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字玄晖)
受谢灵运影响,大部分是山水诗,诗风清新流丽,较少繁芜词句和玄言成分,和谢灵运的富艳精工、典丽厚重颇有不同。
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缺点:“有句无篇”;钟嵘“善自发端,而末篇多踬”,“意锐而才弱”。
名句还有:“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冬日晚郡事隙》);“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馀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玉阶怨》);“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王孙游》)
第四节 梁陈诗人和宫体诗
宫体诗,指南朝梁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萧梁皇族及其文学侍从,多写女性与咏物,形式工巧,声律严整,是梁陈时期诗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宫体”之名,最早见于《梁书简文帝纪》对萧纲的评语:“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另据《梁书徐传》记载,宫体诗是徐开创的一种诗体。徐在萧纲封晋安王时,就跟他做侍读,一直到萧纲封太子时。这种诗体影响到太子宫的学士,萧纲学它,庾信、徐陵等学士也学它,因流行于太子宫,所以称为宫体诗。
但是,梁陈时代也还有少数诗人写出了少数内容比较健康的作品。
江淹(字文通)善模拟。如《杂体诗三十首》(《刘太尉伤乱》《陶征君田居》《郊阮公诗十五首》)
吴均(字叔痒) 如《赠王桂阳》
何逊(字仲言) 少数山水诗和抒情小诗有谢朓的风致。《临行与故游赠别》《相送》;善写新体诗,斟酌音韵词句;写景名句,如“岸花临水发,江燕绕墙飞”(《赠诸游旧》),“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与胡兴安夜别》),“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慈姥矶》)等。
阴铿(字子坚) 善写新体诗,斟酌音韵词句 《五洲夜发》《晚出新亭》
第五节 庾信及北朝诗人
把南朝诗歌的丰富遗产和新的成就带到北方,且吸收北方文化中比较健康的精神,批判了南朝诗歌腐化浮艳的内容,创造了新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文学合流的新趋势。
庾信(字子山)
前期:宫庭的文学侍臣。色情、形式绮艳,内容空洞和奉和、应制之作。
出使被留而屈节于敌国,是他生活思想变化转折点,也是诗赋内容风格变化的转折点。
诗风从艳冶转入刚健
后期:《拟咏怀二十七首》《和张侍中述怀》、《伤王司徒褒》《寄王琳》《寄徐陵》
思想内容:
1.自悲身世,表现因屈身事故而感面热心寒的心情。
2.倾诉了对故国的深沉怀念。
3.部分消极悲观的心情,在觍颜事敌的屈辱境遇中完全丧失生活乐趣。
4.描写北方边塞的风沙气息。
艺术特色:
1.形式格律上,有的五言已暗合后来唐代的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有的七言从句数、章法、对仗看也是唐人七律、七绝的先驱。
2.用典较多。有的用典很有创造性,灵活变化,自然合拍。但有的堆砌典故过多,语意晦涩。
影响:庾信的诗,初步融合南北诗风,是南北朝最后的一个优秀诗人,也是唐诗的先驱。
王褒《渡河北》(风格质朴刚健)《关山月》
第六章 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
第一节 南北朝的骈文
骈文的形式技巧:
1.在句法上,不仅讲求对偶,而且把偶句分类归纳为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等类型研讨。
2.句的字数也渐渐趋向骈四俪六,《文心雕龙.章句篇》说:“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变也。”
3.在声律上,骈文虽然不像诗歌那样有“八病”的限制,但也要求平仄配合,“辘轳交往”。其他如用典、比喻、夸饰、物色等等的技巧,《文心雕龙》也各有专篇讨论。
南北朝作家探索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别:
最初是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范围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以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无韵”的“笔”两类。
后来梁元帝萧绎认为“骑彀纷披,宫徽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的作品称之为“文”,章表、书记等类的实用骈散文字称为“笔”(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重文轻笔、形式主义。
作品:鲍照的《芜城赋》、齐朝孔稚圭《北山移文》、江淹代表作《恨赋》和《别赋》、梁代陶宏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宋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庾信(南北朝骈赋、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哀江南赋》《小园赋》。
第二节 南北朝的散文
