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张传玺版(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3


    *顺昌大捷
    南宋与金之间进行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1140年6月,金兀术率步骑十余万人攻打顺昌,其主力是号称"铁浮图"和"拐子马"的所谓"常胜军"。宋将刘锜所部不足二万人,乘金军初至,重装力疲,突然进击,以近身搏斗,大败金军,金军退回。此战役给予金军以沉重打击。
    *黄天荡之役,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秋,金兀术统兵南下,占领了建康,接着连破临安、越州、明州。宋高宗赵构一直逃到海上,才没成为金兵俘虏。金军大肆掠杀之后北撤,在途中遭到南宋名将韩世忠的阻截,发生了著名的黄天荡之战。建炎四年,兀术率兵在黄天荡受阻,韩世忠率领众将士奋勇拼杀,金兵大败。黄天荡之战沉重地打击了金兵的嚣张气焰,扭转了南宋军总打败仗的局面,大长了宋军抗金救国的士气。
    *绍兴和议,
    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宋军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进行反对。绍兴十一年(1141)双方达成和约: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勃极烈制
    金代共议国事的最高权力机构——勃极烈制度。它保有古老联盟议事会制度的痕迹,以合议制形式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虽是一种辅佐皇帝的政治制度,但皇帝的权力受到诸勃极烈的牵制。这一制度施行凡20年,中经太宗,至熙宗时才被废除。勃极烈,女真语意为管理众人,最高者为都勃极烈,都,意为首领。次为谙版(尊贵)勃极烈,其次为国论(贵)勃极烈,有时左、右并置,即所谓国相。此外则有忽鲁(总帅)、阿买(部落)、乙室(照看筵宴)、迭(副部族首长)、昃(第二)、移赍(第三)、阿舍(侍卫)、吴(教化)等勃极烈。熙宗行汉法、改官制后皆废。
    *会子,
    南宋时的一种纸币。初为便钱会子,即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置行在会子务。湖会,初名直便会子,即湖北会子、湖广会子的省称。因其流通限于湖北、京西路,为湖广总领所印发,故名。又有四川会子,简称川会,为南宋后期的四川纸币。
    怯薛军,
    成吉思汗建立的禁卫军制度。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一万人分为四班,护卫在大汗营帐外,是蒙古军的精锐。
    大札萨,
    成吉思汗法典
    *四大汗国,
    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元朝不是汗国,是大汗所在地,也就是本土。四大汗国是大汗的属下。其可汗要经过大汗册封才有效。
    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的名义上的建立者都是成吉思汗的儿子,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伊儿汗国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儿子、忽必烈的弟弟旭列兀。
    *合州之战,
    南宋宝祐六年至开庆元年(元朝蒙哥八至九年,1258~1259),宋将王坚率兵在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东)抗击蒙古军进攻的著名江河山岳地要塞防御战。此役击毙蒙古大汗蒙哥,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影响极大。
    *红袄军,
    红袄军是指中国金末山东、河北农民起义军。在蒙古侵金的同时,山东、河北地区的人民,纷纷举行了反抗金朝黑暗统治的武装起义,少者数万人,多者至数十万。起义者穿红袄作标记,故名“红袄军”。
    *经总制钱,
    经制钱与总制钱的合称。宋代筹集军政费用的办法之一,也是各地为筹措经费而加征的各种苛捐杂税的总称,
    经制钱首创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当时方腊起义方兴,东南军旅之费告急。总揽东南地区财赋的发运使兼经制使陈亨伯请求准许淮、浙、江湖、福建等七路在卖酒、鬻糟、商税、牙税、契税、头子钱、楼店钱等七色税种既定税额的基础上,每贯增收20文以充经制之用。因系经制使建议,故称“经制钱”。这种税以官定税名,属地方附加性质。实际上是一种无名杂敛。经制钱不独立征课,而是在若干税种之上,略征附加税,然后归而为一。此税虽不直接课于百姓,而以商贾为课税主体,但商贾势必将这些负担转嫁给百姓。靖康时因其病民而罢。南宋建炎二年 (1128)又恢复征收,并得到广泛推广,而且税率屡增,成为百姓的沉重负担。 总制钱系仿经制钱而成。自经制钱实行后,卢宗厚也按经制钱的方式税上征税。绍兴五年(1135)总制使翁彦国仿其法增收少许,归为一目,也以官名税,称为总制钱。靖康初年一度废除。宋室南渡,恢复征收,而色目更广,将经制、总制合一为“经总制钱”
    *长短句,
