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简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缺点。
答:第一,适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上市公司,而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股东财富无法通过股票价格来表现,只能通过资产评估或其他方法取得的近似数据来体现,这种做法的缺陷是数据的取得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
第二,股东财富最大化在很大程度上不属于管理当局可控范围之内,财务人员的行为不能有效地影响股东财富。前面已指明,股东财富最大化依赖于各期股利最大化与股票价格最大化。股票价格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公司股价主要是公司外部对公司价值的评价,由于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个人偏好、投资动机和专业水平,对公司价值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股票价格不能完全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难以准确体现股东财富。即使是股利,由于负债契约、惯例、行业竞争和法律约束等因素的存在,会使股利政策呈现一定的刚性,非管理人员所能自主调整,因而股利也不能准确反映股东的财富。
第三,它仅仅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和要求,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关系人的矛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11. 不同生命周期投资决策评价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答:
周期匹配法:也称为最小公倍寿命法。它将两个方案使用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比较期间,并假设两个方案在比较区间内进行多次重复投资,讲多次投资后具有相同年限的净现值进行比较的方法;
净现值法:把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总的净现值转化为每年平均的净现值进行比较的方法,它可以考察单位年限内投资项目的平均获利情况;
年均成本法:它是在所用的固定资产不会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且新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不同时,通过比较继续使用原固定资产和更新固定资产所产生的年均成本,选择年均成本较低者作为可行方案的一种评价方法。
12. 简述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综合杠杆各自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答:
经营杠杆:亦称为营业杠杆,指存在固定成本的情况下,会出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销售变动率的现象;
财务杠杆:指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的运用使税后利润的变动率大于税前利润变化率的现象;
综合杠杆:综合杠杆是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共同所起的作用,用于衡量销售量的变动对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程度。综合杠杆系数(DTL)=净利润变化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率=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13. 简述有效市场假说对公司财务管理的意义。答:
有效市场假设是建立财务管理原则,决定筹资方式、投资方式,安排资金结构、确定筹资组合的理论基础。如果市场无效,很多理财方法和财务管理理论都无法建立。有效市场假说对公司财务管理的意义是:
(1) 管理者不能通过改变会计方法来愚弄市场;
(2) 公司不能成功选择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时机;
(3) 管理者不能通过投资外币和其他投资工具来获利;
(4) 管理者通过关注市场价格可以获得很多好处。
14. 简述货币政策变化如何影响股票价格? 答:
利率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理论上讲,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利率水平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融资成本。利率降低,可以通过减少公司的利息负担以降低财务费用,直接增加公司盈利,这对于负债较多的公司尤为有利,因此促进股票价格上涨;而利率升高,公司筹资成本也高,利息负担重,增加财务费用,造成公司利润下降,从而使股价下跌。另一方面,利率变化对于社会存量资金及其结构起到很强的调控作用。利率降低,资金储蓄意愿减弱,会使部分资金从储蓄转向证券市场,从而推高股票价格;反之,若利率上升,一部分资金将会从证券市场转向银行存款,致使股价下降。
存款准备金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三大传统货币政策之一,通常被认为是比较猛烈的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
备金率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就等于冻结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应数额庞大的存款总量,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周,使货币供应量更大幅度地减少,证券行情趋于下跌。
15. 简述远期合约的缺陷及期货市场成功的原因。
答: 金融远期合约的是交易双方的协议合约,存在固有的缺陷:(1)未规范化、标准化,一般在场外交易,不易流动。(2)买卖双方易发生违约问题,从合约签订到交割期间不能直接看出履约情况,风险较大。(3)在合约到期之前并无观金流。(4) 合约到期必须交割,不可实行反向对冲操作来平仓。
