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研历年真题试题(2004-2014)共10套(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4
(2)服务对象不同。职业福利又称职工福利,集体福利,职工生活福利等,其福利服务的对象为职工及其家属;而社会福利面向全体国民。
(3)实施主体不同。职业福利的服务实施主体是行业或单位;而社会福利的实施主体是支政府。
(4)内容不同。职业福利是保证职工及其家属的一定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工资收入以外的津贴,设施和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而社会福利内容广泛(如国民教育福利、住宅福利、职业福利及社会化的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残疾人福利等),层次众多。
(5)目的不同。
职业福利的目的是吸引和留住、培养、激励人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是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社会福利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为目的,属于社会政策的范畴,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一种手段。
3.试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答: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如下:
(1)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庇古
庇古把福利经济学的对象规定为对增进世界或一个国家经济福利的研究。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
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2)主要代表人物罗宾斯、卡尔多、希克斯、勒纳的新福利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受到罗宾斯等人的批判。罗宾斯认为,经济理论应当将价值判断排除在外,效用可衡量性和个人间效用可比较性不能成立,福利经济学的主张和要求没有科学根据。继罗宾斯之后,卡尔多、希克斯、勒纳等人从帕累托的理论出发也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同罗宾斯不同的是,他们认为福利经济学仍然是有用的。
1939年,卡尔多提出了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的问题。此后,希克斯、西托夫斯基等人对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继续进行讨论。他们主张把价值判断从福利经济学中排除出去,代之以实证研究;主张把福利经济学建立在边际效用序数论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边际效用基数论的基础之上;主张把交换和生产的员优条件作为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反对研究收入分配问题。卡尔多希克斯、勒纳、西托夫斯基等人建立在帕累托理论基础上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作新福利经济学。
新福利经济学主张效用序数论,认为边际效用不能衡量,个人间效用无法比较,不能用基数数词表示效用数值的大小,只能用序数数词表示效用水平的高低。新福利经济学根据效用序数论反对旧福利经济学的福利命题,特别是第二个命题,反对将高收入阶层的货币收入转移一部分给穷人的主张。
新福利经济学根据帕累托最优状态和效用序数论提出了自己的福利命题: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前两个命题是为了回避效用的计算和个人间福利的比较,从而回避收入分配问题,后一个命题则公然把垄断资产阶级福利的增进说成是社会福利的增进。
新福利经济学家认为福利经济学应当研究效率而不是研究水平,只有经济效率问题才是最大福利的内容。勒纳、霍特林等人对经济效率问题作了论述。经济效率指社会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补偿原则是新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福利经济学认为,帕累托的最优状态“具有高度限制性”,不利于用来为资本主义辩解,为了扩大帕累托最优条件的适用性,一些新福利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福利标准和补偿原则。
(3)伯格森、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论派
卡尔多、希克斯等人的福利经济理论,受到伯格森、萨缪尔森等人的批判。伯格森于1938年发表《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一文,提出研究社会福利函数的“新方向”,认为卡尔多、希克斯等人的新福利经济学把实证问题和规范问题分开、把效率问题和公平等问题分开的企图完全失败。继伯格森之后,萨缪尔森等人对社会福利函数作了进一步论述,形成了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函数论派。
社会福利函数论者认为,社会福利是社会所有个人购买的商品和提供的要素以及其他有关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包括所有家庭或个人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所有个人从事的每一种劳动的数量,所有资本投入的数量等等。社会福利函数论者通常用多元函数来表示。
社会福利函数论者认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不是一个而是有许多个。帕累托未能指出在哪一种状态下社会福利是最大的。他们认为,要达到唯一最优状态,除了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这就是福利应当在个人间进行合理分配。
经济效率是最大的福利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最大福利的充分条件。社会福利函数论者根据假定存在的社会福利函数作出一组表示社会偏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并根据契约曲线作出一条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和效用可能性曲线相切的切点,代表受到限制的社会福利的最大值。
(4)阿罗的“不可能定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罗继续研究伯格森。萨缪尔森等人提出的社会福利函数。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中,阿罗认为,社会福利函数必须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纳成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才能从社会偏好次序中确定最优社会位置。
阿罗定理在福利经济学中被称作“不可能定理”。阿罗本想通过大量的论证对伯格森、萨缪尔森等人的社会福利函数修残补缺,但客观上却证明了不可能从个人偏好次序达到社会偏好次序,也就是不可能得出包括社会经济所有方面的社会福利函数。
近年来,西方经济学家着重对福利经济学中的外部经济理论、次优理论、相对福利学说、公平和效率交替学说、宏观福利理论等领域进行了讨论。这些“新”理论一方面企图说明,现代西方国家可以通过政府干预调节价格和产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企图说明,现代西方国家的分配制度虽不合理,但是如果加以改变,则可能更不合理,一切人为的改善分配状况和增进福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
4.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答: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界定,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由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六项制度构成,基本内容有:
(1)社会保障制度
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其中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涉及面最广、社会需求最迫切的社会保险项目。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对原有的一些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将更加健全,同时,将可能增加一些新的保险项目或者在原有的保险项目中增加新的内容。
(2)社会救济制度
包括城乡贫困户救济和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救济。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社会按法定的标准,向不能保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公民,提供满足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对象大致有:农村贫困户、城市贫困户、城乡特殊困难对象等。社会救济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虽然在当时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着政策不统一、管理不规范、覆盖面小、工作随意性大等缺陷,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对传统的救济制度进行了改革。在灾民救济方面,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方针,确立了生活救济和扶持生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逐步建立了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的新体制。在贫困户救济方面,探索建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家庭实行差额补助。目前全国有180多个城市和200多个县建立了这项制度。在21世纪,我国城乡的社会救济制度改革将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救济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3)社会福利制度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福利,泛指有关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差不多把它当作社会保障的同义词。这在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大体上都是这样。