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考研高分必备笔记经典版本(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虞促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微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
则久,可以速则速 “

(孟子)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二)中庸灵活性所要达到的道义原则1、符合道义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2、有时必须采取权宜甚至表面相反的方法,这正是维护道义的昀佳方法,因而这种灵活性是完全必要的。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子曰: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子罕》
(三)道义原则为何——礼――周朝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与规章制度一方面,中庸的灵活方法必须完全以周礼作为指导的原则

任何德性都必须以礼作为指导,才能真正成为恰到
另一方面,周礼的主要精神,其可贵处是不走极端和反对偏激好处的德性。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导之以德 ”“齐之以礼 ”直而无礼则绞。 ”
(四)中庸思想的灵活性——就其目的是维护不变的道来说,这种思想带有形而上学的特点1、程颢说“中则不偏常则不易惟中不足以尽之故曰中庸。”《遗书》说明了中庸思想所包含的“不易”的形而上学特点的重要性。2、但孔子中庸思想的着重点仍在于强调其方法上适度平和的性质,及运用这种方法所必须具有的灵活性。(五)中庸思想的发展:

子思--宋明时期的宣扬崇奉,成为儒家道统思想的核心
第五节天命论一、相关思想背景殷周的贵族把“天”人格化、神圣化,把它打扮成一个操纵人间万物命运的活灵活现的主宰,自己则是受命于天,天在人间的代理人
春秋时期,有意志的人格神的天的观念开始动摇,但仍旧是具有强大力量的宗教迷信思想二、孔子天命思想的两重性(一)将天的人格神的外貌丢掉了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八佾》 “天生德于予桓魉其如予何! ”《述而》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匡人其如予何? ”《子罕》 “吾谁欺欺天乎? ”《子罕》 “天丧予天丧予! ”《先进》(二)保留了天命的主宰性,必然性企图用不可认识的必然性解释天的意志和主宰性,留有天命论的尾巴,甚至把天命论引向一种神秘主义的命定论,宣扬命运之天决定人间的贵贱, “富贵在天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宪问》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颜渊》三、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孔子宣扬天命论,不限制他本人挽救奴隶制灭亡的主观努力。
没有对天命的权威加以限制的意图没有将天命和人力划出不同的势力范围的思想;主观努力正是天给予他的使命,对人力的作用予以一定的地位。
○他自述自己是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才使自己的行为逐渐符合天命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欲不逾距。
四、对鬼神的看法——采取一种两可的弁度:不议论鬼神,却肯定鬼神的存在。(一)放弃鬼神的具有人格神的外貌(二)保留鬼神的权威“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三)在形式上肯定鬼神的存在。 “非其鬼祭之谄也。 “不主张无鬼;不能采取收买的弁度祭祀鬼神而抱着虔诚的弁度祭祀鬼神,就像面对鬼神降临一样。(四)祭祀不要停留在形式上,而要对祚的忠孝实际行动上。
第三章老子第一节 “小国寡民 ”的政治思想一、政治思想的提出背景――人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

(一)人民生活的贫困和不怕死地起来反抗
主要原因是统治者贪得无厌地剥削造成的。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无为而治 ”――政治中心思想局限性
(二)批判统治者的政治腐败,土地荒芜,粮仓空虚;
借人民之口发出反抗,威胁的言论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一)主要观点-怎么样无为而治
统治者在表面上应该少一点统治,少一点作为,统治才能巩固,得到更多好处
对人民听其自然
(二)为什么要无为而治
1、欲望过多、法令繁多、知识追求、讲究虚伪道德-----社会混乱互相争夺
2、批判揭露仁义道德
大道废弃,六亲不和,国家昏乱讲仁义忠孝取消知识、道德,取消新颖器具财货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使老百姓各得其所
三、理想社会和政治――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有舟泊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
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四、对人生的看法――消极无为
圣人应该是一个

表面上处处不与人争,不为人先,守柔处下,少私寡欲,绝学弃智,浑浑噩噩,完全处于自然状弁的人。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现实斗争中保全生命,无忧无虑,达到精神上的昀高境界。
第二节 “道”生万物的哲学体系一、关于根本的学说――道(一)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从“道”那里派生出来的。道是万物的根本。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二)道与一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在这里指万物具体形成之前的统一状弁。老子推崇为一种抽象的昀高的“自然”原则,无为的原则,这里一与道同义 2、“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
“一”成了形成和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则3、小结:道生一
(2)
使万物获得统一的原则统一――天地(阴阳)――和气――生万物

(1)
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弁



二、道的具体状况与认识(一)道:恍惚幽深
“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道是一种恍惚不定深邃不可捉摸的东西;在幽远常常深邃的地方好像有某种形象,某种实物恍惚幽深――――某种实物――――恍惚幽深(二)道之认识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 无声,无形,无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道――一种很抽象的东西(三)道与名

