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考研笔记(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二、《左传》的基本思想
《左传》的基本思想也是取向于儒家的。
1.《左传》具有更加鲜明、突出的民本思想。《左传》表现了民重于天、民为神之主、民重君轻、民为邦本的观点,比较重视民心的向背及民众舆论和民意,即重视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
2.《左传》也把握着儒家的“礼”、“仁”思想及伦理道德观念,并常作为解释历史事件成败的原因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种尺度。
3.此外,《左传》还热情歌颂了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揭露批判了统治者的残暴荒淫。
4.同时《左传》也有许多宣扬天道鬼神、吉凶灾祥的内容。
三、《左传》的文学成就
1.《左传》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选材。因为《左传》是编年体,所以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围绕中心事件选材和结构篇章是其基本特征。从宏观到微观都能很好地把握,做到了材料集中、结构完整。但是《左传》为了事件的完整性,有些篇章突破了编年体的限制。
2.《左传》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刘知几曰:“盖《左氏》为书,叙事为最,自晋以降,景慕者多。”(《史通·模拟》)《左传》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主以顺叙,也有追叙、补叙、插叙等。《左传》对春秋时期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能够叙述出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做到了叙事的具体性、丰富性,所以刘知几评论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但是《左传》叙事的具体、丰富不是毫无选择,而是抓住比较典型的事例加以具体的描述,并且常常穿插进一些生动有趣的细节描写。《左传》的一些优秀篇章在叙事上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情节曲折生动。
3.《左传》尤其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左传》写战争善于把握繁富的事件、线索及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矛盾。明确地交待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结构完整,条理井然,情节精彩,描写有声有色,运笔灵活自如。善于在战争的叙写中透入对战争胜败原因的交待和分析,具有历史家的卓越识见。并且在战争事件的叙写的同时,也注意到各种人物的描写,虽然是速写式、片断式的勾勒,但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却很出色,并时而穿插一些有趣的细节。
4.《左传》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作者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雄才大略的晋文公、明察善断的子产、迂腐可笑的宋襄公、能言善辩的烛之武等。《左传》的人物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累积式;二、闪现式。《左传》以事件为中心,人物描写是为事件服务的,所以大多人物的描写是片断式的,但作者却常能以精炼的语言、典型化的人物行为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突出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当然有些篇章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比较完整的,如《晋公子重耳之亡》等,描写手法也比较丰富有正面侧面、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等。
5.《左传》的语言简练含蓄,富于文采,言近旨远,辞浅义深。刘知几评论说:“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义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史通·叙事》)尤工于外交辞令,这类文字多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形式上委婉典雅、内涵上深刻犀利而又极富文采的特点。其议论文字多是针对性强,论题集中,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有很高的造诣。
?
[作品讲读]
一、《晋公子重耳之亡》
1.本文记叙了重耳遭申生之难后流亡在外十九年的经过,以及返国夺取政权后的一些事情。反映了春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及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通过重耳的性格发展过程,比较集中地刻画了重耳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
2.本文可分为两部分:一、记叙了重耳流亡十九年的经过。二、记叙了返国及返国后的一些琐事。
3.本文的艺术特点:
(1)选材与结构。文章在选材与结构上突破了编年体的限制,为完整刻画重耳的形象创造了时空条件。叙事线索以时间先后为序,偶尔杂有补叙。在选材上,围绕中心人物选材,次要人物的材料是作为陪衬材料而运用的。在结构上,采用了珠连式的结构。
(2)叙事具体、生动、完整,条理清晰,情节曲折生动,故事性强,富于戏剧性。
(3)在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形象的塑造上,能够运用典型行为和性格化的人物语言加以表现,并能以发展的观点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及性格的优缺点。也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段。同时,次要人物的性格、形象也表现得相当出色。
