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隋唐五代文学)(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诗的开首四句,是对登高所见秋景的描绘。这四句诗,一粗一细,一虚一实,通过具体形象写尽了登高所见秋景,为以下悲秋作了准备。诗从颈联开始转入集中抒情,短短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多层可悲的意思。尾联继续写悲秋,而内容更加侧重眼前,最后写诗人连借酒消愁排遣苦闷都不能做到,更是可愁可恨。
杜甫的这首悲秋诗,不同于文人骚客的无病呻吟,它凝聚着诗人毕生艰难求索而不遇的感喟。给人的感觉并不是一味哀伤,而是蕴含着悲壮的感情,能使人感受到诗人那种博大的胸怀。
在艺术上,前四句写景,景中含情,后四句即景抒怀。具体说来,诗中将风急、猿啸、鸟飞、木落,与滚滚而来的江水联系起来,使整个境界卷入到急速的流动之中,然后是一声深深的叹息。杜甫用了许多在动作上相互连贯性极强的动词,造成全诗的流动感和整体感,使人读来有一气流转之感。
此外,全诗在声律句式上也有着极精密的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首联上句第一字仄声换成平声,下句第一字平声换成仄声,一开始便用轻重的变化增加了两个节奏。“猿啸”处本应是二仄声,他为了使“天高”与猿声连着表现一种高扬凌厉的情调,用了一个平声字“猿”,三个平声连续上扬,“啸”仄下沉,两头均有一个急速的起伏,最后一个“哀”字,扬而不返。这首句在通过平仄的精心安排来表现声象上,真是精彩极了。
此诗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中则称“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22.联系作品分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
答: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其感情基调是悲慨。其中,“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集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非顿挫不足以尽之;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或者说,沉郁顿挫即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什么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才终于被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
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他的经历、思想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已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诗共三段,每段都从不同角度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可谓“一篇之内,三致志焉”,极具沉郁顿挫之情。先叙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而“幼子饿已卒”、“无食致夭折”,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但又没有喷薄而出,接着便是“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昧。又如《蜀相》一诗,第一联充满向往之情,感情是激昂向上的;第二联充满了荒凉之感,感情突转为悲伤向下;第三联充满了景仰之情,感情再次昂扬向上;第四联充满了凭吊之悲,感情又跌入沉痛,几经反复,一颗英雄惜英雄的沉郁之心,被表达得极为顿挫有致,《北征》、《洗兵马》、《秋兴八首》等也都是这样的例子。
23.简述杜甫诗歌的地位和影响。
答:杜甫是衔接从盛唐到中唐转变的伟大诗人,他忧国伤时,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他的诗歌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一部“诗史”。又由于他善于涵古茹今,转益多师,所以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成为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
从广阔的视野说,杜甫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其次,杜甫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兼有各种风格。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显然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它的缘事而发,来自乐府传统;而它浓烈的抒怀、细腻的感情,与建安诗歌有关。在诗的表现形式上,他吸收的就更为广泛而多样。叙述夹议论,有“小雅”的因素,有赋的铺排技巧,有乐府的影响,也有史笔的痕迹。他的五言古诗广泛接受魏晋南北朝诗人的影响。五七言律诗则可以说吸收了这两种体式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验;五律则主要学杜审言。而最重要的,是他充分吸收盛唐诗人创造兴象、创造意境的经验,把它融入到叙事的技巧里。叙事而又有着意境的美。而从语言或意象七说,杜甫与前辈诗人也有着各种联系。他主张转益多师,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集大成者。
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在晚唐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宋以后,杜甫的地位更高,他在诗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式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24.论述韩愈的文学理论。
答:韩愈是中唐的文坛领袖,不仅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住诗文创作理论上也提出了新的观点。
一、主张写作以古文为主的散文。韩愈在散文上提倡古文,他的古文是指与当时流行于文坛的骈文相对而言的散体文,因为他是先秦汉代的古代散文为号召的,故称古文。他反对内容空洞无物、形式雕琢华丽的骈体文,主张写作以古文为主的语体散文,内容要言之有物,着重实用,文以明道,“道”就是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融化在作家身上,就是要求作家加强道德修养。
二、提出“气盛言宜”说,并且提倡作文时语言上的创新。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他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配义与道”而修养成的“浩然之气”含义相同。气盛了,就能创造出言宜的文章,这样就把养气与作文统一起来了。特别要说明的是,韩愈强调“气盛言宜”并不忽视文章的写作技巧,而是力主在语言上要创新,对古人要“师其意,不师其辞”,要“惟陈言之务去”。
三、提出的“不平则鸣”论。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还提出了“不平则鸣”论。他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所谓“不平则鸣”,从文学理论批评上看,就是认为作家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的方法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志。这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脉相承的。但他更指出,只有那些胸有块垒的不得志的文人爱“鸣”,也善“鸣”,即“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

 四、追求雄健怪奇的诗歌风格。在诗论上,韩愈提倡追求雄健怪奇的审美风格。他在《调张籍》诗里说“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头脑里充满了各种怪怪奇奇的意象,他评孟郊诗说“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其实这些都说明他自己提倡和追求的是矫健怪奇的诗歌风格。