狭义的社会福利则把社会福利作为对社会弱者所提供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和保障。在我国通常把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其内容主要有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职工集体福利、民政部门主管的特殊福利和街道、居委会举办的社区社会福利服务。职工集体福利的项目大约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货币支付的各种福利补贴;二是为职工提供生活方便而举办的集体福利设施;三是为提高职工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文化生活服务。特殊社会福利主要以无经济收入和生活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等特殊社会群体为对象,主要通过集中收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方式,为他们提供生活供养、疾病康复和文化教育等福利服务。社区社会福利服务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由街道、居委会向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21世纪,应该是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集体福利事业改革的步伐将加快,企业、单位办福利的功能将逐步向社区和社会转移,特殊社会福利事业将形成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及个人共同举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社区社会福利服务将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并走上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整个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水平将有极大的提高,将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优抚安置制度
它是一项具有物质补偿和政治褒扬相结合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其保障对象是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及其家属,统称为优抚对象。具体包括: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退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保障的内容主要有国家抚恤、群众优待、就业安置、扶持生产和生活照顾等方面。我国的优抚安置制度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建国以后,这项制度的政策法规日益健全,优待抚恤的标准有所提高,就业安置、生产扶持和生活服务等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保障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防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1世纪,优抚安置制度将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优抚对象的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水平将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得到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退伍军人和志愿兵就业安置制度将逐步形成,而且不断完善。
(5)社会互助制度
它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倡导和组织下,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扶弱助残、邻里互助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互助互济活动,丰富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在现阶段,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损赠接受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募集衣被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捐赠制度;各地广泛开展了“一助一”、“一帮一”等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在21世纪,我国的社会互助政策、法规将日臻完善,工作机构和工作体系趋于完整,并逐步形成规范化的社会互助制度。
(6)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它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和完善。21世纪,我国的人口将增长到15亿左右。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度里,增强社会成员的自我保障意识的引导,和鼓励人民群众通过个人储蓄积累,以预防未来的生活风险是极为必要,而且也是十分迫切的。对个人储蓄积累保障,有三种理解和界定:①这是国际劳工组织的观点,称为储蓄保险基金或公积金。它是指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发展中国家适宜采用此方法,一般称之为“中央公积金计划”。储蓄基金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手段,工人和雇主按规定向中央储蓄基金会交纳保险费,加上定期的利息收入,单独记入个人贷方账户。当发生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或患病时,将积累的储蓄加利息发给工人或其家属。有人认为,这不是一种真正的社会保障计划,因为被保护的工人之间不分担风险。此外,有些人士主张,应在适当时期把储蓄基金制度转化为社会保险制度。②对没有建立起保险制度的地区或没有列入社会保险范围的公民,在有收入的时期,将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备减少、中断收入时维持生计之用。储蓄的方法既可采取银行存款方式,也可采取向人寿投保的方法。③对已包括在社会保险范围之内的劳动者,除向社会保险机构按标准纳费外,再另外定期或不定期缴纳保险费,以作为补充保险;或另外向人寿保险公司投保,以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
以上六个方面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六项制度将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也有可能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建立新的社会保障项目和制度。
5.试比较社会保险征税模式与征费模式。
答:㈠征税模式
税收是国家财政基本的、稳定的来源,其特点是标准统一、强制征收、统收统用。通过征税方式形成社会保障基金,是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官场做法。一方面,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必然来自于税收(少数情形下,国家亦可以通过发行特种债券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另一方面,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国家(尤其是福利国家)也采取征税方式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因此,征税方式称为社会保障最为重要的筹资方式之一。
征税方式得好处在于强制性强,负担公平,有利于提升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不足之处在于税收形成财政资金后只能通过年度预算来安排,且通常以年度收支平衡为基本目标,从而事实上无法积累社会保障基金,进而无法抗拒周期性的社会保障风险,如一旦遇到经济危机导致大批工人失业,或者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均可能因缺乏社会保障基金积累而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冲击。
㈡征费模式
征费方式一般限于社会保险,但因社会保险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收支规模甚至占到一些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收支规模的80%以上,从而使这种筹资方是与征税方式几乎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征费方式的特点是在强制征收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既可以采取类别费率,也可以采取综合费率;既可以混合筹集,也可以分项筹集。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通常在国家税务系统之外设立单独的系统来承担。
三、论述题(从下列试题中选作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
答:(1)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的含义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市场调节社会经济活动,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社会保障是指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由国家和社会举办的,对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中断就业机会以及遭受自然灾害时所给与的物质帮助,以此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系统。
(2)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市场经济有许多优越性,但也有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分配不均,产生两极分化;另一方面由于市场 机制和竞争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必然会使一些企业在竞争中失败、亏损乃至破产而导致职工失业,使职工失去生活来源,生存受到威胁,这就需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失业者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调节和缩小分配上的不均衡,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所谓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及遭受其它灾难时,保障他们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行为、机制和制度的总称,以维护社会安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它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等。
