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
(3)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4.先秦诗歌的概况:先秦诗歌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楚辞与《诗经》不同的均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采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经久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二章? 神? 话
?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一般说来神话包含两种意识:崇拜与征服,但中国古代神话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征服意识。
2.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玄鸟生商”、“姜嫄生后稷”等。这类神话包含着自然崇拜与探索,以及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识。
3.反映战争的神话。如“黄帝擒蚩尤”、“炎黄之战”、“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与帝争神”等。这类神话曲折地反映了上古时代民族或部族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4.发明创造的神话。如燧人氏钻燧取火、神农尝百草、后羿作弓、仓颉造字、后稷种植五谷、伏羲发明八卦等。这类神话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的物质创造和文化创造活动。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
2.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
3.艺术形象的创造往往采用幻想化、夸张化、理想化和集中化的艺术手法,具有不自觉的浪漫主义的特征。
4.中国上古神话的情节一般都很简单,完整的故事不多,多是零散的片段式的叙述和描写。
5.神话的思维方式具有神秘的互渗性、象征性、隐喻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
[作品讲读]
一、《鲧禹治水》
1.本篇选自《山海经·海内经》,是一则英雄神话。鲧禹治水以神话的形式反映了远古人民同自然灾害的斗争。鲧禹是传说中夏部族的两位著名的首领。鲧禹与天帝的关系反映了远古时代人神沟通的意识。帝的出现已经倒了氏族社会晚期或阶级社会的初期。对鲧的牺牲精神和禹的治水业绩的赞颂,体现了英雄崇拜意识和积极的人生精神,也是对远古人民劳动成绩的艺术概括。
2.此则神话的艺术特征:首先,现实生活与神话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幻想性与真实性相统一。其次,将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将人神化是神话常用的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之一。
二、《女娲补天》
1.本篇选自《淮南子·览冥训》,但女娲的神话传说在先秦就已出现了。女娲是创丗女神、女始祖,也是同自然斗争的英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类征服神话的理想,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幼稚的理解与探索。
2.这则神话以简洁而形象的文字,描绘出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惨烈的场景和女娲补天的壮美奇异的景象。神话虽是后人的记录,但形象的神异性、具体性,仍体现了原始神话基本的艺术特征,即形象化、幻想化。正如马克思所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于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三、《黄帝擒蚩尤》
1.本篇选自《山海经·大荒北经》。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上古传说时期部族之间的战争。二是残留着巫术意识,即交战的过程并无刀光剑影的实战,而是各自驱神斗法。
2.这则神话的艺术特点是神化的色彩十分浓重。战争的双方驱使着各种神灵而进行战斗,尤其是斗法的情节写得惊天动地。这种虚幻的情节与神力法术的施展,对后世志怪小说、神魔小说都有一种原型精神上的影响。
第三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概说
?
一、《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现存《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六笙诗”有目无辞,实305篇。《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雅、颂多为贵族的作品,风多为民间的作品。《诗经》所收诗篇的年代上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商末;二是周初。下限至于春秋中叶。《诗经》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被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二、《诗经》的集结与成书。旧说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古代的乐官在集结与整理、加工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后编定在春秋时期。
三、《诗经》的分类与编排。《诗经》按音乐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十五国风是按各诸侯国或地域编排的。“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乐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大部分产生在黄河流域,少部分涉及江汉流域。
四、汉代的传《诗》学派有四家:齐、鲁、韩“三家诗”和“毛诗”。“三家诗”属今文经学,后均失传,唯存《韩诗外传》。“毛诗”属古文经学,独传至今,即今本《诗经》。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一、《诗经》思想内容及其大致的分类:
1.颂诗。《商颂》、《周颂》、《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内容多是颂扬祖先功德,亦有祭祀神灵祈求降福等。《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也是一组歌颂周人先公、先王的颂诗。但同时又是反映周族由始祖后禝到公刘、古公亶父直至文王、武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史诗。
2.怨刺诗。这类诗多产生在王室衰微、政治昏乱的西周末东周初,所谓“变风”、“变雅”即是这类诗。如《大雅》中的《荡》、《抑》、《瞻卬》、《召旻》、《民劳》、《板》等;《小雅》中的《北山》、《十月之交》、《正月》、《巷伯》等;《国风》中的《魏风·伐檀》、《秦风·黄鸟》、《墉风·相鼠》、《北风·新台》、《陈风·株林》等。这类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体现了较强的现实批判精神。
3.婚恋诗。这类诗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体,反映了那一时代的婚恋观念、情感体验,以及家庭、婚姻生活状况。如《周南·关雎》、《召南·野有死麕》、《郑风·溱洧》、《将仲子》、《子衿》、《卫风·木瓜》、《北风·静女》、《秦风·蒹葭》等,都是这类诗中的优秀作品。反映家庭、婚姻的诗歌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写得最为出色。
4.农事诗。周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体,酿成了重农的文化传统,因此也直接反映在诗歌中。如《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以祭歌的形式反映出周人的农业生活和重农意识。《小雅》中的《甫田》、《大田》,以及《国风》中的《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豳风·七月》等亦属此类。《豳风·七月》是农事诗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
5.征役诗。战争和徭役也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存在,也被直接地反映在诗歌中。如《秦风·无衣》、《唐风·鸨羽》、《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小雅·采薇》等,其中后两篇是这类诗歌的最优秀之作。此外,战争也给妇女造成思念的痛苦,因此思妇诗也随之而产生。其中《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是这类诗中较好的作品。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
《诗经》因作品众多,内容博杂,历时久远,作者不一,地域各异,艺术成就与风格自然是难以划一。但从总体而论,其艺术成就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正概括了这一创作精神。《诗经》以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时代广阔的现实生活画面。如《豳风·七月》即以真切的生活感受和质朴的艺术手法展现农夫们的劳动生活图景。《魏风·硕鼠》、《伐檀》是农奴们被压迫的生活和怨愤情感的真实写照。至如讽怨诗、婚恋诗、征役诗都无不透视着他们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的真实体验。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夫们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的变化来加以表现的。《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的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庄姜的美貌。《诗经》的比喻运用得相当广泛,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起开头的作用,但多数都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如《周南·关雎》以鸟的和鸣比喻衬托男女好合。《秦风·蒹葭》以秋景创造气氛烘托心境。赋、比、兴的手法常表现为综合的运用。
3.《诗经》的抒情艺术。《诗经》大部分是抒情诗,即使是少量的叙事诗也有较浓的抒情色彩。其主要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抒情;(2)直抒胸臆;(3)叙事言情。
4.《诗经》的语言和形式。《诗经》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诗经》词汇丰富,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对人、事、物的各种特征,都能给予准确而形象的表现。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诗经》的语言风格大体说来,国风朴素自然,雅颂典雅庄重。《诗经》的形式在句式上以四言二节拍为主,间有杂言;在章法上以重章叠唱居多
作品讲读
一、《大雅·生民》
1.这是一首周族史诗,是周人颂扬祖先后稷的祭歌,可能是史官和乐官根据周族起源的传说加工而成的。此诗内容主要是追溯周族起源和描写后稷的农业劳动成绩。反映了祖先崇拜意识和对农业社会生活的赞美之情。
2.这首诗塑造了周人始祖后稷神异的英雄形象。(1)在创作上采取了历史传说与神话相结合的手法,既有历史的影像又有奇异的神话浪漫色彩。(2)同时也采用了集中化的手法将氏族共同创造的劳动成绩概括到英雄人物的身上。(3)诗歌主要运用了赋的艺术表现手法,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地描述了后稷从出生到创造的各种种植业绩。(4)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以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
二、《王风·黍离》
1.本篇是东周大夫悲悼宗周覆亡之作,是一篇优秀的抒情诗。作者来到宗周故地面对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不禁感慨万端,写下了这著名的诗篇。因此后人常用“黍离之悲”表达对故国的忧伤之情。