而期货则克服了所有以上四个方面的缺点。首先期货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的合约, 因此为在场内市场进行交易奠定了基础,而场内市场做市商的存在又使期货合约的流动性大大提高。买卖双方的违约问题也不在期货交易者的考虑范畴内,因为市场上充斥着很多份相同的合约,交易者完全不用等到合约到期必须履约。虽然期货合约在到期之前也无现金流,但同时在购买之初交易者也不用付出现金流,只需保证账户中有足额的保证金即可。同时最后一点,反向对冲当然是期货市场的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了。因此,综上所述,对远期合约这些缺点的克服正是期货市场成功的原因。但是,期货市场仅仅对某些交易规模大,交易需求大的市场有建立的可能性,而投资者的需求千差万别,这也正是远期合约依然存在的原因。
16. 简述证券上市的利与弊。
答: 证券上市是指发行人的股票、 债券等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 在证券交易所或其他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的行为。 证券上市是连接证券发行与证券场内交易的桥梁。 证券上市还确立了证券交易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自律监管关系。
(1) 证券上市的优点如下:
①为发行人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融资范围广泛;
②证券上市会提高公司知名度;
③证券上市会促进公司股权分散化, 防止股权过于集中;
④证券上市增加了公司资产流动性;
⑤证券上市可以分散风险;
⑥证券上市促使公司必须按规定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财务体制,这样能促进公司管理 水平提高。
(2) 同时证券上市也存在一些缺点:
①证券上市需要各种交易费用;
②证券上市后虽然提高了透明度, 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机密;
③证券上市导致控制权分散或恶意控股, 甚至被收购;
④证券上市时, 如果股价定得过低, 会对公司造成损失。
17. 说明 K 线理论的含义及基本图形。
答: K 线理论中的 K 线又称日本线, 起源于 200 多年前的日本, 当时 K 线用于米市交易。K 线是一条柱状的线条, 由影线和实体组成。 影线在实体上方的部分叫上影线, 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线。 实体表示一日的开盘价和收盘价。 上
影线的上端顶点表示一日的最高价, 下影线的下端顶点表示一日的最低价( 见图 1) 。 根据开盘价和收盘价的关系, K 线又分为阳( 红)线和阴( 黑) 线两种, 收盘价高于开盘价时为阳线, 收盘价低于开盘价时为阴线。 一条 K 线记录的是某种股票一天的价格变动情况。 将每天的 K 线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一起, 就可反映该股票自上市以来的每天的价格变动情况, 这就是日 K 线图。
18. 什么是财务危机?如何理解财务危机所带来的成本?财务危机成本由谁承担?
答: (1)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明显无力按时偿还到期的无争议的债务的困难与危机。对于财务危机,通常公认有两种确定的方法:
①法律对企业破产的定义,企业破产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危机最常用的标准,也是最准确和最极端的标准;
②以证券交易所对持续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或者股价持续低于一定水平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作为标准。
(2) 财务危机成本是在财务管理出现技术上或者企业破产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①直接成本包括履行破产程序及开展破产工作的费用以及因破产所导致的企业无形资产的损失;
②间接成本则包括发生财务危机但尚未达到破产地步时的经营管理所遇到的工作障碍对企业价值的贬值,以及企业债权与企业决策者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所影响的企业价值的贬值。
分析财务危机成本的形成机理,其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经营不善,管理者无能;
②市场变化,外部风险无法防范和转移;
③代理成本过大,主要是监督和激励成本过高;
④代理链条过长,表现为“剩余损失”过大;经理人的事前“逆向选择”使企业机会成本太高,或是事后的“道德风险”使企业不堪重负。 财政和汇率政策, 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其中第一、二项可归属于经营管理的机会成本,第三、四项属于代理成本, 当这些成本超过一定的临界线,就使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可见,财务危机事实上是管理和代理两种因素导致的结果。代理和管理都是双刃剑:管理层次多,可以使管理精细化,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而管理层次过多反过来可导致代理链条过长,使剩余损失增加,激励和监督成本也同时增加。尽管管理和代理成本无法清晰地分别计量,但它们发生的结果最终会影响企业价值。
(3) 财务危机成本承担
①资本市场上,财务危机上升将导致融资成本上升, 财务危机成本会由股权及债券融资者来承担。
②在商品市场上,商品供应商会把财务危机的成本转嫁给商品销售者。
③在人才市场上,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会流失优秀的人才,其成本由自己本身承担。
19. 简述帕累托效率的含义及其条件。
答: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 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
帕累托最优具有三个条件:
