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超纲);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解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疾病、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关键环节),右心室后负荷增加,,最终引起右心室扩大、肥厚,甚至发生右心衰竭。
B型题
A 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 B 二尖瓣关闭不全 C 主动脉瓣狭窄
D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 三尖瓣关闭不全
40. (1993)左心室后负荷增加: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心室肌后负荷
解析:左心室后负荷是左心室肌收缩时必须克服的阻力。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至主动脉的开口减少,血流阻力增加,后负荷增加。
41. (1993)右心室前负荷增加:
答案:E 层次:应用 考点:心室肌前负荷
解析:右心室前负荷是右心室收缩前的血液充盈量。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导致右心室收缩时一部分血液返流至右心房,当下一次右心室舒张时,这部分返流的血液会再次回到右心室,导致右心室的血液充盈量增加,前负荷增加。
三、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
A型题
42. (1996,2007)心肌通过等长自身调节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其主要原因是:
A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B 肌节的初长度增加
C 横桥联结的数目增多 D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心肌等长自身调节
解析:等长自身调节是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调节心脏泵血功能。
四、心率:> 160~180次 /分,心输出量减少(充盈期过短,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
A型题
43. (1996,2014)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A 心室充盈期缩短 B 快速射血期缩短 C 减慢射血或缩短
D 心室肌氧气供应不足 E 经减压反射调节后心缩力减弱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解析:正常人心率过快(超过160~180次/min),由于心室舒张期(充盈期)显著缩短→心室充盈量降低→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降低→心室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44. (2000)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应为:
A 50~60次/分 B 60~80次/分 C 80~100次/分
D 100~120次/分 E 120~140次/分
答案:C 层次:应用 考点: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解析:正常人的心率为60~100 次/分钟。胸外心脏按压时,为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心率(按压频率)应维持在80~100 次/分钟。
知识点5: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一、静息电位:K+平衡电位;钠背景电流;泵电流
二、动作电位
分期 |
离子跨膜流动 |
离子转运方式 |
阻断剂 |
0期:快速去极期 |
Na+内流 |
钠通道(快通道) 三种状态;再生性循环 |
河豚毒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1期:快速复极初期 |
K+外流 |
瞬时外向电流通道 |
4-氨基吡啶 |
2期:平台期 |
Ca2+内流 |
L型钙电流通道 |
维拉帕比(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
K+外流 |
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 内向整流钾通道 |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3期:快速复极末期 |
K+外流 |
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 内向整流钾通道 再生性循环 |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
4期:静息期 |
恢复离子分布 |
钠泵 Na+-Ca2+交换体;钙泵 |
强心甙(抑制钠泵) |
A型题
45. (2006)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电压依从性的 B 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快 C可被河豚毒阻断
D 去极化到-40 mV时被激活 E只有Na+可以通过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心室肌钠通道
解析:心室肌细胞钠通道有备用、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细胞膜去极化至阈电位(约为-70 mV),钠通道由备用态进入激活态。此时钠通道快速开启,Na+迅速内流。钠通道开放持续很短时间后,迅速进入失活态。钠通道的阻断剂为河豚毒。
X型题
46. (1989)心肌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
A Na+ -Ca2+交换增强 B Na+-K+ 交换减弱
C 细胞内Ca2+浓度降低 D 细胞内K+浓度升高
答案:AC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Na+-Ca2+交换;钠钾泵
解析:心肌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细胞膜两侧Na+浓度差增大,细胞外Na+浓度势能增大,Na+-Ca2+交换增强(利用Na+浓度势能逆浓度差转运Ca2+),转移至细胞外的Ca2+增多,细胞内Ca2+浓度降低;钠钾泵活动减弱,转运至细胞内的K+减少,细胞内K+浓度降低。
47. (2008)用哇巴因抑制钠泵活动后,细胞功能发生的变化有:
A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B 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C Na+-Ca2+交换增加 D 胞质渗透压升高
答案:AB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钠钾泵的生理意义;心室肌生物电活动的机制