韩愈是当时文坛领袖,同时又是诗文高手,对后代有很大影响。他的文与道关系论,对宋代以至清代一些作家、文论家均有深远影响。“气盛言宜”论、“不平则鸣”论也影响了后代以气论文、诗穷而后工的理论观点。他追求雄奇怪健审美风格的诗论观和创作实践,对宋诗的以议论、才学入诗都产生过影响。
25.简答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答:韩愈诗歌带有“以文为诗”的特点。首先,他常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南山》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写终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幻,连用51个带“或”字的诗句加以铺排描写。可以说,韩愈有意识地以文为诗,追求“非诗之诗”。其次,韩愈构思、想象、意象都很特别,在艺术上蓄意追求恨重、怪奇、险劲的境界。如其《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浞用其韵》,着意搜罗奇语,但因有真情实感贯穿,所以仍然不失诗的感染力。有些诗以丑为美,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如《答柳柳州食虾蟆》,韩愈常进行超乎常情的创造,惟其超常,所以生新,惟其生新,所以怪奇。怪怪奇奇,戛戛独造,乃是韩愈在诗歌艺术上的主要追求目标。
26.简答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唐代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以奇著称。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有独创性,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二、诗歌意象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新鲜,化平易为惊险、瑰丽。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代表作如《李凭箜篌引》。
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字词上浓妆重墨,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
四、唯美倾向。他的诗是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李贺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风格,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独树一帜。
27.论述白居易的文学理论。
答:白居易是中庸著名的诗人,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最著名的诗论著作是《与元九书》。
一、诗歌创作主张“为时”、“为事”而作。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不为艺术而艺术。他在《新乐府序》中说过:“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他对诗歌的抒情本质是有深刻认识的,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不过他强调的重点是“义”,有强烈的现实功利性。他在《与元九书》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出了“为时”、“为事”而作的观点,明显继承传统儒家的诗文论思想。
二、强调诗歌要讽谕现实。将诗歌与现实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白居易强调诗歌的“刺”的一面,不主张“美”,他说:“欲开壅塞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他主张讽刺诗要写得激切、直率,不要《毛诗序》提出的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不要“主文而谲谏”,要大声疾乎揭露弊政,为民请命。这种观点主张文学创作要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社会,加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代有极大影响。
三、关于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他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脱离内容而徒事形式。《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以果木成长过程为喻,形象地、系统地提出了诗的四要素。“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其中尤以“实义”即内容,为最重要。
四、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即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到提倡为君为民而作的理论,是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也是杜甫的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但自居易诗论也有其弊病,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了诗歌的针砭时弊的实用功能,而忽视甚或有意排斥和否定审美娱乐功能,否定诗歌的艺术性。他要求诗歌创作要用“实录”的方法,否定了诗歌要用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这样,诗歌岂能不枯涩干瘪,缺乏丰满的艺术形象。在艺术表现上,忽视艺术要含蓄蕴藉,主张“其言直而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歌必然直白浅露,他的少数诗歌就正有这种缺憾,不能不说这与他的诗歌理论有关。
28.试分析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答: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是一组有着明确政治目的、经过严密组织构建的系统化诗作,内容颇为广泛,涉及到王化、治乱、礼乐、边事、宫女诸多方面,其中写得好而且有价值的,仍然是反映民生疾苦和下层情事、揭露弊政和权贵丑恶的那些篇章。
如果将这些诗作与元稹的“新题乐府”作一对比,则其成就显然高出许多。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其一,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如《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卖炭翁》,“苦宫市也”等等,这种安排使得中心突出,意旨明确,避免了一题数意、端绪繁杂的弊病。其二,不少篇章形式灵活,多以三字句起首,后接以七字句,富有民歌咏叹情调。在语言运用上,力避典雅的书面语,而用口头语或俗语穿插其间,如《秦吉了》开篇这样写道:“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浅显流利,读来琅琅上口;诗的后半以秦吉了喻谏官,以鸡燕喻百姓,以凤凰喻君主,用寓言形式进行讽刺批判,含蓄而切当。其三,一些优秀诗篇善于生动地描绘人物,感情浓烈。如《上阳白发人》中间一段写那位白头宫女因被妒而“潜配上阳宫”后的生活:“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又如《井底引银瓶》最后的议论:“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透露出强烈的悲剧气氛,引发读者的深切同情。
当然,白居易的《新乐府》又是有不少缺憾的。其一,《新乐府》的创作目的是“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为了做到这一点,作者往往不惜以丧失艺术性为代价,给诗篇添加一个议论的尾巴;有时则画蛇添足,作不必要的重复。其二,有些涛篇所写事件,诗人本无深感,只是为了凑足五十篇之数而作,所以写得枯燥乏味,如《七德舞》、《法曲歌》、《采诗官》等,大都是议论和说教的堆积。同时,由于过多注重诗的现实功利目的,作者常用理念去结构诗篇,真情实感相对不足,比起杜甫那些深切体察民瘼、一任情感自然流露而又意蕴丰厚的乐府佳作来,《新乐府》中不少作品确有一间之隔。其三,在语言使用上,因一意追求浅显务尽而失之于直露无隐,有时一件简单的事理也要反复陈说,致使涛作不够精炼含蕴。
