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完整手术切除,由于肿瘤无包膜,局部浸润性生长,容易复发。低度恶性肿瘤,施行方块切除。
5、脉管瘤和脉管畸形
1、血管瘤 2、脉管畸形(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混合畸形)
血管瘤(口腔占60%)
起源于胚胎成血管细胞
多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少数见口腔黏膜。可以自行消退。病程为:增生期(毛细血管扩张)、消退期及消退完成期。如果生长在面部可导致畸形,1年后进入静止消退期。
脉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
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窦腔内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可钙化为静脉石。
表浅呈蓝色或紫色,边界不太清楚。体位移动试验阳性。
继发感染,可引起疼痛,黏膜溃疡,有出血的危险。
微静脉畸形
葡萄酒色斑,常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呈鲜红或紫红色,与皮肤表面平,周界清楚。以手指压迫病损,表面颜色退去,解除压力后,血液立即又充满病损区,恢复原有大小和色泽。(压迫实验)
动静脉畸形
蔓状血管瘤或葡萄状血管瘤。由血管瘤显著扩张的动脉与经脉直接吻合而成。有人称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病损高起呈念珠状,表面温度较正常皮肤高,可感觉到搏动;扪诊有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
淋巴管畸形
分为微囊型和大囊型两类。
微囊型:柔软,无色,边界不清楚,有时与微静脉管畸形同时存在,出现黄、红色小疱状突起。
大囊型:囊性水瘤。一般为多房性囊腔,彼此间隔,内有透明、淡黄色水样液体。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充盈状态,扪诊柔软,有波动感。体位移动试验阴性,透光试验阳性。
混合型脉管畸形
诊断:1、体位试验 2、穿刺 3、超声
治疗:根据病损类型、位置及病人的年龄等因素来决定。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疗、激素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应进行观察,发展迅速则给予干预治疗(激素)。
婴儿时期血管瘤对激素敏感。
血管畸形可采用手术治疗
静脉畸形可用无水乙醇、3%鱼肝油酸钠或其他血管硬化剂行病损腔内注射。
面部微静脉畸形可用Ar或Kr离子光化学疗法治疗
动静脉畸形,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导管动脉栓塞技术可以控制和减少术中出血。
颌骨中心性血管畸形以前多采用切骨手术,目前多用保守性手术。
淋巴管畸形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平阳霉素治疗脉管畸形,主要适应症为静脉畸形和大囊型淋巴管畸形。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继续观察。
6、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鞘瘤(施万瘤)来源于神经鞘膜
临床:可沿神经轴侧向左右移动,但不能沿神经长轴活动。穿刺时可抽出血样液体,但不凝结是其特点。
可表现为腮腺肿块,易被误诊为多形性腺瘤。
治疗:手术摘除,可将肿瘤上神经干外膜沿纵轴切开,小心的剥开神经纤维,将肿瘤摘除。
由于手术的损伤,来自迷走神经的神经鞘瘤手术后可能发生声嘶,呛咳;交感神经可能出现Horner综合征。
神经纤维瘤
分单发和多发性两种,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又称为神经纤维病
临床:常见I型,生长缓慢,皮肤呈大小不一的棕色斑,或呈灰黑色小点状或片状病损。扪诊时,皮肤内有多发性瘤结节,质较硬。可沿皮下神经分布,呈念珠状,也可呈丛状。如来自感觉神经,可有明显触痛,皮肤松弛或折叠下垂。瘤内雪云丰富,但一般不能压缩。
神经纤维瘤病有遗传倾向。只要皮肤上有咖啡色或棕色斑块大于1.5cm,有5-6个月以上时即可确定为神经纤维瘤病。
治疗:手术治疗并做好充分的备血及选择低温麻醉。
