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与教育思潮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教育目的也应当是使人为来世生活做好准备。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于夸美纽斯完整教育体系的根本性的指导原则之一,主要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在自然界存在着普遍的秩序,即自然规律。关于秩序,夸美纽斯认为,秩序是“事物的灵魂,世界之所以稳定正是由于有了秩序。
3、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1)论普及教育
夸美纽斯基于民主主义“泛智思想的立场进一步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
(2)论统一学制
为了使国家更有效地管理学校,保障所有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夸美纽斯主张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学制。
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1)论学年制
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夸美纽斯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学年制。
(2)论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更进一步地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
5、论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他把教学的基础建立在通过身体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之上,认为运用直观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他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单纯的文字教学,认为教学应该关注到实物,如果无法直观地观察到实物,就可以采用图片或模型进行替代观察。夸美纽斯第一次予直观教学以感觉论的理论基础,但他过夸大直观的意义,从而不可避免地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对立起来。
②巩固性原则。夸美纽斯指责当时学校设给学生以巩固的知识,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校专教无意义的功课;二是学生所学的知识没有在脑中固定下来。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之后,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训练和运用。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
(3)量力性原则。这是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的观点,他反对经院主义教学长期存在的强迫性和忽视学生个体接受能力的行为,为此,他提出了“一切学科都应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理解的东西,就不要让他们去学习”的观点,即量力性原则。
(4)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教材的组织应当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要把一个学科的知识排列成一个整体、不可忽略或颠倒任何东西。而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守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从简到繁以及从近及远等规则。
(5)主动性和自觉性原则。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调动儿童的求知欲。他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儿童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6)启发诱导原则。受亚里士多德内发论的影响,他把儿童的心理作“种子”或者“谷米”,认为儿童具有极大的发展可能性,由内向外,儿童教育应当循循善诱,引导儿童发展的机会与动力。
6、论道德教育
他把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归结为培养智慧、勇敢、节制与公正4种主要或基本的德行。
7、论健康教育
夸美纽斯的健康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胎教和体育两大方面。
8、教育与教学管理思想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对于改造社会和建设国家有重要作用。
夸美纽斯提出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第一个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数学原则体系,为世界教育史上的教学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卢梭的教育思想
1、性善论与感觉论
卢梭秉持“性善论”的观点,这是其整个社会发展观的一部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他看来,儿童之所以乖张任性,不是自然造成的,而是教育不良导致的。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自然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同时,他还强遇“良心”在使人为善中的作用。他认为,良心能够指导人判断善恶,引导人弃恶扬善。为了祛除恶劣的教育对人良心的污染,最好的办法是让儿童及早远离乌七八糟的城市社会,到接近自然的农村生活。
卢梭不仅认为人性本善,而且深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他承认感觉是知识的来源,他说,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作为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感觉是人知识的原料。因此,理性使人认识事物的前提是感觉器官的成熟,应该加强儿童的感官训练。
2、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1)自然教育的含义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归于自然”的教育是指让儿童远离嘈杂的城市社会教育,15岁之前的教育需要在远离城市的农村进行,这样才能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家庭教育培养“自然人”。自然人并不是回归到原始社会的退化之人,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由人,即身心协调发展、广泛适应社会情况的自然人,也就是资产阶级的新人。
(3)自然教育的法则
一是正确看待儿童。卢梭认为,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应该有他自己的地位,他反对将儿童当作大人看待,更反对将儿童作为大人的玩物。二是给予儿童所需要的充分的自由。
(4)自然教育的实施方案
①婴孩期(出生~2岁)。这一时期的教育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即发展身体。
②儿童期(2~12岁)。这一时期是“理性的睡眠时期,以感觉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
③少年期(12-15岁)。这一时期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时期。
④青年期(15~20岁)。这一时期主要以道德教育为中心,包括儿童宗教信仰的培养。
(5)自然教育理论的影响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对于当时压迫和束缚儿童、阻碍儿童身心发展的旧教育起到了强烈的批判作用,对于解放儿童、释放儿童天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公民教育理论
卢梭反对培养国家公民,主张培养自然人。卢梭也提出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的思想。
卢梭认为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4、女子教育论
