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舒国滢法理学考研授课讲义(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B、当立法体系是法典式的法的形式时,它同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调整地社会关系是一致的。如民法典会成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部门的主要载体,刑法典会成为调整刑事法律的刑事法律部门的主要载体。
2、 法律体系和立法体系的区别 A、立法体系的组成要素是法的渊源即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不同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统一体系:而法律体系的组成要素是法律部门,以法律部门的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B、立法体系是以各种法律规范的制定机关在整个国家法律创制中的地位及与此相联系的法律规范
的效力范围和效力等级为分类组合标准,而法律体系则是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和不同调整方法作为划分该体系的组成要素——法律部门的标准。
C、立法体系侧重于法的调整的外在形式,而法律体系侧重于法的调整的内在内容。讲到立法体系,应该想到的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等法的不同的外部形式的组合,而讲到法律体系,应想到是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的组合。
(四)法律体系的形成及研究的意义
1、法律体系形成的特征2、研究法律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法律部门的概念
(一)法律部门的含义和特点(二)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一、当代中国的主要法律部门

构成中国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在中国法理学界无统一的说法。所以这部分内容依教材观点(一)宪法法律部门、(二)民商法律部门(三)行政法法律部门(四)经济法法律部门(五)社会法法律部门(六)刑法法律部门(七)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对上述内容要有了解,有助于对法学理论体系的把握。
可能出现的“题眼” ▽▽1、宪法=宪法法律部门?否。后者包容前者。宪法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法律部门主要包括下列文件:
(1)宪法法典和宪法修正案(2)关于国家象征、国家机关的组织、职权及其活动程序的法律,包括国旗法、国徽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等(3)选举法(4)立法授权法(5)地方自治法规(6)关于人民基本权利的立法(7)[该点非常重要在教科书中并没有提及],有关国家行为和公民权利的国际条约,这类条约,包括 1981年参加的《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1980年批准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1986年签署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1987年批准的《第 159号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1996年签署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签署的《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注意部分国际法在国内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行政法法律部门和行政法规是交叉关系。
注意:作为法律部门的行政法是由各种效力等级的关于国家行政组织、行为、救济的法律规则与原则组成,它可以来自多种法源: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性文件、次要的法源等。而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中绝大部分是行政法,但也有属民法和环境法等其他法律部门,故二者是交叉关系。
二、“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划分问题。该部分不可能出题。
第七章法律行为与法律意识
第一节 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种,该部分内容可结合第八章法律关系第五节复习。
一、法律行为的含义与特征
(一)法律行为的涵义[1997、2000、2005]
法理学中法律行为是来自于民法,但又不同于民法。
法律行为是指人们所实施的一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人们所实施的一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的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现象的总称。(1997年、2000年法理学专业课名词解释),在传统民法中法律行为指合法的表意行为,在我国民法学界对法律行为的观点分两派:一、释法派(与民法通则保持一致),认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二、学理派认为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设立、
Http://BBS.FreeKaoYan.Com -12 -
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所以法理中的法律行为是把民法中的法律行为包括在内的。 (二)法律行为的特征(区别于民法的法律行为) 1、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性的行为,又称交涉性。 2、法律行为是具有法律性的行为。 3、法律行为是具有意志性的行为。 (三)法律行为和其他行为(非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在这里是中性词,违法行为是法律行为吗?回答是肯定的,法律行为可以分为合法行为
和违法行为(详见法律行为的分类)。这里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行为。 二、法律行为的结构(概要掌握) 三、法律行为的分类(小题) 注意合法行为是法律行为的一种。 法律行为的概念(1997年、2000年法理学专业课名词解释) 法律行为的特征(2002年法理学专业课简答题) 行为意思的概念(2002年法理学专业课名词解释) 合法行为的概念(1998年法理学综合课名词解释) 第二节法律意识(2001年选择题) 一、法律意识的含义、结构及形成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整个法律现象(特别是现行法)的观点感觉、态度、信念和思想的总称。 从认识过程看,法律意识在结构上可以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两个认识阶段或认识层
次。 法律意识的形成需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考察。见教材第 143页。 二、法律意识的分类 1、从意识的主体出发,可以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群体法