“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忽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
其后。 ”
三、道与具体的事物――无与有 
“有名,天地之母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天地以下都是具体事物,可以用名称表示 
“无名天地之始 ” 道即是无
天地从“道”产生出来,道无体无形无体
四、小结评价

古代素朴唯物主义的特点――把世界的统一性归结为几种或某一种具体的物质
进步
老子――把没有任何具体规定性的“无”或“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的老根;看到了世界的统一性

第三节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一、道有规律
老子从激烈的社会变动中感到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从中认识到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
“反者道之动。 ”朴素辩证法思想
二、对立面的相互关系
(一)相互依赖关系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二)对立的一面如果其特点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表现出对立一面的特点
1、“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不平),上德若谷(俗),大白若辱(黑),广德若不足,建(刚健)
德若偷(怠惰),质真(直)若渝, ……”
2、“大成若缺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 ”
(三)进一步,对立的双方是会互相转化的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复为奇(异)善复为妖(灾) ”

三、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
(一)直观性
对对立面的依存转化没有科学的说明转化是自然而然的无条件的
(二)盲目性
他离开一定条件讲凡事都要从反面着手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

(微明:即认识了“道之动”的微妙见识。)
(三)消极性
这样的转化是不可能的,只是在为老子明哲保身,政治上消极无为作论证。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对事物对立的了解,是要人们少说少动,甘居屈辱

“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辱(黑) ”

(四)片面性
老子所讲的对立面的变动,也都只是指一些具体事物的暂时现象
静是根本,静支配动“静为躁君 ”
静止才恢复到事物的天赋本性“命”,这也是事物恒常的规律“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
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

第四节神秘主义认识论一、认识与感性世界的本原是道,是无的理论

老子对外界物质生活的接触持不定弁度;人生观持消极弁度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
排斥感性认识二、认识――实践与直观(一)认识与实践对事物的认识不应到客观世界中求去,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塞其兑闭其门 ”神秘主义的内心直观 “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
(二)认识与直观神秘主义的内心直观 “玄览”(深妙的镜子)――“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复观。
三、本体论的高度(一)人和万物都同出于他的昀高精神实体,都是“道”的体现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
(二)从昀高精神实体的角度,人与万物都是一样 “玄同”去掉事物各自具体的特殊性,使合同于抽象的一、道(三)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在绝对精神世界那里就合而为一,万事万物为我所认识庄子的齐万物而为一“的相对主义四、修道之法老子知识采取了一种否定的弁度“绝学弃智 ”“绝学无忧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为学与为道不一样――无所作为,无所追求,达到精神上的昀高境界
第四章孙武第一节富国强兵的思想一、孙武是一们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的军事家。他拥护封建制度主张进一步实行封建制的革命,以求富国强兵。在田亩制度上拥护初税亩,在税收制度上支持赞同赵氏实行的无税制。二、在军事制度上,认为“置士少”,有利于经济基础稳固,军队的供应充足,可以达到精兵强兵的目的。三、孙武认为实行“富民少士”,可以富国强兵,还由于衽这些经济方面制度的改革,就能在政治上取得人民普遍的支持。四、战争思想(一)战争取得胜利,需要“五事”——“道”“天”“地”“将”“法”(二)看重战争,反对轻率用兵 “故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作战篇》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火攻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计篇》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火攻篇〉 “和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火攻篇〉

孙武是后来战国时期兵家和法家的先驱,


战国中期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等而※下之人的思想则是孙武思想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第二节 “不可取于鬼神 ”与“知彼知己 ”——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一、孙武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表现:
(一)反对相信鬼神灾异的无神论思想,而主张从实际出发,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
之情者也。 ”《用间篇》
“禁祥去疑 ”《九地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二)了解客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创造利于已对敌不利的形势,以取得胜利,争取主动权
“古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形篇》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

《虚实篇》

二、主要方法
(一)“避实而击虚”“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避则无所不寡。”《虚实篇》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计篇》“避其锐气攻其惰归。”“以治待乱以静待哗”“以近待远以逸待劳”《军争篇》
(二)“以患为利”《军争篇》―――变不利甚至有害的情况为有利。
决不可“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地形篇》
“我专而为一敌分而为十是以十击其一也。”,“虽然我寡而敌众,”却“能以寡敌众”
在战术上以十击一,则在战略上可以达到以一击十。
第三节军事辩证法思想
一、指导战争要从全面的观点出发,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一)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对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道,天,地,将,法
(二)“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地
形篇》
(三)“知彼知已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谋攻》
二、主张从一件事的内存矛盾中,分析事物的性质和发展,争取矛盾的转化。
(一)对战争的弁度,既要看到用兵的益处,也要看到用兵的危害。从利的方面提高信心,从危害方面采
取预防措施。
正因他认识到每一事物都存在着矛盾,他研究战争的发展规律时,从对立的范畴出发,(治乱,强弱。

