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修改加目录版](1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2-10
在宋代,由于官只是一种身分,用来领取俸禄,又没有定员限制,所以,任用起来也就比较随便,多一个少一个似乎都是无所谓的事。这样,便造成了庸官泛滥。为官者不谋其政,吏部无权管官,这成为宋朝吏治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9.支移与折变
支移是宋代赋税输纳方式之一,实际上是赋税与劳役相结合的又一种两税加税名目。赋税输纳有固定的地点、仓库;而以有余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支移始行于河北、河东和陕西等路,以便充实边境军储。折变也是宋赋税输纳办法之一,实际上成为一种加税名目。征科赋税有固定物品,官府根据一时所需,变而取之,谓之折变。按照规定,折变并用评估,使其值轻重相当,且以纳月上旬时估中价准折,实际上却往往增取其值,亏损人户。
10.《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焘(1115~1184)仿司马光着《资治通鉴》体例,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于正史、实录、政书之外,凡家录、野记,广征博采,校其同异,订其疑误,考证详慎,多有依据。作者本着“宁失于繁、无失于略”的原则,凡记载不同者,则两存是说,时附己见,以注文标出,与《通鉴考异》相类。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长编》记述详赡、史料丰富,为研究辽、宋、西夏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11.《玉海》
《玉海》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编撰者是南宋的王应麟,《玉海》,200卷。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该书对宋代史事大多采用“实录”和“国史日历”,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卷末还附有《辞学指南》四卷,并有辑者所作《诗考》及《诗地理考》等13种。《四库提要》卷一三五说:“是书分天文、律宪、地理、帝学、圣制、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二十一门,每门各分子目,凡二百四十余类。…….其作此书,即为词科应用而设。故胪列条目,率鉅典鸿章。其采录故实,亦皆吉祥善事,与他类书体例迥殊。然所引自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赅具。而宋一代之掌故,率本诸实录、国史、日历,尤多后来史志所未详。其贯串奥博,唐宋诸大类书未有能过之者。”在《玉海》的各个类目当中,不仅提供了历史文献资料,还提供了代表这些文献来源的图书目录,有别于一般的类书。
12.《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1033—1097年)所著《梦溪笔谈》,是我国举世闻名的11世纪一部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梦溪笔谈》对沈括的治学思想和方法也多有反映,是研究沈括科学思想的主要参考材料。 此外,《梦溪笔谈》还以大量篇幅记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法律、人事以及一些传闻轶事、艺文掌故等。对赋役扰民、西北与北方军事利弊及典礼礼仪和古代音乐演进,均有翔实记载。该书对于研究北宋社会、政治、科技、经济诸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13.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孔子之后的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大学者。他对经济、史学、文学及至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的贡献。他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四书集注》等。他主张,理生气,气分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即理是万物之源,理是第一性的,气是第二性的。他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是万恶之源,因“去人欲,存天理”,实际上就是要从于现行的统治秩序。
14.四季捺钵
捺钵,契丹语,亦写作纳拨、纳跋、纳宝、剌钵,意为行营、行帐、营盘,为契丹国君主出行时之行宫或叫临时居住处,犹汉语之称行在所。按常规,正月上旬,契丹君主的“牙帐”从冬捺钵营地启行,到达春捺钵地约住六十日。四月中旬“春尽”,牙帐再向夏捺钵地转移,在五月下旬或六月上旬到达目的地后,居50天,约在七月上旬或中旬,又转向秋捺钵地。当天气转寒时,则转徙到气温较暖的冬捺钵地“坐冬”。契丹君主“每岁四时,周而复始”,巡守于捺钵。
契丹君主四时捺钵不完全是为了玩乐,也不是汉人眼里的所谓“四时无定,荒于游猎”,而是把游牧民族“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畜牧的生活习俗引入到政治管理中。从冬捺钵除“会议国事”和外交活动外,还“时出校猎讲武”,可以认为,契丹君主捺钵中的渔猎活动,无疑另有目的,即以亲身之示范,教育其族众不忘立国之资的铁马骏骑本色,保持一支能纵横驰骋的劲健骑兵,以与中原王朝抗衡。四时捺钵制是契丹人有国后的一种创举,它既未改变游牧、渔猎经济政治管理的传统习俗,又能对定居的汉人进行有效的管理。
15.猛安谋克制
猛安谋克制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其组织按什伍进位编制,因有伍长(击柝),什长(执旗),谋克(百夫长),猛安(千夫长)。最初是单纯的出猎组织,后来变成平时出猎,战时作战的组织.随着女真族社会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1114年改造原有的组织,突破了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三百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称为猛安谋克户),它是女真族的基本社会组织。女真族的猛安谋克制度正式创立形成是在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之时。金太祖、金太宗时代,通过扩充加强猛安、谋克制的办法,来经营新占领地,同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到世宗时代,贫富差距出现,战乱之苦、劳动力短缺等原因,致使猛安谋克制名存实亡。