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有何区别? 2、依据现代性为标准,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传统法律意识)、(现代法律意识)和(后现代法律意识) 3、依据是否从事法律职业为根据,可以把法律意识分为(法律职业者的法律意识)和(非法律职业者的法律意识) 4、按照不同主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
和(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 三、法律意识的功能 第八章 法律关系 本章说明:可以说,这是法理学考试的重点,是每年必考的章节,是整本教材中最难理解的一章。
就备考而言,这一章重点准备大题,但是小的知识点也决不能忽视。而且,本章内容与其他知识点有着紧密地联系,比如,法律规范、法律行为、法律责任、法律制裁等。 关于这一章在本书中的安排,应该说,法律关系是法的实现这一范畴的问题,与本编前几章的内容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法律关系是法的实现的状态之一。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定义: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准确记忆这一概念 ★法律关系的特征 对于法律关系的论述,其意义在于,帮你从不同的层面理解法律关系,特征需要真正的理解。 (一)、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 对“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的理解: 第一、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无法律规范就无法律关系。这里的法律规范,不经指国
家正式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还包括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渊源,如国家事实上确认和保护的社会习惯。 第二、法律关系≠法律规范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简言之,法律关系是经过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 第三、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法律关系是发的实现的状态之一。 (二)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 1、法律关系及可能体现国家意志,也可能体现当事人意志,也可能同时体现二者;如果只体现其中之一话,那么必是国家意志。 2、承认法律关系的意志性,并不否认它的客观性。 (三)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实际上是用“应然的权利义务”规制“实然的权利义务”。所以法律都有使法律抽象的、一般的规定现实化的问题,都存在法律关系。因为任何法律规范如果不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不转化为法律关系的话,那么这一法律规范只不过是一纸空文。所以,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法律关系就是将抽象的权利义务现实化。
二、法律关系的种类 (一)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重中之重] 二者的区别标准是: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执行的职能(执行法
的调整性职能还是保护性职能)、实现法律规则的内容(是实现法律规则的行为模式的内容还是否定性后果的内容)不同划分。换句话说,区别某一法律关系是调整性的还是保护性的法律关系,从三个方面来判断:1、产生该法律关系的行为是否合法;2、该法律关系执行了何种法的职能;3、该法律关系实现的是法律规则逻辑结构中的哪一部分。
法律关系是法的实现的范畴。调整性法律关系是法的实现的正常形式,不需要适用法的制裁。保护性法律关系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 如果上面的内容你仍然无法理解,那么记住以下的一个原则: 法律关系双方主体是平等的,没有制裁的情况是调整性法律关系;如民事法律关系,行政合同关系等。 法律关系双方主体是不平等的,有制裁的情况是保护性法律关系。如刑事法律关系。 (二)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P150 (三)单向、双向和多向法律关系
     目前法学界公认的单向法律关系仅有一种——不附条件的赠与关系(见 P150页所举案例)。由于这个特殊性,所以这一分类的内容掌握起来就简单了,因为单向法律关系只有一种,如果给出题目中不是不附条件的赠与关系那么只可能是双向的法律关系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多向的法律关
系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双向或单向的法律关系。    所以从出题的技术和应试的技巧而言,只要记住这唯一的一个单向法律关系,这一分类的问题就解决了。 (四)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这一部分内容较容易,而且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属于一两句话带过的问题,重要程度不高,所以
只要一般了解就可以了。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种类 主体一定是特定的、具体的、没有一个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所有的人。 法律关系主体的定义——参见 P151 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该内容较简单,且书中表述简洁明确,此不赘述。 二、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006单选] 这两个概念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 P153 (一)权利能力和权利的区别:权利本身不包含义务,而权利能力则包括义务。无权利能力则无
权利。有权利能力一定有法律权利,但不一定有现实权利。 (二)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的标准有二:其一、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其二,
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责任能力是行为能力在保护性法律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 2、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和法人的行为能力的区别 P154 第三节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
的法律手段。 法律义务——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要求从事一定的行为或不行为,以满足权利
人的利益的法律手段。 二、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与法律规范内容的权利和义务的区别: 1、前者属于“实然”的权利义务,因为法律关系是法的实现状态之一,所以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