二、《晋楚城濮之战》
1.《左传》以战争描写而著称,本篇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描写的是春秋时期晋楚间的一次争霸战争。作者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详细地记述了这一历史条件,以形象的历史来总结战争经验。旨在说明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双方的军事实力,更取决于战争思想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双方的政治、外交策略和战争谋略等人为因素,以及道义、舆论、人心向背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战争的规律,表现出了作者进步的战争观。
2.全文可以战前、战中、战后分为三个部分:一、记叙战前晋楚两国备战、外交及内部情况。二、记叙晋楚两军对阵交战的情况。三、记叙战后盟会、封赏及楚帅子玉的下场。
3.本文战争描写的艺术特点:
(1)以“寓论断于叙事”的手法,表现了作者的战争思想。
(2)以战争进程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围绕中心事件和总结战争经验选材,结构谨严而又不乏灵活自由的转换和穿插。
(3)叙述记事交待明确,条理分明,层次清晰,而且把事件写得委曲动人。城濮之战规模宏大,战争过程中交织着政治的、外交的、军事的多方面的斗争。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本身的发展逻辑,把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加以具体表现,把事件写得波澜起伏、委曲细致、从容自如。
(4)战争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文章以记事为主,在记事过程中也注意了人物形象的刻画。因以事件为主,人物性格的描写和形象的刻画是片断式的,但个性的表现还是相当有力度的。如子玉的轻率傲慢、刚愎自用,晋文公的谦恭谨慎、虚心纳谏。作者往往抓住人物性格的突出特点,运用典型行为和个性化的语言来突出人物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同时也运用了对比、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表现出了高度的艺术技巧。
三、《烛之武退秦师》
1.本文主要记叙了烛之武面对秦、晋围郑的紧急形势,虽然对郑文公的用人不满,但当郑文公认错后,还是不计个人得失挺身而出,以其过人的智慧和分析透辟的辩辞,说服了秦穆公,拯救了郑国。
2.本文第一段交待秦、晋围郑。第二段写佚之狐荐举烛之武。第三段写烛之武的说辞。第四段写秦、晋撤军。
3.本文的重点是写烛之武的说辞,刻画了一个具有杰出才智的爱国者的形象。文章虽然短小,但前因后果交待明确,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体现了作者的文章组织能力。尤其是烛之武的说辞,紧紧抓住要害,剖析利害关系;分析平实简洁而又透辟入理;清晰的逻辑关系产生了无可辩驳的逻辑论辩力。
第三节? 《国语》
?
一、《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今多认为非成于一人之手。《国语》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吳、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共二十一卷。因“国”为目,以记言为主,所以称之为《国语》。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
二、《国语》的思想特点
1.《国语》和《左传》一样也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在人神关系上,虽然仍有殷周以来天命神学观念的影响,但也表现了重人事的倾向。在君民关系上,显示出“重民”的思想倾向,体现了某种程度的民本思想。如《召公谏弭谤》,反映了西周末期一些开明政治家以民为本的思想,警告统治者如果对人民实行高压政策,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恶果。
2.《国语》也体现了儒家尚礼崇德的思想。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德思想一直贯穿着全书,体现在政治思想领域,以及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人格的评价之中。
3.《国语》多处预言吉凶祸福、宣扬天命鬼神。这也说明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中尚保留着原始巫术文化的孑遗。
三、《国语》的艺术特点
1.《国语》是各国史料的汇集,原始材料多,艺术加工较少。因而,文章风格不尽统一,艺术水平的高下也不尽相同。除了少数篇章外,大多数篇章缺少精心的选材与构思,事件的完整性较差。总的来说,文学成就逊于《左传》。
2.《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刘熙《释名·释典艺》曰:“《国语》记诸国君臣相与言语谋议之得失也。”《国语》的记言多是有关政治、外交活动中的策论、应对、讽谏、辩论之辞,以议论说理文字较多。因为以记言为主,所以在篇章的结构上,往往是围绕议论的中心来组织材料,结构篇章。叙述事件的过程则十分简略。
3.《国语》虽然是以记言为主,但是并不是语录体和论说性散文,仍是记言和记事结合的作品。《国语》是国别体史书,是分国来记事的,每一国的记事由若干长短不一的事件组成。它以事件作为基本单元,突破了编年体的限制。《国语》的结构基本上是一事一议和夹叙夹议的形式。虽然在结构上不如〈左传〉完整,多是由短小的故事情节构成相对独立的单元,因而有些描写开始向细微化方向发展,叙述更加周密。有些更贴近生活,更富有趣味性、戏剧性和幽默感。《国语》也有少数篇章比较集中地写一个人物。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描写相当精彩,人物性格较为鲜明。
4.《国语》的语言总的来说,具有文辞古朴、简练晓畅的特点,具有通俗化、口语化的倾向。但各个部分的语言风格不尽统一。《吴语》、《越语》、《楚语》比较宏放流畅,较有气势;《周语》、《鲁语》比较典雅;《晋语》比较生动活泼,多有幽默风趣之笔。
?
