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为龟兹(今新疆库车)、焉耆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其中龟兹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贞观二十二年(648),唐军进驻龟兹国,设置安西四镇,修筑城堡,建置军镇。贞观以后,安西四镇时置时罢,军镇也有所变动。调露元年(679),以碎叶镇(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代焉耆成为新的安西四镇。安史之乱后,吐蕃和回鹘相继占据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在历史上存在了一个半世纪,它们对于唐朝政府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安西都护府(640—790)
唐朝管理西域的一个军政机构。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灭高昌,以其地为西州,在交河城置安西都护府。贞观二十二年(648),郭孝恪击败龟兹国,西域大体统一于唐朝,迁安西都护府治所于龟兹,统辖安西四镇。唐高宗时期升格为大都护府。武周时期北庭都护府分立,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吐蕃和唐朝反复争夺安西四镇,多次易手,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占北庭,唐朝与安西失去联络。
部分世界史学家认为安西都护府辖境不能算唐帝国的正式领土,只是唐帝国的外围保护国而已,但直到开元、天宝年间,这一带始终处于中华文化圈之内,受中国文化影响。
永徽之治(649-655)
&2013**《唐律疏议》/《永徽律疏》(653)
唐高宗时期颁行的刑律和注疏的合编。
永徴二年(651),在《贞观律》《武德律》基础上修订颁行《永徴律》。鉴于当时审判中对法律条文理解不一,每年明法科考试也无统一的权威标准,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对已颁行的《永徽律》进行解释,律疏与律文具有同等效力,永徴四年完成《永徽律疏》,后世称《唐律疏议》。成为后世制定法典的蓝本,并对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法制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唐律疏议》不仅完整保存了唐律,还保存了大量唐代的令、格、式的内容,是研究唐代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史料。疏议的作用至重,学者杨鸿烈在《中国法律发达史》一书中认为,“这部永徽律全得疏议才流传至今”。
武周之治(690—705)/武周政治
武则天在位期间,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治世局面。
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改元天授,以洛阳为神都,加尊号“圣神皇帝”而称帝。为了打击以关陇集团为主的公卿门阀,武则天改革科举,首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以便选用贤士。知人善任,扶植庶族,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严惩贪吏,重视发展农业。
武则天从身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到因政变退位,基本延续了唐太宗的各项政策,使得唐朝政治经济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奠定了基础。但她大兴告密之风,为了巩固统治提拔酷吏周兴,来俊臣等人,统治晚期生活奢侈,重视佛教而花费数计,也存在不少负面评价。
《姓氏录》(659)
唐高宗李治、武则天时的官修谱牒。
为了抬高武氏一族及宠臣李义府等人的社会地位,抑制旧门阀士族及李唐皇族。显庆四年(659),武则天通过高宗诏令,改修《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贯彻“各以品位为等第”的原则,并规定凡五品以上官员皆入于谱,共分九等,把武家列入第一等。当朝无官职的旧士族全部排除在外,缙绅士大夫哗然,多耻被甄叙,并号该书为“勋格”。
《姓氏录》通过修纂谱牒的方式进一步打破了士族与庶族的界限,提高了出身低微官员的政治与社会地位。
建言十二事(674)
上元元年(674),武则天向唐高宗进谏,提出了十二项改革时弊建议,史称“建言十二事”。
其主要内容有劝农桑、薄赋傜、省公费力役等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建议,还有一些关于改良官场风气的建议,这些被唐高宗采纳。“建言十二事”在一定程度上是武则天为收买人心而做出的努力,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建议还是切中了当时社会中的主要问题,并且在武则天临朝称制后,其中大多措施被延续下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政治状况的改善。
殿试(690)、武举(702)
武则天时期创设的科举考试方式。
为了打击关陇士族。天授元年(690)创立殿试,由皇帝面试主考考生。长安二年,创置武举,由兵部选拔军事人才。殿试、武举在宋朝成为定制,后世沿置。
殿试亦称“廷试”,为科举的第三级考试,取中后统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武举考科为内外二场,外场考武功,内场仍考武经文辞。武举考生多要求身材强壮魁梧。
提升了庶族的地位,有利于巩固统治。
北庭都护府(702—790)
中国唐朝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单位。
武周长安二年(702年),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辖天山北路,统突厥十姓、突厥施等部。管理区域东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一线,南至天山。开元二十一年(733),北庭都护府以节度使兼任。德宗贞元六年(790),北庭都护府被吐蕃攻陷。
军队在此开荒种地、屯垦戌边,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利。任命各级官吏,统率边防守军,推行中央政令。今新疆吉木萨尔县有北庭都护府遗址。
神龙政变/神龙革命/五王政变(705)
韦后之乱
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
唐中宗复辟后,每次临朝,韦后必施帷幔坐殿上。中宗纵容韦后为所欲为,与武则天之侄武三思等相互勾结,形成韦、武二家外戚势力相结合的腐朽集团,专擅朝政。韦后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建寺院道观,强掠民财。韦后以皇太子李重俊非己所生,恶之。神龙三年(707年)七月,皇太子发动兵变,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第,并杀其亲党十余人。韦后逼令中宗杀死太子,以其首祭三思、崇训之柩;驱逐宰相魏元忠等大臣出朝廷。景龙四年(710年),韦后及其党羽惧怕中宗追究罪行,合谋毒死中宗。
中宗死后,韦后任用韦氏子弟,分据要司,欲重演武则天称制的故事。相王之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等谋划,发动宫廷政变,杀韦后、安乐公主等,韦后之乱遂被平定。
重俊之变
开元盛世(713—741)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
唐玄宗在位前期,即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任用贤能,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裁汰冗官,整顿吏治,减少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抑制食封贵族;压制佛教势力,扩大了税源和兵源;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使各地官府粮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检田括户,限制土地兼并,既增加了政府收入,也对改变占田不均的情况,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但唐唐玄宗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