(1) 交换的最优条件。即使再交易, 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2) 生产的最优条件。 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3) 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 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20. 股票价格指数的主要计算方法。
答: 股票价格指数是用来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及其变动情况以衡量股市行情的指标。 股价指数是运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方法编制而成的, 反映股市总体价格或某类股价变动和走势的指标。 根据股价指数反映的价格走势所涵盖的范围, 可以将股价指数划分为反映整个市场走势的综合性指数和反映某一行业或某一类股票价格走势的分类指数。
股价指数的计算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两种。
(1) 算术平均法是将组成指数的每只股票价格进行简单平均, 计算得出一个平均值。
(2) 加权平均法, 就是在计算股价均值时, 不仅考虑到每只股票的价格, 还要根据每只股票对市场影响的大小, 对平均值进行调整。 实践中, 一般是以股票的发行数量或成交量作为市场影响参考因素, 纳入指数计算, 称为权数。由于以股票实际平均价格作为指数不便于人们计算和使用, 一般很少直接用平均价来表示指数水平, 而是以某一基准日的平均价格为基准, 将以后各个时期的平均价格与基准日平均价格相比较, 计算得出各期的比价, 再转换为百分值或千分值, 以此作为股价指数的值。
21. 上交所、 深交所发布的股价指数及特点。
答: 股价指数是衡量股票市场总体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的尺度, 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 经济发展状态的灵敏信号。
(一) 沪深 300 指数
沪深 300 指数是沪深证券交易所于 2005 年 4 月 8 日联合发布的反应 A 股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 在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成立后, 沪深证券交易所把沪深300 指数的经营管理及相关权益转移至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沪深 300 的成分股
数量为 300 只, 指数基日为 2004 年 12 月 31 日, 基点为 1000 点。 指数计算采用派许加权方法去, 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为权数加权
计算。 沪深 300 指数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
(二) 上交所的股价指数
(1) 成分指数类
①上证成分股指数: 简称上证 180 指数, 是上交所对原上证 30 指数进行调整和更名产生的指数。 上证成分股指数的样本股共 180 只股票, 基点为 2002
年 6 月 28 日上证 30 指数的收盘点数 3299.05 点。 选择样本股的标准是遵循规模( 总市值、 流通市值), 流动性( 成交金额、 换手率) 和行业代表性三项指标。 上证成分股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
②上证 50 指数:上证 50 指数根据流通市值、成交金额对股票进行综合排名, 从上证 180 指数样本中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 流动性好的最具地代表性的50 只股票组成样本股, 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
业的整体请状况。该指数以 2003 年 12 月 31 日为基日, 以该日 50 只成分股的调整市值为基期, 基点为 1000 点。 其计算方法、修正方法、 调整方法与上证成分股指数相同。
③上证 380 指数。 以 2003 年 12 月 31 日为基日, 基点为 1000 点。 指数的计算方法、 修正方法、 样本股调整时间和方法与上证 180 指数相同。
(2) 综合指数类
①上证综合指数。 以 1990 年 12 月 19 日为基期, 以全部上市股票为样本, 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 按加权平均法计算。
②新上证综合指数。 简称新综指, 指数代码为 000017, 新综指选择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沪市上市公司组成股本, 以 2005 年 12 月 30 日为基日, 以该
日所有样本股票的总市值为基期,基点为 1000 点。新综指采用派许加权方法, 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
(三) 深交所的股价指数
(1) 成分指数类
①深证成分股指数。以 1994 年 7 月 20 日为基日,基日指数为 1000 点,起
始计算日为 1995 年 1 月 23 日。 深证成分股指数选择了 40 甲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以成份 股的可流通股数为权数,采用加权平均法编制而成。
②深证 100 指数。 以 2002 年 12 月 31 日为基准日, 基准指数为 1000 点,
从 2003 年 1 月 2 日开始编制和发布, 深证 100 指数从深交所上市的股票中选择 100 只 A 股作为成分股,以成份股的可流通 A 股数为权数, 采用派许加权法编制。
(2) 综合指数类
①深证综合指数。 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 中小板、 创业板上市的全部股票为样本股,深证系列综合指数均为派式加权股价指数。 深证综合指数以 1991
年 4 月 3 日为基期, 1991 年 4 月 4 日开始发布, 基日指数为 100 点。
②深证 A 股指数。 以 1991 年 4 月 3 日为基日, 1992 年 10 月 4 日开始发布, 基日指数为 100 点。
③深证 B 股指数。 以 1992 年 2 月 28 日为基日, 1992 年 10 月 6 日开始
发布, 基日指数为 100 点。
④中小板指数。以 2005 年 6 月 7 日为基日,基日指数为 1000 点,2005 年
12 月 1 日开始发布。
⑤创业板综合指数。 以 2005 年 6 月 7 日为基日, 基日指数为 1000 点,
2005 年 12 月 1 日开始发布。
22. 公司实施股票回购的原因有哪些?
