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考点归纳
【名词概念】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主要问题】文学的“自觉时代”、曹植诗歌创作、阮籍诗歌特色及代表作品、太康诗风的特色、陶渊明诗歌特色及意义、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宫体诗的特点及意义、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小说发展状况及其对后世的意义、文论的兴盛
【作家作品】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厦门行》;曹丕《燕歌行》、《与吴质书》;曹植《白马篇》、《七哀诗》、《野田黄雀行》、《洛神赋》;蔡琰《悲愤诗》;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幽愤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咏怀诗》;左思《咏史》;陆机《赴洛道中作诗》、《文赋》;陶渊明《归园田居》、《移居》、《饮酒》、《读山海经》、《桃花源记》、《咏荆轲》、《归去来兮辞》;谢灵运《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鲍照《拟行路难》;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玉阶怨》、《王孙游》;庾信《拟咏怀》、《寄王琳》、《重别周尚书》、《哀江南赋》;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敕勒歌》、《木兰诗》;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郦道元《水经注》;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昭明文选》
核心考案
1、魏晋南北朝时代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原因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征。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征的自觉追求上。
2、乱世文学的三个主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福祸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这种悲剧性的基调又因文人的政治处境而带上了政治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这些主题往往以药和酒味酵母引发开来,药和酒遂与这个时期的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3、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玄学有几个重要的论题: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名理之辨。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的是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和得意忘言的一派。
4、佛教传入对文学的影响
(1)想象世界的丰富。佛教传入以前中高传统的思想中只有今生此世,既无前世也无来世,佛教带来了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以及三界、五道的观念。(2)故事性的加强。佛经中记载的大量故事,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并且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关于反切产生的年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以颜之推所谓汉末说最为可信:“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颜氏家训•音辞》)这正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事。(4)词汇的扩大。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反映佛教概念的词语,也大量进入汉语,使汉语词汇丰富起来。(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观念是脱离脱离儒家强调的政教中心说,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这与玄学有很大关系,而佛教中关于真与空的观念,关于心性的观念,关于境界的观念,关于象和象外的观念,以及关于形神的讨论,也丰富了文学观念。
5、三曹(武汉大学2004年考点)
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6、曹丕诗歌的创作内容
魏文帝曹丕现存诗约四十首,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宴游诗,如写夜游铜雀园的《芙蓉池作诗》,纪游玄武池的《于玄武陂作诗》等。第二类是抒情言志之作。如《黎阳作诗》三首,写曹军南征之事,既描写行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涂炭”志在“靖乱”的决心。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体现了曹丕诗的水平。如《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代刘勋妻王氏杂诗》、《杂诗》二首等。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
7、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叙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遣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派遣内心的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8、曹植诗歌受后人推崇的原因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文采富艳,二是因为他对五言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三是他的不幸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其坎坷的命运,使无数文人深表同情。刘勰说“文帝以位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文心雕龙•才略》),也含有这个意思。古代不少诗人皆以王佐之才自命,却大都身世沦落,而以诗词名世,他们的命运与曹植相似,所以对曹植多有一种认同感。
9、建安七子(山大2004年考点)
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时,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10、建安风骨
这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其文学特点可概括为: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它的一个主题;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是它的另一个主题。
11、《悲愤诗》
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和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540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12、正始文学(苏州大学2005年考点)(参考考研真题精选名解第5题)
13、竹林七贤(山大2003年考点)
魏晋年间,山涛、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王戎七位文人的合称。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称“竹林七贤”。
14、《咏怀诗》(北语2006年考点)(参考真题精选简答第4题)
《咏怀诗》八十二首是阮籍的代表作,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全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或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或者直接感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
15、阮籍诗歌的特点
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阙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作诗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喻写怀抱。阮籍的《咏怀诗》与建安风骨是一脉相承的,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说:“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这主要是由其时代与身世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晋书•阮籍传》)。
