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885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研笔记(含考试大纲)(14)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19


8.教学氛围:主要指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和学生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其作用是伴随并影响着教学进程,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
9.如何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1)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
2)给学生以赞赏鼓励。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0.语文教学节奏艺术:是指建立在遵循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合乎学生大脑运动规律,能合理有机地完成教学内容等基础之上所选择的一种具有美学价值的知识信息的有弹性有节奏的流动。
11.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表现:逻辑美;修辞美;音乐美;情绪美;整体美。
12.提高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
1)认真感受生活;
2)汲取文化营养;
3)语言的修养与锤炼。

第十五章  语文教学技术
1.教学技术:广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媒体技术浩然系统技术的总称。狭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媒体技术。狭义中的广义:是指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一切媒体技术。
2.语文教学技术的总类:传统语文教学技术;现代语文教学技术;信息化语文教学技术。
3.传统语文教学技术:优点: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健康情绪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心,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4.现代语文教学技术:优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开拓语文知识视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
5.信息化语文教学技术:是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的教学技术。 优势: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提供构建交互式学习方式的环境;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6.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中应避免的问题(10---2):
1)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和手段,要避免计算机满堂灌,主宰一切,使学生成为计算机的努力,要 注重师生互动,课件不能取代教材的权威,也不能取代教师,注意师生情感交流。
2)避免在多媒体教学中输入过多、超大信息量导致学生大脑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教学信息适中。
3)避免因过度最求图像效果而削弱学生的想象力,用图像代替了学生的想象。
4)避免因不慎操作,使教学进程混乱。
5)学生上网,良莠难辨,教师应予以指导和控制。
7.传统语文教学技术:包括教学语言、板书、图示材料。
1)教学语言:是最快捷、最简便的教学技术,反映教师的整体修养,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清晰、严密、有条理,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思维、语言和审美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情感性、趣味性、灵活性。
2)板书:是语文教学经常使用的教学工具,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具体教学用具上以书面语言为符号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活动。
板书的要求:
①讲究科学性,即有用、有时、有据、有度。
②具有美感,即布局美、语言美、字体美、色彩美。
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方法:依据文章思路设计;依据课文结构设计;依据课文线索设计;依据课文题目设计。
3)图示材料:包括教学图表、教学挂图、教学模型、实物教具。
8.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特征:呈现力;重现力;传播力;可控力;参与力。
9.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原则:
1)钻研教材,注重实效;
2)关注主体,共同参与;
3)优势互补,各取所需。

