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真题再现及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

新东方教育 /2010-08-24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2007年)

  8.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见2000年5月2日《人民日报》)

  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2001年)

  9.材料1

  恩格斯指出:

  “就一切可能看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

  材料2

  波普尔认为:

  “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检验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摘自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

  材料3

  正当相对论得到全世界的称誉时,爱因斯坦冷静地说:

  “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的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须被抛弃。”

  摘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

  请回答:

  (1)材料1、2、3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上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和波普尔对科学发展的不同认识。

  (3)参照材料2,简要评析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1996年)

  10.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他的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2006年)

  11.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从认识论上阐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一致性。(1993年)

  1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2010年)

  第二部分: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读】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讲过这句话。他说: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说明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A是正确选项。B、C、D的观点错误,也就是错误选项。正确选项的观点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读》(简称《大纲解读》)一书第30页。

  2.【答案】B

  【解读】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认识的来源观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也不否认人的先天生理素质差异对认识的影响。马克思引用亚当•斯密的话说,“个人之间天赋才能差异,……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本题属于间接性试题,考查理解和应用能力。审题时把分工理解为人的职业不同也就是实践不同,才能理解为人们的认识,这样就会得出B是正确选项。

  3.【答案】C

  【解读】本题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内容,考查对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本身包含认识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04年7月19 日,中央电视台的高端访问节目专访尼葛洛庞蒂,谈“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蒂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为著名的未来学家,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中有一句箴言:“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这句箴言是由阿伦•凯(A.Kay,1940年生于美国,当代著名计算机专家,美国硅谷的亿万富翁)首先提出的,又被尼葛洛庞蒂引用过,是近年来在国内流行的著名论断。本题是间接性试题。A是错误选项,因为认识并非总是滞后于实践,例如科学理论可以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B是错误选项,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的认识则是实践的先导。C项观点正确,并符合题意,是正确选项,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项错在把实践与认识看作是“合一”的,这是明代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答案】D

  【解读】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点的理解和应用。本题通过一个成功企业家“做到”比“知道”更重要的观点来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的原因在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列宁进一步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并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只有选项D是符合试题要求的正确观点。

  5.【答案】D

  【解读】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特点和优点(正如列宁所说,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的理解。

  本题只要记住列宁的观点,就能直接选出D。A、B选项是理论和实践都具有的共性,C选项是物质和实践都具有的共性,而实践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是能把理论变为现实,改变客观事物的物质活动,故A、B、C是错误选项。

  6.【答案】D

  【解读】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温家宝所引用的话来自汉代政论家王充的《论衡》,其意是说,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的评说最重要。显然是说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评说)对判断政府工作的得失是十分重要的。此题A、B、C选项观点错误,不选,只能选D项。D项把直接经验等同于实践的看法来自《大纲解读》第33页,但严格说来,直接经验属于认识范畴,不能等同于实践,同毛泽东的《实践论》中的观点并不符合。

  7.【答案】B

  【解读】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机遇的解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毛泽东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机遇属于偶然性的表现。

  在掌握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在观察事物所遇到的机遇,显然首先是现象,属感性认识,“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是理性的认识,故B是正确选项,最佳选项。

  8.【答案】B

  【解读】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含义的实际应用。认识来源于实践,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以转化为真理。本题属于间接性试题,必须逐项审定。熟知就是人们所熟悉的认识、知识,包括正确的和不正确的 (例如,上帝创造世界),真知就是正确认识,故A是错误选项,而B就是正确选项。C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D把转化绝对化了,否认了转化的条件性,故C、D 为错误选项。

  9.【答案】D

  【解读】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检验真理标准原理的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表现在实践的结果,达到了人们预期的效果。回答本题直接选出D即可,A、B、C显然不是判断真理的标准。

  10.【答案】D

  【解读】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中关于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的理解和记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优点决定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认识不能检验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能回答人的认识是否正确,只有把认识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对照的社会实践才能作为标准。第二,实践不仅同理论一样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就是指实践本身是客观的物质活动,是直接的现实,实践能把认识变成直接的现实,产生客观的物质结果,从而就可以检验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一般情况下,认识在转变为现实中,达到了预期的结果的就是真理。故D选项是正确的。

