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0-589年)
第一节 曹操 曹丕
曹操(字孟德)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开创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新局面。
诗:乐府歌辞 “御军卅馀年,……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虽沿用汉乐府古题,却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清方东树语),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
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
1.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流露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如《薤露行》、《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却东西门行》。
2.表现他的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悲歌慷慨,具有更浓厚的抒情气氛。
如《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极为本色,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用朴质的形式披露他的胸襟,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尽管在语言形式上极接近汉乐府,却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影响:1.对建安文学:开风气的作用
2.对后世:以乐府古题写时事——)新乐府诗(杜甫的“即事名篇”的新题新事乐府,白居易等人掀起的新乐府运动) 一脉相承
3.继承“国风”“小雅”抒情传统,四言诗再次放光彩,——)嵇康、陶渊明的四言诗
曹操的散文:风格“清峻”“通脱”,只是用简洁朴素的文笔把要说的话自由地写出来,却自有鲜明的个性,被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如《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丕(字子桓)
曹丕诗歌的特点:
1.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
2.形式多种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清河作》《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杂诗》
《杂诗》其二(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燕歌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第一首(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掌。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丕的散文:通脱自然、清丽《典论》(《自叙》和《论文》)、《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
第二节 建安七子与蔡琰
“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孔融(字文举),陈琳(字孔璋),王粲(字仲宣),徐干(字伟长),阮瑀(字元瑜),应玚(字德琏),刘桢(字公干)七人。
孔融的散文:骈俪成分极重,却能以气运词。曹丕说他“体气高妙”,刘勰说他“气盛于为笔”,张溥说他“诗文豪气直上”。《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杂诗》
王粲成就最高,《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七子之冠冕”。他能诗善赋。《七哀诗》《登楼赋》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为袁绍檄豫州》阮瑀《驾出北郭门行》《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刘桢《赠从弟》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徐干《中论》《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蔡琰(字文姬)
五言《悲愤诗》(现实主义,影响杜甫的《北征》)、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第三节 曹 植
曹植(字子建) 《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诗歌思想内容:
1.表现政治上的雄心壮志,追求理想和颖脱不群的性格。
《与杨德祖书》《求自试表》《薤露篇》《鰕(鱼旦)篇》
前期以《白马篇》为代表(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后期以《杂诗》为代表,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不平之情。2. 暴露统治阶级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表现他的生活环境和痛苦心情,对迫害的愤怒和反抗。
《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赠白马王彪》《吁嗟篇》《野田黄雀行》
3.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泰山梁甫行》《杂诗》
4.哀婉缠绵的情诗,有些可能寄托了诗人君臣不偶和怀才不遇的感情。《七哀》、《美女篇》
艺术特色:《诗品》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善用比喻,多而贴切,且常以全篇为比。
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
有些诗句已暗合律诗的平仄,富于音乐性。
工于起调,善为警句。
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
曹植的辞赋也都是抒情小赋:《洛神赋》
曹植的文章:散文书札《与吴季重书》《与杨德祖书》,《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
第四节 阮籍 嵇康
阮籍(字嗣宗) 《咏怀诗》 散文:《大人先生传》
1.黑暗现实,内心苦闷,孤独索寞,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忧思。
2.政治的恐怖,揭示出曹魏政权的由盛而衰,表现了自己生命难保的忧惧心情。
3.对暴虐的现实政治仍表现了一种守正不阿的品格。
4.表现了诗人意志消沉、畏祸避世的消极思想。
艺术:在表现上多用比兴手法: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用神话游仙暗示,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隐约曲折地表现思想内容,正如《诗品》说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人。
影响:咏怀诗——)陶渊明《饮酒》,瘐信的《拟咏怀》,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
嵇康(字叔夜) 《太师箴》《与山巨源绝交书》
诗歌:1.表现一种清逸脱俗的境界。《酒会诗》之一:
2.表现愤世疾俗的感情。《答二郭》《忧愤诗》
诗风“峻切”。四言诗艺术成就高于五言。
第二章 西晋文学
士族制度加深了阶级鸿沟,士族文人远离社会和人民,他们的创作缺乏现实内容,就只能追求形式的华美,逐渐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第一节 傅玄 张华
傅玄(字休奕)
1.擅长乐府诗
《豫章行.苦相篇》《秋胡行》《秦女休行》(“音节激扬,古质健劲”(《采椒堂古诗选》)
2.一些描写爱情的小诗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如《杂言》、《西长安行》、《短歌行》、《昔思君》善用比兴,构思新巧,语简情深,清丽可喜。
