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名词解释(共58页)(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19



张子厚:
一物两体:北宋张载用语。《正蒙•参两》“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自注:两在故不测,)两故化。(自注:推行于一。)”认为万物皆为气之变化,气包含阴阳双方。阴阳有对立变化运动,此所谓化,又有对立统一,所以有不测之妙用,此则所谓神。又说:“物无孤立之理,非同异屈伸终始以发明之,则虽物非物也;事有始卒乃成,非同异有无相感,则不见其成。”(《正蒙•动物》)

参两:张载《正蒙•参两》:“一物两体,气也。……参则是指事物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内在关系。
神化:张载《正蒙•神化篇》:“惟神为能变化,以其一天下之动也。”事物奇妙和内容丰富的变化称为“神”或“化”,张载继承《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的思想,认为事物的变化运动渊源于其内在的根据:“一故神(自注:两在故不测),两故化(自注:推行于一)。”(《正蒙•参两篇》)

太和:太通大,至高至极,和为和谐。《易•乾彖》:“保合太和,乃利贞。”张载用以形容气的絪缊未分状态。《正蒙•太和》:“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不如野马絪缊,不足谓之太和。”朱熹认为太和是阴阳二气会和的状态,“太和,阴阳会和冲合之气也。”王夫之释为:“太和之中,有气有神。神者非他,二气清通之理也。不可象者,即在象中。阴与阳和,气与神和,是谓太和。”“太和,和之至也”,“未有形器之先,本元不和,既有形器之后,其和不失,故曰太和。”

太虚即气:张载《正蒙•太和》:“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太虚一词初见于《庄子•知北游》:“不游乎太虚”及《黄帝内经》:“太虚寥廓”,指广大空间。张载认为虚即气,虚与气是同一物质实体的不同状态,虚与气是统一的,“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德性之知:指天赋道德观念,见闻之知的对称。张载《正蒙•大心》:“德行所知,不萌于见闻。”认为德性之知是主观自生的,不依赖于感官,“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德性之知不是凭一般智力而是靠内心修养达到的,“乃德盛仁熟所致,非智力能强也。”(《正蒙•神化》)

见闻之知:指人们通过感官接触外界事物而获得知识,……故见闻之知只是“小知”,不如“德性之知”。

心统性情:张载《正蒙•太和》:“心统性情者也。”认为“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知觉为心之特质,能综合内外万殊,性之发为情,情亦在心中。朱熹对此作出阐释:“横渠心统性情之说甚善,性是静,情是动,心则兼动静而言,或指体,或指用,随人所看。”(《朱子语类》卷六十二)又说:“性是未动,情是已动,心包得已动未动。盖心之未动则为性,已动则为情,所谓心统性情也”(《朱子语类》卷五)。

民胞物与: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认为“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主张“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反映了张载心忧天下的儒家情怀。

王荆公:
荆公新学: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学派。新学,一般指由王安石主持编订的《三经新义》(即《诗义》、《书义》、《周官义》),以及王安石为释经而作的《字说》。《三经新义》的撰修,体现了王安石“以经术造士”的思想。按其观点,经术造士乃是盛王之事,诠释经义,教育士子,乃为符合盛王之做法;在衰世中,伪说诬民,私学乱治;孔孟经学之精义自秦火后散失,章句传注陷溺了人心,也淹没了经义中之大道,遂使异端横行不已;因此,他们要重新训释经籍,明白义理,解除以往对经学的曲解,从而能够以经学来导化民俗。雏形于仁宗嘉佑后期,形成影响在神宗熙宁、元丰之际。
性本情用、性情一也:“性情一也。……喜、怒、哀、乐、好、恶、欲,未发于外而存于心,性也;发于外而见于行,情也。性者,情之本,情者,性之用。”
人本来有情感欲望,未发作时,存于心内即是性,表现于行动就是情。就人的自然本性来说,无所谓善恶,人的善恶是从情来的,是后天习染而成。情发当于理就是仁和义,不当于理,就是不仁不义。上智只是习于善,下愚只是习于恶,中人是说“一习于善,一习于恶”。上智与下愚只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不同,上智与下愚,是就人的认识能力来说的。
二程:
义理之性:亦称天地之性、天命之性、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相对。程颐《遗书》:“自性而行皆善也,圣人因其善也,则为仁义礼智信以名之。”认为人的本性纯善。朱子说:“性是实理,仁义礼智皆具。”(《朱子语类》卷五)认为仁义礼智先验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是至善的,所以说“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并指出义理之性寓于气质之性中,人的气质禀赋决定人的善恶。