16、太康诗风(北大2004年考点)(参考真题精选名解第9题“太康文学”)
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太康诗风的代表主要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模拟《诗经》、汉乐府和《古诗》,成为当时的风气。在诗歌技巧方面,陆机、潘岳诸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由于时代的原因,潘、陆诸人不可能唱出建安诗歌的慷慨之音,也不会写出阮籍那种寄托遥深的作品,他们的努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
17、太康时期繁缛诗风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总之,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
18、咏史诗
以“咏史”为题材,始于东汉的班固。班固的《咏史》诗,直书史实,钟嵘评为“质木无文”(《诗品序》)。曹魏时,王粲、阮瑀有《咏史诗》,曹植有《三良诗》,与左思同时的张协也有《咏史》诗。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19、游仙诗(南京师大2006年考点)
游仙诗是两晋时期的一种诗歌类型,突出体现在郭璞的《游仙诗》上。郭璞的《游仙诗》,今存19首,其中有9首为残篇。他的游仙诗写隐居高蹈,乃是仕宦失意的反映,而非如道家之鄙弃仕途;他所抒发的不是庄子那种逍遥精神,而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他的游仙诗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
20、玄言诗
玄言诗盛行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其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东晋玄言诗的特点,钟嵘《诗品序》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21、魏晋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步入新的阶段。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一种纯哲学的思考。它和两汉的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魏晋玄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经籍的方法,对于打破繁琐经学的统治也起了积极的作用。玄学中崇尚自然的思想,其影响所及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自然”和“真”,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虽还未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体现着这种美的陶渊明的出现,以及嵇康、阮籍、钟嵘、刘勰、萧统等人关于“自然”和“真”的论述,却对此后整个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言意之辩讨论的内容是言辞和意旨之间的关系,其中言不尽意论和得意忘言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代新人所追求的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就是魏晋风流。然而,魏晋玄学作为一种思辨性的哲学是不宜直接转化为文学的,一个直接转化的例子就是占据了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的玄言诗。
22、陶渊明(南京大学2004年考点)
东晋著名诗人,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在士族风气盛行的东晋,他不顾世俗非议,躬耕劳作,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醇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一方面可以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另一方面也可以也可使他们得以休息和逃避。正式这种对陶渊明的强烈认同感,使陶渊明成为一个永不令人生厌的话题。
23、田园诗(苏州大学2005年考点)
田园诗是陶渊明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表现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他有些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朓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河流的趋势。
24、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渊源
关于陶诗的艺术渊源,钟嵘《诗品》曰:“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其后多有反对此说的,今人则多表示赞同。从今存应璩诗以及关于应璩的传记来看,他与陶渊明很不一样,与其说陶渊明诗源于应璩,不如说源于汉、魏、晋诸贤,应璩一人不足以笼罩他。如果一定要说的具体些,可以说陶渊明诗源于《古诗》,又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魏晋诗歌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25、南朝民歌(人大2007年考点)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26、《西洲曲》
《西洲曲》可能经过文人的加工润色,内容是写一个青年女子的相思之情,中间穿插着不同季节的景物变化和女主人公的活动、服饰及仪容的点染描绘,一层深过一层地展示人物内心的情思,将那种无尽的相思表现得极为细腻缠绵而又委婉含蓄。
27、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70首左右。北朝民歌原来大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歌唱,数量虽不多,但内容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8、《木兰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首先,是描写有繁有简,剪裁精当而结构严谨。作者根据人物刻画的需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展示木兰的形象。从时间上说,长达十多年之久;从地域来说,从家乡,到战场,从朝廷,到故乡,空间十分广阔。如此丰富的内容,本来很费笔墨,但诗歌处理得很好。突出出征前、征途中、战场上和归来后几个场面,描写有详有略。其次,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此外,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或叙事、或摹声、或写景,如百川归海,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其中既有朴素自然的口语,又有对仗工整、精妙绝伦的律句。
29、《敕勒歌》
乐府杂歌篇名,北朝民歌,内容反映北方的游牧生活,出色地描绘了北国草原的的辽阔壮美,为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30、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的分类保存情况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西曲两类,还有数量极少的神弦歌。此外,《杂曲歌辞》、《杂歌谣辞》里保存了少量的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大部分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里。多数为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传入南朝,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
31、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的途径
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对峙并未造成文化的隔绝,这一时期南北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仍然是广泛而深刻的。《北史•文苑传》概括地指出:“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这是南北朝文风差异的基本情况。不过,在南北之间,除了统治者的直接推行和交流,通过使臣往来也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从而导致了人才交流与书籍交流,并逐渐促进了南北文风的交融。同时,因割据政权之间的战事而羁留使者,掳掠人才,或由于受到政治倾轧而逃奔敌国,这种楚才晋用的方式,在客观上也造成南北之间的交流。
