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笔记第308页《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2-01-12

用户: 188****8628
时间: 2022-01-12 14:21:39 来自: iPad (5th generation)

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内容第308页备注了学习笔记
(1)情理性 文学是依靠情感的力量来打动人的,文学意蕴如果不能从感情方面得到说明,文学则失去了它的一个基本品格;同时,文学意蕴不能是一味地宣泄情感,作为文学作品的最高层面,文学意蕴还应该让人得到某种知识或教育,从而感悟某种道理,获得人生启迪。当然,文学的启迪作用,也是通过文学形象来完成的。读者正是从文学形象的情感陶冶中,才获得某种感悟。就是说,文学意蕴的情感作用和启迪作用是紧紧包裹在一起的,二者无法分开,这可称之为文学意蕴的情理性。 (2)含蓄性 由于文学意蕴是建立在文学形象的基础上,文学意蕴究竟是什么就有赖于文学到底塑造了什么形象,文学意蕴的把握也有赖于文学形象是如何塑造的,有赖于文学形象的解读。诚然,文学意蕴一般隐含在文学形象之中,但正因为文学意蕴是“隐含”在文学形象之中,从文学形象中很难直接看出文学意蕴到底是什么,这就使得文学意蕴具有一定程度的含蓄性。有时候,文学意蕴甚至在文学形象之外,文学形象只是通往文学意蕴的一个中介,文学意蕴的含蓄性就更为明显。 (3)多义性 由于文学形象和文学意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文学形象又是具体多面的,从形象的不同方面出发,就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文学意蕴,从而显示出文学意蕴的多义性。有时候,作品中还存在着众多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形象,而这些形象就他们各自存在的条件看,又都是合乎情理的,这就使得作品中有可能并存两种相互对立的文学意
点击查看资料全文:
前往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用户188****8628正在学习的资料简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手机扫码阅读全文

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活动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6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文学创造过程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叙事性作品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文学风格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 文学批评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详解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