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研历年真题试题(2004-2014)共10套(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4


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是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事务的主管部门,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社会社会保险基金等是其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内设的社会保险事务管理机构有:
⑴政策法规司。负责起草包括社会保险在内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法规政策。
⑵养老保险司。负责基本养老保险事务的管理。
⑶失业保险司。负责失业保险事务的管理。
⑷工伤保险司。负责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事务的管理。
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综合管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
⑺农村社会保险司。负责乡村社会保险事务的管理。
⑻指数事业单位。例如:社会保险失业管理中心,负责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指导与管理;社会保险研究所,负责社会保险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工作。他们虽然不在行政序列之中,但又直接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服务。
㈡民政部
民政部是中央政府中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它负责管理全国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事业等。民政部内设的相关机构主要有:
⑴政策研究中心。负责研究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项民政工作的政策。
⑵救灾救济司。负责管理灾害救助、贫困救助与特殊救助事务。
⑶最低生活保障司。负责管理面向低收入阶层的最低生活保障事务,组织和指导扶贫济困等社会互助活动,审批全国性社会福利募捐亦言;指导地方社会救济工作。
⑷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司。负责管理全国的社会福利事务(包括老年人、孤儿、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的付利)、福利彩票及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
⑸优抚安置局。负责管理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抚恤及补助事务,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亡抚恤等事务。此外,还有转业军人的安置工作等。
㈢其他部门
⑴卫生部参与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全民卫生保健等事务。
⑵财政部内设社会保障财务司,管理中央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及财务制度等。
⑶审计署内设社会保障审计司,负责对社会保障事务进行审计监督。
⑷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社会保障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等。
此外,一些半官方性质的组织与社会团体,亦参与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如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机构就不同程度地参与着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会产生什么影响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具体来讲:
(1)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与经济都会产生影响。对社会保障制度而言,直接受到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贫困问题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冲击。当前老年人存在“六多六少”现象:经济供养依靠子女多,获得社会保障支持少;女性多,男性少;文盲半文盲多,受教育年限少;丧偶多,身边子女少;闲暇时间多,精神文化生活少;带病多,完全自理少。老年人口生活自理能力在下降,带病老人、残疾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增加,必然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这迫使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起强有力的“安全网”。
②由于就业压力增大,谋生的空间距离延长,因此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的现象增加,养老压力增多,对传统的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对传统社会养老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来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才需要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出现,才促进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来看,比较注重经济的保障功能,却忽视服务的保障功能。在社会转型的过程来看,一方面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经济的保障功能具有被削弱的趋势。另一方面,人们希望家庭养老向社会转化,但人们又担心家庭养老的转化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化的程度会因此而受到挑战和约束。因此,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面临着经济保障的压力,而且面临着服务保障的压力。所以,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顾及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协调问题。这是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社会养老保障绕不开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③人口老龄化所表现出来的人口寿命的增长,必然表现为退休职工平均寿命的增加,这必然会对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必然使个人,家庭,企业的负担会进一步加重。由此,必然进一步弱化家庭的经济保障功能,也必然影响到企业对养老保障的积极性,养老保险的责任全部倾斜于政府,必将加重政府的责任和负担,最终使养老保障难以落到实处。
④由于养老保险制度已经由传统的现收现付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转变,这种制度转变由于对“老人”在新制度以前的养老资金无法落实而产生了被称为“转制成本”的负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负债可指显性债务或隐性债务两种不同的债务。显性债务是指地方养老金当前会计报表上的赤字。从目前总体情况来看,基本养老保险虽然还有一定的积累,但年度收支已经出现了人不敷出的情况,因此积累额正在逐渐减少。地方养老金的显性债务已经凸现。隐性债务是指投保职工的养老金的总权益(包括未来的养老金发放)与养老基金的总资产(包括未来的收入)的贴现值的差额。由于未来职工工资的增长速度,养老金的替代率,养老基金投资的回报率和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等影响收支平衡的因素都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的估计有较大的出入。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间接影响
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等来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产生影响,使之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
①人口老龄化和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会给劳动力成本带来不利影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以及经营状况,最终将会影响到养老基金的收人能力。由于社会保险费用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制造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人壁垒,不利于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覆盖面,从而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大打折扣。
②人口老龄化还会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的影响。根据国际“标准消费人”的理论,认为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消费水平的70%左右,人口老龄化的增长意味着实际消费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是预期的影响。当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变得显而易见时,人们会担心或“预期”今后养老金收人会下降,甚至变得不可靠,因此会为自己的老年经济保障而增加储蓄或减少消费,消费倾向的下降会加剧国内需求的不足,这又会引起经济增长以及就业与工资收人增长速度放慢,最终影响养老基金的收人。
2. 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之间的关系?
