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牙周病学复习讲义(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8
③ 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
④ 牙槽骨的吸收
二、牙周病药物治疗的原则(ZW)
1、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
2、用药前应清除菌斑、牙石
3、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量作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4、尽量采用局部给药途径
第二节 牙周炎的全身药物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全身应用
(一)优点(ZW)
1、药物作用可达深牙周袋的底部及根分叉等器械难以达到的区域
2、可杀灭侵入牙周袋壁的微生物
3、可清除口腔中非牙周袋区域的病原微生物
(二) 缺点(ZW)
1、全身用药后,到达袋内浓度相对较低
2、易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
3、易产生副作用
4、易引起菌群失调
5、有些患者不易坚持按医嘱服药,影响疗效
(三)常用的抗菌药物(ZW)
1、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
① 甲硝唑:
A:特点:治疗专性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治疗混合感染有效
B:适应症:适于各型牙周炎、坏死溃疡性龈炎、拔牙后G-菌感染以及与其他抗生素联用治疗重度牙源性感染
C:不良反应:与酒类作用导致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口内金属异味
D:用法:每次口服200mg,每日3~4次,连续服用5~7天
② 替硝唑:
A:特点:比甲硝唑疗效更高,吸收迅速、完全,半衰期长、疗程更短,不良反应较小
B:口服首日顿服2g,以后每日2次,每次0.5g,连续服用3~4天
③ 奥硝唑:成人500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3天
2、四环素族药物——四环素
① 特点:四环素是广谱抗生素。小剂量、低浓度的四环素对青少年牙周炎有一定的疗效,能抑制牙周袋内多种微生物的生长,能抑制胶原酶活性,阻止骨吸收,对骨和牙有高度亲和力,在龈沟内药物浓度高
② 用法:250~500mg/次,每日4次
3、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
① 特点:对G+菌及部分G-菌有强力杀菌作用,与甲硝唑联合使用治疗侵袭性牙周炎,可增强疗效
② 用法:每次口服500mg,每日3次,连续服用7天
4、螺旋霉素:
① 特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G+菌抑菌力强,对G-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它能有效地抑制黏放线菌、产黑色素拟杆菌群以及螺旋体等,在龈沟液中的药物浓度高,为血清浓度的10倍
② 用法:200mg/次,每日4次
5、红霉素、罗红霉素:大环内酯类
(四)全身用抗菌药的的疗效
1、近期疗效:牙周探诊深度变浅,牙周附着增加
2、远期疗效
(五)影响疗效的因素(ZW)
1、药物对组织的吸附
2、感染的类型
3、耐药性
4、菌斑生物膜
5、药代动力学:浓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具有抗菌后效应的抑制剂
6、药物的配伍:
① 杀菌剂(如青霉素)和抑菌剂(如四环素)同时应用会产生拮抗作用
② 先用多西环素抑菌,再用甲硝锉杀菌,即可避免药物拮抗作用
(六)联合用药(ZW)
优点:1、联合用药可以使抗菌范围广
2、药物重叠抗菌作用,可防止耐药性
3、药物协同作用,减少每种用量
常用的联合用药:1、甲硝唑+阿莫西林
2、甲硝唑+安奇
3、甲硝唑+强力霉素
4、甲硝唑+羟氨苄青霉素、螺旋霉素、四环素类等合用
二、调节宿主防御反应的药物治疗(SX)
1、对宿主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调节
2、小剂量多西环素的全身应用
3、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全身应用