[作品讲读]
一、《邵公諫弭谤》
1.本文记述了西周时厉王不听邵公的劝谏,一意孤行,采取高压政策堵塞言路,激化了他同国人的矛盾。终于引起国人起义,推翻了厉王的统治,将他流放于彘地。本文的中心部分是召公劝谏厉王弭谤的谏辞,阐明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的道理,以历史的经验极为精采生动地说明了这一道理。反映了贵族阶层中的开明的政治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人民的意志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
2.本文共分三段:第一段写周厉王暴虐利用卫巫监视、禁止人民的批评。第二段写召公的谏辞,以防川为喻说明不能压制人民舆论的道理。第三段写厉王不听劝谏的后果。
3.本文的艺术特点:
(1)叙述与议论相结合,重在议论。以叙述交代事件的必要发展过程及前因后果,以议论展示人物的思想见识,做到了重点突出与结构完整。
(2)《国语》偏重于记言,召公针对厉王弭谤而发表的一大段议论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显示了很高的论说艺术水平。第一层以治水来喻治民,形象而精警。第二层以前代治国经验,正面规谏厉王。第三层以比喻论民众舆论对治国安邦的作用。这段议论的主要运用了比喻说理、史实说理和严谨的逻辑观照等艺术手法,是形象性与逻辑性的艺术的结合。
(3)语言古朴精炼,精警透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句式富于变化,流畅自然,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第四节? 《战国策》
?
一、《战国策》。《战国策》是继《国语》之后的又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部分历史。由西汉末刘向整理编订,正式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刘向整理编订前曾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等名。主要是记叙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们的言论及其活动,反映了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二、《战国策》的主要思想
《战国策》主要反映的是“士”阶层的思想,其中又主要是纵横家的思想,也杂有儒、墨、道、法、兵等家的思想。《战国策》重点写“士”阶层以奇谋高策成就了自己的功名和事业,突出地强调“士”阶层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的现实,反映了“士”阶层的群体精神面貌。这些谋臣策士,在政治上积极参与现实的政治生活。他们崇尚计谋策略,审时度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或策略,活跃在战国纷争的政治舞台上。他们在人生观上呈现着比较复杂的状态,相当一部分人是以追求个人的功名富贵为人生目的,也有些人能够关注国家、民生。但是他们有着强烈地参与现实的进取精神,有着坚定的自信,有着强烈的个人自我意识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愿望。
三、《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战国策》是继《左传》之后的又一部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的历史散文著作,其文学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战国策》在选材和结构上,是围绕某一人物的游说、谋策、议论为中心来组织材料,结构篇章。《战国策》的篇章长短不一,且短篇较多,结构的组织自然不如《左传》完整。但每篇都有一个论说或记叙的中心议题或事题。多数篇章采用的是对话或问答的形式,因此《战国策》也是重在记言,但有些叙事也相当精彩。《战国策》的一些优秀篇章,情节起伏曲折,结构也比较完整,选材也体现着向中心人物集中的倾向,为纪传体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战国策》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追名逐利的苏秦,善于讽谏的邹忌,食客中的能士冯谖,以及荆轲、赵太后、唐且、鲁仲连等等。《战国策》主要也是靠人物言行的描写刻画性格和形象。其优秀篇章性格化的语言和传神的行为都表现得相当出色。《战国策》的优秀篇章在叙事写人时,开始注意以完整细致、生动曲折的情节,来展示人物的形象和内在精神。此外,《战国策》更注重人物的“奇策异智”(刘向《战国策书录》)和奇行异举,追求“奇”使之更注重人物个性的开掘,也使一些人物的描写往往带有夸张性的描写和传奇色彩,也不乏想象和虚构之词。《战国策》有许多精湛独到的表现手法。如场面描写、气氛的营造,都是它书所不及的。