女子和男子一样也要接受教育。
首先,要培养健康的身体,但更倾向于灵巧的目的,应当尽情游戏,免除过分束缚,这对以后生育健壮的孩子和获得良好的身段是有益的。
其次,卢梭还安排女子学习唱歌、跳舞等艺术活动使之声音动人、身材灵巧、风度优雅,以更好地愉悦家人、教育子女。
最后,卢梭并不赞成女子学习更深的知识,他认为女子缺乏精细的头脑和集中的注意力去研究严密的科学。综上可以看出,卢梭女子教育目标是把女子培养成“贤妻良母”。
(三)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论
斯泰洛齐指出,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主要是指儿童的德智体等方面能力得到均衡的、和谐的发展。
2、和谐教育论
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的天赋本性具有均衡性和统一性的特点,潜在地要求人的发展趋向全面和谐。其和谐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裴斯泰洛齐认为,所有人都应受教育,教育应成为所有人的财富。通过规劝、启蒙和教育激发人们善良的心愿,可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关系和贫富悬殊的现象,改变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是教育应适应自然。教育应适应儿童能力的发展,遵循儿童能力发展的进程;
三是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展人的天性和形成完美的人,也就是要使人的天赋才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4、要素教育论
(1)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力量和技巧的发展。在体育中,各关节的运动被看作最简单的要素。其中,关节活动的最基本动作包括打击和拖拉、搬运和旋转等。在对这些关节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地发展儿童身体的各种技巧和力量,不仅使身体获得健康,更进一步地获得初步的劳动能力。
(2)道德教育被誉为装斯洛齐整个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心思想。他强调,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首先应当在家庭中奠定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即首先要培养儿童对母亲的爱,之后再扩大到爱家庭里的其他成员,包括兄弟、姐妹、邻居等。在学校中,儿童再把自己的爱扩大到爱全人类,并由此意识到自己是整个人类中的一员,一个人的道德力量至此得到实现。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使儿童练习道德行为,且道德行为必须通过多次的练习才能巩固。另外,教育儿童要依靠说理,而不求助于体罚。
(3)裴斯泰洛齐认为,数目、形状和语言是教学的基本要素,通过掌握这三个要素可以实现智育的目的在般的教学中,儿童通过计算来掌握数目,通过测量来认识形状,通过言语(说话)来掌握语言。因此,教学的要素可归结为计算、测量和言语三种能力的培养,对应这三个要素所开设的学科分别是算术、几何和语文,即儿童所要接受的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计算教学、测量教学和言语教学。
5、教育心理学化论
在西方教育史上,装斯洛齐是首次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口号的教育家,这也是其新式教学的总原则。
(1)教育要适应儿童心理的发展,将教育的目的和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基础之上。
(2)教学内容的心理学化。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学习的心理规律。
(3)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教学要遵循自然规律,要与自然活动的规律相协调,首要的就是要使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相一致。
(4)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
6、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1)在语言教学方面,裴斯泰洛齐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把语言教学分成三个部分,即语言教学要从发音教学开始,然后进行单词教学,最后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教学。
(2)在算术教学方面,裴斯泰洛齐在《林哈德和葛笃德》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算术教学方法。他把数字“1”看作数目的最简单要素,而计数是算术能力的要素。
(3)测量教学也称为形状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儿童对事物形状的认识能力。裴斯泰洛齐认为,直线是构成各种形状的最简单要素。
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
裴斯泰洛齐敏锐地看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具有的重大意义,他虽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却是西方教育上第一位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四)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1)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
关于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赫尔巴特将养成5种道德观念作为其伦理学理论的基本原理,这5种道德观念分别是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或报偿。
(2)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赫尔巴特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教育家。他指出,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
2、道德教育理论
(1)教育的目的
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目的与德育论,是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教育性教学原则
赫尔巴特清楚地揭示出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开创性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这一原则,明确了教学是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3)儿童管理与训育论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包括训育和儿童管理两方面,训育是要形成美德,儿童管理是为了防止恶行。
3、课程理论
(1)关于经验、兴趣与课程
赫尔巴特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当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保持一致,必须与儿童的日常经验保持联系。为了促进儿童经验除脱离儿童经验与忽视儿童实践体的材料和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学。
(2)统觉与课程
依据统觉原理,赫尔巴特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和集中两项原则来进行课程设计。
(3)儿童发展与课程
儿童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段是婴儿期(相当于人类历史的早期),此阶段要加强对身体的养护,同时应大力加强儿童的感官训练,发展儿童的感受性与察觉的能力;
第二阶段是幼儿期(相当于人类的想象期),教学内容主要以《荷马史诗》等为主,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第三阶段是童年期相当于人类),分别教授数学、历史等知识,以发展其理性思考的能力。第四阶段是青年期,继续学习数学、历史等这一阶段仍以发展和培养理性为目标。
4、教学理论
(1)教学进程理论
赫尔巴特的教学进程理论同样是以统觉理论为基础的。