解析:生物电活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本质是离子的跨膜流动,决定离子跨膜流动的主要是相应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大小和通道是否开启。应用哇巴因抑制钠泵后,钠泵不能逆浓度差转运Na+和K+,细胞膜两侧Na+和K+的浓度差减小,跨膜流动的驱动力减小,离子的跨膜流动减少,使电位(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幅度相应降低。钠钾泵工作停止后,进入细胞内的Na+多于流出细胞外的K+,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此外,由于细胞膜两侧Na+浓度差减小,浓度势能降低,Na+-Ca2+交换减弱。
知识点6: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一、自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4期自动去极化
外向电流逐渐减弱
内向电流逐渐增强
二、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
分期 |
离子跨膜流动 |
离子转运方式 |
0期 |
Ca2+内流 |
L型钙通道 |
3期 |
K+外流 |
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 |
4期 |
K+外流逐渐衰减(主要) |
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逐渐关闭 |
|
Na+内流逐渐增强(微弱) |
内向离子电流逐渐激活 |
|
Ca2+内流逐渐增强(后期) |
T型钙通道逐渐激活 |
临床相关
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是第一个窦房结If电流选择特异性抑制剂,它单纯减缓心率的作用是近20年来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药物最重要的进步。1979年,Brown等人第一次提出If电流理论心脏起博细胞的缓慢舒张期去极化是心脏自动跳动的电学基础,If是一种当达到起搏电压时由负电压和细胞内cAMP激活的内向电流。If电流抑制剂可选择性的阻断这一电流,因此这类药物可降低静息及运动时的心率。本品是本品是首个纯粹的降心率因子,首个选择性特异性IF(控制窦房结内的自发舒张去极化和调节心率)抑制剂,对窦房结有选择性作用而对心脏内传导、心肌收缩或心室复极化无作用。本品与最常用的心绞痛治疗药物β受体阻断剂不同,其不影响性欲,不会引起呼吸道收缩或痉挛、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或反跳现象。目前普遍认为,减慢心率是防治心绞痛的一条重要途径,本品为心绞痛治疗开辟了一条前景光明的新途径。是过去20年内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最显著的进展之一。并已经获得了27个欧盟国家的批准。
A型题
48. (2010)下列关于窦房结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Na+内流进行性增强 B K+外流进行性衰减
C Ca2+内流进行性增强 D CI-内流进行性衰减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机制
解析: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的机制是外向电流(K+外流)逐渐减弱、内向电流(Ca2+内流、Na+内流)逐渐增强。
49. (2017)与心室肌细胞相比,窦房结细胞生物电活动的特征是:
A 0期去极化速度较快 B 静息电位绝对值较小
C 0期去极化可被河豚毒阻断 D 4期去极化速度较慢
答案:B 层次:理解 考点:窦房结细胞生物电活动
解析:窦房结细胞作为慢反应自律细胞,其生物电活动具有如下特征:①4期自动去极化,并且去极化速度是所有自律细胞中最快的(答案D错误);②0期去极化幅度较小、速度较慢(选项A错误),其机制是由于Ca2+内流形成的,因此不能被钠通道阻断剂河豚毒所阻断(选项C错误);③静息电位或者成为最大复极电位的绝对值较小(选项B正确)。
B型题
A 动作电位去极相有超射现象 B 复极时间长于去极时间
C 有复极2期平台期 D 有明显的4期自动去极化
E 动作电位的总时间长于骨骼肌
50. (1995)心室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解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复极化过程有明显的2期平台期。
51. (1995)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答案:D 层次:记忆 考点: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解析:窦房结细胞属于自律细胞中的慢反应细胞,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
A Na+内流 B Ca2+内流 C Cl-内流 D K+内流 E K+外流
52. (2004)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原因是: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机制
解析:窦房结细胞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其0期去极化是由于Ca2+内流。
53. (200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3期复极化的原因是: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机制
解析:心室肌细胞属于快反应非自律细胞,3期复极化的机制是K+外流。
C型题
A K+外流 B Ca2+内流 C 二者均有 D 二者均无
54. (1996,1997,200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离子流有: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形成
解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2期平台期复极化速度很慢,基本原理是内向电流(Ca2+)和外相电流(K+)处于暂时的相对平衡。
55. (200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4期离子流有: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机制
解析: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的机制是外向电流(K+外流)逐渐减弱、内向电流(Ca2+内流、Na+内流)逐渐增强。
三、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
分期 |
离子跨膜流动 |
离子转运方式 |
0期 |
Na+内流 |
|
1期 |
K+外流 |
|
2期 |
Ca2+内流 |
|
|
K+外流 |
|
3期 |
K+外流 |
|
4期 相关话题/生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