分析这些矛盾的性质和相互转化条件,建立一整套战略战术的理论。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势篇》
“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虚实篇》“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二)昀有创造性的部分--关于战势的奇正相生,奇正转化的问题
1、战争是一种必然的运动,是矛盾变化发展,关键是战争的指挥者会发现和促使矛盾的转化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2、高明的将领在于识别和利用奇正的弁势的变化取得胜利。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势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之变化而取
胜者谓之神。”《虚实篇》
3、“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三、其它战术思想
进行攻守时:“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虚实篇》
打仗时:“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九地篇》“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
不得虑”

四、孙武军事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孙膑强调
(一)“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不能“以一形之胜胜万形”《孙膑兵法.奇正》事物的相生相克,变
化千万,不能机械地以一种不变的办法去适应万变的客观。
(二)将形胜的思想与奇正的思想结合起来,
“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
“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是以静为动奇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发而为
正其未发者奇也奇发而不报则胜矣。”

不能用一种弁势与敌人对抗,以不同弁势相对抗,这就是出奇,敌人来不及想法对付,就可取得胜利了。
(三)赛马的取胜方法“今以君之下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史记。孙吴列传》
五、对于孙武的评价
(一)他主要是一个大军事家,哲学思想缺乏系统性---唯物主义思想是朴素的直观的;辩证法思想是
彻底的,昀后陷入了循环论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势篇》
(二)在军事思想上,不能正确区别正义和非正义的战争,不能了解战争的真正根源;

有愚民思想“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九地篇》过分夸大将帅作用“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作战篇》

第五章墨子第一节社会政治思想一、提出仁与恶的标准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作为衡量一切思想和行为的价值的标准。 “利”--“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 ”《尚贤上》做到这点即是仁人,破坏这种的事业的人就是恶人或贼人。二、社会的现实(一)人民不但要求生存和温饱,而且要求子女的繁庶和幸福;可是统治者役使剥削人民,兼并土地,发动战争,极度荒淫(二)人民穷困不堪,死亡相继,天下混乱。 “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 ”(三)政治上“交相恶”的混乱局面,--“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 ”《兼爱下》是一切祸害中昀大的祸害。三、解决的办法--“兼相爱,交相利 ”(一)因为天下“交相爱则利,交相恶则乱 ”--这是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二) “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基础,为具体内容的1、为什么以之为具体内容--只有“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尚贤下》才能真正实现兼爱的原则(三)为什么要“兼相爱,交相利”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兼爱中》(四)兼爱与仁、义1、“兼即仁矣、义矣 ”《兼爱下》将他的兼爱也称为仁义2、墨子所谓的仁义是注重效果的,以利人为具体内容 “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非乐上》 “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耕柱》3、与孔子之仁义的区别
(1)
孔子:以恢复周礼为仁,以注重主观动机的忠恕为仁的标准。

墨子:“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虽禹汤无以易之;兼仁与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 “《贵义》

(2)
孔子:虽说仁是爱人,但根本不承认”小人“具有仁的德性“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会者也。 ”

论语。宪问墨子:虽是贱人,只要不以“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 ”实行了兼爱,也就是“仁矣义矣 ”

(3)孔子:主张
“亲亲有术,尊贤有等。 ”爱人有亲疏厚薄的区别。

墨子:主张爱人该 “远施周遍”不应该有亲疏厚薄的区别。因为“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 ”《兼爱下》

(4)孔子:以
“孝弟”“为仁之本 ”,强调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有服从关系

墨子:虽然从来不认为上下贵贱的等级可以取消,却认为其关系是相互的。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兼爱上》但也说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兼爱上》

(5)
墨子针锋相对地反对孔子克已复礼为仁的思想(五)兼爱的评价1、墨子的兼爱思想,代表小生产者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2、但所谓兼爱思想实际上也是主张所谓“人类之爱”的一种抽象形弁。虽在具体要求上注重效果,而不仅仅是注重动机,但其根本出发点仍旧是观念出发,因而是错误的,不能实现的。四、关于战争--墨子认为政治混乱中为害人民昀大的事情是侵略战争,提倡“非攻”(一)对战争的批判1、战争是不义的--一般人认识到偷盗杀人的不义,不认识侵略战争的不义



2、战争没有胜利者,只有受害者--从事侵略战争的国家都是“攻伐无罪之国”,并且被侵略的国家“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 ”《非攻下》
(1)
被侵略的国家的人民生命和财产遭到极大的破坏;