②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是所有社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只要存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就始终存在。但市场经济的高效率和高风险,使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保障对经济的发展也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完整而巨大的维系作用。纵观历史的发展,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正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特别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大量工人失业,阶级矛盾尖锐以至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社会保障法律,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用社会保障的手段来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每一次发展都无不与市场经济有密切的关系,都是为了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③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必要的稳定机制。市场经济运行实质上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过程,而这种配置又主要是靠市场竞争、市场供给和价格参数实现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客观上要求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经济主体有均等的机会,而竞争的结果又一般是非均等的。这种竞争机会的均等性和竞争结果的非均等性的矛盾,则是激励劳动力竞争热情和积极性的动力和压力。对于那些无力参与竞争和竞争中的被淘汰者,则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予以基本生活、生命上的必要保障,以维系社会劳动力生产的需要,并随时为经济系统的运行补充必要的劳动力,否则社会就不能安定,市场经济不能正常发展。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是维系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④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宏观调控机制的重要内容。政府宏观调控是减少和避免市场机制缺陷的必要措施,社会保障正是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重要内容。从宏观角度看,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社会保险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保障机制;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是调整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矛盾的必要的协调机制;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与支付又是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使国家能对国民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尽量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矛盾,确保市场稳定;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向是国家用以调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的这种再分配功能虽然不能直接改变国民财富的总量,但能直接改变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比例和流量。通过社会保障在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还能通过互济来调节收入的流量,调节收入差别,能使多数劳动者和贫困者保持一定的消费水平,直接或直接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增加社会总需求和扩大社会需求的市场调节空间,从而刺激供给和经济增长,达到调节供给比例和经济结构等目的。
(3)市场经济下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第一,建立和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满足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求的法定保障,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以及社会互助、个人储蓄、商业保险等。其中社会保险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社会救济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社会福利构成我国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商业保险则属于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通过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建立统一协调的社会化管理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管理是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机构重叠、相互扯皮、管理混乱,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打破部门界限,由原来的部门化管理转向社会化管理,由原来的城乡二元化转向城乡一元化,建立统一协调的社会化管理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第三,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多渠道筹集资金。社会保障要由过去只局限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进一步向集体、乡镇、私营、个体以及三资企业职工扩展,不论属于何种所有制性质和经济类型的职工都应属于社会保障的范围,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同时改变过去基金筹集渠道单一的状况,多渠道筹集基金,要由过去的社会保障基金由企业、国家承担,变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合理分担,以增强职工个人的保障责任感;同时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手段,使社会保障基金获得稳定可靠的来源,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得到积累和增加。
第四,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保障的管理也应依法进行。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各主管部门制定一些政策和文件加以指导,属于行政管理。由于缺少统一的法制管理,往往导致社会保障管理混乱,随意性很强,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难以处罚。因此,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的加强,必须制定一整套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使社会保障最终实现依法管理。
第五,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营运管理和监督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营运不仅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而且它的增值还能为提供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创造条件。因此,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营运管理,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营运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它的安全性、盈利性,并做到专款专用,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不断增值。
2.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答:(1)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含义
所谓收入分配,就是对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进行的分配。收入分配分为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两种类型。社会保障是指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由国家和社会举办的,对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中断就业机会以及遭受自然灾害时所给与的物质帮助,以此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系统。
