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答:1)工作失误:对于由于工作失误而造成的问题,主要应加强管理、监督,确保工作与目标的接近或吻合。2)计划问题:若计划目标不切合实际,应按实际情况修改计划目标。3)环境变化:若组织的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使计划失去客观的依据,应及时启动备用计划或重新制定新的计划。
26.答:1)计划本身问题:原先的计划或标准制定得不科学,在执行中发现了问题。2)环境发生变化: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预料不到的变化,原来被认为是正确的计划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7.答:1)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2)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3)注意消除组织成员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28.答:第一重优化:纠偏的的成本应小于纠偏可能带来的损失。第二重优化:在第一重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纠偏方案的比较,找出其中追加投入最少,成本最小,解决偏差效果最好的方案来组织实施。
29.答:1)控制应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2)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3)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4)控制应该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具体性的特点。5)控制应该注意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30.答:1)渠道畅通:要能在组织中将反映实际情况和工作状态的信息迅速地上传下达,保证联络渠道的畅通。2)责权分明:要做到责权分明,使组织结构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能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31.答:1)有助于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减少企业控制费用的支出。3)有助于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2.答:预先控制的侧重点在于预先防范,现场控制的侧重点在于及时了解情况并予以指导,事后控制的侧重点在于矫正偏差。总结经验。
1、组织文化的类型有哪几种?
2、培养组织文化有几个环节,分别是哪些?
3、组织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4、组织文化的内容有哪些?
5、企业文化包括哪三个层次?各层次又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6.管理人员应该怎样对待企业的内部冲突?
7.结合实际论述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8.试联系实际阐述对控制工作的要求
1、答:(1)硬汉式组织文化;(2)“拼命干,尽情玩”文化;(3)攻坚文化;(4)过程文化。
2、答:(1)分析和诊断;(2)条理化;(3)自我设计;(4)倡导、强化;(5)实践和提高;(6)适时发展。
3、答:(1)间接性(2)综合性(3)无形性(4)继承性(5)客观性(6)渗透性。
4、答:组织文化的内容有:(1)组织的价值观(2)组织精神(3)伦理规范(4)组织素养。
5、答:(1)精神层(2)制度层(3)器物层。
6、答:冲突无法避免,适当的冲突是有益的。对待冲突,可通过强调共同的目标,加强相互沟通,做好沟通与引导工作,来化解或减少冲突的负面影响。
7.答: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 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通过控制工作,能够为主管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使之了解计划的执行进度和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及偏差的大小,并据此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2) 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还表现在管理的五个职能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控制工作通过纠正偏差的行为与其他四个职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一旦计划付诸实施,控制工作就必须穿插其间进行。它对于衡量计划的执行进度,乃至发现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都是非常必要的。
8.答:控制工作的要求的要点为:(1)控制系统应符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2)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3) 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4) 控制工作应讲求经济效益;(5) 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6) 控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点;(7) 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什么是组织?
所谓组织是指两个及以上的人为共同目标结合的有机整体。
为完成组织的基本使命及目标,组织需开展两项工作:
开展业务活动;
管理
管理和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
如何理解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组织目标地过程。
它包括以下含义:
管理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地过程;
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通过运用资源来实现;要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管理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受其影响。
管理工作与作业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联系:1、并存于组织中;2、管理者也要做一些作业工作,并需对作业结果负责
区别:管理工作通过他人,并使其与自己实现组织目标;作业工作是基本作业的工作,是针对具体活动的。
对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是什么?
1、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并初步掌握它。
人际技能 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此能力对高、中、低管理人员都重要。
概念技能 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作某事,调查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管理层次越高越需要。
管理基本职能的内容是什么?