形上形下:二程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没有分清道与器的区别,阴阳亦是气,不能被称作道。二程同时指出,形而上和形而下并非空间与时间之区分,而是逻辑区分:“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也,所以一阴一阳,道也。”
“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即道为支配阴阳之气运行的内在根据。

天理自然:天理为永恒存在,为最高实体。
(2013)忠恕之道——
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以往儒者以孝悌、恻隐之心、博爱、博施济众等视为仁,二程认为此为仁之用,非仁之体。二程看来,仁就是理,仁就是道。从宇宙论上来说,生生之理为天道,其落实于人则为人道,故“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则为天道,在地则为地道,其落实于人者则为人道。”人从自身推到天地万物,但推除了人的自觉认识之外,还包括由内及外、推己及人、推己及物之过程,此过程即忠恕之道:“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忠恕一以贯之,忠者天理,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形乎中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故“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有道有理,天人一也,更无分别。”“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絪缊,生之谓性,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气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

礼乐之体:“先儒解者多引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此固是礼之大用也,然推本而言,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且置两只椅子,才不正便是无序,无序便乖,乖便不和。”作为天地之序的礼和天地之和的乐,就是天理的体现,与理为一,与天理之间的关系,也是理一分殊的关系。“上下之分,尊卑之义,理之当也,礼之本也,常履之道也……下顺乎上,阴承乎阳,天下之正理也。”

性即理也:程颐提出性即理也,“性即理也,所谓理,性是也。”“天之付与之谓命,禀之在我之谓性,见于事业之谓理。”“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程颐认为天命之谓性的性就是理,也就是五常,所谓性的内容就是“仁义礼智信”。“自理言之谓之天,自禀受言之谓之性,自存诸人言之谓之心。”“性之本谓之命,性之自然者谓之天,自性之有形者谓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凡此数者皆一也。”

识仁:二程认为“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理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程颢突出强调了诚敬,诚就是真实不妄,敬就是专心于一。“诚者合内外之道,不诚无物。”“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同时,诚又是修养工夫之所出:“道之浩浩,何处下手?惟立诚才有可居之处,有可居之处则可以修业也。”具体方法为敬:“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之本。敬则诚。”诚敬结合,便可识仁,“学要在敬也、诚也,中间便有一个仁。”但“执事须是敬,又不可矜持太过。”

定性:即定心,指不分物我,内外两忘的境界。程颢……主张不分物我,“内外之两忘”。

显微无间:显,明显,显著;微,幽隐、微妙。意谓显著的事物和幽隐的事物之间联系不可分。程颐
(2013)格物——
二程之格物致知:“致知在格物。格,至也。”“知至便意诚,若有知而不诚者,皆知未至尔。”大程所说的“知”,更多意义上是指人心中固有的良知、天德,非一般知觉之知和知识之知,“人心莫不有知,惟蔽于人欲,则亡天德也。”因此需要格物,格物为致知的工夫。在小程看来,格物致知乃人的修养工夫之基础,是为学之本。“人之学莫大于知本末终始。致知在格物,则所谓本也,始也。”格物为穷理,“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程颐区分了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认为“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合内外之道也。”大程强调理在人心,只要反身而诚,则理自明;小程认为理在人心,也在事物,格物对两者都应该格,才能穷理,不过其也更重视德性之知。
德行————
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程颐分别了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他说:“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内也,今之所谓博物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见闻。”见闻之知相当于感性认识,德性之知的意义不交复杂,既指关于伦理道德的认识,又指关于事物根本原理的认识,这两者都通于天理。见闻之知是外来的,德性之知不用凭借见闻,是内在的。
陆象山:【陆九渊】
发明本心:陆九渊指彻底反省人所固有的仁义礼智之心。他提出“心即理也”,认为一切道德准则均根源于本心,强调“只自立心”,“明得此理(即本心)即是主宰”(《与曾宅之》)。还提出“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象山先生语录》)。明王阳明进一步发挥了这一思想。

