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考研笔记(5)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5-05



2.
现存宋代话本,小说类有《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讲史类有《大宋宣和遗事》、《新编五代史平话》等,说经类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

3.
话本塑造了不少市民形象,揭示了他们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斗争,特别是表现了他们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反对封建压迫的民主思想。讲史类话本则体现了当时民众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新的评价。话本在艺术上以通俗性和生动性为主要特征,特别是在人物语言和细节描写上更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4.话本,特别是讲史话本的出现,为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如《水浒传》、《三
国演义》、《西游记》等在著作形式和故事情节方面对收到宋代话本的影响。
元代文学史
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文士落魄,转向通俗文学创作。多民族杂居,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的风格。
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元曲,元曲分杂剧和散曲两种,杂剧是戏剧,散曲是清唱曲。元曲流行的区域主要在北方大都一带,故也称北曲。元杂剧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纪君祥、康进之等,后期作家主要有郑光祖、乔吉等。在元代南方还流行着另一种戏曲形式 ——南戏。它是由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的戏曲样式,最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著名的南戏为高明的《琵琶记》。
散曲是元代出现的新诗体,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也称套数、散套。散曲的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等;后期作家主要有张可久、乔吉、睢景臣等。
元代诗文从总体上走向衰落,元诗以宗唐为主,但亦受宋诗的影响。前期作家主要有刘因、卢挚、赵孟兆页等;后期作家主要有萨都剌、杨维桢、王冕等。元词亦呈衰落的趋势。元词人多宗宋词,大致可分为宗苏轼、辛弃疾和宗周邦彦、姜夔两派,前者以刘因、萨都剌为代表;后者以张翥为代表。元代散文主要以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为学习对象,代表作家有姚燧、虞集等。
第二章元杂剧的渊源、形成和体制第一节元杂剧的历史渊源和形式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成就而形成的成熟的戏剧
形式。第二节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剧本结构:一般分为一剧四折一楔子,剧末附 “题目正名 ”。(二)演唱体制:用北方歌曲演唱,流行的宫调有五宫四调。(三)脚色:分为旦、末、净、杂四大行当。(四)宾白:剧中称为 “云”,指剧中人的说白。有韵白和散白两类,韵白为诗句,散白为
散文。(五)科范:剧中称为 “科”,指演员的做工、武打、歌舞等表演,第三章关汉卿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为元代剧坛的领袖。号已斋叟,他博学多才,性格倔强而滑稽,
以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表示对现实黑暗的反抗。代表作为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
历史剧《单刀会》。第二节悲剧名作《窦娥冤》一、剧作的题材来源:从古代流传的 “东海孝妇 ”的故事演化而来。二、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通过窦娥幼年被卖作童养媳,成年后被流氓欺负,陷入冤案而被杀害的悲剧故事,揭露了
元代高利贷盛行、恶势力猖獗、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而以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死后鬼魂报仇的方式,表现了元代下层人民反抗压迫、要求政治清明的呼声。窦娥的形象分析:( 1)是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 2)是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 3)是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
