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外流减弱(微弱)
延迟整流钾电流通道逐渐关闭
Na+内流增强(主要)
内向离子电流逐渐激活
C型题
A 0期去极速度快、幅度高 B 4期自动去极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56. (1993)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快反应工作细胞动作电位特点
解析:心室肌细胞属于快反应工作细胞,其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去极化幅度高、速度快。
57. (1993,1998)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快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特点
解析:浦肯野细胞属于快反应自律细胞,同时具备快反应细胞和自律细胞的特点,去极化幅度高、速度快和4期自动去极化。
58. (1998)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特点
解析:窦房结细胞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同时具备慢反应细胞和自律细胞的特点,去极化幅度低、速度慢和4期自动去极化。
知识点7:心肌的兴奋性
一、周期性变化
分期 |
兴奋性 |
动作电位 |
原因 |
有效不应期 |
零 |
|
|
绝对不应期 |
|
0期→复极化-55 mV |
钠通道失活 |
局部反应期 |
|
复极化-55 → -60 mV |
少量钠通道恢复,但不足以产生动作电位 |
相对不应期 |
低于正常 |
复极化-60 → -80 mV |
恢复的钠通道可以产生动作电位,但未完全恢复 |
超常期 |
高于正常 |
复极化-80 → 静息电位 |
钠通道全部恢复; 膜电位与阈电位差值较小 |
二、影响因素
膜电位和阈电位的差值:反比(差值越小,兴奋性越高)
0期去极化相关离子通道的性状:与处于静息态的离子通道数量呈正比(处于静息态的离子通道数量越多,兴奋性越高)
A型题
59. (2017)心室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内产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 0期去极化幅度大 B 0期去极化速度快 C 动作电位时程短 D 兴奋传导速度快
答案:C 层次:理解 考点: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兴奋性影响因素
解析:心室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内,由于钠通道和细胞膜电位的状态,导致在这两个时期再次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的量和速度减慢,因此导致0期去极化幅度减小(选项A错误)、速度减慢(选项B错误),进而引起兴奋地传导速度减慢(选项D错误)。同时,由于此时钙通道的状态,导致再次产生的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中钙通道打开较少,Ca2+内流减少,平台期明显缩短,导致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三、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心肌兴奋性的特点:不应期长,有效不应期可持续至舒张早期
生理意义:不出现(完全)强直收缩,保证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如果在心室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
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期前收缩后,正常窦房结兴奋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
A型题
60. (199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C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
D 室性期前收缩时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 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代偿间歇的原因
解析: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是期前收缩后,正常窦房结兴奋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
61. (1996,2002, 2007)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 它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C 具有自动节律性 D 呈“全或无”收缩
答案:B 层次:记忆 考点:心肌兴奋性特点
解析:由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存在,其有效不应期可持续至舒张早期。因此,舒张早期之前心肌不会发生第二次收缩,即完全强制收缩。
62. (2004)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
A 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性收缩 B 使心肌“全或无”式收缩
C 使心肌收缩更有力 D 使心肌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
E 使心肌同步收缩
答案:A 层次:记忆 考点:心肌兴奋性特点
解析: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可持续至收缩早期。因此,心肌不会发生完全强制收缩,保证了心肌收缩、舒张的交替进行。
知识点8:传导性
一、评价指标:传导速度
二、传导系统
传导性高的部位
部位:浦肯野纤维;心室肌;心房优势传导通路
意义:保证心室或心房同步收缩
传导性低的部位
部位:房室交界(房室延搁)
意义: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收缩
A型题
63. (2009)心房和心室收缩在时间上不重叠,后者必定落在前者完毕后的原因是:
A 窦房结到心房距离近,而心室距离远
B 心房传导速度快,心室肌传导速度慢
C 心房交界处传导速度慢而形成房室延搁
D 窦房结分别通过不同传导通路到达心房和心室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房室结传导速度慢的意义
解析:房室结传导速度是心肌中最慢的。因此,动作电位通过房室结从心房传导至心室的时间较长(房室延搁),恰好等于心房收缩的时间,保证了心房和心室的顺序收缩。
B型题
A 窦房结 B 心房肌 C 房室结 D 希氏束 E 浦氏纤维
