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考研笔记(19)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4)善于调侃打诨,使作品充满幽默诙谐的情趣。他的七绝也被称为“小品诗”,写得俏皮轻松,机智活泼,富有风趣。在诙谐嘲戏中,有时也暗寓刺时讽世之意。
(5)语言自然活泼,新鲜泼辣。善于提炼口语、俗语入诗,力求朴素,多用白描,比起江西派造语生涩隐晦的作风,应是宋诗语言的一次解放和革新。
?
三、范成大
1. 范成大的诗内容充实,反映的生活面相当广泛,揭露的现实问题也比较深刻。从思想内容上来看,他的诗歌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关心民生疾苦、揭露残酷剥削的诗篇,如《催租行》、《后催租行》等,此类作品是继承了元、白、张、王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而创作的即事名篇,把农民题材提高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第二类是反映民族矛盾、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代表作品是他出使金国时以亲身所见、所闻、所感而写成的七十二首使金纪行诗,此类诗作描绘了北方失地的山川风物,记录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盼望光复的心情,在当时的爱国主题诗歌中独树一帜。第三类是田园诗,这是他最具特色、也最有影响的诗篇,代表作品是《四时田园杂兴》七绝六十首,此类诗作一方面大量地描写江南乡村的田园景物、风土人情,一方面又真实地揭示出农民辛酸悲苦的生活状况。有《石湖居士诗集》。
2. 范成大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其田园诗无论是体裁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别开生面,《四时田园杂兴》也一向被推为田园诗的典范,他对田园诗的写作有新的贡献。
(1)在他之前的所谓正宗的田园诗,大都是表现作者隐逸的情趣和淡泊的志向,往往对农事活动忽略不顾;而王建、张籍、聂夷中等人那些揭示农村生活疾苦、斥责封建盘剥的作品,又很少描写田园风光,而且在习惯上也不被划为田园诗的范围。范成大创造性地把上述两个系统结合起来,把田园风光的描写和悯农忧民的情怀贯注一体,给田园诗以更丰富更深刻的思想内容,赋予它以新的生命,扩大了田园诗的境地,提高了田园诗的价值。
(2)把田家生活以大型组诗的形式如此集中、系统地加以表现,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由于作者对农村生活有亲切的观感和全面的体察,得以全方位地展示农家生活的全景,比较完整地刻画出农民的面貌,使田园诗的内容含量大为扩展。
(3)能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把田园生活表达得亲切动人,并形成一种清新闲雅的风格,大大丰富、提高了田园诗的表现技巧。
第三节 南宋后期诗人
?
一、南宋后期诗坛概况:
南宋后期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变化。第一次变化发生在宋金对峙的局面较为稳定之时,此时激昂悲壮的高亢呼声渐趋微弱,中期诗坛盛行的爱国诗歌潮流被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所取代。这些诗人实际是以反对江西诗派的姿态登上文坛的,他们的创作格局一般不大,题材以吟咏日常生活的情怀、流连自然风光为主,对现实更多地采取了逃避的态度,在艺术技巧上刻意求工。第二次变化发生在南宋倾覆前后,国破家亡的惨痛再度激发了诗人们的爱国主义感情,此时的诗坛响起了壮怀激烈的战歌和沉痛哀婉的悲歌,文天祥用血泪凝结而成的诗篇是最杰出的代表。南宋灭亡之后,又出现了不少遗民诗人,他们在爱国精神的感召下,或以诗寄托亡国的哀思,或以诗表明不屈的斗志,使宋诗放射出最后一束光辉。
?
二、四灵诗派
四灵是指浙江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因各人的字号中都带有一个“灵”字,故称“永嘉四灵”。他们彼此兴趣相投,诗风大体相近,又称“四灵诗派”。四灵论诗贬斥江西而取法晚唐,尤其崇尚贾岛、姚合。内容上较为单薄,多以抒发个人胸臆、吟咏田园、流连山水为主,很少有关注现实的作品。艺术上精炼细琢,极少用典,多用白描,诗风偏于野逸清瘦。永嘉四灵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江西诗派末流的弊病、抵制了理学诗的泛滥,并成为江湖诗派的先驱。但取径太狭,格局较小,终不免破碎尖酸之病。代表作品有赵师秀的《约客》、翁卷的《乡村四月》。
?