(2)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①明了阶段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以便学生领悟和掌握。
②联想阶段,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教师所提示的新观念和学生意识中原有的旧观念结合起来。
③系统阶段,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
④方法阶段,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
(五)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1)统一的原则
即世界事物都统一于上帝的精神之中,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认识自然,认识人性而逐渐认识上帝。在《人的教育》一书中,福禄培尔着重论述了他对“统一”的基本认识:“有一条永恒的法则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作用着、主宰着。”“这个统一体就是上帝。”“一切事物只有通过上帝的精神在其中发生作用才能存在。”教育的任务是帮助人们逐步认识自然、人性和上帝的统一。
(2)顺应自然的原则
在福禄培尔看来,神性是人性的本质或根源,人性是善的。按上帝精神的作用和从人的完美性和本来的健全性的立场来看,教育、教学和训练最初的基本标志一定是顺应自然的,仅仅是保护性的、防御性的。这里的自然包含两层含义,即大自然和儿童的天性。
(3)发展的原则
福禄培尔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自然哲学中进化的概念完全而充分地运用于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中。福禄培尔把人性看成一种在不断发展和成长的东西和自然界的进化过程相似,人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低级到高级和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顺序。另外,人的成长必须服从两条互相补充的基本原则:对立与调和。对立调和法则是一切运动的原因,亦是人的发展的原因。
(4)创造的原则
对儿童需要及早地给以从事外部工作和生产活动的训练,使其能从外部表现本质。在福禄培尔看来,上帝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也应当像上帝一样进行创造。
2、幼儿园教育理论
(1)幼儿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福禄培尔极为重视家庭尤其是母亲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家庭和母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幼儿园的教育方法
福禄培尔强调,自我活动或自动性是其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自我活动是一切生命最基本的特性。
(3)幼儿园的课程
福禄培尔创立了一整套涵盖歌谣、恩物、手工作业、动、自然研究、唱歌、表演和讲故事等相关内容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其中,恩物和作业是最主要的。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手工训练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
恩物是福禄培尔创制出的一套在幼儿园里供儿童使用的玩具和材料,因为他认为这是上帝给儿童的“恩赐物”,因此称作“恩物”。
作业,是福禄培尔为幼儿园确定的另一种开展教育活动的形式及课程,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教学。他提出的作业种类有很多种形式,如纸工、绘画、拼图、泥塑等。
恩物与作业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一方面,恩物和作业是相互连接的幼儿游戏的两种形式,是儿童认识自然社会,满足其内心冲动的必要手段。
另一方面,恩物和作业具有明显的区别:第一,从儿童活动的次序来看,恩物在前,作业在后。第二,恩物的作用主要在于接受或吸收,作业则主要在于发表和表现。第三,恩物不改变材料的形态,作业则要改变材料的形态。
(六)西欧近代教育思潮
1、自然主义教育思潮
(1)自然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一是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蒙运动崇尚人的理性解放、尊重人的个人天性自由的主张为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提供了舆论氛围;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资产阶级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这就需要借助教育的力量;三是封建教会教育的没落。资产阶级新式教育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的教会教育,使其开始没落。
(2)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内容
①教育目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潮关于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是: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保护人的善良天性,反对封建教育的强制性;以人的自然发展为内容,重视人的生存教育和素质教育,使人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良社会,增进人类幸福。
②儿童发展分期。儿童发展分期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特色。不同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对儿童发展阶段进行了论述,如卢梭把人的发展分为婴儿、儿童、少年、青年4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教育任务。
③课程论。夸美纽斯主张“泛智”课程;卢梭主张家庭教育,无系统的课程;裴斯泰洛齐主张以心理和社会的标准选择课程;福禄培尔则主张课程应包括宗教、自然常识、促进思维的教学、人与环境的媒介的语言。
④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自然主义教育家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夸美纽斯阐述了“自然适应性”的原则;卢梭提出“顺应自然”的原则;裴斯泰洛齐直接在自然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直观性、连续性等教学原则。
(3)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评析
①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历史意义。
第一,自然主义教育家积极寻求教育的规律,为教育理论科学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第二,自然主义教育家重视儿童特征的研究,确立了儿童能动作用的认识;
第三,自然主义教育家重视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完整、系统的教学原则体系和各科教学法体系,为教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自然主义教育家反对和控诉封建专制制度对儿童个性与自由的摧残和压制,反对经院主义教育强迫儿童呆读死记宗教教义及其严酷的纪律和体罚,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进步意义。
②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局限性。
第一,有些自然主义教育家对于“自然”的概念界定并不清晰,有时指自然界和法则,有时指人的天性,有时还指与人的做法相对立的“自然的”状态或过程;
第二,有些自然主义教育家混淆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区别,以自然的规律机械地论证教育规律,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
第三,一些自然主义教育家只用人性解释人的发展,将人性与社会性对立起来,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未能深刻地揭示教育的本质;
第四,在教育的研究方法上,自然主义教育家通过神学推演或者理论类比,又或者经验的粗浅提炼方式作出教育结论,缺乏严谨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