白居易以《新乐府》为代表的讽谕诗在当时的影响并不大,以至时人罕能知者;在后世则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白居易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和新的风格,并以“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的勇气,对当时的社会丑恶进行了最大胆的指斥和抨击,这一点,是永远值得人们钦敬的。
29.试答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背景。
答:唐代古文的发展,兴起于武则天统治时期,陈子昂为其先驱;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萧颖士、李华、独孤及、元结等作出了重要努力;繁荣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孙樵、罗隐等为其余响。
一、安史之乱以后,出现了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的所谓“小中兴”时期。但社会矛盾并未真正缓和。一部分中小地主知识分子,深刻感受到社会的矛盾与危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迫切要求社会改革,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
二、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复古思潮成为古文运动的推动力量和指导思想。韩愈在散文上提倡“古文”,他的古文是指与当时流行于文坛的骈文相对而言的散体文,因为他是以先秦汉代的古代散文为号召的,故称“古文”。文以明道,“道”就是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融化在作家身上,就是要求作家加强道德修养。
三、从古文自身发展的情况看,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梁时代已经开始,后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力主恢复风雅比兴传统和汉魏风骨。安史之乱前后,又涌现出一大批倡导古文的作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高级的层次上推动了古文的发展。
四、形成了教化中心说和完整的道统文学理论。元结等人又特别强调文学的讽时刺世功能,萧颖士、柳冕等强调文章的教化作用,这对韩柳古文运动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0.简述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答:韩愈、柳宗元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古文理论。概括来讲,主要有如下内容:
一、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是支配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理念。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愈、柳宗元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他们在倡导“文以明道”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韩愈多次提到“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采取重道亦重文的态度。
二、陈言务去。韩愈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韩愈认为学习占文辞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在文章体式上,他主张写“古文”,但在具体写法上,却坚决反对模仿因袭,他指出“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可以认为,倡导复古而能变古,反对因袭而志在创新,乃是韩愈古文理论超越前人的一大关键。柳宗元提倡创新的力度虽不及韩愈,但也一再反对“渔猎前作,戕贼文史”。
三、文从字顺。韩愈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在“言”与“文”的接近与统一上进了一大步,使语言的革新获得成功。赵翼也在《瓯北诗话》说:“其实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浑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
四、韩愈论文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韩愈还发展了孟子的“养气说”和梁肃的“文气说”,提出了一条为艾的普遍原则,即“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由此出发,韩愈进一步强调“郁于中而泄于外”的“不平之鸣”。与韩愈相同,柳宗元也主张人的气质“独要谨充之”,情感要“引笔行墨,快意累累”地尽兴抒发。
上述古文理论,在韩、柳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除写政治、哲学方面的议论文外,还将真性情的穷苦愁恩之声写入文章中,变“笔”为“文”,在应用文章中感怀言志,使之产生抒情文学的艺术魅力。创造出上继三代两汉古文、以奇句单行为主的新文体,以及与这种文体相适应的多种艺术表现方法,从而使散文在文学价值上压倒了骈文,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新时代,奠定了此后散文发展的方向和规模,对后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31.韩愈、柳宗元在散体文创作上的开拓。
答:韩愈、柳宗元在散体文创作上有着众多的开拓,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他们在文学观念上否定了六朝的“文笔”之分,把散文引入了杂文学的发展路途;但在创作实践中却颇为重视辞采、语言和技巧,突破了一切文体的界限和陈规旧制,把大部分应用文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首先,从辞采来说,韩愈、柳宗元既一致反对“绣绘雕琢”的骈文末流,又在自己的文章中尽量吸收骈文的优长,用不少整齐有力的四字句夹杂于散体文句之间,造成长短错落、音调铿锵的声情效果。其次,从语言来看,韩愈既力倡“去陈言”,又强调“文从字顺”,其雕琢词语、匠心密运的程度丝毫不亚于骈文作家。韩愈的散文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独创,兼收前人语言和时下词语,熔铸成精警独到、别具一格的新词,如“蝇营狗苟”、“痛定思痛”、“大放厥词”等等。柳宗元也力主博采众长而自铸伟词,对遣词造句和文势的营造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再次.从技巧来看,韩愈善于用变化多端的构思方法组织文章,善于通过比喻、排比、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他的文章自有抑扬起伏开阖照应的规律可寻,在无法与有法之间,创立了一种与上古文判然有别的新的散文规范和秩序。
二、韩愈、柳宗元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读韩、柳的散文,会感到一股股迎面扑来的情感浪潮,会感到令人心悸魄动的鲜活灵魂和生命力。韩愈的文章如长江大河,澎湃流转.作者横绝奔放的气魄借其滔滔雄辩而溢诸行墨之间,更重要的是,韩愈在应用文中感怀言志,以感激怨怼奇怪之辞,发其穷苦愁思不平之声,既变“笔”为“文”,又使“文”具备了源于现实的情感力度。与韩文相比,柳文则如崇山峻岭,简古峭拔,立意精警。他的书信,充溢着椎心泣血的身世之悲;他的游记,渗透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之情;他的不少论说文则具有“笔笔锋刃,无坚不摧”的特点。
总之,唐代散文到了韩愈、柳宗元这里,可以说是竖起了一道明确的界碑,此前文多平庸、苍白,较少感染力;至韩愈、柳宗元而面目为之一变,于浑厚坚实中寓有一气贯注的精神气脉和情感力量,展现出异常鲜明的个性特征。
32.简答柳宗元对文学散文的贡献。
答:柳宗元文学散文的总体艺术风格是沉郁凝敛、冷峻峭拔,具有凄幽、愤激、冷峻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以及明显的讽谕性、象征性。他的主要贡献有:
一、在传记散文方面为普通百姓立传,突破了以往传记作品不为普通人物立传的传统,以非凡的胆识和深邃的笔触,从小人物身上挖掘出普通人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善良天性和聪明才智,为传记文学的画廊增添了小人物的光辉。如不愿承担赋税的捕蛇者及种树的老人等,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有的作品也带有若干虚构、寓言的成分,作了一定的夸张,其重情节、重细节处,明显地受唐代新兴的传奇小说的影响,如《捕蛇者说》着重描写的是人物的奇特之处,并且他还善于通过人物奇特的举动写鲜明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如《种树郭橐驼传》。