范晔(字蔚宗)《后汉书》九十卷(整理剪裁的功绩)、《狱中与诸甥侄书》(南朝时代最早注意声律、文笔问题的作家之一)。
郦道元(字善长) 《水经注》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艺术:或用白描,或施彩笔,也不拘一格,都能在比较简洁生动的文字中兼有骈文修辞精细的特色。影响:唐代柳宗元、宋代苏轼等人的山水散文,都曾经受过他的影响。苏轼《寄周安孺茶诗》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杨衒之 写《洛阳伽蓝记》的目的,是通过这些佛寺历史的追叙,揭露“王公相竞侵渔百姓”的罪恶。艺术:善于用简短文字叙述故事和人物。写建筑物也相当精彩。还记载了许多类似南朝志怪小说的宗教神怪故事。
颜之推(字介)《颜氏家训》虽多是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弟,但往往插叙他亲身的见闻,从中可以窥见南北士族风尚的不同。文词虽时有骈体,但风格平易亲切。间用讽刺之笔,亦能引人注目。在《文章篇》中,他纪录了一些南北朝作家论文的见解。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第一节 中国古代小说溯源
1.源头:古代的神话和历史传说。神话故事以神为中心,历史传说虽有现实人物为根据,也往往被涂上神异的色彩。先秦古籍中保存神话最多的是《山海经》,《穆天子传》中也有一些。
2.我国先秦史书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都具体记述人物的言行,先秦子书如《论语》、《孟子》、《庄子》等,也杂有不少记事成分,写出了一些思想家及其门徒的言论行动。它们都对魏晋以后记录人物琐事的小说有直接的启发和影响。
3.《庄子.外物篇》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最早提到“小说”的,但这指的是一些不合大道的琐屑之谈,不是后来所说的小说。
4.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此所指始近于小说。《汉书》曾获录小说家书十五种。一千三百八十篇,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见于著录的小说作品。这些书已大都散佚,只《青史子》还残存几条遗文。
5.汉代近似于小说的作品还有“杂史”一类。“杂史”中记载的人物、故事大都有史实作根据,写法也与史传相似,但往往加入了许多想象和附会成分,情节更为曲折,有此描写也更细致,颇富小说意味。如《吴越春秋》、《越绝书》。
6.小说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繁盛。这时,写作小说几乎成为一种风气,不仅作品的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盛况。这个时期的小说,就其内容说,大体可以分为两类:Α.谈鬼神怪异的“志怪小说”,B.记录人物轶闻琐事的“轶事小说”。
第二节 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大量产生的现实社会原因:
1.首先和当时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密切相关。
社会动荡不安,宗教迷信思想最易传播。腐朽的士族阶级不敢正视现实,妄想羽化登仙永世享乐,多信神仙道术之事;有的则信仰佛教,寻求精神的麻醉;而劳动人民渴求摆脱贫困、饥饿和死亡,在统治阶级的愚弄下,也往往把寻求安宁、幸福和希望寄托于不现实的空中楼阁。社会上宗教迷信思想因之盛行,神鬼故事也就不断产生。
2.另一方面,广大人民在极端困迫的生活里,也运用各种方式向压迫他们的反动统治阶级展开了英勇斗争。常常把强烈的反抗意志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借助于神鬼故事曲折地表现出来。志怪小说中有不少思想内容积极健康的作品,就是这些故事的记录和加工。
志怪小说作品:托名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干宝《搜神记》成就最高,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1.一部分是道士、佛徒、文人史家自神其教的作品,宣扬宗教迷信思想,从而把人民带到宗教迷信的幻境里,麻痹人民的斗志,使之屈从命运的安排,为巩固现实的统治服务。
2.志怪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可能是民间故事。借助神怪的题材,反映广大人民的思想和愿望。其中有直接暴露封建统治者的凶残、表现人民对统治者坚决斗争。
3.表现劳动人民的善良、勇敢、乐于助人、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4.反映封建婚姻制度下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幸福而斗争的故事。
5.不怕鬼的故事,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表达了人民的抗议,“宋定伯捉鬼”反映人民的机智。
艺术:粗陈梗概。也有一些结构较完整,描写较细致生动,粗具短篇小说规模的作品。
影响:志怪小说——)唐传奇、说狐道鬼流派、“烟粉灵怪”故事、后世戏曲、小说。
第三节 轶事小说
兴起原因:社会品评人物的清谈风尚
作品:托名汉刘歆的《西京杂记》。纯粹记录人物轶事的小说,最早的是东晋裴启的《语林》,后来有郭澄之的《郭子》,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梁沈约的《俗说》,殷芸的《小说》等。 刘义庆(梁时刘孝标作注)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全书按内容分类系事,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
