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精选实用教程 - 李海洋 第8集(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09
1.雅尔塔体制
(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雅尔塔体制”是指苏、美、英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的总称,确定美、苏两国在欧洲及远东的势力范围和保持均势的各种措施。这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等三国首脑,举行了三次重要会晤,即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和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其中,雅尔塔会议是最重要的会议。1945年2月4日至11日,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了战时最重要的一次国际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走向作了具体安排。
(2)雅尔塔体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雅尔塔体制在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国际力量的对比,而且对于协调盟国之间的关系、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有巨大作用。
在此后近半个世纪里,该体制对于防止德、日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的复活,维持欧洲各国的相对稳定,避免世界战争的爆发,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雅尔塔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联合国的建立,这也是各国合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3)雅尔塔体制为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少数大国特别是美、苏两大国依据新的实力对比和利益瓜分战后成果,这是雅尔塔体制具有的特殊性质。这就将大多数中小国家排除在外,其必然遭到许多国家强烈的不满和抨击。雅尔塔体制是美、英、苏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这一体制的实质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它为战后世界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也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2.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由一国变为多国,力量壮大。美国为了独霸世界,实行“冷战”政策以及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美、苏、英盟国与德、意、日法西斯之间的矛盾转化为苏联及民族独立、民主革命力量同美、英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进而发展为两大阵营的对抗。
(1)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美国政府抛出“杜鲁门主义”,宣称为了“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和援助自由国家“复兴”的使命。“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两国在政治上的完全决裂。同年6月,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宣称对欧洲实行经济援助,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联结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中,从而在经济和政治等层面对西欧加强了的控制和约束。
(2)北大西洋公约。
1949年4月,美、加、英、法、意等12国《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使西方国家在军事政治上合为一体,标志着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这一组织打着集体防御和维护北大西洋区域安全的旗号,实际上是一个旨在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又通过重新武装西德,签订《美日安全条约》和《美新澳条约》,把战败国日本、西德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纳入了自己的体系之中,形成了在美国控制下的帝国主义阵营。
(3)华沙条约。
面对西方的威胁,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加强了联系,签订了双边、多边和共同的协定、条约。政治上,1947年9月成立了“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强调必须加强团结,协调行动。1947—1949年,苏联与东欧各国先后签订了16个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并于1950年2月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经济上,1949年1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促进苏联和东欧经济关系的发展。军事上,1955年5月,苏联与东欧各国正式建立了《华沙条约》军事政治集团组织,结成了以苏联为首,共同对付帝国主义战争威胁的社会主义阵营。国际政治当中出现了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
两大阵营的斗争以“冷战”为主要形式,核心是遏制与反遏制。两大阵营的激烈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
3.从两大阵营的对立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1)超级大国争霸。
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苏联对外政策发生变化,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矛盾加剧。两大阵营的对立演变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这种斗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美攻苏守;20世纪70年代,苏攻美守;20世纪80年代,美国重新采取了攻势,苏联处于守势。1985年11月,美、苏两国首脑举行日内瓦会晤,美、苏关系从紧张转向缓和。1989年12月的马耳他会晤被认为是冷战结束的标志。此后,两国首脑会晤日益频繁,从美、苏对话开始,全球出现一股对话潮流。战后几十年来紧张的国际局势由此出现了全面缓和的趋势。
(2)两极格局开始动摇。
在冷战时期,随着国际局势动荡,国家之间的利益斗争不断,两大阵营内部的矛盾加剧,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发生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就是其表现之一,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苏关系的破裂。与此同时,资本主义阵营因美国、日本、西欧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对各自利益的考虑,也四分五裂。战后初期受到美国控制的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力量的壮大,在政治上出现独立自主的倾向。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两极格局。
4.雅尔塔体制崩溃,两极格局终结
(1)雅尔塔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雅尔塔两极格局走向终结。两极格局终结的主要标志有:第一,从1989年开始,社会主义的东欧国家发生剧变。第二,华沙条约组织于1991年7月1日公开宣布解散,苏联从东欧撤回了大部分核武器与驻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宣称由原来的军事政治组织逐步改造为政治军事组织,美国从西欧有关国家撤出了部分核武器与军队。以美、苏为核心的两大军事集团对抗消失。第三,1991年12月26日,苏联公开宣布解散,昔日作为与美国在全球对峙的超级大国实体不复存在了。这是两极政治格局终结的核心标志。
(2)两极格局终结的主要原因。
①国际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世界基本政治力量的消长演变与相互作用,对两极格局造成重大影响。
②在争夺世界霸权的长期斗争中,美、苏两国的矛盾不断激化,彼此的力量都被削弱。
③苏联的解体及其控制的东欧集团的解散,彻底动摇了两极格局的根基。
二、世界多极化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进入多极化发展的时期,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世界正走向多极化。
(一)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1.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
美国在南北经济中,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本经济实力日益壮大,有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企图,西方经济呈美国、西欧、日本鼎力局面。发展中国家在调整中发展壮大,总体实力增强。
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努力争取恢复大国地位;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经济崛起,出现了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引起世界经济关系的新一轮调整。多极的世界经济格局需要多极化的世界政治与之相对应,以保证各经济力量中心的利益不受损害。各大国或国家集团力量不断消长和分化组合,逐步地、自然地形成新的政治格局。
2.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危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人类社会避免单极世界种种危害的唯一正确道路。