(2)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关系主要体下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保障制度是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的有效经济杠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过分悬殊问题。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的运作,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太窄,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集体所有制职工享受,而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员工却很少享受。这种在享受社会保险方面的不均等性,使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②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但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占有资源和本身能力的不同,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贫富收入差距也快速拉大。此外,不同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可以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村“五保户”、受灾群众、优抚对象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及时调度资金,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并根据经济增长情况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通过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人群之间收入的相对均衡,缩小收入差距,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供坚实基础,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③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是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就业是前提,没有就业,就谈不上收入分配,个人的生活也就没有保障,积极促进充分就业,通过收入增长的途径,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从源头解决社会致贫的根源;收入分配是建立在就业基础之上的,但国家可以通过对制定法规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是最后一道“安全网”,它能够调节由于失业、分配不公等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
(3)在收入分配中要加速实行社会保障原则。
在一次分配(工资收入)中,要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在二次分配(社会保障)中,要考虑社会公平的要求;在三次分配(慈善事业)中,要照顾特困人员的需要。社会分配既要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两极分化。收入分配存在着差距是必然的、正常的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且超过了一定的警戒线,对于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国家长治久安,都必然会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出现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已经带来众多社会矛盾,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并且需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以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产生的诸多不稳定因素。
相关话题/社会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研复习讲义
人大社会保障学讲义 第一章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与理论框架 一、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 n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分支 n社会保障学应当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即是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科学。 二、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三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山东大学2019年641社会保障概论考研大纲
641-社会保障概论一、考试目的社会保障概论是社会保障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考试,评估学生对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应用的能力。三、考试内容本课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研专业课辅导班-医改方案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考研专业课辅导班-医改方案内容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社会保障考研辅导班-资料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社会保障考研辅导班-资料试题 社会学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名词解释: 1、社会化 2、初始社会化 简答: 1、社会化的类型★★ 2、社会化与社会运行的关系★★★ 3、社会化的主体,作用以及其特点★★★★ 4、社会化的生命周期★★ 5、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论述: 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2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考研资料整理
《社会保障概论》 第一章绪论 1. 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 1)社会保障的涵义; 2)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自的特点; 3)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含义( 2013 简答题、2011 辨析题)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考研社会保障学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社会保障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其功能1、社会保障:以政府职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生活发生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社会保障分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十六届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社会保障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839社会保障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社会学部分一、简答1、简述初始社会化2、先赋性角色与自致性角色3、社会互动的类型二、论述1、社会角色的扮演2、现代化转型对我国社会分层的影响3、社会角色的冲突类型及解决办法管理学部分一、简答1、MBO的优缺点2、组织设计的原则3、平衡记分卡法的优缺点二、论述1、公平理论及对管理实践的意义2、群体决策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河北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财政学,社会保障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社会保障85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考研专业课试卷社会保障 858上传的附件432387ae1dbe45825965aabc1dfb267a.rar(204.46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社会保障44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考研专业课试卷社会保障 445上传的附件bea0e81f5414fd1b19d022a66c6998fd.rar(2.55M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社会保障学32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考研专业课试卷社会保障学 327上传的附件fd1014a49b41cbe582dc7b7e6ccf5c0e.rar(2.04M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社会保障学33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考研专业课试卷社会保障学 331上传的附件6ce4184838a08553b3ad59e2e8bf6194.rar(1.26M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5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考研专业课试卷社会保障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455上传的附件8f0dc810376fb9439adcf6478778ab74.rar(2.73M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江西财经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社会保障
江西财经大学2005年考研专业课试题(A卷):社会保障 专 业:社会保障考试科目:社会保障重要提示:考生必须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本试题上的任何标记均不作判题依据一、辨析题:对下列提法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并进行适当的理论点评(每小题6分,共30分,不作点评者不给分)1、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为个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