16达鲁花赤
蒙古和元朝的官名,为所在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大监治长官。蒙古贵族征服许多其它民族和国家,无力单独进行统治,便委付当地统治阶级人物治理,派出达鲁花赤监临,位于当地官员之上,掌握最后裁定的权力,以保障蒙古大汗和贵族的统治。入元以后,路、府、州、县和录事司等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达鲁花赤,虽然品秩与路总管、府州县令尹相同,但实权大于这些官员。设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司,也设达鲁花赤。兼管军民的安抚司,大都设有此职。各投下分邑的达鲁花赤则由各该诸王驸马委派自己的陪臣充任。蒙古军和蒙古探马赤军一般不设达鲁花赤。其它各族军队除特殊情况外,都在元帅府、万户府、千户所设达鲁花赤以监军务,品秩与元帅、万户、千户相同。
17.行省制
元代地方政府主要设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称为“腹里”,直属于中书省管。此外,则设有十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各行省的组织均仿中书省,设丞相(但例不常设)、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以处理一省的政务,举凡民政、财政、军政无不统领。元朝的行省制,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后世影响很大。元朝以后,行省的名称一直沿用下来。由于实行行省,元朝比前代王朝直接统治了更多的边疆地区,将其更有效地纳入到中央统治中来,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云南在唐、宋时期始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元设行省后,行政管理一如内地,西南从此与中国密不可分。
18.长子西征
窝阔台汗七年(公元1235年)夏,窝阔台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决定遵从成吉思汗遗训,扩展疆土。他命令由各族宗王长子或长孙率兵西征,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派长子出征。窝阔台又以大将速不台为先锋,长子术赤拔都为统帅,率领全军西征。
窝阔台汗八年(公元1236)年,蒙古军进至伏尔加河(旧称也的里河)中游,将钦察诸部征服,钦察酋长八赤蛮被蒙哥擒获。次年冬,西征军沿伏尔加河北上,先后征服了斡罗思本土和基辅。至此,蒙古远征军统治了斡罗思全境。接着,蒙古军又开始征伐波兰,攻打捷克(旧名波希米亚)、匈牙利(旧名马札儿),直至奥地利与德国边境。
宋淳祐二年(公元1242年)冬,窝阔台死讯传至远征军,拔都于是统领全军东返,蒙古乃马真皇后称制二年(公元1243年)春,来到伏尔加河营帐。拔都在这次西征基础上,于伏尔加河下游建萨莱城(今苏联俄罗斯阿斯特拉罕附近),定为国都,正式建立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西征到此结束。
19.窝阔台
元太宗窝阔台(1186—1241)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封于也儿的石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尔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在1229年的库里尔台大会中被推举为继任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在任内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主要是继续西征和南下中原。他在位期成功征服中亚和华北。
在位期间,制定蒙古地区值百抽一的赋税制,无水处挖井,迁牧民居住。设驿站,制定乌拉制(驿站服役),加强了蒙古本土与占领地区之间的联系。1235年筑蒙古首都哈剌和林城,建万安宫。制定中原和西域的赋税制度,令耶律楚材主持中原赋调,麻合没的滑剌西迷主持西域赋调。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置十路征收课税使。始行交钞。立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为加强蒙古统治阶级的统治权,任命失吉忽秃忽为中州断事官,设治燕京(今北京),“主治汉民”。
在逐步接受周围政权先进管理的基础上,窝阔台开始进行改革。1229年,设立课税所。1231年,设立中书省,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这时中书省的权力虽然不能与隋,唐,宋朝的中书省相提并论,与以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的中书省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标志着蒙古政权的最高行政机构已经从内廷初步分离出来,标志着军政合一制开始发生分化。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才出现了蒙古政权和元朝的一系列汉化即封建化改革。
20.四等民族
元朝建立后,为了建立一种统治秩序,基本依照民族成份与被征服先后,将全国居民区列为四级:
第一级为蒙古“国姓”诸部,享有许多政治与经济特权,在任职上,可以担任最重要的官吏,如达鲁花赤等;在法律上,如犯罪所受刑罚均较其它等级轻;贵族们可以拥有大量土地,并拥有驱口。
第二级为色目人。色目人主要指西夏人,今中亚各族人,东欧人等,元大德八年(1304)规定除汉儿、蛮子、高丽外,均为色目人,可以任较低一级官职,法律上规定的也比下二级待遇优厚,如政府括马,色目人可取三分之一,还可以携带兵器,专设机构处理他们的案件。 第三级为汉人,也称汉儿、乞塔札忽歹,主要指女真、契丹族人以及原金朝统治下的北方汉族人,及今四川、云南两地区人、高丽人。他们当中的一些十分富有,拥有大量的奴隶和土地,但在法律上受到限制较多,也有一些人可以担任较高职位,并带兵。
第四级为南人,也称蛮子、囊加歹、新附人,主要指原南宋治下的各族,包括汉族。元代法律严禁他们携带和私藏武器、习武与集会。他们与汉人的区别主要由于被征服最晚。