三、艺术特色( 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 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 3)语言特色:关汉卿为本色派语言大师,此剧的语言既然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体现其大师风格。名曲有第三折 [滚绣球 ]。
第三节喜剧《救风尘》
主题思想:剧作通过花花公子周舍欺骗、虐待歌妓宋引章,赵盼儿以 “风月 ”手段回击周舍,解救受难姐妹的故事,揭示了元代妓女的不幸命运,表达了元代人民反抗强暴的理想和愿望。赵盼儿形象的分析:( 1)饱经风霜,世故机智。( 2)侠义心肠,仗义救人。( 3)泼辣豪放,出语痛快。
艺术特色:( 1)勾栏喜剧:剧中的主要人物为妓女、嫖客,赵盼儿战胜周舍用的是打情骂
俏的     “风月手段 ”,具有青楼调笑的作风。( 2)语言特色:质朴自然,泼辣明快。第四节历史剧《单刀会》主题思想:通过蜀汉关羽单刀赴东吴鲁肃之会,宣扬汉室为正统的观念,塑造关羽英武的
民族英雄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反抗元蒙统治者的民族情绪。
人物形象分析:(1)关羽:对大汉赤胆忠心,大智大勇,为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 2)乔公:对汉朝怀有浓厚的感情,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欣赏关羽的英武过人。( 3)司马徽:厌倦战乱,绝意功名,赞赏关羽的勇武。乔公和司马徽都是衬托关羽的人物。第五节历史剧的特色
(1)改造史料,借古讽今。( 2)改造史料,突出主要历史人物关羽的形象( 3)用铺垫和
渲染之法塑造人物。( 4)语言刚劲有力,融入诗词。
第六节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一、善于塑造不同身份性格的鲜明人物形象。二、戏剧结构多为一人一事,主脑清楚;剧情发展迅速,又曲折多变。三、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四、本色自然的语言特色。
第四章王实甫
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一说名信,字实父。大都人。《西厢记》为其代表作。一部爱情戏的杰作。
创作主题:《西厢记》结尾曲词: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是该剧的点睛之笔。传统的封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金钱权势是婚姻的基础,父母作主是婚姻的缔结方式。而此剧强调婚姻的基础是 “有情的 ”,而不是 “有钱的 ”、“有权的 ”,而 “有情 ”只能由婚姻双方的当事人才能完成,这样,就将婚姻的决定权从局外人手里夺回到当事人的手里,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婚姻的色彩。
人物形象分析:
张生:志诚种 ——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才气与勇气 ——追求爱情和解决危难果断、机智、大胆。傻角 ——软弱、忠厚、傻气。
莺莺:美丽而多情 ——离经叛道,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追求理想爱情。内热外冷 —受封建礼教约束,感情丰富而外表贞静,常有 “假意儿 ”。红娘:富有正义感 ——不满老夫人的背信弃义,同情崔、张为爱情而苦恼,成人之美。机智 ——巧妙帮助崔、张,反驳老夫人的责骂。泼辣 ——尖锐批评张生、莺莺的缺点,嘲讽郑恒配不上莺莺。
王实甫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家,其剧作语言被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称为 “如花间美人 ”。
历史地位: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是元杂剧对后世剧坛最有影响的作品,它所宣扬的反对封建婚姻、争取爱情自由的思想,成为后代爱情作品的精神源泉。它与明代的《牡丹亭》、清代的《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中三大爱情作品,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地位。
第五章元代前期剧坛
第一节白朴与马致远
白朴与马致远是元代前期剧坛地位仅次于关汉卿和王实甫的重要杂剧作家,与关汉卿和元代后期杂剧作家郑光祖合称 “元曲四大家 ”。白朴,字仁甫,号兰谷,《墙头马上》、《梧桐雨》。《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安史之乱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主题思想:与白居易《长恨歌》着重歌颂李杨爱情不同,此剧一方面表现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深切爱恋,一方面又不回避他父纳子妇、杨贵妃与安禄山有私情的丑闻;而且,更着重批判他对安禄山养虎为患的昏庸误国。因此,此剧并非纯以歌颂爱情为主题,而是着重表现一种对国家兴亡原因的反思。联系白朴幼年逃难的经历、刘祁《归潜志》中金章宗纵容悍将胡沙虎、金哀宗在蒙古军攻汴京时逃难归德的史实,此剧显然是以古讽今,表达白朴在国破家亡后的沧桑之感。艺术特色:( 1)社会悲剧:此剧颇为符合西方悲剧的概念,主人公为贵族(皇帝),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一步步走向衰亡。剧作结局凄凉,打破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惯例。( 2)典雅而富有文采的语言。