3.有些诗纯系机械的模拟之作。如《艳歌行》
张华(字茂先)
1.揭露士族的腐朽。《壮士篇》《游猎篇》《轻薄篇》
2.有的内容单薄,《诗品》评他“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
3.《情诗》艺术性较高。写情真实动人,表现上也较朴实。
第二节 陆机 潘岳 张协
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一些士族文人,大大地发展了形式主义的诗风。
陆机(字士衡) 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
《赴洛道中作》《叹逝赋》、《吊魏武帝文》《文赋》
潘岳(字安仁)
诗歌:词采华艳、铺叙过多,往往平缓繁冗而缺乏含蓄。名作《悼亡诗》三首
文章:“善为哀诔之文”。《怀旧赋》、《寡妇赋》、《哀永逝文》等都以善叙哀情著称。
张协(字景阳) 他的诗艺术成就较高。《杂诗》十首是他的代表作。它们或写闺中怀人之情,或写远宦思乡之感,或伤怀才莫展,或叹世路多艰,或高歌固穷守志,或自朂及时努力,内容较为广泛,而情志的高远,造语的清新警拔,都在潘、陆等人之上。
“词采葱倩,音韵铿锵”(《诗品》)。
第三节 左思 刘琨 郭璞
左思(字太冲):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的传统,作品有充实内容
《文心雕龙》说他“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
思想内容:表现“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高尚品格;对门阀制度的揭露和抨击,对门阀士族表现了强烈的反抗精神。
错综史实,连类引喻,名为咏史,实是咏怀。这是对咏史诗的创造性的发展。
艺术: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文典以怨”。
《娇女诗》现实主义——)陶渊明《责子》诗,杜甫《北征》中片断,李商隐《骄儿诗》
刘琨(字越石)(和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
诗歌内容:丰富的现实内容和深厚的爱国感情。《扶风歌》、《重赠卢谌》
艺术特色:清刚悲壮。《诗品》“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文心雕龙》“雅壮而多风”。
宋陆游在《夜归偶怀故人独孤景略》中说:“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郭璞(字景纯) 《答贾九州愁诗》 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1.借游仙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2.富于形象性,《诗品》说他的诗“彪炳可玩”。
第三章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
作品: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三篇,四言韵文《读史述九章》和《扇上画赞》陶诗思想内容:
1.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表现出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
如:《和郭主薄》(“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饮酒》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咏贫士七首》《扇上画赞》
2.对腐朽的统治阶级表现了孤高的态度,对污浊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馀辉?”)《饮酒》二十首
田园诗:(3-6)
3.大量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接近了下层文人和农民。(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5.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如《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怀古田舍》(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归园田居》第二首(桑麻日已长,我土日以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6.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示庞主簿邓治中》《有会而作》
7.不屈的意志,关怀收复中原的爱国热情。
8.诗人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了诗人思想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思想,实际表明是一个与秦汉魏晋等封建主义社会相对立的理想世界。
9.消极思想也不时流露。
陶诗艺术特色:
1.平淡自然。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
2.淳厚有味。精粹的语言中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苏轼说陶诗“似癯实腴”。
3.富有意境。
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很不相同。
谢诗:只给人一幅幅客观的山水画面。
陶诗: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表现生活中的情趣。在创作时总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
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4.内容不同,风格不同。田园诗多半萧散冲澹,而《咏荆轲》等诗却豪放有力。
5.自然流露,不假雕饰。受到古诗、曹植、阮植、左思的潜在影响。
钟嵘《诗品》说他的诗“又协左思风力”。
散文:用朴素简洁的文笔描写真实的思想感情,真切而且传神。
《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自祭文》《祭程氏妹文》
辞赋:继承了抒情小赋的传统,但能洗净铅华。
《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感士不遇赋》(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闲情赋》。
陶渊明的影响:
1.曾和周续之、刘遗民一起被称为“浔阳三隐”,钟嵘《诗品》将他列为中品,萧统《文选》选录他的作品
思想上看:
2.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高适“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转忆陶潜归去来”。3.“金刚怒目式”,疾恶除暴的精神——)南宋辛弃疾《水龙吟》“须信此翁(指陶渊明)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龚自珍也曾赞许陶渊明说:“陶潜诗喜咏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舟中读陶诗三首》)
4.桃花源理想。北宋王安石,康与之的《昨梦录》
5.陶渊明诗中平静安谧的境界,逃避现实的思想也对一些作家起了消极的作用。白居易晚年退隐,苏东坡谪居海南时,都酷爱陶渊明,在他那超脱现实的态度中寻求精神的安慰。
艺术上看:
6.从南朝文人鲍照、江淹作了学陶体的诗歌以后,历代“拟陶”“和陶”相沿成风。李白:“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清人沈德潜:“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说诗晬语》) 7.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唐代田园山水诗派。
第四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歌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北歌的叙事长诗《木兰诗》。