4、预防骨质疏松的药物
5、中药的全身应用
第三节 牙周病的局部药物治疗
优点(ZW):① 用药量少
② 局部药物浓度高,效果好
③ 避免全身用药的一些不良反应
④ 患者依从性好
⑤ 不易产生耐药菌
缺点(ZW):① 作用范围窄,价格贵
② 治疗部位会受到未用药部位残存微生物的再感染
③ 难以杀灭进入牙周组织内和口腔其他部位的致病菌
目的:① 作为牙周炎的辅助治疗
② 预防或减少菌斑的形成
疗效取决于:① 药物能否到达病变区域
② 到达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是否足够高
③ 药物在病变部位作用的时间是否足够长
一、含漱药物
1、0.12%~0.2%氯己定液 (洗必泰)
每日含漱2次,每次10ml,含漱1min
2、1%过氧化氢液
3、西吡氯烷(西吡氯铵)
4、三氯羟苯醚
5、氟化亚锡液
二、涂布消炎收敛药物
作用:杀菌、防腐、收敛、促进上皮生长、溃疡愈合
1、碘伏
2、碘甘油
3、碘酚
三、冲洗用药物
(一)冲洗方式
1、龈上冲洗
2、龈下冲洗
3、种植体周围冲洗
(二)常用的冲洗器具及冲洗方法
1、注射针筒加弯曲的钝针头、
2、家庭用自动加压冲洗器
3、带部冲洗系统的超声洁牙机
(三)常用的冲洗药物(SX)
1、3%过氧化氢液
2、0.12%~0.2%氯己定
3、聚维酮碘
四、缓释及控释抗菌药物
将抗生素或其他药物置于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空心微管、薄膜或凝胶中,置于牙周袋内,让药物缓慢、有控制地释放,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使病变组织能较长时间维持有效药物浓度的特定药物剂型,达到抗菌抑菌的目的
(一)牙周缓释抗菌药物
1、优点:① 牙周袋内药物浓度高
② 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③ 显著减少用药剂量,避免或减少毒副作用
④ 减少给药频率减少患者复诊次数
⑤ 由医师给药,依从性好
2、缺点:① 对已侵入牙周袋壁组织中的病原微生物无效
② 对舌背、扁桃体及颊粘膜等处的致病菌无作用
③ 如有多个患牙,需逐一放置药物,较费时
④ 可能诱导袋内耐药菌株的产生
3、适应证:① 经龈下刮治后,仍有较深的牙周袋
② 急性牙周脓肿引流后
③ 牙周瘘道
④ 急性冠周炎
⑤ 不宜全身用药的牙周炎患者
4、类型:① 根据载体的不同分:A:可吸收型
B:不可吸收型
② 根据药物在载体中的形态不同分:A:液态
B:固态
C:半固态
5、常用的缓释抗菌制剂:
① 米诺环素
A:2%米诺环素软膏——派丽奥
是一种可吸收型的软膏状缓释剂,软膏遇水变硬成膜状,可在牙周袋内缓慢释放并保持较长时间的局部药物浓度
B:5%米诺环素薄片
② 甲硝唑:25%的甲硝唑凝胶和甲硝唑药棒是常用的甲硝唑局部缓释剂型,后者
商品名为“牙康”,但局部有效药物浓度维持时间较短,为2~3天
③ 其他抗菌缓释剂:四环素微管、四环素药线、氯已定薄片、强力霉素凝胶等
(二)抗菌药物的控释系统(SX)
药物控释系统:指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改变制剂结构,使药物在预定时
间内自动按某一速度从剂型中恒速释放,使药物浓度较长时间恒定的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
第十六章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第一节 总论
一、牙周手术的发展简史
1、切除性手术
2、重建性手术
3、再生性手术
二、牙周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手术目的(ZW)
1、清除牙周袋壁的病变组织
2、使牙周袋变浅或恢复正常
3、矫正软、硬组织缺陷和不良外形,建立生理性的牙龈外形
4、促使牙周组织修复和再生,建立新的牙周附着关系
5、恢复美观和功能需要以及利于牙齿或牙列的修复
(二)手术时机(ZW)
牙周基础治疗后至少2~3个月时来复查,评估检查结果,对符合适应症者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三) 手术适应证(ZW)
1、经龈下刮治后牙周袋仍≥5mm,探诊后有出血或溢脓
2、基础治疗不能彻底清除根面刺激物者
3、牙槽骨外形不规则,有深得凹坑状吸收、骨下袋等
4、后牙的根分叉病变达Ⅱ°或 Ⅲ°者
5、最后一个磨牙的远中骨袋需手术治疗者
6、存在附着龈过窄、个别牙牙龈退缩等
7、龋坏或牙折断达龈下而影响牙体修复,或前牙临床牙冠短
(四)选择手术方法的要点
1、牙周袋软组织壁的形态特点、厚度、解剖学特点以及是否存在炎症