    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通鉴纪事本末》,
    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的作者是南宋的袁枢。
    *《梦溪笔谈》,
    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一书,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史上有重要地位
    *《通志》,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国通史,作者北宋郑樵。唐朝 杜佑 <通典>宋朝元朝 马端临<文献通考>称为三通
    *话本,
    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五种》等。
    *中书省,
    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因避讳改为“内史省”或“内书省”,唐改旧名。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枢密院,
    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唐永泰中始以宦官为内枢密使,。宋初罢宰相兼掌枢密之制,遂与中书门下(政事堂)并称“二府”,对掌军政大权。本院专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军马等政令及出纳机密命令之事,为国家最高军事机构。初设枢密使、副使,后陆续增置。。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置,为朝廷军事行政机构,掌军事机要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卫。由皇太子真金兼领枢密使。后枢密使几度在设,皆由皇太子兼领,实为虚衔。定置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枢密院判官、参议等官。有征伐之事,则置行枢密院;为一方一事而设者,则称某处行枢密院。明代,朱元璋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
    *御史台,
    官署名。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自秦汉以来,历代都设此机构,掌监察之事。西汉初御史大夫之官署称御史府。后期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东汉称司空),御史之长由其副职御史中丞担任。中丞原在殿中兰台办事,为御史之长后仍留台中,因而称其官署为御史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的别称。唐高宗时曾以宪台为正式名称。武则天时一度改名肃政台。元在御史台以外,尚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及陕西诸道行御史台。明初亦设御史台,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都察院,御史台之名遂废。
    *宣政院,
    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岭北行省,
    中国元代十行中书省之一。全称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和宁(见和林),统辖漠北诸地
    *辽阳行省,
    中国元代十行中书省之一。辖境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澎湖巡检司,
    元代设立了巡检司,隶属于泉州府同安县。这是大陆政府在澎湖建立正式政权机构的开始。明代澎湖巡检司的辖区,扩大到台湾本岛。
    *站赤
    驿站的译称,蒙语音译,本意为司驿者,即管理驿站的人,兼指站官及站户。元代在全国交通线上都设置了“站赤”
    *括马
    元代征用民间马匹的政策。
    *驱口
    金国奴隶的称谓。又称驱奴、驱。初时仅称战俘奴隶为驱口,以后则成为奴隶通称。驱口属贱民,为主人私产,主人可奴役和买卖。婚配须经主人允许。金世宗大定末年,始禁止买卖驱口。金制规定,猛安、谋克的驱口放免为良者,止隶本部为正户;没入官的良人,隶宫籍监为监户;没入官的驱口,隶太府监为官户。官户、监户、奴婢(驱奴)户,均为金户籍中的奴隶户。据《金史?食货志》统计,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在京都的宗室将军司,有户一百七十,正口九百八十二,占有驱口二万七千八百零八,平均每户占有驱奴一百六十人。这说明金中期女真贵族仍占有大量驱口。元时也有驱口的称谓。
    *大都
    元大都,元朝都城。突厥语称为汗八里,意即汗城。
    *和林
    成吉思汗系蒙古帝国的首都之一,忽必烈系元朝的岭北行省省会城市。全称哈剌和林,哈剌和林(突厥语黑圆石),一说原是山名,指鄂尔浑河发源地杭爱山;一说本为河名,指鄂尔浑河上游。元末明初,北元政权据以为都,后废。故址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厄尔得尼召北。
    应天
    *达鲁花赤