2.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每章都是先写景起兴,第一章用“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二、三章则换为“穗”、“实”,这既是实写眼前的景物,也是以写景来起兴,而且“苗”、“穗”、“实”的变换暗示着时间推移,配合悲愤的感情,起到了步步深入的作用。然后是行为和心理描写:“行迈糜糜,中心摇摇。”最后是直抒胸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如果说前两句还是低回婉转地自我倾诉心中的忧愁,那么后两句则以一反诘句,把悲愤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歌也就此戛然而止。写得极其自然而又别致。
3.此诗深沉的艺术感染力来自作者心灵的巨大痛楚,也来自高超的艺术手段。重章叠唱、反复吟咏、层层深入的艺术结构和写景、述行、心理描写、抒情的艺术手法妙融一体,创造了一种低回婉转而又悲痛欲绝的情境。方玉润说:“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诗经原始》)
三、《秦风·蒹葭》
1.这是一首怀恋情人的恋歌。深秋的早晨,诗人望着那芦苇霜花的景象临水怀人,反复追寻着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意中人,抒发着眷恋爱慕和惆怅失意的情怀。
2.诗歌以赋法写成。每章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它既是对眼前景物的客观再现,同时这种深秋时节的萧瑟、空旷、冷落的景象,也是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凄婉心境。接下的两句点出诗人所思念的对象,然而他的意中人却好象是在虚无缥缈之中,可望而不可即。最后四句诗人展开了反复追寻、苦苦求索的描写,透露出了诗人那眷恋企慕之情和求之不得的失望惆怅的意绪。全诗意在抒情,却无一“情”字,而是采用了以景衬情和叙事言情的手法,达到了曲婉动人的抒情效果,同时也创造出了凄婉而朦胧的意境。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结构,句数相等,字数相同,给人以整齐的形式美感。三章的诗意大致相同,但也有所变化,就是一些字词的变换,这样不仅避免了单调呆板,也造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逐层深化了情感的内蕴。有些词的变换还显示了刻意的运用,如“为霜”、“未晞”、“未已”,写出了时间的变化推移,与情感的层层深化相配合。
四、《卫风·氓》
1.《氓》是一首古老的弃妇诗,在形式上是一首赋体叙事诗,但也兼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诗歌通过女主人公自述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及被遗弃的过程,反映了女主人公在爱情婚姻上的悲惨遭遇,以及心理情感的变化。
2.诗歌共六章:第一章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第二章写女主人公的思恋之情及结婚;第三章总结婚姻爱情的教训;第四章申辩自己无辜被遣;第五章写自己辛勤操持家务,却遭到粗暴的对待;第六章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3.此诗的艺术特点:
(1)在叙事上采用了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抒情上运用了叙事言情、议论抒情及直抒胸臆的手法。
(2)诗歌综合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以赋为主,但比、兴手法也运用得相当出色。起兴中兼有比喻。而两处比喻也不是简单的明喻,而是运用了借喻和暗喻。
(3)诗歌的结构存在着两条线索:一条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叙事线索;一条是按心理情感变化的抒情线索,情节的变换与情感的起伏变化交织在一起。
(4)此外,诗歌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五、《豳风·七月》
1.这是一首农事诗。诗歌描写了周族早期的农业社会生活情况,是现存最古老的农事诗。这首诗的社会背景向有争议,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初期社会等说法。诗歌形象地描写了三千年前农民的衣食住行,真实地再现了农民们的农业劳动生活。
2.诗歌共八章,一章总写农夫冬日的困苦与春日的农事生活;二、三章写妇女们的桑蚕纺织等劳动生活;四章写秋后狩猎;五章写岁末准备过冬;六章写农夫们的食物;七章写农事完毕还要服杂伇;八章写储冰、祭祀、收获、宴会。
3.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赋的表现手法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图景,尤其是以朴素的白描手法描写景物和生活画面相当出色。其艺术结构以节令为经,以衣食住行为纬,纵横交错,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画面。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正笔与闲笔、时景与本事相生相映,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六、《小雅·采嶶》
1.这是一首征役诗,诗歌以远征归来的战士的口吻回顾了对猃狁的战争,抚今追昔,感慨万端,既抒发了对战争哀怨,又抒发了自己国家和军队的热爱之情,是《诗经》中表现战争题材的优秀作品。在题材上开后代边塞诗之先河。
2.本诗共六章,前五章均是回忆。一、二、三章回忆征战猃狁的劳苦与忧愁,四、五章回忆对敌作战的情景,六章由回忆写到归途中的情景,抒写了抚今追昔的哀伤心情。
3.本诗既有叙事又有抒情,但重在抒情。诗歌采用了叙事言情、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等多种抒情手法。前三章的起兴暗寓着征战时间的长久与征战的劳苦,与哀怨的情感相生相映。尤其是诗的第六章在写景抒情上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地。诗的结构主要以一系列回忆的镜头的组合,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了从军征战的生活。
七、《王风·君子于役》
1.这是一首思妇诗。诗歌以思妇的口吻表述了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从侧面反映了战争和徭役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此诗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在于内心独白和细节描写的成功运用,使典型环境与心境情绪妙融一气。黄昏的意象与日常生活的画面烘托着思妇孤独寂寞、焦虑凄清的心境和意绪。此外,诗的语言自然朴素几近口语,却极富于表现力和形象性。此诗开启了后世闺怨诗的先声。
第四章? 历史散文
第一节? 《尚书》与《春秋》
?