是现实化(现实化并不比然实现)的权利义务;后者属于“应然”的权利义务,并未现实化。 2、针对的主体不同,前者是特定的主体,后者是不特定的主体。 3、效力不同,前者不具有普遍的效力,后者具有普遍的效力。 三、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之界限 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行使有一个适度的范围和界限,超出这个限度就可能构成“越权”和“滥用
权利” “滥用权利”和狭义的违法行为的外延并不是等同的。滥用权利者本身是享有某项权利的主体,只是说他超出其权利的界限而行事。而违法行为者可能根本没有不享有任何合法权利而直接对其他人的合法权利进行干涉或侵害。也就是说滥用权利的制度设计关注的是权利享有者行使权利的范围,而违法行为的制度设计关注的是任何人都应当承担的不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消极义务。 义务的限度具体体现在:(1)实际履行义务的主体资格的限制(2)时间的限制(3)利益的界限。其实这三种限制都是由法律规定的,也就是在法律设定义务之初已经将上述限度。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概念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该对象是某种利益的存在形式。关于法律关系的客体,舒、郑二位老师的观点有所不同,郑老师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的客体。舒老师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虽与权利的客体紧密联系但又有所不同:当权利客体处于一种交互行为(关系)中时,即变成法律关系的客体。 由于二位老师的观点有所不同,所以关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这部分出题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如果出题,按照惯例,只要是答了二人中任何一个的观点,均会给分。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一)物 物理意义上的物要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须具备的条件: 1、应得到法律的认可 2、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 3、能够带来物质利益 4、须有独立性 有三种物不能成为私人法律关系的客体: 1、人类共有之物或国家专有之物,如海洋、山川、水流、空气 2、军事设施、武器 3、危害人类之物 (二)人身或者说人身利益 人身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条件: 1、活人的整个身体不能视为法律上之物 2、权利人对自己的人身不得进行违法或者有伤风化的活动 3、对人身行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的范围 (三)精神产品:即物化的思维成果 (四)行为结果
行为结果是义务人完成其行为所产生的能够满足权利人利益要求的结果。分为两种:一是物化结果,即义务人的行为凝结与一定的物上;二是非物化结果,行为没有转化为一定的物化实体,例如。演员与观众的法律关系中,演员作为义务人其行为的结果就是非物化的,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过程。
第五节 法律事实 一、概念 法律事实的概念——P159 条件有二:一是法律规范,二是法律事实,前者为法律依据,后者是直接的前提条件。 二、法律事实的种类 划分依据: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法律事件是具有法律关联性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客
观事实。法律事件又分成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法律事件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复习只需要注意教材中所举的例子即可] 法律行为见第七章第一节。注意将法理学中的法律行为和民法学中的法律行为相区别。
违法行为是不是法律行为?答:是。法理学中的法律行为概念中的前置定语 “法律”不是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褒义词,而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法律行为就是看它是否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或消灭。
复杂情况:
1、一种法律事实却引起多种法律事实关系的变动(产生、变更、消灭),如杀人行为是单个法律事实却可能引起多种法律关系发生。
2、法律事实构成(苏联法学家创造的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引起同一个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婚姻法律关系形成必须具有两个条件:(1)有适婚条件的主体去申请登记婚姻,
(2)婚姻管理机关的登记行为。 第九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 法律责任是法理学的基本概念,但不是初始概念,责任是从权利和义务派生出来的概念。法律责
任的概念应当熟记——P162第二种含义,出题人上课驳斥了责任是义务的观点,认为那是不准确的使用责任。在概念中要注意:“不利后果”是什么不利后果?其实法律责任就是法律规则中法律后果中的不利后果。(1999年法理学综合课名词解释)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有三:
(一)违法行为;
(二)违约行为;
(三)法律规定。
责任是义务吗?义务是责任的前提条件。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为
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 ↓

义务 → 责任 1、责任和义务分属于法律规则的不同领域 2、责任是以义务规定为前提的,不承担义务的人不可能承担责任 3、责任和义务是相互关联的,在义务被违反的情况下存在责任。责任是以无人在没有遵守行为模
式中的义务而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
二、法律责任的特点
(一)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其实上述产生法律责任的三种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广义的“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最终承担责任依据是合同法,无过错责任的应用是直接出于法律的规定,尽管行为人无过错,但出于社会整体利益衡量的考虑而使其承担责任。
(二)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这点教材归纳的较为勉强,这其实把法律责任的特点等同于法律的特点(关于法律的国家强制性
可以参见第一章核心笔记内容)。其实法律国家强制性正是通过法律责任来彰显的。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分类与竞合
一、法律责任的分类
一般性了解,掌握分类标准
★考法:法律责任的种类包括( )

Http://BBS.FreeKaoYan.Com -17 -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国家赔偿责任/违宪责任 二、法律责任的竞合 概念(P167)熟练掌握(2001年曾经在法理学专业试题中出现过名词解释) 区分责任聚合和责任竞合? 掌握责任竞合与规范竞合的关系。责任竞合实质上是规范竞合的表现形态,责任是以规范为载体
