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考研笔记(3)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5-05


二、北乐府民歌
北朝文人诗,既少又不好。严格地说,没有一个诗人。魏晋南北朝小说、骈文、辞赋及散文、《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骈文与辞赋散文:从总体看,南北朝时期是骈文兴盛的时代,散文并不发达,代表这一时期散文成就的是一些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而这些著作,其文风在不同程度上也受到骈文的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部著作,即郦道元的《水经注》与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
隋唐五代文学概论:隋唐王朝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特别是唐高祖李渊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唐太宗李世民,继而在经济上、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稳固政权起很大作用,是为唐代文学繁荣的外因。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经历了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诗歌、散文、小说等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为唐代文学繁荣的内因。
第一章初唐四杰
四杰生平: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之浪漫,遭遇悲惨。 ”(闻一多语)重点:王勃生平;重点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中两条感情线索的交互发展,决定了此诗健康、向上的基调。杨炯与《从军行》。骆宾王与《在狱咏蝉》。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远眺》。四杰诗作虽未能脱尽六朝绮靡文风,然而,能初步突破诗歌只描写宫庭、贵族生活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诗歌的领域,开始具有唐诗的气派,五律的形式在他们手中已初步定型。
第二章陈子昂
四杰之后,正式举起诗歌革新的旗帜,以坚决的态度反对齐梁诗风,在理论和创作上都表现了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是陈子昂。陈子昂的生平:早年 “任侠使气 ”,中进士后,上书论事,曾两次随军出塞,因受主将压抑而去职还乡,后遭政敌迫害死于狱中。陈子昂的思想:政治上的远大抱负。 “请息兵 ”,“请措刑 ”的政治主张。陈子昂的创作:感遇诗《丁亥岁云暮》。陈子昂的理论:《感遇诗》 “丁亥岁云暮 ”、“本为贵公子 ”、《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陈子昂的诗特点:质朴、苍劲、平实、无华。
第三章山水田园诗派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价值。认识山水诗的思想性。山水田园盛行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盛唐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提倡佛老,也造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局面。山水田园诗应运而生。孟浩然生平:早年在家隐居读书,四十岁后到京求仕,未如愿,经过一段漫游后又回乡,一生清淡寡居。孟浩然的创作:分析《过故人庄》,串讲《春晓》。王维的生平:早年关心社会现实,向往开明政治,由于张九龄的罢相,李林甫擅权,他在 40岁以后就过上半官半隐、亦官亦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更加消极。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是其处世哲学。王维的创作:也以 40岁为分界线,划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第四章边塞诗派
边塞诗兴盛的原因:盛唐社会,由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也愈加频繁,新的局面吸引着有志之士,跃马边疆建功立业。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情况下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为题材的边塞诗,应运而生。岑参生平略述;分析《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岑参的诗,气势磅礴、雄奇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特点。高适《燕歌行》、《封丘作》。王昌龄《出塞》、《从军行》、《闺怨》。
第五章李白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生平:李白出身富而不贵。学习从方术入门,博涉百家,未受过正规的儒学教育,习辞赋,好剑术,慕神仙。二十六岁离乡远游。胸怀 “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的政治抱负,其生活理想是“功成身退 ”。生平的三个重点: 1.李白的籍贯问题; 2.供奉翰林与赐金还山; 3.从永王李璘东巡。
思想:由于李白的家世,所受教育及生活经历的特殊性形成了他的庞杂的思想。 1.封建市民的思想。 2.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的思想。 “功成身退 ”将二者统一起来了。 3.虚无主义思想。
这是李白思想中的糟粕。 4.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非政治家。
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李白的创作继承了屈原以来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丰富发展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浪漫主义这一流派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征: 1.主题的现实内容与非现实情节的结合。 2.很少详尽地描写生活过程。 3.具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古风》《行路难》《月下独酌》《赠孟浩然》《赠汪伦》《嘲鲁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六章杜甫
第一节杜甫生平和思想
杜甫生平的四个时期: 1.读书与漫游时期( 35岁以前)。 2.长安十年( 35-44岁)。
3.陷贼与为官时期( 44-48岁)。 4.“漂泊西南天地间 ”(49-59岁)。杜甫的创作,植根于
社会现实的土壤之中,艰难坎坷的生活造就了杜甫,使其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第二节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创作,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度:剖析社会现实的尖锐性;对时局的敏感与预见;对战争的清醒认识。
