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概说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学? 把它作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 通过诗歌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诗歌,寻找诗 。1 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其实大家回想一下,文学不仅在短短的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了过去 的琼楼玉宇, 逼真地复制了那在过去岁月中也许早已为人们淡忘了的生动具体的细节, 而且 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群,一种生活的韵味,一片奇妙的风光。读盛唐诗人杜甫的 诗,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李唐王朝天宝末年,天子昏庸、奸臣挡道、武将好大喜功,屡屡对 外开边拓土的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图景,读巴尔扎克的人《人间喜剧》就会想起 18 世纪末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龌龊生活图景,读 80 年代初走上文坛的朦胧诗派诗人顾城的 (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 ,同样会想起文革岁月中长大的 青年一代,对苦难的承担以及试图透过黑暗寻找光明的坚定信念。诗是需要品味体会,普希 金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过去的将变为可爱。这是 1825 年普希金题在一位 16 岁少女纪念册上的短诗,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少女早已不是当初 的少女,岁月也不再浪漫如白桦林里 19 世纪的俄罗斯,读这首诗的人也许阅历不同,年龄 变化, 但无论何种境遇, 我们都会感谢生活的赐予, 它使我们忍让、 宽容、 克制并憧憬未来…… 2 文学还能培养我们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辩,历史学家的深沉。也许有人说,哲理太枯燥, 诗情太虚浮,但是,至少可使我们“澹泊明志” ,修身养性。陶渊明一声“归去来兮,田园 将芜胡不归。 ”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令人追慕不已。古人尚可“买田数亩, 买泉一眼” 以安顿自己的心灵, 现代人呢?现代人最怕丢失的是财富, 而最先丧失的是精神, 诗可以使我们在物欲横流, 灵魂放逐的年代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一切都推向市场 的时候,不要拍卖自己的良知。尽管我们不可能诗意的栖居,但是,对诗意生存的追求,却 是人性中永不泯灭的一面。○3 王国维先生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上古的神话、西周的 诗经、春秋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汉代的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的 笔记志怪、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 象,这些作品既给我们美的享受,又给我们提供了无穷的研讨之机。琼瑶的《在水一方》出 自《诗经·秦风·蒹葭》《梅花三弄》主题曲, ;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天南 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出自金人元好问《摸鱼儿》《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 ; 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 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出自明代杨慎《临江仙》 。我讲 这些目的,文学是有传承的,今天的发展是在昨天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知识层次、知识结构 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江郎也有才尽之时,学无止境。 (另外,文学也是在永不停歇的流动 发展的)讲一个文革遗笑,那个时代毛主席的话(语录)就是圣旨,是人们心中的上帝,老 领导领大家学毛主席语录,毛主席有一首词《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屈指形成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可老领导怎么读呢“天 高云淡,……,屈指形成二万六,盘山上高峰。 ”这时一个小年轻怎么觉得不对劲就举手了, 他说 “报告领导, 我有问题” 记得中学历史课上老师讲过红军长征历经二万五千里艰难险阻, 毛主席怎么写成二万六了呢?老领导没有意识到他的错, 振振有辞, 从容不迫地说 “年轻人, 这就是你们的不是了,下句不是”盘山上高峰“吗, 既然是盘山而上,自然多走了了一千里。 如果说老领导闹得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是与那个特定时代, 特定历史背景有关的话, 我 们今天就应尽量避免或者少制造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当然, 我并不需要大家人人都去 做博士,但是一个充塞知识的头脑是应该有的(前人成果只不过是我们的必修课,关键要求 自己创新) 。○4 文学是人学:代表古典小说高峰的《红楼梦》便是通过一些重要人物命运暗