三、江湖诗派
1. 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将当时一大批诗人的诗作陆续以《江湖集》的名义刊行,其中的创作主体也大都是功名不遂而浪迹江湖的下层文人,江湖诗派由此而得名。此派是一个没有组织、比较自由松散的作家群体,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较之于四灵诗派,他们师法广泛,风格多样,格局稍为开阔,题材来源比较丰富,既有歌功颂德的干谒酬唱、叹老嗟卑的个人抒怀,也有清新工丽的写景诗、豪宕磊落的爱国诗。代表作家有刘克庄、戴复古、刘过、方岳。
2. 刘克庄和戴复古是江湖诗派中能自出机杼而成就较高的诗人。刘克庄是江湖诗派的领袖,也是创作最丰、名声最大的诗人。他作诗学四灵、晚唐,也学陆游、诚斋,其诗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那些感慨国事、反映民间疾苦的篇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品有《军中乐》、《北来人》。戴复古受陆游影响最深,写出了许多忧国伤时、反映民瘼的诗篇,风格豪健闳放,语言平实古朴,有《石屏诗集》。
?
四、文天祥和汪元量
1. 文天祥是以民族英雄和爱国作家的双重身分出现在宋末文坛的,其诗多与时事密切结合,真实地纪录了他从出使元营、被拘逃脱直到从容就义的人生遭遇和心路历程,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斗争意志,正气浩然,感人至深。他的爱国诗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激昂奋发,表现自己的忠肝义胆和英雄气概;另一个方面是悲凉沉痛,抒写自己遭遇挫折时的思想情感。代表作品有《过零丁洋》、《金陵驿》、《正气歌》,他在燕京狱中所作的《集杜诗》五绝二百首,把纪实性和抒情性相结合,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对后世颇有影响。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2. 汪元量原是宫廷琴师,曾随被掳的君后北上燕京,亲身经历了南宋灭亡的整个过程。其代表作品《醉歌》十首、《湖州歌》九十八首、《越州歌》二十首,几乎是一事一咏,颇为全面地记录了南宋覆灭和王室北迁的情景,具有高度的纪实性,被称为是“宋亡之诗史” ,诗篇中蕴含着亡国之戚、去国之苦、故国之思,感情真切,催人泪下,诗风抑塞沉郁、悲愤凄惋。著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第八章 南宋散文
第一节 南宋前期散文
?
一、南宋前期散文创作概况:
南宋前期并没有因政局变化与社会动荡而阻碍宋文的发展,散文创作反而受社会巨变的刺激,又重新兴盛起来。此期文坛的突出现象之一是论政之文与论兵之文高度结合,成为散文创作的主要内容;突出现象之二是呼吁抗敌御悔与抨击卖国误国行径高度结合,成为散文创作最重要的主题。这一时期的散文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和政治功利性,充满了昂扬的战斗精神和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散文的政治功能和社会意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代表作品有宗泽的《乞毋割地与金人疏》、李纲的《论天下强弱之势》、陈东的《上高宗第一书》、岳飞的《五岳盟祠记》和胡铨的《戊午上高宗封事》等,这些作品虽然不很注重文学技巧,但大都慷慨直陈,大义凛然,气盛势足,理明辞达。当时还有大量纪实文字记录了北宋灭亡时各种人物的惨痛经历,最为著名的就是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
?
二、李清照和《金石录后序》
1. 李清照在当时被推为“文采第一”,其文抒写性情,广寓识见,含纳丰富,意韵丰厚,尤以精秀清婉、典赡博雅著称。其代表作《金石录后序》是以血泪写成的“史”作,堪称南北宋之交第一流的文艺性散文。
2. 《金石录后序》通过介绍此书内容和成书经过,叙述了作者从嫁与赵明诚为妻到写作此序为止三十四年之间的忧患得失,倾吐了对亡夫刻骨铭心的深切怀念,同时又将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兴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显示着南渡前后兵荒马乱的时代面貌,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在艺术上,此文也极有特色:把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叙事委曲详尽有情致,议论简洁痛快有魄力;描写细腻传神,善于于琐屑处极意摹写,善于从侧处落笔;感情真挚强烈,其中既有快乐的追忆,也有痛苦的哀思,既有生离的凄楚,也有死别的悲凉,富于浓郁的人情味;文笔优美,词华流溢,清丽婉绝,不愧为情文并茂的佳作。
?