易简工夫:陆九渊指以人本心直觉的认识方法。
仿效禅宗“顿悟”的方法,主张“发明人之本心”,在“安坐瞑目”中“忽觉此心已复澄莹中去。”
叶水心:
以己形物:叶适用来对思孟学派的批评用语。认为思孟学派“专以己为是,以人为非,而克与未克、归与未归皆不可知,但以己形物而已。”指出此类主观臆断乃“以浅心狭志自为窥测,学者之患也。”强调以己形物的实质就是否定知识来自外物,而只“欲求之于心”,这种“专以心性为宗”的认识,是“虚意多,实力少,测知广,凝聚狭,而尧舜以来内外交相成之道废矣”(《习学记言》)。

以无适无:是叶适对于老子以无为本思想的概括和批评,针对老子“三十輻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的观点,指出“不知为有而欲用之以无,是以无适无也。”
以道观物:刘因认为庄子所谓齐物的错误在于“一举而纳事物于幻,而谓窈冥恍惚中,自有所谓道者存焉。”有了儒家的道作主,才能在“大行”和“穷居”时都保持无适而不可的境界。
——明 代:

相关话题/哲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宗教哲学重点名词解释
    宗教哲学重点名词解释 ★ 神正论: 奥古斯丁提出,即神和正义在面临着恶的存在而显示出上帝的正义。 1、什么是恶的问题:物理的恶(自然灾害、生病)认识的恶(指真理和谬误确定和不确定的认识次序的颠倒)。伦理的恶(是邪恶在于内部意志的缺陷)罪恶产生与人类意志的缺陷。 2、意志自由说:人类意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12
  •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复习笔记
    复习讲课 第一讲基本框架和复习思路(1) 第二讲古代哲学史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一)(4) 第三讲古代哲学史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二)(7) 第四讲古代哲学史智者运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哲学(11) 第五讲古代哲学史亚里士多德哲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3
  • 2017考研择校:哲学门类院校排行榜
    排 序 学校名称 得 分 星 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100.00 5★ 2 中山大学 89.50 5★ 3 北京大学 89.04 5★ 4 武汉大学 83.71 5★ 5 南京大学 8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2017考研择校:中国哲学专业高校排名TOP20
    2017考研备考复习已经进行到一半,但很多考研人对于考研专业院校的选择尚未确定,在各个学科之下有哪些考研专业,对应的考研专业有哪些考研院校是排名靠前的呢?本文为广大2017考研学子整理出哲学考研方向中国哲学,国内前20名考研院校,供大家参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2017考研择校:科学技术哲学专业高校排名TOP20
    2017考研备考复习已经进行到一半,但很多考研人对于考研专业院校的选择尚未确定,在各个学科之下有哪些考研专业,对应的考研专业有哪些考研院校是排名靠前的呢?本文为广大2017考研学子整理出哲学考研方向科学技术哲学,国内前20名考研院校,供大家参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2017考研专业代码:哲学
    考研所报考的专业都有一个专业代码,不同的代码代表着不同的学科门类。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国家复试分数线是按专业代码来进行分类,因此报考交叉学科的考生就必须清楚专业代码的含义,尤其是考研成绩与国家线接近的考生更需关注,因为有些考生正是因为不懂解码而影响了考研的成败。对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2017考研政治:不容错过的政治哲学原理
    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3.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4.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2017考研政治:哲学知识点之认识论(一)
    在前两期中,小编为小伙伴们介绍了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哲学部分的前一半内容我们已经带着小伙伴们简单的过了一遍了。虽然说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内容非常重要,但是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也不容小伙伴们忽视,下面就先跟着小编一起走近认识论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活动中的主题、客体与中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专业介绍:科学技术哲学
    本硕士点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自2002年开始招生,现有毕业研究生20余人,在校研究生30余人。设有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科学技术的历史与文化研究、科技道德与社会发展等研究方向。本硕士点在科学技术的相关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成果,在相关技术的社会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
  • 复旦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科学技术哲学
    本 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主要研究方向:①科学、技术与社会 ②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 ③科学哲学与科学史 ④自然辩证法理论 ⑤科学与文化 ⑥科学、技术与大众传媒 ⑦科技决策与科技管理 ⑧创新与发展研究本专业在基础与应用研究、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才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