答: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当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表明了我国政府关注民生、尊重和保护公民基本人权的决心,也预示着我国将进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之间的关系要做好以下几点:
(1)要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是社会保障的前提,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经济的发展便没有社会保障的发展,社会保障的程度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老年人口是社会的重要资源,老年人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老年人要充分融入和参与社会,消除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消除对老年人的怠慢、虐待和暴力行为,改善他们参与社会的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
(2)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继续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要将社会保障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缩小社会不公平,化解困难群众的生活风险,增强国民的心理预期,促使整个社会协调、稳定、健康发展。应当看到,加入WTO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劳动者的就业格局正在被重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将持续加快,就业压力也会持续扩张,职工下岗率的上升不可避免,收入分配差距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人们对社会保障权益的要求将日益强烈,因社会保障缺位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呈现增加趋势,一些隐性的问题将显性化。因此,我国事实上已经处于一个社会风险持续增加或者说是不太稳定的时期。这一基本判断决定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成为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处理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要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的同步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的,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又制约着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使国家不断迈向文明和进步,使百姓安居乐业,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伴生的一项制度,它是市场经济国家为解决“市场失灵”、达成社会公平所采取的途径。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规律是优胜劣汰。就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来说,由于每个社会成员的教育背景、工作能力、拥有的资源和信息的不同,在分配领域中必然出现差异,从而带来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并引发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对经济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一部分国有企业被兼并破产,还有相当部分企业因严重亏损而面临困境,由此出现了大范围的下岗和失业现象,一些国有企业的职工以及部分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不如从前,巨大的反差使这部分人群产生失落心理,对未来失去信心。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镇低收入人员也在增多,而农村的贫困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制度上和法律上加以解决。
各国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保障是政府通过法律和制度手段,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救助和服务,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其对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保障有利于实现公民的生存权。生存权是人权的基本内容,它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权利,是基于人类生存本能而自然产生的。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风险,基于人的生存权保障,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对这些陷入生存困难的人们给予救助,而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遭受风险的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因此,社会保障是实现公民生存权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人的尊严和价值目标的保障体现,“只有在充分的‘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同时有精神自由——人们的人格才能得到公平发展。
第二,社会保障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社会正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社会正义主要体现在社会分配的公正。在追求正义和公平的目标中,社会保障就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在一个正义的社会,必然有财富的不断移转,从最富有的移转到最贫穷的人”。社会保障具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功能,通过社会保障基金在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转移支付,使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向低收入者倾斜,从而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维持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以实现社会公平。
第三,通过社会保障实现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稳定的基础主要取决于人们心态的稳定,而心态稳定又来源于人们的安全感,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为人们提供这种安全感。社会保障通过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通过尽可能地消除贫富之间的差距,能够创造一个公平和合理的社会环境,最终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从社会保障制度获得利益,并对未来的生活有良好的心理预期,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分析题(本题体32分)
试分析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答: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险范围过窄。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自建国以来几十年,从国有企业扩大到集体企业,并在农村试行养老保险和推广合作医疗,成绩卓著。但就全国范围来说仍显得过于狭窄。从人口来说,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基本上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城市来说,享有社会保障待遇的只限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而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再一个时期内没有实行基本的保障制度;此外,占我国工业总产值半壁江山的乡镇企业至今未施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如此庞大的人口没有或缺乏社会保障,对于劳动者素质的保护,对于社会的稳定,对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疑是不利的。
(2)国家、企业负担过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强调国家、企业在社会保险中的责任,而受保人一旦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即可终身享受,无须有大的负担。下述三种情况使国家和企业不堪重负:一是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离退休人员大规模增长,退休金开支越来越大;二是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公费医疗支出十分庞大,加上管理不尽合理,浪费惊人;三是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迈不出步伐,企事业单位人满为患,生产效率低下,但平均型的福利费用却大幅度增长,入不敷出。
(3)个人积极性难以调动。我国社会保障的水准虽然不高,但对于受保人来说,从出生到死亡均可享受各种保障待遇,的确减少了人们的许多后顾之忧。然而这种保障制度,只与你是否在保障的范围内有关,一旦进入范围,与你个人的生产效率、对国家的贡献全然无关。久而久之,客观上助长了人们的懒惰行为。个人考虑的是如何多争取一些福利待遇,不争白不争,而很少考虑个人对企业的贡献。于是出现了公费医疗药品倒流入自由市场、你死我活地争夺企业住房、享受长期离休在外搞第二职业而企业效益无人关心的怪现象。
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固然需要长期努力。但努力的基本方向是明确的,这就是:
第一,要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所谓市场经济,简而言之就使通过市场调节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就是要保证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如果我们的新制度既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又不能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那就会拖改革的后腿。在新的经济体制中,企业实施长的主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倒闭、兼并、组合等都是不可避免的。新的失业保险制度就要适应企业的变动,同时又能切实地保障职工的基本利益。这就需要制定职工基本生活费用标准,扩大享有失业费用的人员范围,建立劳动力市场等等。
第二,要调动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来看,光有单方面的积极性很难建成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过去施行的“大锅饭”做法,西方国家施行的“全民福利”,都有不少弊端。现在的主要做法是:在国家一个积极性上,加上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我国的公费医疗制度国权权由国家负担,后改为国家和企业共同负担,但长期缺少了一个个人负担,造成医药资源的极大浪费。改革以后实行三方共同出资,建立医疗保障基金。其中个人出资部分在现有基础上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将进一步提高,以改变国家、企业负担过重的不合理局面。同时开发保险公司的健康医疗保险项目,多渠道地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第三,要有更广的覆盖面。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前景应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社会成员的生活向高质量、更安全的方向迈进。我们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项目还较单一,人员也不够宽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内容将逐渐增多,受保的覆盖面将更大。我国目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还较少,将来要进一步扩大受保面,尤其要加快发展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彻底改变目前农村绝大部分人口尚无养老保险的不合理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保障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社会保险: 2.社会优抚: 3.人口老龄化: 4.完全积累制: 5.合作医疗: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
2.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框架。
3.简述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趋势。
4.简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试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试析社会保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保障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社会保障 2.帕累托最优  3.公积金  4.现收现付制  5.慈善事业    6、福利国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3.比较社会保障不同模式之间的异同 
5.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对社会保障制度影响重大的理论流派有哪些?这些理论流派有何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影响因素。
2.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七.分析题(本题30分)
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保障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社会保障 2、贝弗里奇  3、剩余模式  4、福利国家  5、贫困陷阱 6、中间道路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社会保障具有那些本质特征?