2、根面牙石等刺激物的存在情况
3、牙槽骨的形态、高度
4、有无适当宽度的附着龈
5、患者对基础治疗后的反应
(五) 手术禁忌证(ZW)
1、局部炎症和病因未消除
2、患者不能配合
3、患有全身疾病且未得到控制
(六) 手术基本要点(ZW)
1、术前准备:牙周基础治疗,控制菌斑,全身健康状况,必要的化验
2、无菌观念
3、无痛手术:常用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
4、减轻创伤
5、缝合
6、牙周塞治剂的应用:含丁香油、不含丁香油
保护、止血、抑菌、促进愈合、防止过敏、甲板作用
7、术后护理:术后用含漱剂等,避免感染,利于愈合
第二节 牙龈切除术及牙龈成形术
牙龈切除术:用手术方法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织或后牙某些部位的中等深度
牙周袋,重建牙龈的生理外形及正常的龈沟
一、适应证(ZW)
1、经基础治疗后牙龈仍肥大、增生,形态不佳或形成假性牙周袋
2、后牙区浅或中深度的骨上袋,袋底不超过膜龈龈联合,附着龈宽度足够者
3、龈片覆盖冠周影响自洁,但位置基本正常的阻生牙
4、骨上袋的慢性牙周脓肿
二、非适应症
1、未经基础治疗,牙周炎症未消除者
2、牙周袋过深,袋底超过膜龈联合
3、牙槽骨病损及形态不佳,需行骨手术者
4、前牙的牙周袋
三、手术方法(ZW)
1、麻醉
2、消毒
3、标定手术切口的位置:切口线位于袋底连线根方2mm
4、切口:外斜切口是刀刃与牙长轴呈45°角,切入直达袋底处,龈乳头的切除
5、用龈上洁治器:清除牙石及肉芽组织
6、修整牙龈:形成牙龈的生理外形
7、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压迫止血
8、术后处理:放置牙周塞治剂
四、术后注意事项(ZW)
1、术后术区暂时不刷牙:0.12%氯已定含漱
2、不用患侧咀嚼,防止牙周塞治剂脱落和伤口出血
五、术后愈合(ZW)
1、组织学愈合:真正完全愈合需5~6周
① 上皮:术后5~7天上皮基本覆盖创面,2~3周完成角化
② 结缔组织
③ 结合上皮:术后4~5周形成新的结合上皮
2、临床愈合:术后2周牙龈外观正常,建立正常龈沟
第三节 翻瓣术
一、适应证(ZW)
1、深牙周袋或复杂性牙周袋
2、牙周袋底超过膜龈联合界,不宜作牙周袋切除者
3、有骨下袋形成,需作骨修整或需进行植骨者
4、根分叉病变伴深牙周袋或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
二、手术步骤(ZW)
(一) 麻醉、消毒及常规铺巾
(二)切口(ZW)
1、水平切口
① 第一切口:为内斜切口
优点:
A:将袋内壁上皮和炎症组织切除:可根据袋深度及美观需求要求选择切口位置
B:保留了附着龈
C:龈瓣薄而易贴附与牙面和骨面,愈合快,痛苦小,愈合后牙龈外形良好
② 第二切口:为沟内切口
③ 第三切口:也称牙间切口或牙间水平切口
2、纵行切口
3、保留龈乳头切口
(三)翻瓣——龈瓣的种类
1、全厚瓣:是指全厚度龈瓣及黏骨膜瓣,用于常规牙周翻瓣术
2、半厚瓣:指包括表面上皮及下方的一部分结缔组织,而深部的结缔组织连同其下方的骨膜仍覆盖在牙槽骨上,适用于膜龈手术,防止骨直接暴露
(四)刮治和根面平整
(五)龈瓣的复位
1、原位复位:① 复位于牙颈部
② 复位于牙槽嵴顶处
2、根向复位
3、冠向复位
(六)缝合
1、 牙间间断缝合法
2、牙间“8”字缝合法
3、悬吊缝合法:单乳头缝合法、双乳头缝合法、连续悬吊缝合法
4、褥式缝合法:水平褥式缝合法、垂直褥式缝合法、交叉褥式缝合法
5、锚式缝合:适用于最后一个磨牙远中楔形瓣的缝合,或与缺牙间隙相邻处的龈瓣缝合
(七)牙周塞治
1、含丁香油的塞治剂
2、不含丁香油的塞治剂
(八)术后护理
三、术后的组织愈合
(一) 组织学愈合过程
(二) 愈合方式(ZW)
1、龈缘位置移向根方,牙根暴露:有利于患者自我控制菌斑,保持牙龈健康
2、一般性修复:炎症消退,探诊深度减少
3、长结合上皮愈合:术后上皮细胞很快由牙龈表面上皮向创面爬行生长,最早达到牙根表面并向根方延伸,使原来暴露于牙周袋内的牙根表面被一层长而薄的结合上皮所占据,直达原来的袋底附近
4、牙周新附着:这是理想的愈合方式,通过牙周组织,主要是牙周膜中的前体细胞分化和再生,在原来暴露于牙周袋内的牙根表面上,重新形成牙骨质,其中埋入新生成的牙周纤维,其另一端与新生的牙槽骨相连,形成新的牙周支持组织,结合上皮附着的位置也比手术前更向冠方
(三) 有利于组织愈合的措施
1、彻底切除袋内壁上皮,防止形成长结合上皮
2、术中尽量少暴露骨面,或缩短其暴露时间,手术结束时尽量将龈瓣覆盖骨面
3、根面平整要彻底
4、龈瓣复位后要轻压片刻,使其紧贴牙面,减少血块厚度
5、术后防止感染,防止龈瓣从牙面剥离或撕裂
第五节 切除性骨手术(SX)