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无可挽救的衰败及整个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趋势,如篇首语“满 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了曲》更是说尽了人生的虚无,同 , 时将感伤主义推向极至:“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 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 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 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 在学习过程中,我只起个磨刀石的作用,给大家提供一个思想的火花点,一个思路,至于修 行的好坏还在大家个人的底子和下来的努力,从今天起我将带领大家跨越历史的尘埃烟云, 从高文典册、圣经贤传中寻找我们民族文化的根。 。 二、 “中国文学”之美 我们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接受人类文明洗礼的人类之一,作为四大闻名古国(中、印、埃、 希)的唯一幸存者,从最初杂乱的民族形态到今天统一的民族实体,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适 应环境的方式和一种族体心理在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弥漫演进、 长期积淀, 文 学作为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既是我们历史生活的见证,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鲁迅先生 把中国的语言文字概括为三美:1 意美以感心(意境之美可使人在心灵上获得感悟审美愉悦, 物境、情境、理境、由景起情,由景生情) 音美以感耳:元音占优势→乐音→节奏美,外 ;2 国人听上去像唱歌,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时,何当……。 贺敬之《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榆林,一想到延消水、宝塔山、 小米粥,心情还真的蛮激动,可到跟前一看,水也快干了,灰头垢面)米脂的婆姨、绥德的 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东方红的故乡佳县→白云山;3 形美以感目(汉字是东方魔 块,方块字,有中心有外围)a.对称合谐美, b.肢体语言美,象形(鹿鼎记、周星弛) ;c. 绘画语言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只要你一看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 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眼前肯定会浮现出一个阔大、壮美的画面,一句话“中 国作风” “中国气派” “中国精神” 。 三、学习古典文学方法 1.一定要把作品放在一定的时代、历史背景中,一分为二评析 屈原:过去:爱国诗人 今天:学术活跃、畅所欲言 有人说: 1 屈原是一个奴性十足的诗人,整个《离骚》内容不就是“君主啊,我多么爱你,你为什么 不爱我”的个人哀怨、乞怜之作。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艺术品的价值在于时代与艺术感 人至深的结合,屈原身后也有许多封建文人,专抒个人哀怨,如汉代模仿骚体的《七谏》 、 《九叹》等,但却毫无艺术价值,? 2 也有人说“骚文炫己”: a.《离骚》一开篇,诗人就先摆家谱,溯先世,说自己与楚王同宗,出身高贵(帝高阳兮苗 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说完世系又说生辰的奇异→嘉名。 b.表白自己品德高尚,理想高洁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能力) 3 哀怨说: 李白“哀怨起骚人” 裴子野“若悱恻芳芬,楚骚为之祖” 《离骚》:实质是诗人内心痛苦和心理矛盾双重挤压的忧愤。对“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 谗而 怒”的昏庸君王→怨,对“众芳之芜秽” (比喻对亲身培植的人才的变节堕落)的变质 后生→痛苦惋惜,对国家人民的灾难→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④怨愤说:(悲愤)
