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突厥
突厥汗国分裂后在阿尔泰山以西的一支。
隋开皇二年(582),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二部。西突厥由阿波可汗与室点密可汗后裔组成,占有今中国新疆和中亚等地,有咄陆五部和弩矢毕五部,称十姓或十箭。可汗王庭设于龟兹北鹰娑川(今裕勒都斯河谷),后迁千泉、碎叶。西突厥可汗常由唐朝册立。唐显庆二年(657)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叛唐被平定,唐于其地置崑陵、濛池都护府及縻系州府,并隶安西都护府。
西突厥曾称雄中亚,对唐王朝与波斯、东罗马和印度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薛延陀
铁勒族的一大部落。
由薛部与延陀部合并而成。初属突厥。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封其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建牙于郁督军山(杭爱山东支)。唐贞观三年(629),助唐击灭东突厥汗国,占领其地,自称可汗,建立薛延陀汗国。后与唐朝为敌,派兵侵扰唐朝北方边境。贞观二十年(646),唐太宗遣李道宗、阿史那社尔等率军灭之。次年,唐在其地设府州,隶燕然都护府。部分薛延陀人西迁,融合于西突厥中,留居蒙古高原的薛延陀人则逐渐融合于突厥和回纥。
回纥/回鹘
今维吾尔族的祖先。
曾属匈奴、突厥,唐朝时叛离突厥,始称回纥。天宝三年(744),首领骨力裴罗统一蒙古高原,创建了回纥汗国。骨力裴罗遣使入唐,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形成了唐朝皇帝册封回纥可汗的制度。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回纥出兵助唐平乱,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唐肃宗将小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他为妻,从此回纥与唐朝建立了“甥舅姻亲关系”。
与唐开展绢马贸易,经济因而大为发展。8世纪末,吐蕃攻陷唐朝的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回纥出兵击败吐蕃,于9世纪初统一了西域。贞元四年(788年)自请改称回鹘。开成五年(840年),国内大乱,部属分三支西迁,散居于今新疆东南部。
&1999昭武九姓/九姓胡/兴生胡/兴胡
隋唐时期对来华的粟特人及其后裔的统称。
粟特人以经商著称,长期把控丝绸之路的转贩贸易。昭武一词的语源,尚无定论。《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南北朝以来,昭武九姓经商范围更加扩大,并不时为一些国家承担外交使命。630年,东突厥颉利可汗降唐,原突厥中的昭武九姓部落随之入塞,建立移民城镇。其后裔在唐朝军队中相当活跃,如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史思明。8世纪下半叶诸国逐步消亡。
昭武九姓的史料见于史书的《西域传》。从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兴胡与县管百姓、行客并列,表明他们可能有一定的特殊身份或社会地位。
东北
安东都护府(668—761)
中国唐朝设立于东北的行政机构。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联合新罗灭亡高句丽后,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其地。其后由于渤海国和契丹崛起,唐朝新罗战争后,西南吐蕃的威胁日益紧迫,唐朝在东北收缩力量,安东都护府治所北迁,管理辽东、高句丽、渤海国等地,先迁至辽东城,又迁至新城。武周时期辽西契丹反唐,唐与安东都护府的陆路交通一度中断。唐玄宗时期治所内迁,先至营州,后至辽西故郡城。受安史之乱影响,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安东都护府废止。
有唐一代,辽东高句丽故地其主体仍然属于中原王朝,新罗的疆域仍然在大同江及平壤以南。安西都护府的治所迁移,反映了当时唐朝力量的兴衰。
渤海国
唐代中国东北以靺鞨粟末部为主体的政权。
武周圣历元年(698年)由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初称振国(亦称震国)。先天二年(713年),唐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改称渤海。渤海按唐制立国,使用汉文。经济以农业为主。最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首府上京龙泉府遗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辽太祖天显元年(926年)被辽所灭,改称东丹,辽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迁辽河流域,都辽阳。耶律倍泛海入五代唐后,东丹建置渐废。部分遗民以鸭绿江畔今吉林省白山市为中心建立定安国,辽圣宗时亦并入辽。
吐谷浑
中国古代西方民族名。
原属鲜卑族之慕容氏部,后西迁至今阴山。西晋永嘉末,又从阴山南下,占据甘南、川西等,与氐、羌人杂居。游牧民族,也有原始的农业,种植大麦、蔓菁、菽粟等。十六国时期,吐谷浑之孙叶延正式建立政权,以祖父吐谷浑之名作姓氏,亦为国号和部族名。唐初,吐谷浑人扰兰州、凉州,阻挠中西交通。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遣李靖击败吐谷浑,另立新王。后来,唐政府又把归降的吐谷浑迁至灵州。内迁的吐谷浑,与汉族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逐渐与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而留居在青海、甘肃一带的吐谷浑人,以后又与藏、蒙古等族融合,形成了土族。
青藏及南方
*唐蕃会盟碑/甥舅和盟碑/长庆会盟碑(823)
为纪念唐朝和吐蕃长庆会盟的纪念碑。
时值唐与吐蕃双双衰败之际,为了各自集中精力应付内部严重危机,双方遂决定停止构兵、互相扶助。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朝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重盟,约定各守境土,不相侵犯。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至今尚存。
它是汉藏两大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自从这次盟誓以后,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纠纷基本结束。
吐蕃
唐朝时藏族所建政权。
其族源和古西羌族有渊源关系,君主称赞普。629年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各游牧部落,建都城于逻些(今西藏拉萨),吸收唐、印度文化,建立吐番政权。唐高宗、武则天时,吐蕃灭吐谷浑,威胁陇右、河西,并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和西突厥。唐曾先后以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远嫁吐蕃赞普。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占有陇右、河西,又陷安西、北庭地区。此后唐与回鹘*联合对付吐蕃,吐蕃势力才逐渐退出新疆。
9世纪中叶,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奴隶、属民乘机起义,吐蕃政权分崩离析。后世仍沿称吐蕃,清朝始称藏族。
南诏
唐时云南的地方政权。
首府在今云南大理。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为了牵制吐蕃势力扩张,唐扶持南诏,开元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