三、胡铨和《戊午上高宗封事》
1. 胡铨作为一个爱国志士,坚决主张抗战,反对妥协投降,为人嫉恶如仇,刚正不屈,发而为文,直言无畏,自从胸襟流出。其代表作《戊午上高宗封事》即是抗战派言事论政之文的典范,也是一篇声讨投降派的正义檄文。著有《澹庵文集》。
2. 《戊午上高宗封事》写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宋、金和议垂成之际,作者置生死于度外,毅然上书高宗,极力反对向金人议和,弹劾王伦、秦桧、孙近的卖国行径,并请求斩三人头以平民愤,表现出坚强的民族气节与战斗精神。此文的艺术特点表现如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具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又有动人心魄的情感力量;议论精深恺切,剖析入木三分,有实有据,有理有节,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和说服力;辞意激切,气势磅礴,多用排比句式和反诘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论辩性和战斗性。
?
第二节 南宋中后期散文
?
一、南宋中后期散文创作概况:
南宋中期的散文创作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形成了宋文发展的又一繁荣期。此期文坛的突出表现是各种文章都很发达。首先是政论散文继续发展。代表作家有陈亮和辛弃疾,二人皆为气概一世,横骛杰出之士,他们的散文都具有务实事而切世用、辞采绚烂的特征。陈文智略横生,议论风凛,兼有兵家与纵横家气韵;辛文气势浩荡,议论英伟磊落,雅健精美,多兼承《权书》、《衡论》遗风,代表作品有《美芹十论》、《九议》。其次是笔记散文广泛流行。笔记散文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形式长短不拘,自由灵活;兼具记事、议论、抒情和学术等不同功能;可读性、趣味性强,文学性突出,尤为时人所喜。其代表作可推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洪迈的《容斋随笔》等。另外,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作为两部著名的日记体游记,对后世颇具影响。再次是理学家散文逐渐兴起。代表作家有朱熹、吕祖谦、陆九渊、叶适等。他们分属不同学派,除了分别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外,彼此之间还不断论辩,使论道之文达到了最高水平。南宋后期的散文创作一度衰落,但在宋亡前后,爱国派的散文创作,又把宋文的发展推向了最后一个高潮,以慷慨激昂、悲壮雄劲的旋律结束了宋文发展的历程。代表作家有文天祥、谢翱、谢枋得等。
?
二、陈亮
陈亮是浙东功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哲学上倡导实事实功,反对空谈性理,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复国,关心国计民生,有经略四方之志和杰出的军事才能。最能体现其散文成就的是政论文,他的政论散文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就是直接为当时重大的政治斗争服务。其文论列古今,指陈时弊,纵横驰骋,铺张扬厉,颇有战国文章之余风;在抒发政治见解时,总是结合着生动的叙述,洋溢着昂扬的激情,或援引寓言故事,或借助具体事实,或插入有趣的比喻,做到了理在事中,论而有象;其文慷慨奋发,气势磅礴,辞采焕发,俊丽雄伟,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陈亮的政论散文,既有进步的思想性,又有艺术的感染力,在宋代散文中,确能卓然成一大宗。代表作品有《上孝宗皇帝书》、《中兴五论》。有《龙川文集》。
?
三、朱熹
朱熹是南宋最重要的理学家,也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文道观上,他继承了北宋理学家“文以载道”的传统,体现出重道轻文的鲜明倾向,但同时又认为文道一体,并未完全忽视文学的艺术性,他的文论观念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创作都有深远的影响。由于朱熹学力宏肆,胸襟透脱,见识高远,他的文学成就远远超出其他理学家。其议政论事之文逻辑严密,敷陈剀切,条分缕析,理直气壮,文从字顺,明净晓畅,有从容自适之致。其赠序、记事之文或情韵深永,或意境奇妙,皆隽秀凝练,简劲明快,文学色彩更为鲜明。代表作品有《诗集传序》、《记孙觌事》。有《朱文公文集》(又称《晦庵集》)。
?