二、在山水散文方面创造天人合一的意境,尽情于空漾明瑟境界,放意于登临游观,人与山水密不可分,风格冷峭,蕴涵理趣,开创了描写自然美的游记散文创作的新局面。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其散文中的精品,是真正的艺术性的文学、美的文学。它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它不是对山水的纯客观描写,而是在描写中贯注了一股浓烈的寂寥心境,且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宇宙情怀。同时它极富诗情画意,表现了对自然美的新鲜感受,丰富了描绘自然山水的艺术技巧,开拓了散文反映现实与人生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这种体裁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桉背诵版(两宋辽金文学)
    两宋辽金文学 一、填空 1.__________把自己的文集题作《小畜集》,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 2.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___________,他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3.__________编选《唐文粹》,影响了宋初的古文创作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中国文学点睛篇 第一部分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袁行霈版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概说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 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 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 。1 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其实大家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 的琼楼玉宇, 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 而且 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五 宋代文学
    第五编 宋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易安体、辛派词人、宋初三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江西诗派、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唐宋八大家、三苏、别是一家、活法、西昆体 【主要问题】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宋初白体诗人和晚唐体诗人、西昆体的兴衰、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散文主张和创作、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吴中四士、馆阁体、上官体、沈宋、气来、神来、情来、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歌、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古文运动、长吉体、沉郁顿挫、以文为诗、郊寒岛瘦、诗圣、诗仙、诗鬼、元白诗派、元和体、张王乐府、三十六体、武功体、小李杜、俗讲、变文、花间派、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主要问题】文学的自觉时代、曹植诗歌创作、阮籍诗歌特色及代表作品、太康诗风的特色、陶渊明诗歌特色及意义、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南朝民歌、北朝民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考研笔记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2019年集美大学614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4]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一、考核目标(一)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二)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掌握程度。(三) 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山东大学2019年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大纲
    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一、考试目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之一。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素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选拔有素质、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中国文学史》要反映中国语言文学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研大纲
    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相关问题。包括:1.中国古代文学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2.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与审美把握;3.各阶段重要文学理论、文学思潮。二、主要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内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深圳大学709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考试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四大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汉语和文学基础知识、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学思潮等问题,并适当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部分) 中国文学史 古代 先秦文学 一、 上古神话 什么是神话P23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均被收入《山海经》中 二,先秦散文 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2008,2009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1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试卷编号:B 二零一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 :解词 (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唐传奇 2、 《诗经》 3、唐宋派 4、 自序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
  • 2012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85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戏剧与影视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