的。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归结与免除 法律责任的归结,简称规责,是指针对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律责任,进行
判断、确认、追究以及免除等活动。 一、一般法律责任的构成 ⊙特别提示:一定要注意教材当中阐述责任构成是行为人承担过错责任时的情况,而并非所有法
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般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为:(一)违法行为(二)损害事实(三)因果关系(四)过错 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则不以过错为要件。教材当中认为法律特别规定是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
这一点是和我们掌握的民法通说理论是矛盾的,因为过错责任的归结也是有法律规定作为基础的。通常认为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为三个: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二、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 复习这部分内容要注意逆向思维:确立这些原则的原因何在?规则原则的确立,是人类法制文明的象征,这些原则都遏制一些旧时代的“恶”行的作用。这点要注意把握。可能嵌入案例分析。 (一)责任法定原则——确立依法原则,排除人为擅断。典型体现为刑法中的“罪行法定主义”
(二)因果联系原则  要注意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在归责时的考量。例如 A欲伤害B,B在奔跑过程中被 C所驾车撞死,A对 B的死亡要承担责任吗?应当承担,A对 B的死亡存在间接因果关系,C对 B的死亡是直接因果关系
(三)责任相称原则——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性质、结果和主观心理状态相适应。 (四)责任自负原则——“从身份到契约”运动的体现。反对株连和因身份而归责。 三、免责及条件 注意私法和公法免责条件的不同。 司法上的免责条件有法定免责条件与意定的免责条件。 法定的免责条件包括:(1)时效免责(2)人道主义免责(3)不可抗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免
责。 注意: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属于免责条件,这是值得商榷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是合法行为,不存在免责问题。所以这里要分清免责和无责的区别,免责的前提条件是有承担法律责任的
行为出现,但无责任的行为根本没有承担法律责任这样的状态出现。现举例说明图示如下: 免责条件 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免除责任 ∣合法行为————→无责
(无责任状态) (正当防卫) (无责任状态)
免责图示 无责图示
意定的免责条件包括:(1)自愿协议 (2)受害人放弃 (3)有效补救

公法的免责条件见教材 P172 ⊙特别提示:从考试角度,考生按照《法理学》P66掌握即可 第四节法律制裁 可能出题点: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不同。见P173(考生熟记)[2003年选择(民法专业的法理
卷)]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2001年曾经在专业课中出过简答题,2003年出过小题)
(一)民事制裁
一定要搞清楚是“谁”对“谁”进行制裁。舒国滢教授课堂案例:甲和乙是邻居,甲在翻盖房屋
时房屋的一端占了乙的宅基地,当时乙不在家,后乙回来后发现此事,与甲协商解决,甲态度消极。
乙将甲告到法院,甲在收到法院送达的起诉状副本后立即将房屋进行了重修,将占用乙宅基地的部分
恢复原状,问乙在收到起诉书副本之后的行为属于民事制裁的内容吗?为什么?
答:不是。法律制裁的一方是国家机关,另一方是违法者。在本案中,法院并没有判决令其恢复原状。而是甲自己主动的行为,故不是民事制裁。通常所说的民法通则的十大类责任,只有在人民法院令责任主体承担时才能称之为民事制裁。
(二)刑事制裁
(三)行政制裁
(四)违宪制裁
第十章 立法
第一节 立法与立法体制
一、立法的含义和特征
1、狭义的概念与广义的概念。
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其中包括中央权力机关和地方权
力机关两大部分。
2、立法包括发的创制和立法认可,包括对法的补充、修改和废止。P182 立法认可的例子
二、立法体制(每年必考)
(一)立法体制的含义
理解立法体制的概念,了解立法体制有一元、二元多元之划分,知道并理解一个国家的立法体制
和一个国家的国家性质、国家结构形式密不可分,和国家的大小、历史传统的差异密切相关,结合我国的立法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的立法体制进行对比的理解。
(二)我国现行立法体制
我国的立法体制:一元二级多层次分支
★P184 立法职权的划分
1、P183“国家立法权”概念
2、P184 “法条授权”与“特别授权”
3、P18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主体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不包括其常务委员
会。
三、立法原则
第二节 立法程序
一、立法程序的含义与特点(了解、熟悉)
Http://BBS.FreeKaoYan.Com -19 -
二、当代中国制定法律的程序 1、立法议案也可以称为立法案、法律案、法律议案,不同于立法建议。前者必须由特定机关与人员依照特定的程序提出,一旦提出,就可以进入立法程序,及办公机关(如主席团)必须提请有关机构(如各专门委员会)审议;后者则是任何公民都可以提出,且办公机构可以先行决定是否提交有关机构进行审议,不一定进入正式的立法程序。提出立法议案与立法建议都可以附带法律草案也可以没有。 2、注意全国人大的立法议案提案权的主体,一共 9个。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案的提案主体市个,
注意记忆相关的法条。 3、注意本节对各种规范性文件公布方式的总结。 第三节 规范性文件的系统化 一、规范性文件与非规范性文件 注意区分:原理同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重复使用性、对象的不确定性、普遍的
约束力等是规范性文件区别与非规范性文件的重要标准。 二、规范性文件系统化的形势 了解即可 三、规范性文件系统化的形式 本问题为重要考点。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三种系统化的形式即可。尤其是法律汇编与法律编撰的区
别。 第十一章 法的实施 第一节 执法 执法是该章中出题最频繁的知识点。 一、执法的含义与特征 执法的概念以及狭义与广义的划分如同立法的概念一样,必须记忆。结合教材掌握特征。 二、当代中国的执法主体 应对执法主体形成框架,记忆其中的三个类型。 三、执法的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就是依法行政的原则,是现代法治的主要精神意蕴之所在,也是当下的一个热点问题。
这一原则是四个原则中组重要的原则:合理性原则是对行政机关自裁量权的一种限制;效率原则是对行政职能的一种规范与督促;《法理学》提出了应急习惯内原则,其实和效率性原则有暗合之处,但作为一个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还谈不上,注意理解即可。

相关话题/法理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政法大学历年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考研真题解析