7、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8、骨源性肿瘤
骨化性纤维瘤ossifying fibroma为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骨化性纤维瘤与骨纤维异样增殖症鉴别
诊断:发育畸形,发病年龄早,颌面骨广泛性或局限性沿骨长轴方向发展,呈不同程度的弥散性膨胀,与正常骨之间无明显界限,有的呈毛玻璃状,少数表现为多房性囊状阴影。
与化牙骨质纤维瘤鉴别-病理确诊
治疗:手术切除
4、恶性肿瘤
鳞状细胞癌占80%,其次为腺性上皮癌(粘液表皮样癌、腺癌、腺样囊性癌等)
一、癌
口腔颌面鳞状细胞癌 多发于40-60岁男性
可分为三级:I级分化最好,III级分化最差,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最高
舌癌
最常见的口腔癌,男性多于女性,多为鳞癌
多发生于舌缘,常为溃疡型或侵润型。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快,有臭味,波及舌时其运动受限,进食或吞咽均发生困难,向后发展可以侵犯腭舌弓及扁桃体,如有继发感染或侵犯舌根常发生剧烈疼痛,疼痛可反射至耳颞部及整个同侧的头面部。
舌癌常发生早期颈淋巴结专一,因为其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液循环,加以舌的机械运动频繁。转移常在一侧,舌背/越过舌体中线向对侧淋巴结转移,舌前部向下颌下及颈深淋巴结上、中群转移,舌尖部癌可以转移至颏下或直接至颈深中群淋巴结。此外远处转移至肺部。
治疗
一侧舌、下颌骨及淋巴联合清扫术,若对侧有转移时,应作双侧颈淋巴清扫术。一般主张作选择性、肩胛舌骨上或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分化良好的肿瘤采取包括部分正常组织在内的局部手术切除或低温疗法。
牙龈癌
下牙龈癌较上牙龈癌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为分化度较高的另装细胞癌,生长慢,以溃疡型多见,早期向牙槽突及颌骨浸润,使骨质破坏,引起牙松动和疼痛。
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对放射治疗不敏感。仅波及牙槽突时,应将原发灶及下颌骨作方块切除。如癌瘤范围较广侵入颌骨时,应将原发灶及下颌骨部分或一侧切除。同期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上牙龈癌应将上颌骨次全切除,如波及上颌窦内,可考虑将一侧上颌骨全切除,切除后的缺损可用赝复体修复,一般不同期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颊黏膜癌
常发生于磨牙区附近,呈溃疡型或外生型。生长较快。穿过颊肌及皮肤,可发生溃破。常转移至下颌下及颈深上淋巴结,有时也可转移至腮腺淋巴结,远处转移较少见。
治疗:小的颊粘膜鳞癌可采用放射治疗,创面过大可用颊脂垫、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转移整复,对晚期的已侵及颌骨,并有颈淋巴结转移时,可行颊、颌、颈联合根治术。
腭癌
硬腭癌以来则唾液腺者为多,鳞癌少见,若发生,细胞多高度分化,发展一般较慢,常侵犯腭部骨质,引起腭穿孔。
治疗:分化较好,适宜于手术切除或低温治疗,组织缺损可用赝复体修复。颈淋巴结一般行选择性手术,有转移时才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
口底癌 恶性程度生长于口底者低于后部者,早期鳞癌常为溃疡型,以后向深层组织浸润。口底癌可向周围邻近组织蔓延。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仅次于舌癌,一般转移至颏下、下颌下及颈深淋巴结,但大都有下颌下区转移,以后转移到颈深淋巴结,常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
治疗:浅表的口底鳞癌可用放射治疗
唇癌
主要为鳞癌,腺癌很少见。多发生于下唇,常发生于下唇中外1/3间的唇红缘部黏膜。早期为疱疹状结痂的肿块,或局部黏膜增厚,随后出现火山口状溃疡或菜花状肿块。生长慢,一般无自觉症状。下唇癌常向颏下及下颌下淋巴结转移,上唇癌则向耳前、下颌下及颈淋巴结转移。上唇癌的转移较下唇早。转移较其他口腔癌较少。
治疗:早期采用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激光治疗或低温治疗。晚期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应用外科治疗。临床无转移的唇癌也可行选择性一侧或双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