3.《战国策》最突出的是其语言艺术的高度成就。《战国策》运笔灵活自如,文辞活泼流畅,生动形象。《战国策》说理论事善于运用铺排、夸张、渲染的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比喻来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文章纵横驰骋,流畅明快,感情充沛,气势恢宏,体现了纵横家的语言特色。《战国策》对后代散文和辞赋的发展及文风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作品讲读]
一、《苏秦始将连横》
1.本文记述了苏秦最初主张连横,向秦惠王陈说自己的主张,从中可以看出战国时代纵横家的思想主张和说辞的特点。当说秦失败后发愤读书、揣摩谋策,转而说赵主张合纵,终于取得成功。表现了策士在当时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和苏秦的人生观以及世态的炎凉。
2.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苏秦初说秦惠王主张连横。重点是苏秦的说辞,说辞的中心思想是鼓吹以兼并战争夺取霸权,统一天下。第二部分,写苏秦失败后发愤读书,转而说赵主张合纵。全文比较集中地刻画了苏秦这个战国策士的形象。
3.本文的艺术特色:
(1)第一部分重点记述了苏秦的说辞,主要运用了铺张排比、夸张渲染等手法,以此来增强说辞的鼓动力量,而且语句流畅,富于气势,典型地体现了纵横家说理论事的语言特点。
(2)第二部分重在刻画苏秦的形象,作者运用了言行神态描写、外在形象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描写等多种手法,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作者能够从人物的肖像、外貌情态上作细腻的描写,能够从人物情态的描写和典型化的语言上深刻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这在先秦散文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进步,的确是将写人艺术的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冯谖客孟尝君》
l.本文记叙了战国时期食客冯谖寄食效力于孟尝君门下,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住了主人权力地位的事迹,描绘了冯谖富有才干智谋及远见卓识的“奇士”形象。冯谖不仅仅是个依附主人的食客,也是个具有独立思想和卓越才能的策士。在他的身上不仅仅在于权谋计策,也体现了政治上的民本思想。同时,文章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及士阶层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2.本文可分为三段:一、写冯谖初为门客时的情况。二、写冯谖为孟尝君烧券市义。三、写冯谖为孟尝君经营三窟。
3.本文的艺术特点:
(1)《战国策》侧重于记言,本文却侧重于记事,通过“三次弹铗”、“收债市义”、“经营三窟”等情节,完整地勾勒出了食客冯谖的“奇士”形象。结构的组织相当完整,情节的设置也比较生动,而且叙事条理清晰。此外,本文明显地体现了以人物为中心组织材料的特点,所以人物形象表现得比较完整,也能够比较集中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2)《战国策》无论是记言,还是叙事都有“尚奇”的倾向,它注重表现人物的“奇策异智”(刘向《战国策书录》)。本文的作者就是紧紧地扣住了一个“奇”字:冯谖“无好”、“无能”,但却三次弹铗要求门客中的上等待遇,这是一奇;冯谖去收债却毁债,这是一奇;以匹夫之力恢复并巩固了孟尝君的相位,这又是一奇。作者以冯谖的奇行异举表现出了他超众的智慧和“奇士”的独特性格。
(3)本文的人物形象是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步展现的。“三次弹铗”初步显示了冯谖超群的个性和洒脱的风姿,但他是否真正具有不同寻常的智慧和才能,还是随着“收债市义”、“经营三窟”的情节展开而得到验证的。这样使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现。其次,细节描写也是本文的重要手段,如“三次弹铗”就是生动而形象的细节描绘,“收债市义”中写孟尝君“衣冠而见之”、“孟尝君不说”等也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此外,还运用了先抑后扬、对比衬托等手法。
第五章? 诸子散文
第一节? 概? 说
?