1. 计划: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包括:
1. 研究活动条件
A. 内部能力研究;
B. 外部环境研究;
1. 制定业务决策:所谓业务决策,是在活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这种研究所揭示的环境变化中可能提供的机会或造成的威胁以及组织在资源拥有和利用上的优势和劣势,确定组织在未来某个时期内的活动方向和目标。
2. 编制行动计划。
2、 组织:
1. 设计组织:设 计的机构和结构。A 机构设计 B 结构设计;
2. 人员配备:将适当人员安置在组织结构的适当岗位上;
3. 开动组织:向配备人员发布指令,提供必要条件;
4. 监视组织运行。
3、 领导:指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二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过程。
4、 控制为保证系统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环境研究的必要性?
组织的一般环境都有那些?
1、政治环境;
2、社会文化环境;
3、经济环境;
1)宏观经济环境:整个国家;2)微观经济环境:所服务地区;
4、技术环境:1)国家投资及支持重点;2)发展动态;3)技术转移及商品化速度;4)专利及其保护情况。
5、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
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行业环境)研究的内容有那些?
1. 现有竞争对手的研究:
1. 基本情况研究 指标: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产品的获利能力;
2. 主要竞争对手的研究
3. 竞争对手的发展方向:包括市场发展或转移动向与产品发展动向。
应注意分析退出市场的难易程度。妨碍退出的因素:
A. 资产的专用性;
B. 退出成本的高低;
C. 心理因素;
D. 政府及社会限制。
1. 潜在竞争对手的研究:新厂家进入可能性的大小取决于行业特点决定的难易程度。影响因素:
1. 规模经济:A。保本产量;B、经济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2. 产品差别:客观、主观因素造成的品牌效应
3. 在位优势:专利优势、劳动成本优势、进货优势、销售优势
1. 替代品生产厂家分析:
1. 确定可替代本企业产品的产品;
2. 判断那些类型的替代品可能对本行业产品造成威胁。
1. 用户研究:影响:A用户总需求决定行业市场潜力;B用户讨价还价能力会诱发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影响获利能力。
1. 需求研究:
1)、总需求研究;(数量)
2)、需求结构研究;(结构)
3)、用户购买力研究;
2. 用户价格谈判能力研究
1. 购买量大小:大,则强;
2. 企业产品的性质:无差异,强;
3. 用户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指用户将经营范围扩大到原材料;
4. 企业产品在用户产品形成中的重要性:大,则弱。
1. 供应商研究:影响:A能否按时、按量、按质地提供生产要素;B供货时要求的价格
研究:A供货能力(或寻找其他供货渠道的可能性);B价格谈判能力
应分析因素:
1. 是否存在其他货源;
2. 供应商所处行业的可能性;
3. 寻找替代品的可能性;
4. 企业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
决策的含义是什么?
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1. 主体: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组织中的个人;
2. 要解决问题:活动的选择,也可是这种活动的调整;
3. 选择调整的对象:方向、内容和方式;
4. 时限:可为未来较长时期,也可为某较短时段。
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有什么特征?
1. 回溯分析:对初始决策的形成机制与环境再分析,并针对性调整;
2. 非零起点:已不处于初始状态,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影响:内部;外部
3. 双重优化:
1. 第一重:优于初始决策 (最低要求)
2. 第二重:在各种改造方案中,选择最优或最满意者(根本目标)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区别是什么?
1. 从调整对象上看:战略决策调整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解决“干什么”去的问题,是根本性决策;战术决策调整在既定方向和内容下的活动方式,解决如何干的问题,是执行性决策;
2. 从涉及的时间范围来看:战略决策面对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活动,而战术决策则是具体部门在未来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战略决策是战术决策的依据,战术决策是在其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决策的落实。
3. 从作用和影响上来看:战略决策的实施效果影响组织的效益与发展,战术决策的实施效果则主要影响组织的效率与生存。
组织决策的特点是什么?