口咽癌
口咽的解剖结构包括舌根(舌后1/3)、会厌谷、口咽侧壁、口咽后壁以及软腭与腭垂构成。凡发生于此区的癌瘤均属口咽癌范畴,主要为鳞癌,口咽部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区。原发于眼侧壁者,晚期可向咽后以及软腭扩散。软腭癌可向上发展到鼻咽腔,向前波及硬腭,向两侧波及眼侧壁、翼下颌韧带及磨牙后区,并引起张口受限。舌根癌可涉及会厌甚至侵犯勺状软骨等声门上区。淋巴引流主要向颈深上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极易发生淋巴转移,切转移率甚高。
治疗:口咽癌,尤其是鳞癌,细胞分化较差,恶性程度高,以放射治疗为主。
治疗效果一般较差
皮肤癌
主要有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多)
常向深层及邻近组织浸润,表面皮肤组织破溃,则形成如火山口样的溃疡,溃疡的基地常覆盖有坏死组织,表面呈菜花样。
基底细胞癌较鳞状细胞癌生长慢、恶性程度低,一般不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低。
治疗:药物方面主要用平阳霉素,放射治疗常用于鳞状细胞癌,如果癌肿范围大,周围边界不明显,最好先用放射治疗,待肿瘤缩小控制后,再行手术切除。鳞癌需做广泛切除,切除边缘距肿瘤边缘应1cm以上,基底细胞癌可稍保守。
上颌窦癌
为鼻窦鳞癌中最常见者。鳞状细胞癌常见,偶为腺源性上皮癌。位于上颌窦内,早期无症状,不宜发现。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明显的症状时才被注意。
肿瘤啊发生自上颌窦内壁时,常先出现鼻阻塞、鼻出血、一侧鼻腔分泌物增多
上颌窦上壁时,眼球突出,向上移位,可能引起复视
上颌窦外壁时,面部及唇颊沟肿胀,眶下神经受累可发生面颊部感觉迟钝或麻木
上颌窦后壁时,侵入翼腭窝引起张口困难
上颌窦下壁时,首先引起牙松动、疼痛、龈颊沟肿胀
治疗:最好采用综合治疗,外科治疗为主。局限于上颌窦内无骨质破坏,可施行上颌骨全切除术。波及后壁和翼腭窝时,将下颌骨冠突及翼板与上颌骨一并切除。晚期上颌窦癌最好先用放疗或化疗治疗,初步控制后再行上颌窦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再用放疗或化疗。如果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一般与上颌骨切除一起行同期手术。
中央型颌骨癌
主要发生自牙胚成釉上皮的剩余细胞。
临床表现:好发于下颌骨,特别是下颌磨牙区。早期无自觉症状,以后可出现牙痛、局部疼痛,并相继出现下唇麻木。中央型颌骨癌可向区域性淋巴结及血循转移,预后较差。
治疗: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限于一侧者一般行半侧下颌骨切除。邻近中线或超越中线,行下颌骨切除。一般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为了防止远处转移,配合化疗。
二、软组织肉瘤
发病年龄较轻,发展快,多呈实质性肿块,表皮或黏膜血管扩张充血,晚期始出现溃疡或有溢液,出血。
三、骨源性肉瘤
与创伤、外伤、放射性损伤有关
骨肉瘤亦称成骨肉瘤
临床表现为发病年龄轻,病程快,进行性的颌面骨膨胀性生长。成骨性骨肉瘤可呈典型的日光放射状sun-ray排列,治疗以手术为主。
四、恶性淋巴瘤
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儿童与青壮年多,发生于淋巴结内的称为结内型,发生于淋巴结外的称为结外型
临床表现:结内型常多发。常误诊为淋巴结核或慢性淋巴结炎。结外型常常单发,临床呈多样性,有炎症、坏死、肿块等各型。NK/T淋巴瘤多发生在口腔及面部中线部分,以溃疡和坏死为主。可伴全身高热不适等症状,病理学上称为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
治疗:对放疗和化疗都比较敏感。早期HL以放疗为主。NHL一般以化疗为主。
五、浆细胞肉瘤
又称骨髓瘤myeoloma
多见于40-70岁中、老年人,男女比例约为3:1。局部剧烈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初为间歇性,继为持续性,休息时可缓解,劳动后往往加剧。