一、《尚书》
1.《尚书》一书的基本情况:
(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2.《尚书》的文学价值: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的基础。其次,《尚书》也有少量的以叙事为主的作品,如《尧典》、《禹贡》、《顾命》、《金滕》。另外在“记言”作品中也杂有叙事。在叙事方面已初步具备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样表达方式。对后来的叙事散文的成熟有一定的影响。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文风质直古朴,但由于年代久远后人仍感到古奥艰涩,正如韩愈所言“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其论说主要采用的是以史实论证的手法。其叙事主要采用直叙的手法,简单扼要,很少形容性的描述。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的形象性、生动性。
二.《春秋》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2.《春秋》的思想倾向
《春秋》的编定者是孔子,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倾向。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因而维护周礼,反对僭越,以及反对暴政,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
3.《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1)《春秋》是我国记事文之祖。它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的,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春秋》开创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但《春秋》记事简略,都是大事纲要式的记述。
(2)《春秋》叙事文从字顺、言简意赅、平实含蓄,较之《尚书》明白易晓。《春秋》的语言虽然简括,但也相当富于表现力。在简要洁净的史实叙述中,往往也透视者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春秋》虽然简略,但是简而有法。刘知几称《春秋》“加一字太详,减一字太略”(《史通·叙事》);韩愈称“《春秋》谨严,《左氏》浮夸”(《进学解》)。
(3)《春秋》以其经学的地位和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及简练严谨的笔法,对后世文、史学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第二节? 《左传》
?
一、《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史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等。《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今人多以为并非成于一人之手。《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是先秦时期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再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比较详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广阔的画面与历史的进程。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考研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
2019年集美大学614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4]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一、考核目标(一)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二)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掌握程度。(三) 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山东大学2019年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大纲
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一、考试目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之一。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素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选拔有素质、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中国文学史》要反映中国语言文学的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研大纲
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相关问题。包括:1.中国古代文学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2.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与审美把握;3.各阶段重要文学理论、文学思潮。二、主要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内容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深圳大学709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考试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四大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汉语和文学基础知识、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学思潮等问题,并适当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部分) 中国文学史 古代 先秦文学 一、 上古神话 什么是神话P23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均被收入《山海经》中 二,先秦散文 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2008,2009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1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试卷编号:B 二零一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 :解词 (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唐传奇 2、 《诗经》 3、唐宋派 4、 自序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2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85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戏剧与影视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0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试卷编号:B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零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解词:(每小题 5分,共 40分 ) 1、乐府诗: 2、咏史诗: 3、西昆诗派: 4、 《金瓶梅》 : 5、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最全)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1.先秦文学 一、填空 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文学基础真题 江西诗派 (97)唐宋八大家(98)元白体(02) 1. 王实甫的《西厢记》的思想艺术上的转变。(04) 2. 说说从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 3. 说说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在今天的意义。(04) 4. 简论宋诗的特质。(13) 中文系课程考试 1. 柳永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文学基础考研 竹林七贤(97)孟寒岛瘦(01)《虬髯客传》(02)元白体(02)盛唐气象(15) 敦煌变文(16) 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98) 2. 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99) 3. 论建安文学的风格。(00) 4. 论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创作艺术上的共通性。(09) 5. 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一、汉语基础现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分析描述、简答、论述名词解释考了语义场等5个,每个2分;分析描述考描述声母、韵母、分析合成词的结构、分析疑问句的类型、层次分析、歧义分析;简答考了音位变体、隶变、还有一个记不住;论述考的的层次分析三原则。古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1、《古诗十九首》2、宫体诗3、词“别是一家”4、拟话本5、桐城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战国策》寓言的特点。2、简述大历诗风的特点。三、论述题:(共30分)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文学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