四、文天祥
文天祥以血与泪谱写出雄壮的时代悲歌,他的散文和诗词一样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其文“如长江大河,浩瀚无际”,可以说是无体不备,诸体皆善,举其大要者而言之,他前期创作以廷试对策和上理宗诸书等政论散文为主,这些鸿篇巨制,或陈述政见,或指斥时弊,皆持论剀直,议论英发,说理详明,气魄雄伟。后期创作以带有纪实性质的书序作品为主,如《指南录序》、《正气歌序》等,而以《指南录后序》最为人称道,这些作品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富有惊心动魄的传奇色彩,笔势奔放,悲歌慷慨,皆是发自肺腑之人间至文,同时语言劲健,声韵铿锵,字里行间洋溢着忠烈之气,非寻常人力所能企及,其文字在南宋末年当首推第一。
第九章 陆游
?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
一、陆游的生平
陆游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生活经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125
1170)为读书学诗、科举失意、初仕罢归时期。家庭良好的爱国教育;与唐琬的婚姻悲剧;复试被黜的原因。
第二阶段(1170
1189)为入蜀从军、东归宦游、再遭免职时期。南郑前线的军营生活;入范成大幕府的诗酒生活。
第三阶段(1190
1210)为退居山阴时期,除一度入朝主持修史外,一直闲居在家。
二、陆游的创作道路
陆游的诗歌创作道路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也可分为三个时期:
1. 四十五岁之前为初期,此期的创作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大,曾几、吕本中的爱国精神和诗法技巧都给他以很大的教益,其诗歌的爱国主义基调已初步奠定,但视野还不够广阔,同时偏重形式技巧,以“藻绘”为工,尚未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
2. 四十六岁至六十五岁为中期,是陆诗创作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他创作最为辉煌的高峰期。火热的前线生活为诗人的爱国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天地,频繁的迁徙使其眼界和心胸都随之大开,他的诗风逐渐跨越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形成了博大宏肆、雄浑苍劲的主导风格,这是陆游创作中具有本质性的变化。
3. 六十六岁至去世为晚期,陆诗的内容和风格较之以前又有所变化。自然风光、田园景物、农村生活成为诗中表现的主题,风格也趋于闲适自然、古朴平淡,但诗人的爱国热情始终不衰,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中期的主导风格。这二十年,诗人写了七千多首诗,是他创作的又一丰收期。
三、陆游的其他文学创作
1. 陆游是一个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他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词和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和辛弃疾并称“辛陆”。其词的内容相当广泛,风格也多种多样,“其激昂慷慨者,稼轩(辛弃疾)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陈与义)、朱希真(朱敦儒)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之上。”(刘克庄《后村诗话》)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来看,其词可大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激昂慷慨、沉郁雄放的爱国词作,也是陆词中最突出的风格,此类词主要抒发作者建功立业的报国雄心及壮志未酬的感慨不平,表达了陆游强烈的爱国思想,代表作品有《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第二个方面是清雄旷达、恬淡飘逸的闲适词作,此类词多是晚年所作,反映了词人退居山阴后的隐逸心态,但词中也蕴藏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及作者以孤高自许的坚贞节操,代表作品是咏物词《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第三个方面是纤丽婉约、缠绵执着的爱情词作,显示出词人用情专一的高尚品格,代表作品是《钗头凤》(红酥手)。有《放翁词》(一称《渭南词》)传世。
2. 陆游的散文师法韩愈、曾巩,前人推为“南宋宗匠”,其文内容广泛,文体不一,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史传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南唐书》,此书虽然是历史著作,但作者借史书义,张扬戮力同心、共纾国难,维护国家正统,仍然贯穿着爱国情感。第二类是笔记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老学庵笔记》,此书载轶闻、评时事、论人物,平允谨严,见解深刻,形式自由灵活,行文简短精练,既具有高度的学术、史料价值,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第三类是游记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入蜀记》,生动地描绘了他入蜀途中所见所闻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文情并茂,议论风生,行文雅洁,笔法自如,是有口皆碑的名作。第四类是传记散文,代表作品有《姚平仲小传》、《曾文清公墓志铭》,此类作品善于选择最有典型性的言行来点染人物神采,重点突出,事迹生动,语言雅健洗练,颇能打动人心。有《渭南文集》传世。
?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
一、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