X线检查可见受累骨中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溶骨性凿孔状缺损,边缘清晰,周围无骨膜反应,较大的缺损可穿破骨密质,或伴病理性骨折。
治疗为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六、恶性黑色素瘤
颜面部的恶性黑色素瘤,主要由交界痣或复合痣中的交界痣恶变而来。
临床表现:迅速长大,色素增多,为黑色或深褐色,呈放射状扩展,病变内后周围出现结节(卫星结节)。口腔内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恶性,生长迅速,常向四周扩散,浸润至粘膜下及骨组织内,引起牙槽突及颌骨破坏,使牙发生松动。常发生广泛转移 ,至肺、肝、骨、脑。
治疗:原发灶首选冷冻治疗→化学治疗→颈部选择性或治疗性清扫术→免疫治疗
手术原则:必须作广泛彻底切除,切除范围要比其他恶性肿瘤更广、更深。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上颌恶性黑色素瘤应行上颌骨全部或次全切除,颈淋巴清扫可同时或分期进行。生物治疗对其有一定效果。
Chapter3 先天性唇腭裂与面裂
唇腭裂与面裂的形成
左右两侧的下颌突未能在中线相互融合,产生下唇正中裂或下颌裂
一侧上颌突未能在一侧与内侧鼻突融合,则在上唇一侧产生单侧唇裂,如在两侧则双侧唇裂
上颌突与内侧鼻突有一部分或全部未融合,则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唇裂,以及不同程度的牙槽突裂,两个内侧鼻突未能正常融合则发生上唇正中裂
发病因素
1、 遗传因素
2、 营养因素 妇女怀孕期间维生素的缺乏
3、 感染和损伤
4、 内分泌的影响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诱发先天性畸形
5、 药物因素 换领衔爱、甲氨蝶呤、苯妥英钠、抗组胺药物
6、 物理因素
7、 烟酒因素
唇腭裂的序列治疗
★唇腭裂序列治疗sequential treatment是在病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有计划的分期治疗其相应的形态、功能和心理缺陷,以期在最佳的时期,采用最适合的方法,最终得到最好的结果。
序列治疗的优势
1、 TEAM可为各学科间的医师合作创造条件
2、 TEAM可提高治疗效率
3、 对于多学科医师参与的评估、治疗、随访、疗效评定等临床资料,只有通过TEAM才有利于完整收集并总结
4、 TEAM成员相互间的合作与接触
综合序列治疗的内容
1、 尽早的建立与患儿和家长的联系,最好是当患儿一出生就建立这种联系
2、 最初接诊的医师应与患儿的营养、发育、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
3、 组织全体TEAM成员与每个患儿进行集体会诊
4、 各TEAM成员准时完成治疗工作
5、 治疗内容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调整
6、 制定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
7、 TEAM对病人的全部资料进行管理
唇裂
分类
国内
1、 单侧唇裂
① 单侧不完全性唇裂
② 单侧完全性唇裂
2、 双侧唇裂
① 双侧不完全性唇裂
② 双侧完全性唇裂
③ 双侧混合性唇裂
国际
1、 单侧唇裂
I度唇裂:仅限于红唇部分的裂开
II度唇裂:上唇部分裂开,鼻底尚完全
III度唇裂:整个上唇至笔底完全裂开
2、 双侧唇裂
3、 隐性唇裂
唇裂的手术治疗
解剖学特点:正常的上唇有完整的口轮匝肌结构,且与邻近的面部表情肌有固有的联接,从而有吮吸及唇部各种细腻的活动和表情等功能。
手术年龄:一般认为最适宜的年龄为3-6个月,体重6-7kg以上 唇裂整复后,由于唇肌的生理运动可以产生压迫作用,促使牙槽突裂隙逐渐靠拢,为以后的腭裂整复创造条件。双侧唇裂整复术比单侧复杂,一般6-12个月进行。
术前准备:全面体检:有无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小环不良;面部有无湿疹、疖疮、皮肤病等,X线胸部摄影,注意有无先天性心脏病,胸腺肥大等,还应做血、尿常规检查,判定血红蛋白、白细胞、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是否正常。
麻醉选择:以安全和保证呼吸道畅通为原则,应在气管内插管后施行
唇裂的术后护理
1、 患儿在全麻未醒前应平卧,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
2、 全麻患儿清醒后4小时,可给予少量流汁或母乳;用滴管或小汤匙喂饲