第一节 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前者计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此外还有“神弦曲”十八首。在内容上几乎全是情歌。思想内容:
1.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由。如《华山畿》《子夜四时歌》。也有对爱情作赤裸裸的天真而大胆的抒写,表现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如《读曲歌》。
2.男女不平等。对男子负心背约的猜疑和哀怨,表现女子对爱情的坚贞以及她们的悲惨命运。如《子夜冬歌》《子夜歌》《懊侬歌》
3.表现屈辱的妓女们的悲诉。如《寻阳乐》《夜度娘》和《长乐佳》
4.反映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的,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如:《拔蒲》《那呵滩》《采桑度》
艺术形式:1.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2.语言的清新自然。3.双关语的广泛运用。
“杂曲歌辞”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闺情诗)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
北魏末年号称“三才”的温子升、邢邵、魏收,大都模拟齐梁,毫无特色。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现存六十多首.思想内容:
1.反映战争的。如《企喻歌》《慕容垂歌》《隔谷歌》《木兰诗》。
2.反映人民疾苦的。如《紫骝马歌》《陇头流水歌》《雀劳利歌》《幽州马客吟》
3.反映北方各民族的尚武精神的。《企喻歌》《琅琊王歌》《折杨柳歌》
4.反映爱情生活的。对男女相悦的看法,北朝情歌也表现得更为大胆、干脆。如《捉搦歌》《地驱乐歌》
5.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北国风光的,如《敕勒歌》。《陇上歌》,则是汉族人民歌颂陈安为反抗刘曜(匈奴族)的压迫而壮烈牺牲的挽歌。
艺术特色:语言质朴无华,表情爽直坦率,风格豪放刚健。体裁方面,北歌虽亦以五言四句为主,但同时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体和杂言体。
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木兰诗》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木兰的英雄形象:
勤劳的普通姑娘,当战争到来时勇敢地承担起一般妇女所不能承担的代父从军的任务,不惜自我牺牲,凯旋归来后功成不受赏,气概又表现得如此的磊落轩昂。勇敢、坚毅、纯洁、天真、活泼、机智。突破“女不如男”的封建传统观念,把她塑造成一个压倒须眉的女英雄。
艺术特色: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繁则极繁,简则极简。语言丰富多采,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精妙绝伦的律句。句型的或整或散、长短错综,排句的反复咏叹,譬喻的新奇幽默等,也都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表现力,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二节 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
在诗的体裁方面,南北朝民歌开辟了一条抒情小诗的新道路。这就是五、七言绝句体。这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也起了示范性的推动作用。
在表现手法方面,口语、双关语。
第五章 南北朝诗人
宋齐时代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鲍照乐府诗,声律、七言诗体。齐梁以后,形式主义统治,梁陈宫体诗流行。瘐信由南入北,带来新转机。
第一节 谢灵运和山水诗
诗歌内容: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自然景色。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石门岩上宿》。客观描绘外界景物,却很难见出内心的思想感情。当诗中涉及思想时,他总是借一些玄言佛理的词句来装点门面。所谓“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正是很准确地指出了他山水诗的根本弱点。他的山水诗所以多数不能作到情景交融和风格完整。
艺术:开辟了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新局面。缺点:玄言词句多,辞藻堆砌多,往往有句无篇;结构多半用“叙事——写景——说理”这种章法,读起来很单调。
谢灵运的“名章迥句”: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
非山水诗:《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拟古的成就远在陆机之上。《白石岩下径行田》诗
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宋代和谢灵运齐名的诗人颜延年《五君咏》、《北使洛》
第二节 鲍照和七言诗
鲍照(字明远) 以“文甚遒丽”的古乐府闻名于诗坛。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民歌的传统精神,描写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对受压迫的人民表示了深刻的同情。
五言乐府思想内容:
1.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戍卒的生活。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代东武吟》
2.反映门阀统治下的社会不平现象。如《代放歌行》《代贫贱愁苦行》《代白头吟》《拟古诗》
七言和杂言乐府诗思想内容:(代表作《拟行路难》十八首)
1.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2.对爱情不自由的妇女也表示了深刻的同情。
3.边塞戍卒的生活以及思妇寡居的悲叹。
4.少数篇章流露了听天由命、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他的七言、杂言诗还有《夜坐吟》、《梅花落》等篇。
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先秦西汉时代已经有七言民间谣谚。
荀子的《成相篇》
西汉时代《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司马相如《凡将篇》、史游《急就篇》、东方朔的七言射复语以及被《文选注》征引的东方朔、董仲舒、刘向的七言诗歌。
东汉戴良的《失父零丁》、张衡的《四愁诗》。
建安时代曹丕的《燕歌行》两首,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乐府诗。
西晋初年傅玄仿张衡作《四愁诗》,还说七言是一种“体小而俗”的形式。
从东汉至东晋、十六国时代的《小麦谣》、《行者歌》、《并州歌》、《豫州歌》、《陇上歌》以及北朝乐府中一些七言杂言歌诗来看,七言歌谣一直是在民间(尤其北方民间)流传的。
鲍照所拟的《行路难》,变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且可以自由换韵,为七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道路。自他以后,七言体就在南北朝文人诗歌中日益繁荣起来了。
第三节 谢朓和新体诗
“永明体”新体诗:
沈约等所发现的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互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这种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要求严格四声八病(四声:平上去入;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避免)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