1. 陆游诗中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部分是爱国诗。他的爱国诗内容博大,思想精深,感情真挚,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全面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具体说来,作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其爱国主题的:
(1)热情讴歌北伐抗战,大声呼吁抗金救国。他不仅以现实笔法来抒写这种理想,还往往用纪梦诗的形式来表达统一祖国的美好愿望。代表作品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五月十一日夜且半……》等等,这些诗作既表现了作者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洗雪国耻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作者横扫敌寇的英雄气概和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
(2)抨击南宋朝廷妥协苟安的和戎政策,揭露朝中奸佞投降卖国的罪恶行径。代表作品有《关山月》、《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追感往事》等,这些诗作具有尖锐的批判性和强烈的战斗性,甚至把批判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在当时的爱国诗歌中是极其少见的。
(3)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英雄迟暮的感慨。作者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使陆诗在激昂的声调中又加入了悲怆的音符,《书愤》、《夜泊水村》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沉痛压抑又不失慷慨的风调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的复杂心理,这也正是陆游爱国诗歌所独具的个性特色。
(4)描写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他们对故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希望,歌颂了广大民众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追忆幕中有感》。
2. 吟咏日常生活情景的闲适诗和表现隐逸情趣的田园诗,是陆游诗歌的另一重要内容。作者善于即景生情地发掘生活中的诗意,咀嚼出其中的隽永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情状,笔调轻灵,别具风采,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代表作品有《剑门道中遇微雨》、《临安春雨初霁》。
3. 描绘农村生活景象、反映劳动人民疾苦,在陆游的诗歌创作中也是颇为突出的。代表作品有《游山西村》、《农家叹》等,此类诗作有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有的描写了农民勤劳艰辛的劳动生活,有的歌颂了农民的纯朴品质和农村的淳厚风俗,表现了诗人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4.此外,还有为数不多的爱情诗,主要抒发他对前妻唐琬始终不渝的情感,深挚凄婉,代表作品是《沈园》二首,这在爱情诗几乎是一片荒芜的宋代诗坛上是弥足珍贵的。
?
二、陆游诗歌的艺术特点:
1. 陆游的诗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调,是二者的完美结合。他的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生活面貌,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称为一代“诗史”,这方面他主要是继承了杜诗的现实精神,但在反映现实的手法上,他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同时他又常常通过奇丽的梦境和幻想来表达爱国情思,极力突出诗人的自我形象,情感炽热,神采飞扬,被称为“小太白”,与李白的浪漫气息相当接近,但陆诗的想象和梦幻中的内容,都与抗金复国的理想有关,具有一种悲壮、崇高之美,比李白的诗具有更为坚实的现实基础、更为充实的社会内涵、更为强烈的战斗精神。
2. 陆游广泛师法前人,兼容多样风格,杜甫之沉郁顿挫与李白之飘逸奔放对其影响尤大,他善于把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有机地熔为一炉,并铸造成自己的独特诗风: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
3. 陆游的诗无体不备,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言诗的创作,七古、七律和七绝的成就都很高。其七古诗内蕴丰富,气象阔大,“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最能代表陆诗的特色。其七律诗对仗工整,使事熨贴,气格高昂,意境警拔,在南宋当推第一。其七绝诗笔致流转,富于神韵,颇具唐人风味。
4.陆游诗的语言不拘一格,爱国诗多雄壮豪放语,农村诗多平淡古朴语,闲适、田园诗多清新精致语,但这些诗的语言又具有共同的特色,即明朗晓畅,精炼自然。
?
第三节 陆游的影响
?
一、陆游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承担起振作诗风的历史使命,将中国爱国主义诗歌推向一个高峰,成为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南宋后期的诗坛,可以说是在陆游的笼罩下发展的,江湖诗派的刘克庄、戴复古都师承陆游;南宋覆灭前后,他的爱国诗篇更激起抗战志士和遗民诗人的强烈共鸣。
二、陆游的诗歌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清代出现了许多学习或研究陆游的诗人、学者,他们往往把陆游和杜甫相提并论。至近代民族危难之际,他的爱国诗篇更成为激励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力量。另外,许多明、清文人还对陆游诗歌中那些流连光景、闲适细腻的作品颇感兴趣。
?