公司实施股票回购的原因有很多, 但其最终目的均是增加公司的价值。 具体原因如下:
①向市场传递股价被低估的信号。如果公司管理层认为公司目前的股价被低估, 通过股票回购, 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息, 市场反应通常是提升了股价, 有利于稳定公司股票价格。 如果回购以后股票仍被低估, 剩余股东也可以从低价回购中获利。
②当公司可支配的现金流明显超过投资项目所需的现金流时,可以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股票回购, 有助于增加每股盈利水平。 股票回购减少了公司自由现金流, 起到了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的作用。 管理层通过股票回购试图使投资者相信公司的股票是具有投资吸引力的, 公司没有把股东的钱浪费在收益不好的投资中。
③避免股利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公司剩余现金是暂时的或者是不稳定的, 没有把握能够长期维持高股利政策时, 可以在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股利支付率的基础上, 通过股票回购发放股利。
④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如果公司认为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的比例较高, 可以通过股票回购提高负债比率, 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 并有助于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⑤通过股票回购, 可以减少外部流通股的数量, 提高了股票价格,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被收购的风险。
⑥调节所有权结构。 公司拥有回购的股票, 可以用来交换被收购或被兼并公司的股票,也可用来满足认股权证持有人认购公司股票或可转换债券持有人转换公司普通股的需要, 还可以在执行管理层与员工股票期权时使用, 避免发行新股而稀释收益。
23. 试论述正反馈机制在股市泡沫形成中的作用?
答: 所谓“ 价格泡沫” , 是指由于噪声交易者追涨杀跌的心理, 价格在没有新信息出现的情况下不断上涨。 正反馈投资策略即为噪声交易者采取的人们在价格升高时买进, 价格下跌时卖出的行为模式。
一般来说, 正反馈机制的产生源于以下几种解释:
(1) 一-些投资者认为, 市场参与者完全消化新信息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市场价格完全包含所有信息也需要一段时间, 消息灵通者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获利。
(2) 投资者的心理预期。 正反馈机制是建立在自适应预期基础上的, 即发生反馈是由 于过去的价格上涨产生了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 或由于价格的上涨使投资者的信心增加。 价格持续上涨会刺激投资者的乐观情绪, 而价格下跌则会加重他们的悲观情绪。
(3) 羊群行为。价格持续上涨或下跌有时会导致大量投资者的买入或卖出,这种现象可能归因于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由于搜寻的信息的沉没成本属性使得投资
者投资决策时不可能根据所有信息, 只能是搜寻到自认为适合的时候就作出决策。 当价格持续上涨时, 若市场上一部分人认为是好的投资机会, 那他们就会进入, 而另外一部分人看见这些人进入会认为他们可能有新信息,加上搜寻信息的成本会使得他们在信息很少时仅仅以来别人的投资行为就决定进入, 这样就形成了羊群效应, 最后导致价格的偏离。
(4) 套利者的炒作。一些消息灵通的套利者会在重仓持有资产后大肆炒作,并通过各种手段刺激噪音交易者的需求, 影响人们对价格的预期。
(5) 制度因素。 一些人认为一些制度因素导致了人们在价格上涨时大量买入和价格下跌时大量卖出的现象。 例如, 规定价格上下限、 强制平仓制度、 对购买证券组合的买者提供保险等。价格泡沫的形成和演变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积累、 分配和清算。
所谓积累是指知情交易者预计到未来价格的上涨, 并通过增加成交量和价格上升来揭示这种信息; 分配是指在先购买的知情交易者和为知情交易者之间发生的交易, 知情交易者清算资产价值, 损失发生。 大多数价格泡沫发生的前期都会有利好消息公布: 偏移。 “ 偏移”使一些投资者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由于最初资产价格上涨, 套利者开始增加资产或资产的金融衍生品的供给。 这种套利行为毫无疑问是每次价格泡沫的关键原因。 套利者只在刚开始时持有这些资产。 当泡沫达到高潮时, 官方机构往往并没有明确的制止或反对态度, 这使泡沫得以维持一段时间。 但最后, 泡沫总会破灭, 受损的是那些噪声交易者, 而且与泡沫破灭伴随的往往是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 泡沫之后, 政府对那些投机者和投资计划的组织者往往采取特别严厉的监管措施。
24. 比较期权与期货的不同。
交割价格 |
行权价格 |
了结前不确定 |
交收结算 |
行权时获得多头或者空头期货合约 |
交收现货或者现金 |
比较项目 |
期权 |
期货 |
定义 |
期权合约是指由交易所统一制定 的、规定买方有权在将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者卖出约定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
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
权利义务 |
买方有权利无义务,卖方有义务无权利 |
买卖双方均有权利义务(接受和交付) |
交易对象 |
买卖合约的权利 |
基于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
对应合约 |
合约月份对应多个期权合约 |
合约月份对应一个期货合约 |
盈亏风险 |
买方亏损有限,盈利巨大;卖方盈利有限,亏损巨大 |
买卖双方盈亏风险相同 |
交易保证金 |
买方无需保证金,卖方按照交易所要求提供保证金 |
多空双方同等保证金 |
了结方式 |
平仓,行权,放弃 |
平仓,交割 |
套期保值 |
既能保值、亦能增值 |
放弃价格有利时候的获利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