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美国处于实力相对衰弱的时期;欧洲大国是制约美国世界霸权的主要对抗力量;俄罗斯、中国是美国世界霸权的主要反对者;日本不甘心继续作为美国羽翼下的政治傀儡,渴望在世界上发挥政治大国作用;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力量;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壮大和国际组织、地区组织的广泛存在并发挥作用。美国虽然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没有足够的力量建立单极世界,无法独霸世界,世界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以及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二)当今国际格局的特征的主要表现
1.多种战略力量共同主导世界事务,国际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趋势
当前世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各种政治力量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多种力量共同决定国际事务。其中国际组织和国家集团的影响力日益壮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极化结构中的“极”的内涵同以往格局中“极”的概念有区别。以往格局中的一极总是力量比较强、影响力比较大的某一个国家,如今“极”的内涵扩大为有可能泛指某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或国家集团。目前,国际格局尚未确定,只能说存在多极化趋势而不是存在多极化结构,多极格局未成定局,但总趋势日益明朗。
2.各个行为主体更加注重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国家利益指的是国家的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包括国家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它是制约和影响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行为的根本因素。安全利益主要是生存利益;经济政治利益主要是发展利益。国家利益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两极格局解体后,不同社会制度间的意识形态分歧淡化了,西西矛盾、南北矛盾开始上升,国家间的利益争执加剧,更加奉行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这必然影响各个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和发展变化。
3.在国际竞争中,军事作用下降,经济、科技作用突出,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在冷战后期,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题,国际竞争中的军事作用不断下降,各主要战略力量都以振兴经济、加强综合国力、争取在未来的世界新秩序中占据有利地位为目标。时代的潮流越来越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的竞争和发展。
除此之外,全球化趋势越加明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加强,多极化、多圈化态势发展壮大。世界大国力量开始趋于均衡化,某些国际组织的职能和作用扩大,中、小国的地位和作用相对下降。它们只有参与国际组织或实现联合,才能从整体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美国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其二,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产生各种干扰。其三,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发展极大地削弱了美国的实力,欧洲也深受影响,而一些新兴力量则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对多极格局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总之,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会产生各种不确定因素,其中充满着各种矛盾和斗争。
三、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科技进步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开放、相互渗透日益加深,世界各国、国家集团和地区的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日益连接为一个密切联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互动体系。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等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从根源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是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
(1)新科技革命促使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伴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原来互相对峙的国家关系得以改善,建立和加强了联系,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3)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性基础。
(4)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方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5)三大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建立和其运作的不断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构建了组织和法律框架。
(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国际化。这主要是指国际生产领域中分工合作及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即企业的不同部门、工厂、车间,甚至工段、工序等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组织,从而也形成了生产组织的国际化。生产国际化意味着世界各国不仅在商品和资金流通方面实现了国际化,而且在工农业生产和第三产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加工环节方面也走向了国际化。
(2)产品国际化,即生产总额中出口生产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直接表现为现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增加。产品国际化的主要载体是国际贸易,包括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
(3)投资金融国际化。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使得国际间资金流动频繁,大大促进了投资金融的国际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各国放宽了对投资金融的管制,甚至采取诸多措施鼓励本国对外投资的发展。与此同时,金融投资的国际化又会促进生产和产品的国际化。
(4)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一方面,技术开发与利用在生产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生产国际化自然带动国际技术贸易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获得先进的科技成果,降低高科技研究开发的风险,形成了全球化的研究与开发网络,从而促进了研究与开发组织体系的国际化。
(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生产、投资、贸易发展的国际化使各国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表现在区域间经济关系上,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区域为基础,形成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盟。随着多数国家参与了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
(四)面对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经济全球化是机遇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的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的全球性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
2.经济全球化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目前,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地理上相近的国家,在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基础上,相互采取比区域外国家更为开放、自由的政策,并在体制框架、调解机制上结成经济联合组织或国家集团的过程。其含义具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益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和进程阶段,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别:
(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联合体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致有以下六种组织形式,即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组织形式。它指的是成员国之间通过贸易条约或协议,规定相互贸易中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的关税优惠,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各成员国按自己的关税政策实行进口限制。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这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在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需要注意的是,在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仍保持各自对来自非成员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这是指成员国之间彻底取消在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除此之外,成员国之间还规定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取统一的限制政策,关税同盟外的商品不论进入哪个同盟内的成员国都将被征收相同的关税。关税同盟是实现全面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开始具有超国家的性质。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这是指成员国之间不仅在商品贸易方面废除了关税和数量限制,并对非成员国商品进口征收共同关税,除此之外,还规定了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等)也可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
(5)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这是指成员国之间除了商品与生产要素可以进行自由流动及建立共同对外关税之外,还要求成员国实施更多的统一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至今,世界上只有欧洲联盟达到这一阶段。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这指的是区域内各成员国在经济联盟的基础上,全面实行统一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使各成员国在经济上形成单一的经济实体。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共同货币,而该经济实体的超国家机构拥有全部的经济政策制定和管理权。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级组织形式。
(四)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1.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EU)
(1)欧共体的形成。
欧洲联盟的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 ,这是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1951年4月,西欧6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法国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也称《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建立后,西欧6国认为可以把巴黎条约的原则扩大到其他领域。1957年3月25日,西欧6国政府在意大利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这两个条约合并统称为《罗马条约》。《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与此同时,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在这之后的10年里,西欧6国提前达到了《罗马条约》的预定目标,完成了关税同盟的建设,实现了对内取消关税,对外统一关税。在关税同盟建设差不多完成的同时,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实现统一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 EC),简称欧共体。
自1985年起,欧共体执行委员会提出了在1992年年底建成统一大市场的具体计划。这一计划得到各国首脑的肯定,并且实施进展顺利。到1992年年底,各国基本撤除了各种阻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一个统一大市场基本形成。
(2)欧盟的形成。
欧共体于1991年12月,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城举行了成员国首脑会议,决定正式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由《经济和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组成。1993年11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被所有的成员国批准通过。至此,“欧洲共同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欧盟的主要机构有:部长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和欧洲理事会,其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2004年5月,东欧10国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塞浦路斯和马耳他正式加入欧盟。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到现在为止,欧盟由最初的6国发展成为现在的27个国家。1999年1月1日,欧元如期正式启动,欧元现钞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目前,除英国、瑞典、丹麦外,绝大多数的欧盟成员国都加入了欧元区。
欧盟已经制定了一个单一市场,通过一个标准化的法律制度,其中适用于所有会员国,保证人、货物、服务和资本的迁徙自由。它保持了一个共同的贸易政策,包括农业和渔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17个会员国已通过了一个共同的货币“欧元”。在对外政策上,代表其成员在世界贸易组织、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和在联合国的会议上发言,维护其成员国利益。
2.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NAFTA )
(1)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的过程。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前身是由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建立的美加自由贸易区。1985年3月,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在与美国总统里根会晤时,首次正式提出美、加两国加强经济合作、实行自由贸易的主张。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生活习俗相近,交通运输便利,经济上的互相依赖程度很高,所以自1986年5月开始经过一年多的协商与谈判于1987年10月达成了协议,次年1月2日,双方正式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经美国国会和加拿大联邦议会批准,该协定于1989年1月生效。
美国在签订《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后,马上又在1990年6月与墨西哥磋商签订美墨自由贸易协议事宜,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在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对于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入这一协定包含了各方面的机遇和风险,对其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非常深远。
(2)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鲜明特点。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南北区域性经济组织,美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有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美国不仅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倡导者,而且是该自由贸易区的主导国,它在贸易区的运行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和支配地位。
①“南”、“北”共存性。既有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也有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如何“求同存异、共谋发展”就成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实现稳定运行的一个重大课题。
②一国主导性。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区域经济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运行方向和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美国的利益与意愿。
③经济互补性。不论经济实力的差异还是利益层次上的冲突和矛盾,成员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互利互惠性,始终都是地区性贸易安排得以建立的现实基础。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具有经济互补性这一特色。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成立于1989年。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于1989年1月提出召开亚太地区部长级会议,讨论加强亚太经济合作问题。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首都汉城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旨与目标是: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与此同时,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华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