这四等人在法律上的地位、政治上的待遇和经济上的负担,都有不同的规定。如在法律上规定蒙古、色目和汉人犯了罪,分属不同的机关审理。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只能向司法部门申诉,不能还手。蒙古人酒醉打死汉人者,只要交出一份埋葬费,就算了事。汉人、南人不准集体打猎,不准举行宗教活动,不准执持弓矢等武器。在政府机关中,蒙古人任正职,汉人、南人只能充当副职。如地方上的官吏,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形成定例。同知、总管互相牵制,都要服从达鲁花赤的指挥。蒙古人由科举出身者,正式委任就是从六品官,而色目、汉人、南人则递降一级。诸如此类等等制度,都有明显的民族压迫色彩。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西汉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无为而治思想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顺其自然、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萧归曹随 萧何跟随刘邦打天下,忠心耿耿为刘邦制定治理江山的政策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东汉
世袭领兵制 世袭领兵制是孙吴统治政治中一种特别的政治现象,是在世家大族所拥有的私兵、部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将领对所领兵士进行综合管理的责任制度。指统兵的将领死后,其子或兄弟、部属等袭领其生前所辖的军队,并担任军中将领。为了能让它得以顺利实行.孙吴政权又实行了奉邑制、屯田制以保障其军队开支,延伸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两晋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隋唐
五教 (1)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 (2)五常:另一说为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明
科道: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明太祖设给事中,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分工行政监督六部并审核皇帝批复的奏章和下发的诏旨,督察院分十三道布政使司设立。它承担监察规谏之职,权力颇重,在政治生活中非常活跃。 卫所制度又称卫所制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其构想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之清
努尔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1616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他创建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他是清朝(后金)的第一位皇上,也为后面的清朝兴盛带来了莫大的基础。 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8-17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官渡之战 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袁绍于公元199年灭了公孙瓒,地跨青、冀、并、幽四州,势力很强。他想以消灭公孙瓒之余威,率兵南下,一举消灭曹操,进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全部纳在他的统治之下。袁绍以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匹,南渡黄河。袁绍虽兵多粮足,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6-28历史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笔记
专题一、我国古代赋税制度 一、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 ① 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等 ② 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③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 二、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①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5-20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课完整回忆版
2015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历史学综合专业课完整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7个 各10分 7 x 10 = 70 1.土断 2.台谏合一 3.隆庆和议 4.内务府 5、局外旁观论 6、宪法编查局 7、法币改革 二、史料分析 (共60分) 史料一(30分).史料出自《四库全书总目》,是关于吴兢所著 贞观政要 的写作、评价、注释的 1.举出材料中吴兢所担任的官职及其所属的部门 2.贞观故事是什么?在两唐书中有记载么? 3.贞观政要的成书时间?怎样推导出来的? 4.列举文中提到的贞观政要的著录之作,以及作注释者。 这个题最不需要背。。给出的史料中全有答案。 史料二(30分)。魏源关于鸦片战争的看法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一篇材料 1.该文作者是谁?写作 ...专业课考研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 2015-02-232013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复习经验
又到了考研复习即将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的艰苦奋斗,感受良多。当时也是无数篇考研成功经验贴陪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