    目录 目录 1 法理学部分 5 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法理学试题及解析 5 一、单项选择题 5 二、多项选择题 15 三、简答题 23 四、分析题 25 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法理学试题及解析 26 一、单项选择题 26 二、多项选择题 37 三、简答题 43 四、法理学分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2020年中国政法大学701法学综合(含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目录说明:本圣才课程免费下载,共包括1种电子书。使用圣才课程密码激活后,圣才课程里的所有视频、电子书(题库)及资料均可使用。【网授课程】1.江平《民法》(第2版)网授精讲班第一章 民法概述00:48:59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00:46:46第三章 民事权利通论01:28:28第四章 民事主体概述0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
  • 2019年复旦大学839法理学考研大纲
    839法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一、法理学部分:1、法律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法律要素:法律概念、规则和原则;3、法律渊源和法律效力,中国的法律渊源;4、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中国的法律体系;5、法律的作用与价值;6、立法和立法权,立法制度和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7、司法和司法权,司法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华侨大学702法理学与宪法学考研初试大纲
    2019年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招生学院: 法学院 招生专业: 法学科目名称: 法理学与宪法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法理学(第三版)考研笔记
    法理学(第三版)考研笔记 第一编 法学导论 第一章 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包括对法的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又要研究外部方面;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9
  • 法理学考研笔记北大高教版
    法理学考研笔记--北大高教版 第一章 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了解) 1.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包括对法的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又要研究外部方面;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的要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9
  • 南大法学考研法理学历年真题分章整理版
    南大法学考研法理学历年真题分章整理版 一、法学导论 二、法的本体 1、法律意识 2、调整性法律关系 3、一般法*2 4、法的渊源*3 5、法律心理 6、法律规范的结 7、法的部门/法律部门*2 8、法律规范的溯及力/法的溯及力 9、特别法 10、不成文法 11、强行性规范 12、成文法 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28
  • 2002-2011年河南大学法理学考研真题
    法理学 2002年 一. 名词解释 1自然法学派2法律规则分类中的权益符合规则 3督促程序4证明责任倒置 简答题 1简述法治的形式要件 2法律解释的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 3法与道德 4效率与公平 辨析 : 1、法律上道德都是思想控制来调整和控制社会关系的 2、 现代生活社会中构成法治精神的要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8
  • 2018法硕法理学背诵版笔记
    2017法理学背诵版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差别有哪些? 1、指导思想不同,以往法学不同程度以唯心史观为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是以辩 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为基础的,认为法律归根到底要被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2、阶级性不同,以往法学掩饰或否认自己的阶级倾向,主张法学是超阶级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8
  •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法理学简答题
    1、法学的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两个: 首先,要有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其次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 2、我国的法学体系。 (1)理论法学,研究法的基本原理、概念、思想和规律的学科。包括法理学、法哲学、法社会学、实证法理论、比较法总论、法律控制论和立法学、法律实施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监督学。 (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法理学考研复习笔记张文显主编 第四版
    法 理 学 张文显主编 第四版 第一章 法学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 1.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包括对法的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又要研究外部方面;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
  • 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法理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法理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法理学
    一、名词解释(5*6)1. 法律意识 2. 法的形成 3. 成文法 4. 类推适用 5. 平权型法律关系 6. 社会连带关系二、简答(15*4)1.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不同特点2. 法律规范的特征3. 法律责任不同于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4. 哈特如何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三、论述(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