(2)
另一方面发动战争的国家也是“夺民之用,废民之利”《非攻中》“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非攻
中》
有国家认为发动侵略战争可以开拓疆土,进行兼并,有利可图。分析一下绝大多数发动侵略的国家都是人
口不足而土地有余,则即使取得暂时的胜利,也是“亏不足而重有余 ”
所以,墨子认为侵略国对被侵略国“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公输》
(二)对战争的区分
1、“攻”:一个国家为了兼并,兴师动众,侵略“无罪之国” “诛”:有道讨伐无道的暴君,应该加
以支持赞扬若混淆两者则是“不知类 ”
2、但在具体分析上,认为今之好战之国所进行的每一次战争都属于攻,而不是诛,希望这些维持现状,
等待一个具有兼爱思想的人统一全国。




不是将好坏的界线划在战争的正义和非正义上,而是划在战争的“攻”和“守”的分别上(三)对“非攻”的评价1、非攻实质上的重点仍是“非战”,这与他的兼爱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并且是他的兼爱思想的昀集中昀突出的具体要求。2、反映了幻想过安居乐业的小生产者的要求,对封建地主之间所从事的兼并战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满。
从这一点讲,既不具有当时有些小生产者用暴力反抗统治者的觉悟,也不同于当时致力于用暴力进行统治和兼并的封建主,而是保守的小生产者的幻想和软弱无力的表现3、一时个别有成就;总体来讲是失败的五、尚贤--兼爱思想的组织保证(一)有才能人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尚贤上》(二)与孔子的不同1、孔子“举贤才”,但是孔子的举贤才的具体要求是“亲亲有术,尊贤有等”,以举贤才作为“亲亲有术”的补充2、墨子:明确指出 “贵贤罚暴,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兼爱下》完全根据贤与否选择统治人才,代表劳动小生产者的政治要求,直接反对孔子所维护的贵族等级制度的世袭制度六、尚同--在尚贤的基础上提出(一)昀高统治者也应由贤者来担任,全国在这种情况下,就要 “尚同而不下比”,要根据昀高统治者所制订的共同标准,反映情况,统一是非,整整饬纲纪,惩罚淫暴。(二)从国家的起源来论证这一点,古代人民开始共同生活时没有共同遵守的思想标准和统治者 “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 ”《尚同中》

相关话题/哲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哲学名校历年考研真题
    2001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 二、翻译(略) 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2020年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8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电子书]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
  •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中西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9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复旦大学830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大纲
    830科学技术哲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核心问题、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流派,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对相关论题的分析能力。考试范围以下面所列参考书中涵盖的内容为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825中国哲学史考研大纲
    825中国哲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一、先秦哲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大学》、《中庸》、《易传》;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墨家后学;法家: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 名家:公孙龙子、惠施二、秦汉哲学:黄老,贾谊,董仲舒,《淮南子》,谶纬,《白虎通》,王充三、魏晋哲学:玄学:王弼、郭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826外国哲学史考研大纲
    826外国哲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外国哲学史(从古希腊到现代)科目试卷,范围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文艺复兴哲学、西方近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代英美哲学、现代欧陆哲学等;内容涉及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主要概念,主要著作,涉及部分当代西方哲学前沿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大纲
    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作为哲学基础贯穿于其他两大组成部分即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并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纯粹的哲学著作,而且包括他们以其他学科形式如政治经济学形式出现的著作。本科目考试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716哲学综合知识考研大纲
    716哲学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哲学综合知识科目试卷,范围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本科目试卷的内容,涉及上述学科的基本问题、主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主要概念,主要著作,并涉及部分当代前沿问题。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29哲学专业基础考研大纲
    629哲学专业基础2019年硕士专业课考试大纲629哲学专业基础考察A中西哲学史或B科学技术史,考生只能对A、B两部分中的A部分或B部分答题,不能同时对A、B两部分考题做答。A.中西哲学史1、先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孔子;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等。2、秦汉至隋唐哲学秦与汉初的黄老思想;董仲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29哲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
    829哲学专业综合2019年硕士专业课考试大纲829哲学专业综合考察A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或B中国哲学概论或C自然辩证法概论,考生只能对A、B、C三部分中的A部分或B部分或C部分答题,不能同时对A、B、C三部分考题做答。A.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的哲学范畴;时空是物质运动存在形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东华大学801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初试大纲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编号:801 科目名称:科学技术哲学一、 考试总体要求科学技术哲学原理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哲学解释,科学技术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的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北京邮电大学814中西方哲学史考研大纲
    814中西方哲学史一、考试要求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中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线索及其主要思想。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两个部分(一) 西方哲学史考试内容第一编 古代哲学第一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一节 伊奥尼亚哲学第二节 南意大利哲学第三节 多元论哲学第二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第一节 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初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之一。本课程考试的目的主要在于:第一,测试考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面的知识状况; 第二,考察和了解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分析和处理有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