[作品讲读]
一、陆游《关山月》
1.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现实感慨,诗人假托守边士兵之口,愤怒谴责了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表达了中原遗民盼望光复的迫切心情,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2.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韵,意思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将军沉湎酒色致使战备荒废;第二层写戍边战士年华蹉跎而功业无成;第三层写遗民渴望恢复却屡盼屡空。
3. 此诗的艺术特点:
(1)此诗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作者紧扣题目着笔,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场景串联起来,写出了同一关山月之下将军、士兵和遗民三种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的统一性,可以说题目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2)此诗非常善于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如马肥死、弓断弦、征人骨、遗民泪等),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如朱门歌舞、戍楼望月等),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
(3)此诗意境的杳远空阔,声调的激越苍凉,风格的沉郁悲壮,颇能体现陆游爱国诗的艺术风貌。
二、陆游《书愤》
1. 此诗是作者七律诗的代表作,也是他爱国诗的名篇。诗篇回顾了早岁的凌云豪气及壮岁的战斗经历,抒发了时光虚掷、壮志成空的悲愤,较为典型地概括出诗人一生的心事和抱负。
2. 首联慨叹世事艰难,同时也表达出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颔联为叙事,追忆当年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涯;颈联为感怀,抒发自己壮心未遂的愤慨;尾联为议论,借赞美北伐的诸葛亮来颂古非今,既喟叹朝中无人,又怀有满腔期待。
3. 此诗的艺术特点:
(1)此诗紧紧扣住一个“愤”字,抒写出起伏跌宕的复杂感情,首联在激愤中又满怀豪情,颔联慷慨奋发,颈联沉痛感伤,尾联在悲怆中又抱有期待,于纵横开阖中显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内蕴。
(2)此诗对比手法的运用也很突出。首先是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的对比;其次是“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的对比;再次是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集团之苟且偷安的对比。
(3)此诗属对工稳,自然贴切,尤其是颔联两句,运用意象并置的手法,把不同时空的两副画面相叠加,而又一气贯注,组接无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鲜明的形象性,同时这一联在结构上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气如山”的形象显现,也是生发“世事艰”、“空自许”等感慨的由来。
第十章 辛弃疾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
一、辛弃疾的生平
辛弃疾是南宋最为杰出的爱国词人,他的生平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1140
1162)为率众起义,擒贼南归时期。家庭的爱国教育,追杀义端,说服义军归宋,生擒张安国。
第二期(1162
1181)为辗转任职,筹措恢复时期。进献《美芹十论》、《九议》,创建飞虎军,职务频繁调动,被弹劾第一次罢职。
第三期(1182
1203)为长期闲居,一度起用时期。带湖十年闲居,闽中三年起用,遭诬陷第二次罢职,瓢泉八年退隐。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
2019年集美大学614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4]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一、考核目标(一)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二)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掌握程度。(三) 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山东大学2019年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大纲
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一、考试目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之一。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素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选拔有素质、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中国文学史》要反映中国语言文学的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研大纲
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相关问题。包括:1.中国古代文学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2.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与审美把握;3.各阶段重要文学理论、文学思潮。二、主要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内容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深圳大学709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考试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四大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汉语和文学基础知识、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学思潮等问题,并适当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部分) 中国文学史 古代 先秦文学 一、 上古神话 什么是神话P23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均被收入《山海经》中 二,先秦散文 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2008,2009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1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试卷编号:B 二零一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 :解词 (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唐传奇 2、 《诗经》 3、唐宋派 4、 自序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2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85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戏剧与影视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0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试卷编号:B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零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解词:(每小题 5分,共 40分 ) 1、乐府诗: 2、咏史诗: 3、西昆诗派: 4、 《金瓶梅》 : 5、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最全)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1.先秦文学 一、填空 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文学基础真题 江西诗派 (97)唐宋八大家(98)元白体(02) 1. 王实甫的《西厢记》的思想艺术上的转变。(04) 2. 说说从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 3. 说说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在今天的意义。(04) 4. 简论宋诗的特质。(13) 中文系课程考试 1. 柳永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文学基础考研 竹林七贤(97)孟寒岛瘦(01)《虬髯客传》(02)元白体(02)盛唐气象(15) 敦煌变文(16) 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98) 2. 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99) 3. 论建安文学的风格。(00) 4. 论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创作艺术上的共通性。(09) 5. 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一、汉语基础现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分析描述、简答、论述名词解释考了语义场等5个,每个2分;分析描述考描述声母、韵母、分析合成词的结构、分析疑问句的类型、层次分析、歧义分析;简答考了音位变体、隶变、还有一个记不住;论述考的的层次分析三原则。古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1、《古诗十九首》2、宫体诗3、词“别是一家”4、拟话本5、桐城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战国策》寓言的特点。2、简述大历诗风的特点。三、论述题:(共30分)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文学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