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参考资料(13)

考研加油站 考研加油站/2007-11-14


樂記要旨:(勞)          
  a.「聲」「音」為自然現象;「樂」為文化活動。樂記主張以道德(含政治)節制情緒。音樂易成道德、政治生活之工具。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      
 「德音之謂樂。」「樂行,而民鄉方,可以觀德矣。」        
  b.樂和禮的關係(2 to 5吳)
 (1)樂表普遍性;禮表特殊性。「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
* 樂非附屬於人之殊異性而立,則特殊階級之樂,受忽略;且藝術強調的個體性觀念,亦難安頓。
   (2)樂治心;禮治行為。「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
   (3)樂主情;禮主理。「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4)樂主和;禮主序。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
 (5) 樂主施;禮主報。
   「樂也者施也;禮也者報也。樂,樂其所自生;而禮,反其所自始。」
k:樂記似以樂為禮之根本,這與孔子不同,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
  c.「樂」本身依其工具意義, 亦有好壞可分,如「和樂」「淫樂」。
  d.天理與人欲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
12呂氏春秋(韋)
呂氏春秋有意將各家思想匯合,是為一個代周而興的統一新王朝作理論建樹,然    仍以儒家思想為主幹。(李)此書完成於秦始皇大帝國成立之第八年。它的理想是:    「齊萬不同,愚智工拙,皆盡力竭能,如出一穴。」(不二)
呂不韋不能做大帝國的皇帝,卻夢想做學術上的皇帝。本書兼採儒、道、陰陽、法、墨、縱橫、兵、名、農等各家的大混合,十足的雜家。它接受了陰陽家的宇宙觀,一開始即用五德終始說。因兼容並蓄,有些觀點不免自相矛盾。如一方面強調法家的絕對君權,一方面又有民本思想。
「父雖無道,子敢不事父乎?君雖不惠,臣敢不事君乎?」(恃君覽、行論)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天下之天下也。」(孟春紀、貴公)
 
第十一章  漢代哲學
1漢代哲學之外緣條件(勞)
.1秦用法家之言統一思想,焚燒典籍,故漢初呈文化真空。此時,註經成客觀之需要,經學應運而生。又因所據資料不同,分今古文二派,爭議益多,學者皓首窮經,多事訓詁,思考膚淺,不能從事深入之思想工作。
.2戰國末年,陰陽五行之說已盛,至秦焚書,又不去卜筮之書,且儒學中斷,諸子散佚,陰陽家言乃成士人共同之觀念基礎。
2漢代思想之轉變(勞)
 .1儒學:以「宇宙論中心」代「心性論中心」。漢儒之「天人相應」,以天之規律及意志為價值根源,論「性」乃就告子、荀子一系之「自然之性」立說,無取於孟子。再進一步論「才性」,影響及魏晉。
 *陰陽五行思想支配漢儒之原因:
 a.荀子之後,心性之義不明,儒者遂向外求宇宙論依之;
 b.陰陽五行觀念透過易經進入儒學;
 c.秦漢之際「讖緯」興起,以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漢儒說經多採之。
 .2道家:以「形軀我之功效」代「情意我之境界」。道家思想至漢以後分裂為三部分:
 a.「守柔」與「無為」之技術化----黃老之術。
 b.「超越我」(情意我) 之形軀化----道教追求長生不老及神通。
 c.文化否定論----魏晉放誕之風(否定德性我、認知我,甚至情意我)
3漢代思想的分期(吳)
 .1漢初的黃老之術(自漢高祖到景帝,六十餘年)
 .2中期的獨尊儒學(儒學尊而未用)
 .3兩漢之際讖緯盛行(k反讖緯之批判思想也隨後而起)
 .4漢末思想的分歧(a.佛教的傳入;b.道教的產生;c.名士與軍閥的鬥爭。)
4淮南子
此書代表漢人心目中之道家。其編者以道家自居,內容為許多觀念之拼湊,全書不成一系統理論,亦無一明確之「自我」觀念,實未接觸老莊心靈之真象。書中涉及技術權謀之處甚多,大體屬「黃老刑名之術」一支。以其他學派為陪襯,代表六家要旨所論之道家,即雜家化之道家。(勞)
淮南子要略篇總評先秦各家,獨不及陰陽家和道家,說明這兩家混為一體,成為淮南子綜貫各家的基本立場。(韋)「夫精神者,所受於天也;而形體者,所稟於地也。」(精神訓)此標準漢人口吻。
其論「形」與「神」,以「神」表一非物質性之主動力,又是不滅者:
「形有摩而神未嘗化者;以不化應化,千變萬抮,而未始有極。化者,復歸於無形也。不化者,與天地俱生也。」(同上)
「夫使木生者,豈木也?猶充形者之非形也。故生生者未嘗死也,而其所生則死    矣;化物者未嘗化也,其所化則化矣。」(同上)
莊子德充符,是以道德充實於內,自然符應於外,這是德性的力量;淮南子卻由保養精神,配合陰陽相感,萬物相應,說到天人相通之理,越出德性,發展成近乎宗教的天人感應思想。(吳)
道、儒、法三家的混合,「法」顯其客觀性,不再是純為君主統治的工具,而有對君主的制衡作用。故云:「法籍禮義,所以禁君,使無擅斷也。」(主術) (韋)
5董仲舒
董仲舒一方面因天時與人和,促成了儒學獨尊;一方面以《春秋繁露》一書把漢代天人感應之學發展到最高峰。「春秋繁露」係以儒家為主之雜家之學,其中有似墨子的天志思想,似荀子的人為思想,似韓非的法家思想。但人非向天求援,而是福禍自召,故仍為儒家。其思想大要如下:
 .1人副天數
「人受命乎天也,……唯人獨能偶天地。……所取天地多者正當之,此見人之絕於物而參天地。……天以終歲之數成人之身,故小節三百六十六,副日數也;大節十二分,副月數也;……」(春秋繁露.人副天數)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