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陶淵明 袁行霈 撰
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仆真率、淳厚善良,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精神家园。
第一节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辞彭泽令,是其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后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今存诗121首,赋、文、赞、述等12篇。
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重视道德修养,但不拘守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脱而不拘泥;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但讲求实际、脚踏实地。安贫乐道,崇尚自然,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第二节 陶渊明的诗歌和艺术成就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1田园诗
a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b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实情实景生动逼真,这是其田园诗最为可贵的部分。
c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雕敝。
2咏怀诗与咏史诗
a咏怀诗有些以组诗的形式写成,如《饮酒》《拟古》《杂诗》。
b咏史诗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人,如“三良”、“二疏”、荆轲,以及《咏贫士》所写的古代贫士;《读山海经》也可归入这一类。
c这些诗作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
3行役诗: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
4赠答诗:以其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不火不冷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表现出对友人的敦厚之情。
5其他:一些诗作发挥哲理,如《形影神》《连雨独饮》《拟挽歌辞》等,将生活中的体验提炼到哲学的高度。此外还有诗写到宗族关系或对儿子加以训诫,如《命子》《责子》《赠长沙公》。
陶诗的艺术成就:
陶诗源于《古诗》,又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自然,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既无矫情亦不矫饰,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淳的诗味。(内容,见上五点)
3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四者浑融一体,透过寻常事物,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
4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内心细微的波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5节奏舒缓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
第三节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1《五柳先生传》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但不重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的首创。文章在一百多字的篇幅中,以极其简洁的笔墨表达了不同流俗的性格,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2《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所写归途的情景,抵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情景,来年春天耕种的情景,都是想象之辞,于逼真的想象中更可看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文中不乏华彩的段落,跌荡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将诗人欣喜欲狂的情状呈现于读者面前。
3《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其间生活着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宁静、幸福。
第四节 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1萧统《陶渊明集序》曰:“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2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平淡自然的艺术境地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3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已成为他的象征。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孟二冬 撰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第一节 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南朝民歌 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以《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和《读曲歌》最为重要,多为女性的吟唱;西曲共142首,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还有神弦歌一类。这些民歌本是徒歌,由乐府机构采集后入乐,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保存有少量南朝民歌。
1诗歌表现出江南幽美的水乡景物与市井风情。
2吴声歌多为女性的吟唱,以清新浅近的语言,表现真挚细腻的感情,风格艳丽柔弱、哀怨缠绵,真实地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3西曲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更多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其突出的特点是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风格开朗明快。
4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情调清丽缠绵;大量运用双关语,使语言更加活泼,且在表情达意上更加含蓄委婉。
第二节 北朝民歌以及南北朝民歌之辨
北朝民歌 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
北朝民歌的内容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反映北方的游牧生活,描绘了北国草原的辽阔壮美。
2表现出雄健强悍的体魄、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
3较多的诗歌反映了频繁的战争。
4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怀土思乡。
5反映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作品直率朴素,毫无忸怩羞涩之态。
《木兰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1描写有繁有简,剪裁精当,结构严谨。
2通过人物行动和气氛烘托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3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或叙事、或摹声、或写景,如百川归海,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
南北朝民歌之辨:
1在语言上:南清新自然,北质朴无华。
2在抒情上:南委婉含蓄,情意缠绵;北粗犷率真,直抒胸臆。
3在风格上:南柔媚细腻,读之如见春风桃李。芳姿碧玉;北刚健豪放,读之如见平原沙漠,胡马朔风。
4在体制上:南多用五言四句式;北同时又多四言、七言及杂言体。
第五章 謝靈運、鮑照與詩風的轉變 孟二冬 撰
南朝是中国诗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谢灵运的山水诗,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鲍照的乐府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一节 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山水诗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