1994年11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经济领袖会议通过《茂物宣言》,设立“茂物目标”:发达成员国在2010年前、发展中国家成员在2020年前,实现亚太地区自由与开放的贸易及投资。200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1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发表《圣地亚哥宣言》,重申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发展,加强人类安全,推动良政和知识社会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和均衡发展,缩小经济差距,为本地区人民造福。2012年9月5日,APEC第24届部长级会议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幕,主要讨论粮食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多哈回合谈判、多边贸易发展前景、贸易投资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可靠供应链以及推动创新增长合作等议题。
相关话题/思想政治理论
2016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精选实用教程 - 李海洋 第7集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本章是选择题命题重点章。一般每年命制1题,单选、多选的概率均衡。本章的理论核心是爱国主义,是人生观逻辑板块中的重要内容。基本的命题方式是直接以爱国主义或时代精神的概念及基本特点设置选项,或围绕爱国主义的主线,以名人名言、 ...政治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92016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精选实用教程 - 李海洋 第6集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一般了解)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先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拥护共和的高调骗取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信任和妥协,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继而逼迫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打着中华民国的招牌,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 ...政治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92016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精选实用教程 - 李海洋 第5集
三、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它与全面深化改革一起,被视为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是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治国理政的姊妹篇。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过程(单选、多选) 1.法制建设过程的曲折 新中国 ...政治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92016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精选实用教程 - 李海洋 第4集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从试卷实际分值看,本章并不是命题重点章。说是热点,是因为它的高命题率,说是非重点,是因为它的直接的分值一般仅为1~2分,即1道单选或多选题。但因其内容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相贯通,且本身适合命题并可能命题的活跃考点较多,因而不宜忽视。从理论地位上说,本章是毛泽 ...政治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92016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精选实用教程 - 李海洋 第3集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章不是命题重点章。虽然本章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包含很多理论观点和基本概念,但命制的选择题每年平均1个,这就决定了复习本章的指导原则和精力投入水平。本章最为适宜的复习方式是,把握主线,层次分析,点状深入。 为此,首先要准确理解本章的逻辑主线。本章的主线是,着眼 ...政治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92016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精选实用教程 - 李海洋 第2集
三、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也称为量变质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之一。质量互变规律侧重揭示事物、现象存在和发展的状态与过程。这个规律表明,由事物的内部矛盾所引起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转化过程展开的,特别是通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 ...政治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92016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精选实用教程 - 李海洋 第1集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 ...政治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9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初试考试大纲
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初试考试大纲已公布:请下载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山东大学2018年思想政治理论(单)考研大纲
111思想政治理论(单)Ⅰ.考试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2017考研思想政治理论真题完整版答案(估分专用)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 ...政治指导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9-18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MBA、MPA、MEM、MPAcc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考场规则
第一条考试一律在指定的时间和标准化考场内进行。第二条考场中,考生必须按照座位表就坐。第三条考生须提前15分钟进入考场。开考后,迟到超过15分钟者,取消考试资格。第四条考生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和复试准考证参加考试。考试时,考生须将证件置于桌面右上角供监考教师核查。不得随意调换或挪动座位。凡未携带身份证者 ...考研复试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6-07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MBA、MPA、MEM、MPAcc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考试范围及考试形式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工程管理(MEM)和会计(MPAcc)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我校在复试中进行,具体安排如下:一、考试形式:开卷二、考试总分:100分三、考试时间:2小时四、考试范围:1.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2. 为什么 ...考研复试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6-07陕西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2017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附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2017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拟录取名单.xls ...考研录取信息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6-072018年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86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2608.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8种电子书、1个文件资料。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3D电子书]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866毛泽东思想和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262018年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81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研题库【历年真题+参考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93091.html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7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历年考研真题 [3D电子书]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81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