2.职业福利与社会福利有哪些显著区别?
3.试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4.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5.试比较社会保险征税模式与征费模式。
三、论述题(从下列试题中选作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
2.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3.论社会保障立法理念及其演变。
四、请列出你阅读过的主要社会保障专业图书,并就其中有代表性著作(1~2部)谈谈你的学习体会及评论性意见(本题20分)

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硕士生入学考试《社会保障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济贫法》 2、慈善事业  3、贫困陷阱 4、企业年金 5、家庭保障
二、简答题(从下列选作四题,每题12分,共48分)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确保社会公平?
2.为什么失业保险要确定最长给付期?
3.为什么说社会保险制度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
4.请简述社会救助的特点。
5.简述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架构及其职能。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会产生什么影响?
2. 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之间的关系?
四、分析题(本题体32分)
试分析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硕士生入学考试《社会保障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新历史学派 2.社会保障基金 3.福利经济学 4.社会福利 5.《正义论》 6.《工伤保险条例》
  二、简单题
  1.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意义。
  3.为什么在工伤保险制度中,不要求参保个人缴费?
  4.简述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线索、背景、事件)。
  5.比较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差异。
  三、论述题
  1.试述做实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意义及途径。
  2.简述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举三个例子)。
  四、分析题
  怎样理解社会保障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保障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统筹 2.帕累托最优 3.农村合作医疗 4.给付确定型 5.职业福利 6.市场菜篮子法
  二、简单题
  1.现代社会救助与历史上的救灾济贫相比,发生了那些变化?
  2.社会保障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
  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4.比较社会保障制度与慈善事业之异同。
  5.简述智利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
  1.试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现状进行基本评估。
  2.试分析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的关系,您认为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哪种模式更能够应付人口老龄化危机?说明理由。
  四、分析题
  2006年,上海社保局养老保险基金腐败案被查处,基本案情是上海年金中心先后将34.5亿元资金通过委托奖金运营方式拆借给一家民营投资公司及其股东。在这一案件中,上海市部分官员严重违反财经纪律、收受贿赂,与不法商人勾结,导致上海年金中心将数十亿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高速公路,甚至进军电气市场。上海社保基金腐败案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随后,审计署对29个省市区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审计,又发现71亿违规使用,部分资金已经无法追回。
  针对上述材料,试分析社保基金违规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保障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慈善事业 2.军人保障 3.劳动保险条例 4.残疾人福利 5.农村五保制度 6.福利国家
  二、简单题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
  2.目前我国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哪些特点?
  3.在失业保险制度中,为什么要规定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
  4.为什么说残疾人福利事业最能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平?
  三、论述题
  1.你如何看待“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
  2.试结合我国近30年的发展论述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之关系。
  四、分析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速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结合社会保障,谈谈你对以上论述的看法。

2010年劳人院社会保障真题(社会保障、社会学、管理学)
社会学部分
一、简答
1、简述初始社会化2、先赋性角色与自致性角色3、社会互动的类型
二、论述
1、社会角色的扮演2、现代化转型对我国社会分层的影响3、社会角色的冲突类型及解决办法
管理学部分
一、简答
1、MBO的优缺点2、组织设计的原则3、平衡记分卡法的优缺点
二、论述
1、公平理论及对管理实践的意义
2、群体决策的特点是什么?谈谈常见的群体决策的技术有哪些?
3、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社会保障学
一、名词解释
1、赈济说2、福利国家3、差别费率4、残补型模式5、社会保障基金6、法律援助
二、简答题
1、谈谈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中政府的责任
2、简述制约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因素
3、为什么要强调维护社会保障公平性的价值取向?
4、立法先行是国际社会保障改革的惯例,试分析一下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为什么没有做到立法先行?
三、分析
1、美国和英国同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实行的却是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试通过对比谈谈你的看法。
2、社会保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四、论述题
评价一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状况。
 


相关话题/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