元稹:“骚文作而怨愤之态繁” 白居易:“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寄唐生》。这里的“怨“是 ) 忠怨,赤诚进谏不为理解的怨。 《韩诗外传》 “忠之道有三:有大忠、有次忠、有下忠,以道覆君而化之(和君主一道成为历 史的陈迹) ,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指出君王的不是)而怨之,下 忠也”→在封建腐儒眼中,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是下忠,是“狂狷景行” (班固《离 骚序》(性情正义,不肯同流合污) ) ⑤现代一些新观点则认为屈原有心理疾患→自恋心态、恋女情结、人妖 a.香草美人《山鬼》 《思美人》 b.上天求女(美政理想) *哀高丘之无女(在楚国的高丘下没有可追求的神女) *到青帝住的地方,折取琼枝作佩带,花朵送美女 *求洛水之神:宓妃,美而无礼只好改求 *欲求简狄而无良媒 *欲求有虞国的二姚而又苦于理弱媒拙 屈原的求女,不但追求容貌的美丽动人,而且要求品德的高洁,尤其坚守“媒妁之言”的礼 教手续。 2.光读作品还远远不够, “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鲁迅:《题未定草》 ” )这也就是所谓知人论文、 知人论世的方法。鲁迅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多次讲到选本、摘句的误人,他举出被选家录取 了《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而称之为隐逸诗人之宗的西晋诗人陶渊明, 但在全集里却有 《闲 情赋》那样大胆自白的诗,还有“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之诗。他还举选家只取其碑 文的蔡邕,说如果读一读他的《述行赋》 “才明白他并非单单的老学究,也是一个有血性的 人”(且介亭杂文二集· 。 “题未定”草)在读某作家的作品时,我们绝不能仅从一两声幽深 绵长的叹息或意气风发的豪迈中得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且介亭杂文二集· “题未定”草) 3.在弄清线索的基础上,注重艺术规律的探讨 不能简单了解《诗经》 、楚辞、汉赋本身的特点,而是要探讨“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 的汉赋在艺术上继承并发展了诗辞的什么东西, 而不能仅因汉赋歌功颂德而否定它。 要探讨 齐梁文学,不能因其写风花雪月而否定它,而应看其对唐诗的繁荣起了什么作用,同样研究 宫体诗不能因其反映宫廷生活就否定了它对完善、 发展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贡献。 过去文学 史的缺陷就在于:基本上都是作家、作品的介绍、评价、缺乏规律性的论述。我们在学这门 课时,一定要把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对于国家的盛衰、政令的张弛,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 风气的变化, 文人思想的变化等等, 做进一步的探索。 尤其是关于世风、 士风与文学的关系。 例如汉末的清议,魏晋的玄学,六朝文人“无特操” ,唐宋文人之兼“儒、释、道” ,明人思 想之反道学传统等等。 探讨:刘勰曾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心雕龙·时序》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 了这样一个现象: 朱熹曾说:“大率文章盛,则国家却衰。( ”《朱子语类》卷三九《论文上》 )赵翼曾说:“国家 不幸诗家幸。( ”《题遗山诗》 ) ○1 晚周战国:在历史上它是一个它崩乐坏、 霸权迭兴、 大厦将倾的动荡不安定时期, “春 今天 秋五霸” ,明天“战国七雄” ,轮流坐庄,战乱不已,可在思想阵地及文化领域却又是一个大 解放、大宽松的时代,学术流派之多,文章之盛,可以说前所未有。章学诚说:“盖至战国 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 之故可知也。( ”《文史通义·诗教上》 )
2.及至秦皇统一六国,国家之盛,前所未有,但“秦世不文” 。文章之衰,亦前所未有。 3.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如唐贞观、开元,都无文章;及韩昌黎、柳河东以文显,而唐之治已不如前矣。 ”这话是 不错的。唐代国势转衰之时,文人多有忧患意识,写出了许多爱国忧民的作品,不仅韩、柳 之文如此。国家衰,则政令松驰,思想解放,文章乃盛;反之,国家盛,则法严令具,文化 专制,文章乃衰。国家的一盛一衰,政令的一张一弛,与文章的盛衰恰成反比。周、秦两代 如此,唐代以后,宋、元、明、清各代,亦大抵如此。这可以说是一条规律。 四、注意问题 (一)文学和文学史: 1.文学史:文学的历史,一个民族情感演变的文字记录(情感史) ,作品要立足广阔的文化 背景上描述文学的承传、流变、艺术感染力、审美价值,社会生活对文学的影响很大,而文 学对生活的干预相对次要。 “文学” :借助于语言的形式(或工具)唤起接受者的美感意识,实现个人自由意志,偏重 文学创作:○1 心境和处境相背离现象。人类需要的五个基本阶段。生存→安全(爱国)→ 友爱(友谊、爱情)→尊严、荣辱、毁誉。→个人价值。 一般心境高于处境,其次个人价 值全面实现 古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创作:灵感,妙笔生花,庄周梦蝶、黄梁一梦;心理不平衡 ○2 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广度、深度未必超过史书的记载,所以也未必是全真的历史,但以 诗证史, 把作品当成研究社会和历史的有用资料, 也会得出有价值的成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 文学史属于史学范畴。 文学史的研究:①社会、政治、经济背景;②创作主体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③作品→ 核心;④和创作相关的其它学科:考古、社会、宗教、哲学心理。