32、山水诗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在山水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杨方、李颙、庾阐、殷仲文和谢混等人,都曾有过一定的贡献,但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谢灵运。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在当时诗坛上声望很高的颜延之,也写过不少山水诗。他与谢灵运齐名,当时并称“颜谢”。
33、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鲍照诗歌分五古与乐府两大类,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迈俊逸,恣意奔放,颇富浪漫色彩。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代表了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一是对边塞诗的创新,增加了边塞风物和征人边愁的内容。二是对七言体的创制,他是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并取得高成就的诗人,变七言歌行逐句韵为隔句韵,又开创了杂言式七言歌行。另外,模仿南朝乐府的小诗和边塞题材的诗歌对唐代五绝的形成颇有影响。
34、魏晋时期辞赋发展状况
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发展的方向,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随着感情表现领域的扩大,作者的表现力也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大赋与骚体辞赋不同,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响影响的深化。其代表作家是王粲,他的诗赋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代表作是《登楼赋》。
35、《哀江南赋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庾信的《哀江南赋序》是一篇独立的骈文,交代了《哀江南赋》创作缘起,即作赋的背景和原因,概括全篇大意。首段叙自己被羁留北国的怅恨和梁朝覆亡的怆痛,此段叙写自己的危苦,末段悲伤国事。层次分明。本篇在艺术上有显著特征:一是善于运用大量典故表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深刻的思想感情,并在征引典故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少切合时事的新典;二是成熟地运用骈偶技巧,使文意迂曲转折毫不板滞,创造了四、六对句的格式,而又杂以散行,写得纵横自如。
36、庾信诗文在前后期的不同特色
庾信一生以出师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仕梁,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与徐陵的宫体诗号称“徐庾体”,诗风伤于轻艳,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醉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的范围。宫廷文学侍臣的角色,不易表达个人的信念或情操。一些诗作摹景生动,造句新巧,声韵协调,显示出清新俊逸的个人特色。由于萧纲等人力主新变,影响所及,促使当时的创作争奇斗巧,打破成规,开启了唐诗、赋律发展的道路。庾信前期的创作,在这方面颇有贡献,如《乌夜啼》。侯景之乱后,庾信然后42岁奉命以使臣的身份出使长安,因江陵陷落而不得南归,历仕西魏和北周,先后官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虽位高望重,但常有乡关之思和羁旅之情,加上边塞景色和亡国之恨,一发而为歌诗,后期诗作内容广泛,善用典故,工对仗,语言精美,声韵和谐。形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他以乡关之思发为哀怨之辞,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深切的情感,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在《咏怀古迹》中评论其“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是指他后期作品的这种特色。
37、鲍照被认为是“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原因
鲍照对近体诗的形式发展做出了值得注意的贡献,他使诗歌进一步律化和骈俪化,加上广泛的题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使他的诗歌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其辞赋和骈文也达到了六朝的最高水平,成为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
38、元嘉三大家
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辞藻和对偶。
39、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这些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关于谢诗的“自然”,唐释皎然在《诗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说:谢诗的“自然”,既不同于李陵、苏武那种“天与真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的自然,也不同于曹植等人那种“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不由作意,气格自高”的自然,而是“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所谓“作用”就是,就是经营安排、琢磨锻炼。以此而能达于自然,这正是谢诗胜人之处,也是他开启新诗风的关键所在。与陶渊明相比,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
40、永明体(人大2003年,南大2003年考点)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有积极意义。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间,故又称“永明体”。新体诗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其代表诗人有沈约、谢朓、王融、范云、何逊、吴均和阴铿等。永明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他们的优秀之作,毕竟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师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 基础。
41、齐梁文人集团
至齐、梁之世,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对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的影响更深刻。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显著者,主要有三大文学集团: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萧纲文学集团。
42、宫体诗(川大2002年考点)
南朝梁代为宫廷所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奇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代表作家是许陵、庾信父子,始称“许庾体”。风气所至,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许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以说是宫体诗的总集。
43、对宫体诗的评价
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可以说,他们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同对器物的审美观照的心理是一样的。因而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在描写女性的诗歌中,绝大部分是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的生活圈内,包括她们的容貌、体态、服饰及器物方面。这类诗歌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注重辞藻、对偶和声律。宫体诗中有少数作品表现宫中淫荡的生活,如萧纲的《咏内人昼眠》、《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率而为咏》、《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等。咏物之作在宫体诗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这些诗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贫乏,单纯咏物而毫无寄托,只讲究辞藻和对偶。然而就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仍有其贡献。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至于宫体诗语言的风华流丽、对仗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同样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44、《水经注》
