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罗马教育
(一)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政论家、雄辩家。
(2)论雄辩家素质。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演说家,应该具有以下素质:
①广博的学识。雄辩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掌握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除非他拥有各种重要的知和全部自由艺术,否则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雄辩家。“重要的知识包括政治、法律、军事、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哲学包括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三个部分,其中,理学是哲学的中心和基础全部的自由艺术包括:文法、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除此以外,雄辩家还应该是社会活动家,要了解有关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知识,了解人类的各种感情活动,即雄辩家必须有丰富的社会阅历。
②在修辞学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如要表达正确、通俗易懂、优美生动语言与主题相称。
③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演说是由身体、手势、眼神以及声音的调节及变化等加以控制的,它们对于演说本身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可见,西塞罗对于雄辩家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但对于雄辩家的道德品质等问题却没有论述。
(3)培养雄辩家的方法。西塞罗认为多诵文学精品及通过练习,特别是长期的写作练习,对于提高雄辩家的雄辩能力也很有帮助。另外,通过法庭的实际观摩学习是获取雄辩知识、提高雄辩技巧的最佳课堂。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最高道德修养的演说家。
(2)论雄辩家的教育。
(3)教学理论。
①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昆体良主张可以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这可以说是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②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基础知识之上。和西塞罗一样,昆体良也认为一个合格的雄辩家必须具有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③提出了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教学方法。提问的好处在于了解学生,防止学生漫不经心,引导班上的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其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提问的最终目的。
④对教师的要求。第一教师要德才兼备;第二,教师对学生要宽严相济:第三,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要多勉励,少斥责,第四,教师要懂得教学艺术,应该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入浅出;第五,教师要注意儿童的差异,因材施教。
⑤坚决反对体罚。
3、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1)宗教哲学观。上帝是永恒存在的不变的本体上帝创造了人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上帝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本体上帝即真理,真理即上帝。
知识、概念是人的心灵所固有的,要获得知识和真理不能靠感觉,而是靠上帝赐予的“灵魂的眼睛,靠思想。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奥古斯丁竭力论证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诚高于知识。奥古斯丁认为如果知识不能为宗教服务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2)“原罪论”。奥古斯丁对《圣经》中的“我是在罪孽中存在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的思想加以思辨演绎提出了“原罪论”,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人人因原罪都要受到上帝永世的惩罚。根据“原罪论”,奥古斯丁提出了禁欲主义思想。这些理论以后成了基督教的重要教义之一。
(3)关于学习内容。
①奥古斯丁认为追求学问和真理是危险的好奇欲,因此轻视自然科学,抨击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诗歌作品。
②主张学习文法、修辞辩论术、几何、音乐、数学、天文等学科中的“正确的观点”,学习这些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认识上帝的至真至善、至美。
③重点学习《圣经》,因为它是上帝的语言,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奥古斯丁指出“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的真理,而不是去认识客观的物质世界。教学活动就是通过符号、言语、数等引起学生对其心中已有的概念的重新认识”。奥古斯丁的知识观成为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教学脱离实际、轻视实用知识、重视经验式的教条主义的教学方法的理论渊源。
奥古斯丁是古罗马帝国后期在文化教育方面具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他创立的基督教宗教哲学以及相关的教育观,对西欧中世纪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奥古斯丁的思想是理解罗马帝国后期和西欧中世纪教育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