很多古代文学家往往兼而 为史学家、哲学家、书画家。先秦诗歌与原始巫术、歌舞密不可分;两汉文学与儒术独尊有 很大关系;魏晋南北朝文学不能不关注玄学、佛学;唐代诗歌不能不关注音乐、绘画;研究 宋诗……理学、 禅学; 元明清文学也与当时社会经济变化所带来的新经济环境和新文化气氛 相关。 (二)文学发展不平衡 1.文体的不平衡:○1 文体的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诗歌、散文商周就形成了,小说到魏 晋才初具规模,戏剧宋金时期形成。○2 各种文体从萌生→形成→成熟,发展过程的长短也 不同,如小说:从远古神话→唐传奇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赋以形成则很短。 2.朝代的不平衡:总体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即使在一个朝代之内也 不平衡,唐三百年,初唐一百年相对缓慢,经过二三代人的努力才繁荣,而一些小朝廷倒容 易异军突起,如梁陈宫体诗,南唐和西蜀词。 3.地域的不平衡:建安文学在邺都;梁陈文学在金陵;河南、山西两地在唐朝涌现的诗人较 多;江西在宋;江浙在明清作家最多;岭南文学在近代。另外,不同地域文体也不尽相同。 如《楚辞》带有明显的楚地特色,五代词有鲜明的江南特色,杂剧有强烈的北方特色,南戏 有突出的南方特色。 (三)互动因素作用使文学永远处于新鲜活水的补充 1.俗与雅: 《诗经》中的“国风”本是民歌,经孔子整理,再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变雅了/南 朝民歌本产于长江中游市井之间,但却引起了梁陈宫廷文人的兴趣→宫体诗/词在唐代本是 民间通俗的曲子词→雅/宋元戏曲在市井瓦肆中演唱,后经文人参与,有了《牡丹亭》 《长生 殿》 《桃花扇》这类高雅精致的作品。
2.文体渗透融合: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妙在内敛(内涵深厚) ,赋妙在铺陈,但魏晋以 后赋吸取诗的特点,出现了抒情小赋→赋的诗化。有关政治教化、出处穷达的用诗,风花雪 月、相思离别用词,词只能发泄诗里不能容纳的背面感情,但从苏轼开始以诗为词,周邦彦 以赋为词,在词所限定的范围内极尽铺张之能事,辛弃疾的以文为词,词和文的距离也缩小 了。小说吸取诗词的地方也很多,唐人传奇中的佳作如《莺莺传》《李娃传》《长恨歌传》 、 、 等无不带有浓厚的诗意。宋代说话一般都有说有唱,那些唱词就是诗。所以,有的小说索性 就叫“诗话”“词话” 、 。 3.复古与革新交替:主要是在诗文领域。魏晋以后文学自觉,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 专门就文学通变、继承创新进行了论述。初唐诗人陈子昂的汉魏风骨,中唐韩愈、柳宗元的 古文运动等,都促进了文学的演进。 4.文与道的离合:指文学与儒家伦理道德、儒家政治理想的关系。自汉代儒术独尊后,文与 道或离或合,合的有杜甫、韩愈、白居易、陆游;不合的有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 “明道”“载道”又与独抒性灵、审美娱乐相碰撞,文学在情与理的对立中发出一种新的声 、 音。 五、学习先秦文学的必备书: 北大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人民文学《中国文学史》 (1—4)游国恩 上海古籍《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1—6)上中下三编,朱东润 上海复旦大学《中国文学史》 (上中下)章培恒 六、文学史的分期 (一)按文学和历史的双重标准,可把古代文学分为这么四大段 上古到战国文学:这个时期文学基本处于萌芽期,不成熟是其标志 秦汉:三国两晋文学:文学的大发展时期,各种文体相继出现,诗歌、散文、辞赋、乐府、 民歌、文学批评,汉(唐)雄风,建安风骨、 (魏)晋遗韻 唐宋文学:文学的全面繁荣期,代表唐诗、宋词,当然散文、小说、戏曲也有很多发展 元明清文学:是对以上几个朝代代表性文学的总结 “古代”是一个悠久而漫长的历史阶段,从中国文学发生至封建社会结束,庶几占去了中国 文学史十分之九的篇幅, 故中国古代文学史习惯上也称之为 “中国文学史” 近代文学是 , “古 代“与”现代”之间过渡阶段的文学与现代文学比仍属旧式文学,因而习惯上将古代文学和 近代文学合称“古典文学” 。 (二)按史学坐标系把先秦文学划分为 1.三皇五帝时代: (BC 26~22 世纪) 传说中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这个时期生 产资料公有,劳动是集体行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这也就是儒家经典中称赞的“大同时 代”《礼记·礼运》这样记载: 。 大道之行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禅让制,无文字,但有文学,我国原始社会的文学主要是一些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语句简 短,节奏明快,歌、乐、舞三位一体,集体性的口头创作。 2.夏、商、西周奴隶制社会(约前 21~前 771) :大约 BC21 世纪时,传说夏禹创建了夏朝。 ①夏朝(BC 21~16 世纪) :奴隶制的开端。主要是生产力发展,导致阶级分化, 禹“传子