1.描写“魏晋风度”名士风流”,有意玩弄风度、风流自赏的情态。他们崇尚“自然”,主张适意而行,不受任何拘束。以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为不失名士风度。又以隐逸为高。讲究仪容修饰,神态超逸,注意语言“机警多锋”,简约有味,以及好尚服药饮酒等。
2.暴露了晋司马氏统治的黑暗恐怖。
3.暴露了豪门士族穷奢极欲的生活。
4.暴露了士族阶级凶残暴虐、贪婪悭吝等丑恶本性。
5.记载和称颂了一些好人好事。
《世说新语》的艺术:
1.总特色:鲁迅“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魂奇”。
2.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革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3.善于把记言记事结合。
4.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5.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后来小品文的典范。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 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
曹丕《典论.论文》《与吴质书》
1.反对“文人相轻”的积习,指出建安七子在各体文章创作上的长处和短处。
2.在论文体上指出了文体四科互相区别的特点,也就为各体文章的创造和批评找到了一个初步的客观的标准。 “诗赋欲丽” 形式主义
3.文气观点的提出正反映了建安文学向个性化发展的析趋势。
4.从统治阶级立场有意识地提高文学的地位。“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5.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陆机《文赋》 论十种文体的风格特征,“诗缘情而绮靡”,标举魏晋小赋。“论精微而朗畅”。描述作家创作的过程。研究了立意、修辞问题。
陆机第一个把创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的问题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但他忽略文学的思想内容而片面地谈表现的方法技巧,助长了形式主义之风。
西晋末年葛洪《抱朴子.外篇》是陆机观点的发挥。认为文章以雕饰为上,赞美陆机的文章“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这同样反映了西晋专重形式华美的文坛风气。
第二节 刘勰的文心雕龙
刘勰(字彦和)《文心雕龙》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主要部分。
刘勰的文论观点,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初步地建立了用历史眼光来分析、评论文学的观念。
(二)从不同角度阐发了质先于文、质文并重的文学主张,比较全面地说明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宗经六义是他对质文关系的基本看法。
(三)从创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总结了创作的经验。
(四)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缺点:对浪漫主义评价不够正确。为求全,把和文学关系很远的注疏、谱籍、薄录等文体也收容进来,显得有些芜杂琐碎。对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和小说轻视,几乎没有论述。
影响:《文心雕龙》——)陈子昂标举“风骨”“兴寄”,杜甫、白居易论诗重视“比兴”,韩愈论文主张尊儒、复古,论学习古人应该“师其意不师其辞”,清章学诚倡导“战国文体最备”。
第三节 钟嵘诗品及萧统文选
钟嵘(字仲伟) 《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
钟嵘对诗的看法:
1.强调赋和比兴的相济为用。
2.强调内在的风力与外在的丹采应同等重视。这和刘勰的看法大体接近,仅仅在对比兴的解释和重视程度上略有不同。
3.坚决反对用典。
4.坚决反对沈约等人四声八病的主张。
5.钟嵘论诗有一个重大特色——善于概括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概括诗歌风格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是论赋比兴,二是论风骨和词采,三是重视诗味,四是注意摘引和称道诗中佳句,五是善于运用形容比喻的词语来描绘诗歌的风格特征。
6.有一定的历史观念,论诗歌“源出”某人。
7.品评诗人,往往把词采放在第一位,很少涉及他们作品的思想成就。
影响:钟嵘《诗品》是第一部论诗的著作。
萧统《文选》 现存的文章总集,以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唐初李善注释)为最早。
文学上主张文质并重,认为文章应该“丽而不浮,典而不野”(《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认为只有善用典故成辞,善用形容比喻,辞采精巧华丽的文章,才合标准。
徐陵在梁朝编成的《玉台新咏》,诗歌总集。收《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