第三节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通过具体作品分析,介绍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成熟、高超的艺术技巧。《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现了杜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是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的生命线,正是这条生命线,给他的作品带来了批判现实的力量,具有真正的思想价值。《三吏》、《三别》表现了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特征: 1.深刻、冷峻的解剖现实。 2.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3.选材的典型性与真实的细节描写相结合。五律《春夜喜雨》,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表现了 “律中鬼神惊 ”的高超技巧。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杜甫继承自《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把唐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推向一个比较自觉、更加成熟的阶段,对中晚唐的新乐府运动具有直接的启迪作用,其现实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技巧,一直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篇目:《望岳》、《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羌村三首》、《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第七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第一节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形成的历史过程,白居易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原则,新乐府运动的其他参加者。概括地说:乐府诗,自汉乐府的 “缘事而发 ”一变而为文人的摹拟创作,再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写时事,三变而为杜甫的 “因事立题 ”,其间,经元结、顾况等人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他与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共创新乐府,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
第二节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一曰讽谕诗,二曰闲适诗,三曰感伤诗,四曰杂律诗。以白居易 44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划分前后两期,前期 “志在兼济 ”,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后期志转消沉, “独善其身 ”,写了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其中,白居易最重视的是讽谕诗。作品:《上阳白发人》,串讲《卖炭翁》、《钱塘湖春行》。
第三节白居易的《长恨歌》《长恨歌》是一篇脍炙人口而内容又极为复杂的叙事诗。(一)古今岐说述评。(二)《长恨歌》的基调是婉而讽。篇目:《重赋》、《杜陵叟》、《轻肥》、《卖炭翁》、《上阳白发
人》、《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
第八章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
第一节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中唐社会中一部分地主知识分子为挽救社会危机,巩固唐王朝统治,积极从事政治改革,要求文学自觉地为它服务。古文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由秦汉的古文到魏晋南北朝的骈体,再到韩柳的古文,走了一个由散到骈再到骈散结合的过程,恰巧走了一个“之”字。古文运动不是重复秦汉古文而是一种新的发展。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 “惟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 ”。
第二节韩愈和他的散文
(一)韩愈的生平、思想、创作(二)重点讲述《送董邵南序》、《祭十二郎文》。
第三节柳宗元和他的散文
(一)柳宗元的生活体验及其创作。(二)重点讲述:《永州八记》,具体分析《小石潭记》、《小丘记》,综合介绍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第九章中唐其他诗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第十章杜牧、李商隐及晚唐现实主义诗派
了解晚唐现实主义诗派的创作实际。杜牧生平及其作品 ,李商隐生平及其作品 ,唐末社会概况及现实主义诗派。
第十一章唐传奇与唐五代词
了解唐传奇及唐五代词的作品特色。
第一节唐传奇繁荣的原因及思想、艺术简介。
兴盛原因: 1.都市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丰富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科举考试“温卷 ”之风的盛行。 3.唐代各种文学形式的普遍繁荣,诗、文、小说出现了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倾向。 4.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及轶事小说的传统。传奇的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初盛唐是兴起时期,中唐为鼎盛时期,晚唐时传奇创作仍很丰富,但开始脱离现实,艺术上趋于粗俗。
传奇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爱情主题的作品,如《李娃传》、《霍小玉传》、《柳毅传》等;描写仕途坎坷、官场黑暗的作品如《枕中记》、《南河太守传》;反映政治历史题材的作品如《高力士传》、《长恨歌传》;描写侠义刺客的《聂隐娘》、《无双传》、《谢小娥传》等,还有描写鬼怪、神仙的《古镜记》等。唐传奇作家摆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的写法,对现实生活精细描绘,注重人物性格、心理描写,细节真实,结构严谨,情节曲折,语言采用散文古体,也吸收民间口语及骈文的技巧,并插入大量诗词。
第二节唐、五代词
温庭筠与花间词派:
温庭筠生平。怀才不遇,生活放浪。其词内容狭窄,多写妇女,寄寓自己失意情怀。艺术上描写细腻,真切,善于创作意境。如《望江南》(梳洗罢)等篇。
花间词派:晚唐五代时,西蜀少蒙战乱,统治者淫乐成风。西蜀的一批词人,把温庭筠词封为正宗,极力推崇、仿效,形成花间词派,主要写男女相思、离别,绮罗香泽,内容空虚,追求词藻,形成唯美主义词风。
李煜和南唐词:李煜是南唐后主,是一个屈辱图存、苟安享乐的风流天子。前期词作,近花间派;亡国被俘,有故国之思,写了一系列感情真挚、沉痛的词,如《虞美人》、《乌夜啼》、《浪淘沙》等。
宋代文学: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
1.陈寅恪说: “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文学是宋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 2宋代社会的特点:宋代从 960-1279年,共 319年,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社会特点:对外关系特别软弱;内部政权特别稳定;( 3)文官制度相当成熟;( 4)城市经济相当发达。 4.宋代文学的特点:(1)主题上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
(2)讲究理趣,好发议论;( 3)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 4)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恢宏雄健的气概削弱了,而深入细致的钻研精神则大大增强了。 5.宋代文学的分体特点:( 1)宋诗风格与唐诗和宋词不同,整体上含蓄、深沉以文为诗成为基本风气;( 2)宋词被称为 “一代之文学 ”,风格特别讲究抒情性与音乐性,并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 3)宋文在思想内容上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总体风格是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4)俗文学如说话、杂剧、南戏也较有成就。
第二章宋初诗文革新运动
1.
宋初诗歌的三大流派:( 1)白居易体 —浅俗平易。代表人物是徐铉与王禹偁。( 2)贾岛、姚合体 —境界狭仄,语言工巧。代表人物是林逋、潘阆以及 “九僧 ”。( 3)李商隐体 —绵密富丽。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2.宋初散文的创作特色及其理论:大致分两类:( 1)重道的一派,以柳开、穆修为代表,主张通过复兴古文来复兴儒道。( 2)重文的一派,以王禹偁为代表,主张在内容上 “传道 ”与“明心 ”结合,艺术上讲究自由流畅、亦骈亦散的风格。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