3、 术后第一天即可去除创口包扎,任其暴露,每日以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对幼儿更应加强护理,约束双手活动,以免自行损伤或污染创口
4、 术后应给予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5、 正常愈合的创口,可在术后5-7天拆线,口内的缝线可稍晚拆除或任其自行脱落
6、 使用唇弓至少在10天后去除
7、 术后或拆线后,应嘱咐家属防止患儿跌倒,以免创口裂开
唇裂鼻畸形的初期整复
唇裂伴发的鼻畸形主要包括鼻小柱的偏移和缩短,患侧鼻翼扁平,鼻翼基部向外、下、后移位且明显塌陷,鼻尖扁平而圆钝,有的病人伴有鼻梁和鼻中隔偏曲。
上唇裂隙愈宽、鼻畸形也愈严重,整复效果也愈差
唇裂术后激发鼻、唇畸形的二期整复
形成继发畸形的一般原因
1、 客观原因 包括原发畸形较严重,上唇组织生长发育不足,手术方法存在缺点等
2、 与操作者有关的原因 术前检查分析不够仔细,缺乏对各解剖标志的以为和对称情况,术前定位不够准确,基本操作技术不熟练,缝合时未能保证皮肤、肌肉、黏膜层均按设计切口准确对位等。
颅面裂
面裂的治疗原则
1、 一般原则 对有面裂的患儿,都应对其颜面部做详细的检查,并全面考虑畸形部位软、硬组织特点和严重程度后制定其治疗计划。治疗时间安排的原则是先治疗对患儿生命和功能有严重影响的畸形,首先进行恢复软组织形态的手术,硬组织延迟。
2、 软组织畸形的整复原则 尽早松解和延长对组织和器官有牵拉的纤维组织带,尽量保存不随意牺牲组织
3、 硬组织畸形的整复原则 对骨修复重建的手术可延迟至尖牙牙根形成到1/3-1/2时进行,以免影响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
腭裂
★软腭的中后1/3部分向咽后壁、咽侧壁靠拢;再有咽上缩肌互动配合,使口腔与鼻腔的通道部分或全部暂时隔绝,形成“腭咽闭合”。正常发音时,随着软腭和咽上缩肌有节奏的运动、收缩,使气流有控制的进入口腔,通过舌、唇、牙等器官配合,发出各种声音和言语
腭裂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腭隆突部裂开,裂开的部位的硬腭和鼻中隔不相连,造成口、鼻腔相同,由于软腭有不同程度的裂开,从而中断了腭咽部完整的肌环,造成口、鼻腔相通,同时也影响咽鼓管功能,导致吸吮、语音、听力等多种功能障碍。
临床分类
1、 软腭裂 软腭裂开,有时只限于腭垂
2、 不完全性腭裂 部分腭裂,软腭完全裂开伴有部分硬腭裂
3、 单侧完全性腭裂 腭垂至切牙孔完全裂开,健侧裂隙缘与鼻中隔相连,牙槽突裂有时裂隙消失仅存裂隙,有时裂隙很宽,常伴发同侧唇裂
4、 双侧完全性腭裂 与双侧唇裂同时发生,各向两侧斜裂,直达牙槽突,鼻中隔、前颌突及前唇部分孤立于中央
腭裂的临床表现和特点
1、 腭部解剖形态的异常
2、 吮吸功能障碍
3、 腭裂寓意你
4、 口鼻腔自洁环境的改变
5、 牙列错乱
6、 听力降低
7、 颌骨发育障碍
腭裂的手术治疗
目的:整复腭部的解剖形态,改善腭部的生理功能,重建良好的腭咽闭合功能,为正常吮吸、吞咽、语音、听力等生理功能恢复创造必要条件。
基本原则:封闭裂隙、延伸软腭长度,尽可能将移位的组织结构复位,改善软腭的生理功能,尽量减少因手术对颌骨发育的干扰,确保患儿的安全
手术年龄:约8-18个月手术为宜。有利于盐城正常的发音习惯,早期手术语音效果较好
术前准备:腭裂整复术较唇裂修整术复杂,操作较难,创伤较大
术后处理:
1、 腭裂手术后,需待患儿完全清醒后才可拔除气管内插管
2、 注意术后出血
3、 患儿完全清醒2-4h后,可喂少量糖水,流质饮食应维持至术后1-2周,半流质1周,2-3周后可进普食。
4、 每日应清洗口腔
5、 口腔内污染环境,腭裂术后应常规应用抗生素2-3d,预防创口感染
6、 为了术后有利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呋麻滴鼻液滴鼻,2-3次/日
术后并发症
1、 咽喉部水肿
2、 出血 如为渗血,可用明胶海绵或止血粉、止血纱布,或用浸有肾上腺素的小纱布行局部填塞和压迫止血
3、 窒息 术后患儿的腭咽腔明显缩小,加上局部的肿胀,吞咽功能明显下降。
4、 感染
5、 打鼾及睡眠时暂时性呼吸困难
6、 创口裂开或穿孔(腭瘘)
牙槽突裂
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侧切牙与尖牙之间,其次在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
1、 完全性裂 2、不完全性裂 3、隐裂
手术治疗
1、 目的与要求
① 为裂隙邻近和未萌出的牙提供骨的支持
② 封闭口鼻瘘和牙槽突裂
③ 提供稳固的上颌牙弓
④ 为支持唇和鼻底提供一个稳固的支架
⑤ 不妨碍上颌骨发育