64. (1990,1992)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
解析:房室结是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
65. (1990)传导速度最快的是:
答案:E 层次:记忆 考点: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
解析:浦肯野细胞(蒲氏纤维)是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
A 只有传导性而无自律性、传导速度很慢
B 只有自律性而无传导性
C 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传导速度较慢
D 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传导速度较快
E 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自律性较高。
66. (1988)窦房结:
答案:E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窦房结细胞电生理特性
解析:窦房结细胞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其自律性是心肌细胞中最高的。
67. (1988)房室交界结区:
答案:C 层次:综合(记忆) 考点:房室结细胞电生理特性
解析:房室结细胞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其传导速度是心肌细胞中最慢的。
三、影响因素
结构因素(影响电阻):细胞直径(正比);缝隙连接(减小细胞之间的电阻)
生理因素(影响电压):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正比);膜电位;领旁未兴奋心肌膜的兴奋性
知识点9:自律性
一、评价指标:自动兴奋的频率
A型题
68. (1998)下列哪项可用来衡量心肌自动节律性的高低:
A 动作电位的幅值 B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 自动兴奋的频率
D 阈电位水平 E 4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自律性的评价指标
解析:可以用自动兴奋的频率反映细胞自律性的高低。
二、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三、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抢先占领;超速驱动压抑
四、影响因素: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正比);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的差值(反比)
A型题
69. (1994,2013)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 静息电位仅为-70mV B 阈电位为-40mV
C 0期去极化速度快 D 4期去极化速率快
答案:D 层次:综合(应用)
考点:窦房结称为正常起搏点的原因;自律性的影响因素
解析:窦房结因为其自律性最高而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自律性主要受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以及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之间差值的影响。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因此自律性最高。
70. (2012)影响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A 动作电位的幅值 B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 4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 D 0期去极化速度
答案:C 层次:记忆 考点:自律性的影响因素
解析:心肌细胞自律性主要受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以及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之间差值的影响。
知识点10:心肌收缩的特点
一、同步收缩
二、无完全强直收缩
三、依赖细胞外Ca2+(钙诱导的钙释放)
A型题
71. (1995)下列关于心肌与骨骼肌的不同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 只有心肌是由肌小节组成的
B 只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可用滑行理论解释
C 从心肌的长度-张力曲线关系中,看不出有最适初长
D 骨骼肌的收缩是有等级性的,而心肌的收缩是"全或无"的
E 只有骨骼肌有粗、细两种肌丝
答案:D 层次:应用 考点:心肌的收缩特点
解析:心肌的收缩机制与骨骼肌相似,都是用滑行理论解释。但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的收缩有自身的特点,包括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骨骼肌为等级性收缩)、无完全强制收缩、依赖细胞外Ca2+。
知识点11:心电图
一、P波:心房去极化
二、QRS波:心室去极化
三、T波:心室复极化
四、PR间期:房室传导时间
五、QT间期: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
六、ST段: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
A型题
72. (2000)下列哪一项变化可以在心电图中看到:
A 窦房结去极化 B 心房肌去极化 C 房间束去极化
D 房室结去极化 E 希氏束去极化
答案:B 层次:应用 考点:心电图典型波形及其意义
解析:从心电图中可看到三个主要波形,分别为P波(心房肌去极化)、QRS波群(心室肌去极化)、T波(心室肌复极化)。
知识点12: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
血管 |
功能 |
弹性储器血管 |
主动脉、大动脉 |
将心脏间断射血转变为血管内连续的血流;缓冲心动周期中血压波动的幅度 |
分配血管 |
中动脉 |
将血液运输至各器官组织 |
前阻力血管 |
小动脉、微动脉 |
通过改变血管口径,改变血流阻力 |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
控制毛细血管的开放或关闭 |
|
交换血管 |
真毛细血管 |
血管内外物质交换 |
短路血管 |
动静脉吻合支 |
参与体温调节 |
后阻力血管 |
微静脉 |
调节毛细血管压 |
容量血管 |
静脉系统 |
容纳60~70%的循环血量 |
A型题
73. (1992)阻力血管主要指:
A 大动脉 B 小动脉及微动脉 C 毛细血管 D 小静脉 E 大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