切除性骨手术:是用手术方法修整病变区的牙槽骨,使之恢复正常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包括骨成形术和骨切除术
一、适应症(SX)
1、牙槽嵴圆钝肥厚或突出呈壁架状
2、骨边缘线高低不齐或 邻面骨低于颊 、舌面而使骨缘线成反波浪形者
3、浅的一壁骨袋或宽而浅的二壁骨袋难以有新骨修复者
4、邻面骨凹坑状吸收,骨再生的可能性较小
5、向邻近缺牙区倾斜的牙齿
6、根分叉病变为Ⅱ°但附着龈宽度较窄、或根分叉病变为III°
二、手术方法(SX)
1、翻开骨膜瓣
2、用涡轮手机上的8号圆钻去骨
3、龈瓣复位时应完全覆盖骨面
4、其余步骤同翻瓣术
第六节 再生性手术
再生性手术:是指牙周袋消除、形成新附着性愈合
一、牙周植骨术
(一)适应症:1、二壁或三壁骨下袋,三壁骨袋效果最好
2、II°根分叉病变
(二)植骨用材料(ZW)
1、自体骨
2、异体骨
3、异种骨
4、骨替代品
(三)牙周植骨术的方法
1、常规消毒,麻醉
2、切口
3、翻瓣
4、清创及根面平整
5、植骨
6、软组织瓣复位、缝合
7、牙周塞治
8、术后护理
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
GTR的膜性材料分为两类:
1、不可吸收性膜
2、可吸收性膜
(一)适应证(SX)
1、骨下袋:三壁和二壁骨下袋
2、Ⅱ°根分叉病变
3、仅涉及唇面的牙龈退缩
4、涉及不同牙面的牙槽骨缺损
(二)禁忌症(SX)
1、口腔卫生不良者
2、吸烟者的愈合效果差
3、口腔内余留牙的牙周组织未经治疗和控制
(三) 手术方法(SX)
1、麻醉、消毒
2、切口
3、翻瓣
4、清创及根面平整
5、膜的选择和放置:超过缺损边缘至少2~3mm
6、瓣的复位和缝合
7、使用牙周塞治剂
8、使用不可吸收性膜,术后4~6周二次手术取出
三、对新附着和牙槽骨再生的评价
1、组织学评价
2、牙周探诊
3、X线片
4、再次手术翻开观察
第七节 根分叉区病变的手术治疗(SX)
一、根分叉病变治疗方法的选择
Ⅰ度:建议使用洁治、刮治、根平整治疗
Ⅱ度:下颌磨牙的 Ⅱ度根分叉病变可考虑植骨术、引导性再生术或二者联合治疗
Ⅲ度:常用截根术、半牙切除术或分根术治疗,或者拔牙
二、截根术
(一) 适应证(ZW)
1、多根牙的某一个或两个根(上颌磨牙)的牙周组织破坏严重
2、牙的一个根发生纵裂或横折,而其他根完好者
3、磨牙的一个根有严重的根尖病变
4、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其它因素:
① 牙根的长度和形态
② 根柱的长度
③ 根分叉的角度
④ 余留根周围支持组织的量
⑤ 牙齿动度
⑥ 术后牙间隙刷等口腔清洁用具能否进入根分叉区
⑦ 保留的患根可进行彻底的根管治疗
(二) 手术方法(ZW)
1、作内斜发口及垂直切口
2、截根
3、断面根管口倒充填
4、将根分叉深部及拔牙窝内的病变组织刮净
5、清洗创面后放置塞治剂
(三)截根术后的的愈合及护理
三、分根术
(一) 适应证(ZW)
1、下颌磨牙根分叉区:Ⅲ度或Ⅳ度病变,局部的深牙周袋不能消除
2、患牙两根周围有充分的支持骨,牙无明显松动
(二) 手术方法(ZW)
1、术前先进行根管治疗,髓室内用银汞合金充填
2、内斜切口尽量保留龈缘组织尤其是根分叉处
相关话题/牙周病学
牙周病学考研名校真题解析
目录 第一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1) 第二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5) 第三章牙周病微生物学(6) 第四章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9) 第五章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11) 第六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14) 第七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18) 第八章牙龈病(20) 第九章牙周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19执业医师考试习题牙周病学
牙周病学(A1型题) 1、引起牙龈炎最主要的细菌是: A、 革兰阳性杆菌 B、 革兰阴性杆菌C、 螺旋体 D、 衣原体 E、 粘性放线菌 ...医学考研资料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 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