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西医综合诊断学重点内容串讲及复习纲要(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2-02-16

2.       肝硬化:肝脏大小不一,常早期肿大,晚期缩小。无压痛,表面有时能触及颗粒,质地硬,脾脏常中度以上增大,可有静脉曲张及腹水。

3.       肝癌:肝脏呈进行性肿大,质地表面常可触及或大小不等结节,有压痛,可伴有腹水,常为血性,可能找到癌细胞。

4.       脂肪肝:肝大而软,边缘钝,常见于体型肥胖者,脾不肿大。

5.       淤血肝:右心衰竭,心包积液或肝静脉一下腔静脉阻塞时,肝因淤血而呈弥漫性肿大,表面光滑,边缘钝圆,质韧。常有明显触痛并均可产生腹水。

6.       淤胆肝:因阻塞性黄疸所致肝内淤胆,可使肝脏肿大,边缘钝,有压痛,伴皮肤,巩膜明显黄疸,久之可引起胆汁性肝硬化。

四十八.肝硬化时腹水产生的主要原因?

原因:1。门静脉压力升高:大于300MMH2O

2.       低白蛋白血症:小于30G/L

3.       淋巴液生成过多:7-11L正常时1-3L

4.       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

5.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

6.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肾交感神经,兴奋,前列腺素,心房肽以及缓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下降,从而导致肾血流量,排钠何排尿量减少。

四十九.试述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体征与并发症?

(症状)

上腹痛的特点:

   部位:GU-上腹部正中活偏左,  DU-上腹部偏右活脐周。

   疼痛范围:手掌大小,相应部位的皮肤可有过敏区,溃疡较深活后壁溃疡,疼痛可放射至腰背部。

性质:常为持续性钝痛如胀痛,灼痛,饥饿样不适等。急性发作—剧痛如绞或割样,持续时间1~2小时或3~4小时/

节律与季节性:GU-餐后1/2-2小时,出现以下-餐前消失。DU-餐后3~4小时出现,持续之下次进餐后缓解,也可有夜间痛,好发冬季,秋末冬初或冬春之交,与寒冷明显有关,紧张劳累,忧郁,烟酒、饮食。

慢性发作反复:容易复发,定期发作,病史可数年或数十年,每次发作数周可数小时不等。

其他伴随症状:餐后腹胀,返酸,流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消瘦。

(体症):体形瘦长,活动期,上腹部可有压痛点,与疼痛部位一致,在背部10~12胸椎段可有椎旁压痛,胃溃疡偏左侧,12指肠偏右侧,缓解期不明显。后壁溃疡穿孔,可有明显背部压痛,出血可见皮肤与结膜苍白。

(并发症):

1.出血2.穿孔3.幽门梗阻4.癌变

五十.什么叫肌力,肌张力?肌力克分为几级?

肌力:肌肉运动时最无收缩力。

肌张力: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

肌力克分为六级: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以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移动,但不能抬高床面。3级:肢体能抬高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比较正常差  5级:正常肌力。

五十一.什么叫做震颤?可以有哪几种类型?

震颤: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不自主动作。

分类:1。静止醒震颤:静止时表现明显,而在做意向性动作时则减轻或消失,常伴有肌张力增高。见于震颤麻痹。

2.              动作性震颤:系动作时发生,愈近目的愈明显。见于小脑疾患。

3.              老年性震颤:与震颤麻痹类似,为静止性震颤,发生于老年人,常表现为点头或手抖,通常肌张力不高。

五十二.什么时共济运动?如何进行检查?

共济运动:机体任一动作的完成均依赖于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这种协调主要依靠小脑的功能。

1.指鼻实验 2.跟-膝-胫实验  3.其他:1),快复轮替动作2),闭目难立征:

五十三.简述临床常见的瘫痪类型每种瘫痪,举列一种以上的疾病?

单瘫:单一肢体的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

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通侧颅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火脑率中。

交叉性偏瘫:为一侧肢体瘫痪及对侧周围性颅神经损害,提示病灶位于脑干,中枢性偏瘫。

截瘫:为双侧下肢瘫痪,是脊髓横惯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炎症等。

五十四.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1.造血干细胞或红系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纯红再障贫血等

2.DNA合成障碍

巨幼细胞贫血,先天性和获得性嘌呤代谢异常

3.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

4.红细胞生成调节异常

低氧亲和性血红蛋白病

5.不能分类或多种机制

慢性疾病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

二.红细胞破坏增多

 

红细胞内在异常

 

遗传性

 

1.膜缺陷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性细胞增多症

2.酶缺陷

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

3.珠蛋白生成异常

镰形细胞贫血,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获得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红细胞

 

1.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症,药物诱发红细胞相关抗体所致溶血

2.机械性

弥散性血管内疑血,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3.化学与物理因素

苯中毒或大面积烧伤

4.感染和生物因素

疟疾、蛇毒

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

三.红细胞丢失

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五十五.试述痉挛性瘫痪弛缓性瘫痪的区别?

临床特点

痉挛性瘫痪(中枢性上运动N

弛缓性瘫痪(周围性)下N

瘫痪的分布

范围广,偏瘫,单瘫和截瘫

范围局限,以肌群为主

肌张力

增高,呈痉挛性瘫痪

减低,呈弛缓性瘫痪

反射

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

阳性

阴性

肌萎缩

无、可有轻度的废用性萎缩

显著,且早期出现

皮肤营养障碍

多数无障碍

常有

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有失神经电位

肌束颤动

可有

肌肉活检

正常、后期呈废用性肌萎缩

失神经性改变


相关话题/西医 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