第十六章  语文教学评价

1.语文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标准,在系统搜集资料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及结果所做的价值判断。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以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为评价客体。
特点:诊断性;全面性;多元性。
作用:反馈;激励;甄别;导向。
2.语文教学评价的类型:
1)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单项评价是就学生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是指对学生进行完整的、系统的评价。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是收集资料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进行的评价。定性评价是用描述、解释的方法进行的评价。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可参见《教育学原理》)
4)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个人为标准,对学生学科内不同方面的能力差异做横向比较,或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业表现做纵向比较的评价。
5)自评和他评。自评是评价对象参照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对自身进行的评价。他评是评价对象以外的团体或个人对评价对象进行的评价。
3.语文教学评价的方法:
1)观察法: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极其变化来评定学生的方法。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搜集评价对象的信息。
3)日常检查法: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零散检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正确性。
4)纸笔测验法。
按实施目的分为安置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
诊断性测验是为探测和确定哪些长期存在且周期性出现的学习困难深层原因而实施的测验。
按解释分数分为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
按编制程序的严格程度,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按系统的程序编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做了严格控制。
4.衡量测验质量的指标:信度、效度、区分度。
信度是测验结果的可信程度。效度是测验实际上所要达到的程度。区分度是测验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的区分程度。
5.情境性试题:是在提出问题前给学生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或思维定向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这类试题重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语文问题,考察学生的语文迁移能力,因而显得更有现实意义,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6.表现评价法:就是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与心理过程及完成任务的结果来评价学生。
7.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第三编  语文教师
第十七章  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
1.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确立与陈述语文教学目标;分析语文学习任务;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激发与维持语文学习动机;有效管理语文课堂教学。
2.语文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语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
3.语文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1)它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改变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2)它给学生指引语文学习的方向。
3)它是指导语文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4.确立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语文教学内容;
2)语文课程目标;
3)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5.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原则:
1)要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要尽可能地运用清晰明确的语言,使教师、学生都能准确理解而不产生歧义;3)要注重语文课程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本质,要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层次和他们的需要,同时结合实践应用引导语文学习的进行。
6.语文学习任务分析的原则:
1)不脱离教学目标;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3)随时跟踪学生反映。
7.语文教学方法:是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及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中采取的具体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8.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
1)依存于课程总目标及其他教学目标;
2)依存于教学内容的需要;
3)受制于学生的心理特点。
9.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内容:
1)讲述法:由教师直接向学生表述知识内容的方法,讲述法经济、简单易行。
2)问答法:
3)讨论法: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讨论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方法。
4)练习法: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练习活动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学习习惯的方法。
10.应用语文教学方法的原则:综合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11.语文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的一般原则:
1)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
2)以满足学生的低级需要为基础;
3)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12.语文课堂管理的内容:
1)处理语文课堂问题;
2)组织语文课堂,优化教学结构;
3)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
13.语文课堂管理的原则:
1)目标原则;
2)激励原则;
3)反馈原则。
14.语文课堂管理机智:是指教师善于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敏锐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迅速而正确地进行判断并作出恰当处理的能力。它是语文教师思想观点、知识水平、教学技巧和整个身心能量的最高体现。 包括:调整策略;借用策略;留置策略。
15.语文学习动机:指驱使人们进行语文学习活动的动因或力量。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成就归因。


第十八章  语文教师的教育工作
1.语文教师的教育工作包括:端正语文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积极的语文学习风气;创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语文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语文学习特有的评价以及行为倾向,是学生个人对语文学习的一种内在心理准备状态,它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语文学习态度主要表现在:
1)浓厚的学科情感;
2)高度的自觉性;
3)与现实环境的广泛接触;
4)强烈的学习成就感。
3.语文学习习惯:指学生在长时期内养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语文学习行为、思维方式或倾向。
4.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1)书写规范;
2)善用工具书;
3)广泛阅读;
4)勤思好问;
5)勤于背诵;
6)勤于练笔。


5.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1)细致耐心与具体指导相结合;
2)严格要求且坚持不懈;
3)及时评价和反馈;
4)身教重于言教 ;
5)利用家庭教育因素,寻求家长的支持配合和督促检查。
6.学风:即学习或做学问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7.个人学风:指的是个人的学习风气,其形成收到学校、家庭、社会以及个人经历等多因素的影响。
8.群体学风:指的是学校、班级的学习风气,它是群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9.积极的语文学习风气的培养:
1)群体优良学风的培养:
①设定能够实现的近景目标;
②树立班级的整体形象;
③协调各方影响;
④开展学习竞争。
2)个体优良学风的培养:
①把握正确的方向;
②创造和利用有益的环境;
③培炎信心、决心、恒心。
10.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就是以语文课堂为中心,利用各种机会和学习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综合性学习环境。
11.创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的途径:
1)课内外联合;
2)校内外沟通;
3)学科间融合。
12.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1)创设情境;
2)问题定向;
3)多向求解;
4)突破创新;
5)验证反馈。
第十九章  语文教师的教研工作
1.语文教育研究: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技术方法,对语文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进行解释、预测和控制,从而探索语文教育的特殊规律和特殊方法,建立科学的语文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活动。它要解决的是语文学科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2.语文教研工作:是广大语文教师浩然语文教研工作者,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对语文教育现象和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发现和认识语文教学现象的本质和语文教学的特殊规律的工作。
3.语文教研工作的意义:
1)适应语文教育改革;
2)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发展语文教育理论;

相关话题/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