2、 手术年龄 牙槽突裂植骨应该延迟到混合牙列期
Chapter4 牙颌面畸形
牙合面畸形dento-maxillofacial deformities指颌骨生长发育异常所引起的颌骨体积、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间与颅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和随之伴发的合关系即口颌系统功能异常,外观则表现为颌面形态异常。
正颌外科学包含了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与整合外科手术联合矫治牙颌面畸形的完整概念
牙颌面畸形的常见发病因素
1、 先天因素
① 遗传因素 ②胚胎发育异常
2、 后天(获得性)因素
① 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 ②不良习惯 ③损伤及感染
临床分类
1、前后向发育过渡畸形 2、上、下(垂直)向发育过度畸形 3、横(左右)向发育过度畸形
检查与诊断
诊断即在于揭示牙颌面畸形的性质、特征,主要问题;畸形涉及的器官、部位及其类型
1、 病史
2、 检查 ①临床检查 ②特殊检查 a、牙合模型 b、X线片检查 c、颅面及牙合摄影 d、口颌系统的功能检查
3、 X线头影测量 上下牙槽座点 3±1°增大表明上颌前突,反之代表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①全面高 N-Me ②上面高N-A ③下面高A-Me ④上面高/全面高 ⑤下面高/全面高
4、 全颌曲面断层X线片分析
5、 颜面部的美学评估 ①颜面的中线与对称性(中线:颜面部正中央矢状面-鼻嵴点、鼻尖点、上唇唇中线、上下牙弓中线)②比例均匀 发际点至眉间点,眉间点至鼻下点,鼻下点至颏下点三部分的高度应基本相等。面下1/3是颌面形态表现多样,易变,切最富于个性特征的部分,最常引起牙颌面畸形,整合外科涉及最多,对颜面美貌影响最大的重点区域,牙颌面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应当是考虑的重点
诊断
根据临床表笑及X线头影测量资料,将所得数据与各项相应正常值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牙、颌、面是否存在异常及其性质、部位和程度。同时确定是骨性或牙源性牙颌面畸形,并列出所有异常的问题,作出诊断。
治疗设计
对治疗方案、牙合关系的调整、骨切开的部位、骨块的移动方向、距离以及手术方案的选择,均应于术前有精确的考虑和设计,并对选定方案的预计治疗效果,作出术前预测。
治疗设计及预测试验
1、 头影描记设计、预测 2、投影剪裁模拟手术试验 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疗效预测 4、石膏模型外科
治疗程序与步骤
1、 术前正畸治疗
2、 确定手术计划 ①需最后进行一次元手术计划的评估和预测 ②手术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对正畸治疗作必要的补充 ③上颌手术要降压麻醉
3、 完成术前准备 ①常规的全麻和输血准备 ②设计的术式制备好合引导板和所需骨块移动后的固定装置 ③根据手术计划、预测效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向病人作充分的说明
4、 正颌手术 不能在术中随意更改设计,进行复核实际必要的调整可以需注意的
5、 术后正畸与康复治疗从功能及美容效果完善咬合关系,稳定、巩固手术矫正后的效果,同时进行恢复颌周肌及颞下颌关节功能为目的康复治疗
6、 随访观察 ①术后效果 ②防止复发,并及时对复发倾向进行相应的处理 ③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
常用的正颌手术
标准术式:1、全上颌水平截骨 2、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 3、水平截骨颏底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
1、 呼吸道梗阻
2、 出血
3、 感染 骨切开线设计不妥或术中处理不当,特别是软组织蒂的撕裂甚至断离,骨瓣附着的软组织玻璃过于广泛等原因,引起血供严重障碍,使局部抗感染力明显降低,此外,创部血肿,异物遗留也是因素,应积极引流并根据脓培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加强抗生素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