  11.【答案】D

  【解读】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真理相对性这一概念的含义的理解。按照毛泽东的观点,真理的相对性一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选项中涉及真理与谬误关系原理的认识论理论。本题属于直接性试题,考查对真理相对性的记忆与理解,选出D即可,A、B、C属于错误观点也就是错误选项,不能选。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读】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对主体和客体关系的理解。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它们是同时存在、互为前提的关系,包括改造与被改造、反映与被反映、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关系。

  本题属于考查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记忆和理解,A、B、C是正确观点、正确选项;D属于价值关系中的一种满足主体精神需要的关系,也是正确观点、正确选项;主从关系是指主体与处于服从地位的客体或主要与次要关系都是不正确的,故E是错误选项。

  2.【答案】ABD  

  【解读】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本题引用英国作家惠兹里特的仅有书本知识等于无知的名言来辨识类似的名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只有书本的知识,并不是真知,不是深知。A、 B、D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而C选项强调的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不符合试题要求。

  3.【答案】ACD 

  【解读】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中国传统知行观的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观点,分析孙中山先生的知行观。中国传统知行观的争论焦点主要是知行先后、知行分合、知行轻重、知行难易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观察中国传统知行观,主张唯物主义知行观的有荀子、王夫之、孙中山等,主张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孔子和孟子、朱熹、王阳明等。

  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孙中山先生的话,读懂了就可判断A、C、D是符合题意的,属正确选项;知行合一简单说就是知行是一个东西,知就是行,这是王阳明的观点,不选;行难知易在题意中找不出,而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是行易知难,不能选E。孙中山先生的话还可以引出一些正确答案,如知行密切联系,在行中求知,以知导行。这说明哲学试题非常灵活,出题范围非常广泛,没有真正的懂、记、会的结合是很难得高分的。

  4.【答案】BD

  【解读】本题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区别的综合性的理论应用试题。限于篇幅不一一叙述原理。

  本题有相当的难度,按题干要求,逐项审定。承认世界可知性的认识论包括一切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故A不是正确选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唯心主义认为认识的对象是意识的创造物,而不是客观事物,故B是正确选项。经验属于认识,说认识起源于经验,一可说是唯心主义观点,二也可说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承认的观点,因为列宁指出:“一切知识来自经验、感觉、知觉。这是对的。但试问:‘属于知觉’的,也就是说,作为知觉的源泉的是客观实在吗?如果你回答说是,那你就是唯物主义者。如果你回答说不是,那你就是不彻底的,你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主观主义,陷入不可知论”。不论是哪种情况,命题者可能说的是第一种情况,C都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不选。D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的,故D是正确选项。是否承认E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这一试题非常明确地告诉考生,考哲学靠死记硬背、猜题、押题是肯定不行的,只有懂、记、会综合掌握,才能应对自如。

  5.【答案】AB

  【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在认识论中的表现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反映,既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又坚持了辩证法的能动论。

  本题属于反面的间接性命题,考查综合性的理解与应用能力。A选项中的概念和命题属于认识,经验也是认识,用认识来证实认识,否认了检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属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要求。B选项否认了认识源于客观存在,也是唯心主义观点。C、D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E是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后一句经常被误认为是唯心主义观点),故C、D、E是正确观点,错误选项。

  6.【答案】ACDE

  【解读】本题是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彻底的科学的世界可知论观点的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上只有未知之物,没有不可知之物,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又是无止境的、没有终点的,实践是对不可知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

  本题属于正面出题,按上述观点,A是正确选项;B是错误观点,违背了人类认识的无限性,不符合客观事实,是错误选项,应排除;C、D、E是正确观点,是正确选项。

  7.【答案】ABD)

  【解读】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认识本质原理及其应用能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反作用于感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反映,是具有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重构性的反映。

  这是一综合性的理论应用题,必须逐项审定。A、B是正确观点,也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C颠倒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D符合题意要求,体现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指导作用,是正确选项;E是唯心主义观点,错误选项。

  8.【答案】ABC

  【解读】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对认识的发展过程的概括和总结的公式的掌握情况。本题运用列宁关于“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提出体现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本质上一致的公式。本题选项A体现辩证法,B体现认识论,C体现历史观。三者的一致性是指A是世界观,B是对A在认识过程的运用与体现,C是对A、B在历史观的运用与体现。D选项是毛泽东提出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应属于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的具体运用,不属于基本原理,不具有普遍性,故不选。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