一、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文化的下移和士的崛起。诸侯并争的局面和养士用士。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出现。
二、诸子的主要流派:“九流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三、诸子散文的共同特征
1.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密切关注社会与人生,思考着社会存在发展和人的生存发展的道路,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对现实的认识和反映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在文风上,诸子散文虽然显示着独特的思想个性和文章风格,但也有共同之处。《论语》和《老子》都简练含蓄,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孟子》和《庄子》都是恢弘开阔,潇洒自由,形象生动,富于气势。《墨子》、《荀子》、《韩非子》都擅长说理,逻辑谨严,组织严密。
3.在语言上,诸子散文大都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体现了不同程度的对形式美的追求。大多注意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使用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来说理,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
4.在文体上,诸子散文从最初的语录体散文,到对话论辩体散文,再到专题性论文,逐渐发展为成熟的论说文,奠定了中国古代论说文的体制。
第二节? 《论语》和《墨子》
?
一、孔子和《论语》
l.孔子的思想和地位。
孔子思想学说是以“人”为中心,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建构起他的具有实用理性精神的思想体系。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礼”与“仁”。“礼”是外在的社会规范,用以维护社会的秩序。“仁”是内在的人性,用以肯定人自身生命的价值。其思想体系又以道德的自觉作为内在的驱动力。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人的教育家。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起系统的教育理论,总结出不少可贵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主张“有教无类”,强调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等。
孔子的文艺思想注重文艺的社会功能,也涉及到了文艺美学的和谐观念及内容与形式等诸多问题。他提出了“兴、观、群、怨”说、“文质说”及美善统一和中和的审美原则等等。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文艺思想的奠基者。他对中国文化深远的影响是任何人不能比拟的,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就是儒家文化。
2.《论语》的成书约在战国之初,由弟子门人所集。今本《论语》共二十篇。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学术思想、教育思想等等,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文献,也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南宋以后列为“四书”之一,是士子的必读书。《论语》的传本,在战国至汉初,主要有鲁论、齐论、古论,今本为鲁论。
3.《论语》的艺术特点
《论语》作为一部典范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文学价值表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和极强的文字表现力上。首先,《论语》的语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也可以说是言近旨远,词约义丰。《论语》以最简单、最自然的语言形式,传达出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意蕴,既具有极强的概括力,又具有卓越的表现力。其次,语言幽默风趣,善于运用各种语气表达思想情感,语言体现着情感、性格特征。第三,一些语句富于形象性、启发性和哲理性,成为警句、格言、成语。第四,在记言的同时,也表述了人物的神情语态,展示了人物形象,也有精彩的场面和人物行为的描写。
二、墨翟和《墨子》
1.墨翟是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墨子学派的思想独具一格,自成体系,其学说在先秦与儒家并称为儒墨显学。墨子学派代表着小生产者的思想和利益,他们注重社会实践,不尚空谈,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同时相信鬼神的存在,否定文化艺术也体现了思想的狭隘和局限。其学派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宗教色彩较浓。
2.《墨子》一书是一部包括墨子及墨家各派学说的著作,由墨子弟子及其后学整理汇编而成。书中阐述了墨子的思想,记载了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墨子》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其中《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十篇,是全书的核心,比较集中地保存了墨子的学说。
3.《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墨子》文章体现着由语录体、对话体形式向专题性论文过度的趋向。一些篇章还保留了语录体、对话体的形式,如篇中常出现“子墨子曰”,又如《公输》就是对话体。但大多都有一个明确的论题和切合文章主旨的标题,是组织比较完整的论说文。
墨家注重实践,不尚空谈,因此其文章也是注重实用性,不重文采,尚实重质是其文章的最突出的特点。文章要注重实证,注重功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墨子》文章质朴无华,明白易晓,观点鲜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善于论辩。常采用类比推理的论证方法。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性等方面,对后来的《韩非子》、《荀子》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节? 《老子》和《庄子》
?
