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1-12 15:02:16 来自: iPad (5th generation)
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内容第725页备注了学习笔记
人物的某一行动与整个故事的关系上,在人物行动对故事所产生的意义和作用上。如普罗普将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功能归纳为三十一种,将人物概括为七种“行动范围”:①对头;②施予者(捐献者);③助手;④被寻找者和她父亲;⑤送信者;⑥主人公;⑦假主人公。 (2)行动元 行动元是现代叙事学对人物角色性质的一种认识,即把人物角色视为推动或阻碍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行动单位或行动元素。在众多的叙事作品中,尽管人物的姓名、身份、性格差别很大,但只要他们在故事发展中的作用类似,他们就是同一类行动元。如格雷玛斯在普罗普人物功能划分的基础上,区分出叙事作品的三对行动元,即主体/客体,授者/受者,助手/敌手。三对“行动元”的提出,使人物的角色功能更明朗化。 (3)两者的关系 角色和行动元虽然联系紧密,但两者之间的界限也是存在的。 ①两者是属于不同层面的概念,“行动元属于叙述语法,而角色只有在各个具体话语里表达出来时才能辨认”。就是说,行动元不能单独存在,必须放在整个故事中加以考察才有意义,因为叙述语法的各个成分都只能是整体的一部分,失去了整体,也就谈不上各个成分;角色虽然也注意到人物在故事中的地位,但对人物在“具体话语”中的表现比较重视,对人物自身的一些性格特征还是比较关注的。 ②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双重关系”:一方面,“一个行动元在话语中能由几个角色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一个角色可以是几个行动元的结合”。如《西游记》中的许多妖魔,在具体话语中,是不同的角色,但
点击查看资料全文:前往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用户188****8628正在学习的资料简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手机扫码阅读全文
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活动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6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文学创造过程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叙事性作品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文学风格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 文学批评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