作者郦道元,约成书于北魏延昌、正光间(512-525),系替相传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虽然生于南北分裂的时代,一生未能亲履南方之地,但作者潜心撰著此书,引书四百多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注《水经》,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水经注》清朗疏朴的文风,对于唐以后古文学家的游记文影响很大。
45、《洛阳伽蓝记》
北魏杨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主要记载了洛阳佛寺的情况,同时记录了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念沉痛的心情。无论是现实人事或怪异的内容,作者都能栩栩如生地加以刻画,善于寄寓褒贬之意。作者在语言表达上善于使用整齐的句法,主要为四言,有时也适度利用四六骈句,同时又能发挥散句的长处,节奏感与自由韵律得以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典丽而清拔的风格。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重点归纳考研笔记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 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2019年集美大学614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614]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一、考核目标(一)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二) 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掌握程度。(三) 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理论、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山东大学2019年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考研大纲
617-中国文学史(含现当代)一、考试目的《中国文学史》是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础科目之一。其目的是考察考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素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选拔有素质、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中国文学史》要反映中国语言文学的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研大纲
2019年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代表性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相关问题。包括:1.中国古代文学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2.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与审美把握;3.各阶段重要文学理论、文学思潮。二、主要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内容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深圳大学709中国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考试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四大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汉语和文学基础知识、作家作品、文学派别、文学思潮等问题,并适当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部分) 中国文学史 古代 先秦文学 一、 上古神话 什么是神话P23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均被收入《山海经》中 二,先秦散文 散文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2008,2009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1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试卷编号:B 二零一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 :解词 (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唐传奇 2、 《诗经》 3、唐宋派 4、 自序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2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二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85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戏剧与影视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92010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
试卷编号:B 河南师范大学 二零一零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 科目代码 : 842 名称:中国文学史 适用专业或方向: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须在答题纸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答题纸可向监考老师索要) 一、解词:(每小题 5分,共 40分 ) 1、乐府诗: 2、咏史诗: 3、西昆诗派: 4、 《金瓶梅》 : 5、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8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考研最全)
《中国文学史习题与参考答案》 1.先秦文学 一、填空 l.________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________、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3.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考点 文学基础真题 江西诗派 (97)唐宋八大家(98)元白体(02) 1. 王实甫的《西厢记》的思想艺术上的转变。(04) 2. 说说从元稹的《莺莺传》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 3. 说说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在今天的意义。(04) 4. 简论宋诗的特质。(13) 中文系课程考试 1. 柳永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北京大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文学基础考研 竹林七贤(97)孟寒岛瘦(01)《虬髯客传》(02)元白体(02)盛唐气象(15) 敦煌变文(16) 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98) 2. 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99) 3. 论建安文学的风格。(00) 4. 论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创作艺术上的共通性。(09) 5. 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一、汉语基础现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分析描述、简答、论述名词解释考了语义场等5个,每个2分;分析描述考描述声母、韵母、分析合成词的结构、分析疑问句的类型、层次分析、歧义分析;简答考了音位变体、隶变、还有一个记不住;论述考的的层次分析三原则。古代汉语题型:名词解释、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0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试题 中国文学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1、《古诗十九首》2、宫体诗3、词“别是一家”4、拟话本5、桐城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战国策》寓言的特点。2、简述大历诗风的特点。三、论述题:(共30分)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