一、《老子》
1.《老子》的主要思想
老子的哲学思想体系由宇宙自然论到社会人事论,建构了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体系。其体系的核心就是“道”,“道”是宇宙的本源,又是宇宙宙自然和社会人事存在与变化的根本规律。道的本质是自然无为,其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都是以此来建构的。老子的哲学具有很强的思辩性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2.《老子》一书的基本艺术特点
(1)《老子》采用的是韵文与散文结合的文体,以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哲学思想,是哲理与诗意的结合。
(2)《老子》善于运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的哲理,在具体的形象中寓于着深刻的哲理,是艺术与哲理的结合。
(3)《老子》的语言亦独具一格,凝练精警,朗朗可诵,语意浓缩深刻,启人深思,多用格言、警句。
二、《庄子》
1.《庄子》为庄周及其后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52篇,今存33篇,为西晋郭向整理编定。全书分为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本人所作,外、杂篇为后学所作。全书反映的道家的思想。
2.庄子的思想学说:庄子的思想学说与老子一脉相承,而又有变化。无论在哲学观、社会观、人生观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思想更为复杂。在哲学上,继承了老子的道以及自然无为的思想。在社会观上,崇尚“至德之世”,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在人生观上,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也有全性保身的思想。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9年集美大学614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4]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一、考核目标(一)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二)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掌握程度。(三) 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山东大学2019年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大纲
    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一、考试目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之一。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素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选拔有素质、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中国文学史》要反映中国语言文学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研大纲
    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相关问题。包括:1.中国古代文学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2.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与审美把握;3.各阶段重要文学理论、文学思潮。二、主要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内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深圳大学709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考试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四大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汉语和文学基础知识、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学思潮等问题,并适当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部分) 中国文学史 古代 先秦文学 一、 上古神话 什么是神话P23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均被收入《山海经》中 二,先秦散文 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2008,2009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1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试卷编号:B 二零一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 :解词 (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唐传奇 2、 《诗经》 3、唐宋派 4、 自序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2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85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戏剧与影视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0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试卷编号:B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零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解词:(每小题 5分,共 40分 ) 1、乐府诗: 2、咏史诗: 3、西昆诗派: 4、 《金瓶梅》 : 5、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
  •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最全)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1.先秦文学 一、填空 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文学基础真题 江西诗派 (97)唐宋八大家(98)元白体(02) 1. 王实甫的《西厢记》的思想艺术上的转变。(04) 2. 说说从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 3. 说说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在今天的意义。(04) 4. 简论宋诗的特质。(13) 中文系课程考试 1. 柳永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文学基础考研 竹林七贤(97)孟寒岛瘦(01)《虬髯客传》(02)元白体(02)盛唐气象(15) 敦煌变文(16) 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98) 2. 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99) 3. 论建安文学的风格。(00) 4. 论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创作艺术上的共通性。(09) 5. 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一、汉语基础现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分析描述、简答、论述名词解释考了语义场等5个,每个2分;分析描述考描述声母、韵母、分析合成词的结构、分析疑问句的类型、层次分析、歧义分析;简答考了音位变体、隶变、还有一个记不住;论述考的的层次分析三原则。古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1、《古诗十九首》2、宫体诗3、词“别是一家”4、拟话本5、桐城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战国策》寓言的特点。2、简述大历诗风的特点。三、论述题:(共30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文学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