不传贤” “家天下”正是这种转变的反映。 夏代有无文字,不得而知,文献中记载有关夏代的历史多属传说性质,其诗歌、谣谚和散文 可靠的也很少, 《尚书?汤誓》引有一首相传是夏桀的民谣: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反映 了当时的阶级斗争,表达了人民对暴君的不满和反抗,感激激越,声韵铿镪。 ②殷商(约公元前 16~11 世纪)奴隶制的发展期 成汤灭夏以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奴隶制大国。共传十七代,三十一王,最后 一个国王叫纣王,此人在开发我国东南地区上,有一定贡献, 但又“好酒淫乐”“以酒为池, , 县肉为林” ,使百姓怨 ,而诸侯有衅者”《史记?殷本纪》 ( )约在公元前 1027 前,被周武王 姬发推翻。 公元前 14 世纪文字的发明,在文字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从此,开始有初步定型的文字 (甲骨文) ,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现存《尚书》中《盘庚》等五篇,是比 较可信的商代史料(语言古奥艰涩,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 甲骨卜辞是最朴素的散文形式,略具文学的雏形,甲骨卜辞的出现,代表书面文学萌芽,用 刀刻、字瘦长,弯角多方笔。 ③西周时期(约前 11~前 771)青铜器时代的全盛期 周武王灭商后,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的奴隶制大国, 其弟周公旦辅佐其子成王执政, 为巩固奴隶制立下了功劳,到康王、昭王时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西周二百多年间是我国奴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 井田制较大发展, 青铜工具逐渐增多, 器物上的铭文记载内容广泛, 字数最长的已近 500 字, 为我们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直接史料。 周厉王时“国人暴动” ,厉王被流放,出现“共和行政”局面,我国历史有确切年代的记载, 始自共和元年(前 841) 。西周王朝最后一个国王叫周幽王,昏庸暴虐,人民怨恨,贵族离 心,终被申侯和大戎的联合军队所杀,西周亡。 《易经》 :是卜辞与《诗经》的过渡。 诗歌和散文是先秦文学的主要样式。 诗歌方面:据《礼记?王制篇》《汉书?食货志》 、 、何休《公羊传注》等书的记载,周代有采 诗的制度,目的“观风俗,知得失” ,同时也为了求福佑,敬祖宗,这样以来便产生了《诗 经》中大规模祭祀用的颂歌,歌颂祖先功德,如“周颂” “大雅”和“大雅”的大部分作品, 此外还有一些农事诗和对外族战争诗及西周末世的讽刺诗。在形式上虽然当不起波澜壮阔, 但在整部《诗经》中的气象规模确实是比较壮大的,比之于《易经》 ,更是一长足进展。 散文:逐渐发展, 《尚书》中的《周书》可为代表,它是周初到春秋前期载在简册的散文。 青铜器铭文文体亦与《周书》相近,从大量的西周彝器铭文来看,当时的散文应用范围已相 当广泛。 总之,旧石器时代——西周时期、神话、诗歌、散文都已初具规模,为春秋以后我国文学的 发展开辟了道路。 3.春秋时期(前 770~前 476)奴隶制衰落期 分水岭 前 476 年,是奴隶制和封建制转变时期,周平王东迁洛邑(河南洛阳) ,史称“东周” ,春秋 开始,从此,历史进入了大动荡大分化时期。这是一个干戈并举,王权式微,战争频繁的时 代,小国间的互相构怨,大国对周边小国的鲸吞,改朝换代的王朝战争风起云涌,没有片刻 的停息,竞争的结果,同西周初年的“八百诸侯”兼并成为一百七十多个大小侯国,真正主 宰这个时代的还当是“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管仲、 子产、曹刿、孙武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由于鲁国的一部史书《春秋》 记载了这段历史,故后人称这段历史为春秋时期。相传《春秋》为孔子编订,作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他极力礼赞王道,正名定分,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却是自诸侯出、自大夫出。 公元前 481 年, 当孔子看到人们猎获的麒麟(神兽, 象征王权祥瑞) 喟然长叹: “吾道穷矣! ”
于是绝笔不再删订《春秋》 ,他实在没有想到,一部《春秋》却成了王权跌落的伤心史。 诗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由于这一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息,故反映人民强烈呼声的《诗 经》中的“国风”大部分产生于东迁后——春秋中叶,此外还有歌颂鲁僖公的《鲁颂》四篇, 宋国祭祀先祖的《商颂》五篇,至此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完全产生了。 散文作品: 历史散文: 由史官从历史的立场, 对那些兴亡盛衰的人类史迹加以记载, “左 所谓 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 ,言为《尚书》《汉书?艺术志》。 ( ) 文告体散文: 《尚书》 :上古之书,从前称“书经” ,本是记言的古史,现存《尚书》包括虞、 夏、商、周四个朝代,语言生涩,只是记言的文告,缺乏文采。 编年体历史散文: 《春秋》是记事极简单的历史事件编年纲目,类似后代的新闻标题,只有 片断记录。 语录体散文: 《论语》记言,文字简短,每章叙一事,仅用三数十言,比之《春秋》一言两 语的记事,更进了一步。 4.战国时期(前 475~前 221) :封建制的初步确立期,政治、外交、军事上的激烈斗争更加 升级。 公元前 403 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五霸之一) ,公元前 386 年田氏代齐,遂形成了齐、 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称雄”的局面,顾炎武《日知录》用“邦无定交,士无定主” 来描述战国霸权迭兴的复杂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 “士”阶层的出现:奴隶制崩溃,使“世卿世禄”的宗法制受到冲击,各国贵族出现分化, 其中一部分人地位下降,沦落为“士” 。