用财政手段实行宏观调控的部门。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支、税种、税率和国债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稳定。在由计划、金融、财政三方组成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计划工作的重点是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金融工作的重点是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财政工作的重点是主持社会公平。三者分工协作利用利率、汇率、税种、税率等经济杠杆通过市场间接作用于企业诱导企业循着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发展。

(3)    宏观调控应掌握的数量界限

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在建立了调控体系、明确了具体目标以后关键是要确定具体的数量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①经济增长率的合理区间;②财政信贷平衡的数量界限;③国际收支平衡的数量界限;④物价稳定的

合理界限;⑤合理就业的数量界限;⑥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数量界限;⑦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数量标志。

三、论述题

1.试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和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

答:由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所要求的条件在现实经济中难以完全具备或同时具备,市场机制的作用就会受到限制。当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时,经济体系就无法达到一般均衡,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无法实现,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1)市场失灵存在的原因

①垄断。垄断所造成的效率损失可以归纳为:第一,在垄断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的均衡产量低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产量但产品的均衡价格却高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因而存在着生产不足,市场机制未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在垄断条件下,即使从长期来看,经济利润也总是大于零,但这是以消费者剩余的减少为代价的。第三,垄断还会导致技术性低效率,并导致社会净损失的出现。第四,垄断还会导致分配性低效率,并导致社会的无谓损失。最后,垄断还会导致寻租行为的产生。寻租行为的存在意味着企业成本的增加或经济利润的减少,从而导致经济效率的降低。

②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当某一市场主体的一项活动给其他市场主体带来好的或坏的影响,而不能使该市场主体得到相应的补偿或给予其他市场主体相应的赔偿时,产生的“外部性”或“外部影响”。在一个经济体中,只要存在外部性,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就会降低,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无法实现。

③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用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市场机制只有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方面起完全的调节作用,市场机制对具有非竞用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甚至是无效的。市场机制分配给公共物品生产的资源将是不足的,资源因此不能得到有效配置。

④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完全通常是指市场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使信息供求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信息不完全,会对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产生负面影响,使资源不能实现最优配置。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效率损失通常表现在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代理问题等三个方面。

(2)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

①对垄断进行公共管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第一,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管制;第二,对自然垄断企业进行利润管制;第三,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产量管制;第四,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避免垄断的市场结构产生;第五,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就可以对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厂商的垄断行为进行法律约束,从而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进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后,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也是一种反垄断的选择。

②一般来说,政府对外部性的控制主要有以下方法:第一,对产生外部不经济的活动实行禁止的办法。第二,对产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进行管制。第三,通过合并相关企业,使外部性“内部化”。负外部性或正外部性就可能因此消失。第四,征税和补贴。第五,实行可转让的污染排放证制度。

③政府对公共物品的生产进行调节或参与,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政府与私人公司签订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合同;二是授予私人企业经营权;三是国家对民营公共物品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四是政府参股;五是社会服务。

④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的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a.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政府可以通过市场管制的方法,把信息不对称控制在最小限度;二是通过建立契约机制或抵押机制的方法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三是建立产品质量保证制度也是消除逆向选择的有效方法;四是建立保证金和有关部门先行赔付的制度。

b.道德风险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对于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主要依靠制度设计来解决。

c.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来说,企业外部的竞争,会对企业的经营者造成一种压力,迫使经营者为企业盈利而努力工作,但这只是一种外在压力。为解决企业中委托人和经理阶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在许多企业中普遍实行了经理年薪制度、奖金制度、利润分享制度等。在这种制度下,就可以把经理阶层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状况联系在一起,从而对企业的经理阶层产生一种激励,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把追求最大利润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

2.试述公司制企业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答:(1)公司制企业的含义和性质

公司制企业是在自然人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技术进步,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的资金投入也愈来愈多;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广大投资者也希望有一种降低风险的保护制度。于是,向社会公众或其他法人发行股票募集资本,设立公司制企业就应运而生。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种公司制企业形式,由于其筹资能力强,有规范的法人财产制度,经营风险分散,且投资者仅承担有限责任,管理机构完善,因而迅速发展,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公司制企业形式。

根据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市场和企业都是执行协调职能,因而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机制,无论是运用市场交易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的行政协调机制都是有成本的,当企业组织行政协调费用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就会扩张,使原来由市场交易进行协调的两个或多个企业变成由内部行政协调形成的现代公司制企业。

(2)    公司制企业产权制度的内容

①公司制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公司制企业的资本由股东投资形成,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拥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司制企业拥有的全部法人财产权称法人所有权。法人所有权表现为四种权能,即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②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司制企业的股东以其投入资本的多少享有相应份额的财产所有权,即投资者所有权。投资者所有权表现为三种权能: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力。投资者向企业投资以后,再无权直接从企业财产中抽回属于自己的那份投资,也无权直接处置由于自己投资形成的企业财产,而只能通过股息分红获得投资回报,或者通过在市场上转让自己拥有的公司股份来收回投资和取得资本增值收益。这就是投资者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而且,公司制企业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者不一定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以不是股东,但股东可以通过行使重大决策权、选择管理者或通过法人治理机构的运作来约束和监督经营管理者的行为,这就形成了投资者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

③公司制企业的投资者有限责任制度。自然人企业中的业主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这是由于自然人企业不是法人,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因而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法人财产。企业业主在企业中的财产和在企业之外的财产连成一体,偿还债务时无企业内外财产之分。有限合伙人虽承担有限责任,但只是合伙的一部分,相当于是企业的债权人。公司制企业则不同,企业的股东将属于自己的财产投入法人企业后,投入的这部分资产就与他未投入的财产相分离,股东仅以投资的数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这是由于,公司制企业是法人企业,是独立于投资者之外的民事主体,它以法人组织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以投资者出资形成的法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与投资者的其他财产无关。如果企业破产而全部资产还不足以抵偿债务时,每个股东损失的最大限度也只是丧失他对该企业的全部出资。这种投资者有限责任制度大大降低了投资主体的投资风险。

(3)    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

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例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能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相关话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