《墙头马上》以白居易的乐府诗《井底引银瓶》为素材,写李千金和裴少俊的爱情故事。主题思想:通过李千金和裴少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自主婚姻的合理性,猛烈抨击了以裴行俭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表现了元代青年追求理想爱情与个性解放的思想。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汉宫秋》是其代表作。历史剧《汉宫秋》写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艺术特色:( 1)抒情悲剧。( 2)典雅酣畅的语言特色。
第二节杨显之和康进之
一、杨显之和《潇湘雨》杨显之,时称 “杨补丁 ”。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作家之一。今存剧目 8种,剧本二种,《潇湘雨》为其代表作。二、康进之和《李逵负荆》李逵形象的分析:( 1)憨厚直率,热爱梁山事业,也爱梁山的一草一木。( 2)疾恶如仇,鲁莽急躁。( 3)知错能改,真诚正直。
第六章元代后期剧坛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是元代后期重要的文采派作家之一。是 “古杭书会 ”的领袖人物。《倩女离魂》是其代表作。《倩女离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取材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主题思想:通过对张倩女为追求爱情幸福而灵魂离开躯体的描写,说明封建礼教可以限制青年的行动,却无法拘束他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和愿望。并否定了门第观念和喜新厌旧的思想。
张倩女形象的分析:( 1)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自由幸福 ——灵魂离开躯体,追随王文举。( 2)有沉重的精神负担 ——担心母亲悔婚,王文举得官后易妻。
其他后期杂剧作家:一、乔吉一名乔吉甫,字梦符,《两世姻缘》为其代表作。二、秦简夫秦简夫,大都人,流寓杭州。《东堂老》为其代表作。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是元代包公戏中的优秀作品。
第七章元代散曲
第一节散曲的兴起和体制特点
一、什么叫散曲
散曲是在元代出现的新诗体,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因多用北方歌曲演唱,也叫北曲。散曲小令也叫街市小令、叶儿。
二、散曲的来源和兴起( 1)宋词。( 2)诸宫调。( 3)北方民歌。
三、散曲的体制和特点
(1)分为小令和套数两大类,小令只有一段,句句押韵;套数又称套曲、散套,由同一宫调的数支曲组成,一韵到底,有尾声,但不必句句押韵。( 2)在小令和套数之间有带过曲,为小令的变体,用同一宫调的二至三调。( 3)多用衬字。( 4)无入声。( 5)抒情直露。
四、元散曲作家的流派和分期
元散曲的流派大致分为豪放与清丽两大流派。豪放派以马致远为首,其他作家有张养浩、贯云石等。清丽派以张可久为首,其他作家有白朴、乔吉等。元散曲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马致远、白朴、卢挚、张养浩等,以马致远的成就为高。元散曲的后期创作中心在杭州,主要作家有张可久、乔、贯云石、睢景臣等,以张可久的成就为突出。
第二节元代前期散曲
一、马致远的散曲
马致远在元代被誉为 “曲状元 ”,有散曲集《东篱乐府》。马致远的小令名作为《 [越调 ]天净沙 .秋思》,被称为 “秋思之祖 ”。这首小令连用名词,描画出一幅萧瑟悲凉的秋景图,篇末画龙点睛,点明游子思乡的主题。全曲情景交融,富于诗情画意,有唐诗的韵味,故备受称赏。马致远的套数名作为《 [双调 ]夜行船 .秋思》,写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怀,对隐逸生活的歌颂。艺术特色:( 1)感情强烈,表现酣畅,多用感叹句、反问句。( 2)善用鼎足对和博喻。( 3)语言明快宏放,雅俗兼备,体现出豪放派散曲家的特色。
二、张养浩的散曲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代表作为《 [中吕 ]山坡羊 .潼关怀古》,作者从沿途景色勾起思古之情,追昔抚今,结句点题:指出历代王朝的兴亡,都是建立在人民苦难的基础上。在艺术上,此曲寥寥数语,高度概括,精警深刻,尤以结末的对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为影响深远。另外,全曲气势雄浑、语言刚劲,也体现了张养浩作为豪放派散曲家的特色。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