同时,由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了,大量奴隶变成了 自由的平民,他们中的杰出人才脱颖而出,表现了高度的聪明智慧,构成了“士”的主流。 他们是地位不同的知识分子,往往具有某种专门的学识与特长,积极参与政治、外交活动, 到处游说诸侯,出谋献策,有的还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主张。他们朝为布衣,暮为卿相, 在政治舞台上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 从思想阵地及学术氛围看,春秋战国是一个大解放、大宽松的时代。学术的桎梏被打破了, 风气比较自由,思想理论探讨没有受到压制。人们的主观意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步,逐渐 采取了与殷商西周不同的价值取向。从春秋末年起,文化逐渐下移,教育慢慢向平民开放。 孔子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例,有弟子三千;墨子继起,最先与儒家并称“显学”“孔墨之弟 。 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 ”《吕氏春秋·有度》 )战国中期以后,讲学 从师和著述之风更盛,孟子、庄子、荀子、驺衍、慎到、公孙龙等都是既讲学、又著书。出 现了九流十家,即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家,另有兵家不在其内。 每一家都有大批门人弟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家内部又在不断分化融合成不同的派别和集 团。如儒分为八,墨析为三,法家则融法、术、势三派为一。代表各派别的各种哲学、政治 和学术思想极为活跃,蓬蓬勃勃,呈现出所谓“百家争鸣”的盛况。他们互相驳难,激烈辩 论,唇枪舌剑,自由抒发己见,构成我国学术史上最令后人羡慕的黄金时代,也是我国哲学 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各种学术派别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记录发表出来, 涌现了大批文章和著作, 不同体裁风格的各种散文著作都在这块土壤上繁盛起来。 在文学发展史上,有一个明显的事实,那便是早期诗句的衰颓与散文的勃兴, 《诗经》之后 的三百年,是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胜利的时代,诗歌的声音消沉了,诗坛冷落了,直到战国 中后期,才在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 。在屈原以前,我国诗歌主要是民 歌,是口头流传的集体创作,还没有出现把毕生精力和才能完全倾注于诗歌创作的诗人,屈 原的楚辞, 也是在有了私家著述的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产生的, 所以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 一个作家,他的诗歌创作标志着从集体歌唱到个人著述的新纪元。 (三)文学标准:把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初创期:远古——武王灭商,原始歌谣、神话、传说、宗教祭诗
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袁行霈版文学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五 宋代文学
第五编 宋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易安体、辛派词人、宋初三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江西诗派、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派、唐宋八大家、三苏、别是一家、活法、西昆体 【主要问题】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宋初白体诗人和晚唐体诗人、西昆体的兴衰、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散文主张和创作、王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吴中四士、馆阁体、上官体、沈宋、气来、神来、情来、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歌、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古文运动、长吉体、沉郁顿挫、以文为诗、郊寒岛瘦、诗圣、诗仙、诗鬼、元白诗派、元和体、张王乐府、三十六体、武功体、小李杜、俗讲、变文、花间派、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主要问题】文学的自觉时代、曹植诗歌创作、阮籍诗歌特色及代表作品、太康诗风的特色、陶渊明诗歌特色及意义、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南朝民歌、北朝民歌、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考研笔记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2019年集美大学614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4]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一、考核目标(一)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二)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掌握程度。(三) 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山东大学2019年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大纲
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一、考试目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之一。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素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选拔有素质、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中国文学史》要反映中国语言文学的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研大纲
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相关问题。包括:1.中国古代文学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2.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与审美把握;3.各阶段重要文学理论、文学思潮。二、主要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内容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深圳大学709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考试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四大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汉语和文学基础知识、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学思潮等问题,并适当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部分) 中国文学史 古代 先秦文学 一、 上古神话 什么是神话P23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均被收入《山海经》中 二,先秦散文 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2008,2009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1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试卷编号:B 二零一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 :解词 (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唐传奇 2、 《诗经》 3、唐宋派 4、 自序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2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85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戏剧与影视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0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试卷编号:B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零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解词:(每小题 5分,共 40分 ) 1、乐府诗: 2、咏史诗: 3、西昆诗派: 4、 《金瓶梅》 : 5、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最全)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1.先秦文学 一、填空 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文学基础真题 江西诗派 (97)唐宋八大家(98)元白体(02) 1. 王实甫的《西厢记》的思想艺术上的转变。(04) 2. 说说从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 3. 说说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在今天的意义。(04) 4. 简论宋诗的特质。(13) 中文系课程考试 1. 柳永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