1. 目标性:目标是未来完成任务的标志;
2. 可行性: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
3. 选择性: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
4. 满意性:选择方案的原则:满意原则,非最优原则;
5. 过程性:1)组织决策不是一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
2)这一系列决策本身就是过程。
6. 动态性: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为什么说决策方案的原则选择只能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
最优决策的要求条件:一、了解全部信息;
二、了解辨识,并制定毫无疏漏的方案;
三、能准确计算未来的行动结果。
这些条件难以具备的原因:一、广义上说,信息太多,不可能收集所有信息;
二、对于有限的信息,决策者利用能力也是有限;
三、目前预测与未来状况肯定有差别。
所以难以作出最优选择,只能是满意选择。
简述决策过程
答:一、研究现状,判断改变的必要。
二、明确的组织目标;
三、拟定方案;
四、方案的比较选择;
五、执行方案;
六、检查处理;
明确组织目标应进行哪些工作?
一、提出目标;
二、明确多元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主要目标与非主要目标的关系;
三、建立目标:权衡目标执行的有利结果和不利结果,制定一个界限。
目标应当具备哪三个特征?
一、可以计量;二、可以规定其期限;三、可以确定其责任者。
方案选择前的评价和比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实施条件能否具备,其成本如何;
二、方案可为组织带来何种长期和短期利益;
三、方案实施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失败的可能性。
选择中应处理好哪些问题?
一、要统筹兼顾;
二、要注意反对意见;
三、要有决策的魄力,需及时决断。
执行方案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
一、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保证方案的正确执行;
二、确保有关决策方案各项内容为所有的人充分接受和彻底了解;三、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把决策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单位和个人;四、建立重要工作报告制度,以便随时了解方案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行动。
组织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一、环境
环境对组织决策的影响是双重:
首先,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
其次,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
二、过去决策
过去的决策对目前决策的制约程度,主要受它们与现任决策者的关系的影响。
三、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组织及其决策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会影响对决策方案的选择愿意承担风险的组织,通常会在被迫对环境作出反应以前就已采取进攻性的行动;
四、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制约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以及行为方式。在决策层次上,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人们对改变的态度而发生作用。
五、时间
有人把决策类型划分的时间敏感决策和知识敏感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方法都哪些?
一、乐观原则(最大收益值原则):找出可能最大收益时的方案?
二、悲观原则(最大最小收益值原则):在最差自然状态下仍带来最大收益(最小损失)的方案。
三、折衷原则:在两种极端中取得平衡。
四、最小最大后悔值原则:力求机会损失最小的原则
什么叫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它们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一、管理幅度:指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
二、管理层次:从组织最高主管到具体工作人员之间的层次。
三、管理层次的影响因素:组织规模和管理。与组织规模成正比,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四、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
1、工作能力:1)主管工作能力强:可缩短占用时间;2)下属工作能力强:可提高效率
1. 工作内容和性质:1)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2)下属工作的相似性;3)计划的完善程度;4)非管理事务的多少
2. 工作条件:1)助手的配备情况;2)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3)工作地点的相近性
3. 工作环境:环境越不稳定,管理幅度越受限制。
什么叫权力?权力来源于那几个方面?
权力通常被描述为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特指处在某个管理岗位上的人,对整个组织或所辖单位及人员的一种影响力,简称影响别人的能力。它包括:
1. 专长权;2)个人影响权;3)制度权(法定权):与职位有关而与占据职位的人无关。
组织中集权倾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 组织的历史:从较小企业发展的,易集权;
2. 领导的个性:个性较强、自信,则权力集中;
3. 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是集权化的好处:A确保政策统一;B保证政策执行高效率。
过分集权的弊端是什么?
1、降低决策的质量:影响正确性和及时性;
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
分权的标志是什么?影响分权的因素有那些?
1、标志:关键在于决策权或命令权是保留还是下放。
2、分权途径:1)制度分权:改变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
2)主管人员在工作中授权。
3、分权的影响因素:
1. 促进分权:规模扩大、活动分散化、培养后备人才
2. 阻碍分权:维护政策、命令的一致性、缺乏合格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