    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官名,为所在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大监治长官。蒙古语镇守者的音译,。蒙古贵族征服许多其他民族和国家,无力单独进行统治,便委付当地统治阶级人物治理,派出达鲁花赤监临,位于当地官员之上,掌握最后裁定的权力,以保障蒙古大汗和贵族的统治。
    大运河
    中国东部平原上的古代伟大工程。北起北京,南到浙江杭州,故又名京杭运河。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4省2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元代以前通钱塘江,现仅通至杭州)。全长1747公里。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筑邗江城,并掘邗沟,沟通江淮水道。隋大业元年(605)拓宽开深山阳渎(今里运河),又开通济渠,连结洛、黄、汴、泗诸水达于淮河。大业六年(610)拓宽浚深江南运河以达杭州。同时由洛阳附近凿永济渠通卫河,经临清转今天津,全线沟通,长约2,700公里。元朝定都北京(当时称大都),自公元1283年起以10年时间先后挖通济州河、会通河,并建设闸坝,渠化河道,航程缩短为1,794公里。就是今大运河的前身。
    明清(前期)
    *内阁,
    明、清最高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清代沿置,天聪年间,设内三院;顺治年间改称内阁。以大学士分兼殿、阁之衔。乾隆年间,规定三殿、三阁大学士之制。但因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内阁职权低落,参预重要政务的人多由皇帝指定,不一定是内阁成员。军机处成立后,实权集中到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仅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之官署
    *科道官
    明 清 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统称
    *三法司,
    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厂卫
    明朝特务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合称厂卫。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卫所,
    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卫下有千户所(一千士兵),千户所下设百户所(一百士兵)。各府县卫所归各指挥使司都指挥使管辖,各都指挥使又归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明中叶以后,屯田多被军官吞蚀,军士破产逃亡,徒存官署
    *军户
    明建立起的与卫所制度相配合的新的﹑较为完备的军户制度。非经皇帝特许或官至兵部尚书﹐任何人都不得自行改籍。军户的军差包括﹕ 户出一丁赴卫当兵﹐是为旗军。旗军或操守﹐或屯种﹔ 户出一余丁随正军到营﹐佐助正军﹐供给军装﹔ 军户户下须以一丁供给在营正军﹔ 户下若无丁壮﹐须佥幼儿为“幼丁”﹐以备成丁后勾补当差。
    *轮班匠与住坐匠,
    明朝匠户隶属于工部﹐分轮班匠﹑住坐匠二类。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这两类匠户在当值以外的其余时间可以自由趁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终年拘禁在官手工作坊中劳动的束缚。但是﹐匠户在身份上仍是父死子继﹐役皆永充。匠户除了可免除一部分杂泛差役外﹐正役和税粮不能免。
    *黄册,
    明朝为征调赋役而编制的户籍册.因上交户部的一份为黄色封面而得名.黄册是国家征收赋役的根据,又称"赋役黄册"。以110户为1里,推丁粮多者10户轮流担任里长;余下的100户分为10甲,甲有甲首,每甲10人;对鳏寡孤独不能役者,附于1甲之后,叫“畸零”,里长、甲首负责一里一甲的事务,10年一轮换。在里甲制度基础上,编制赋役黄册,以里为单位,每里编一册。在册首页绘制户口、赋役总数图表。明朝统治者均平赋役,恢复生产的重要措施.
    *鱼鳞册,
    明朝为征调赋役而编制的绘制全国土地田亩的档案。根据各县税粮多少,将一县分为若干区,每区又按土地的自然形态分为若干地段,由粮长率里长、甲首进行丈量,以田地为主,编排字号,详列土地面积地形、四至、土质优劣及上中下等税则。是明朝统治者均平赋役,恢复生产的重要措施.
    *粮长
    职役名。明代征解田粮人员。凡纳粮一万石或数千石的地方划为一区,由官府指派大户充当粮长
    *本色与折色,
    明代征收谷物称本色,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为折色。
    *皇庄
    明朝皇室直接经营的庄田。主要有原属国家官田的牧马草厂地﹐夺还勋戚的庄田﹐侵占的民田﹐“奸民”向管庄太监投献的部分官民田地﹐未就藩的王府辞还地等。皇庄是明中叶以后一大弊政。
    *金花银
    明代税粮折收的银两。原意为足色而有金花的上好银两﹐又名折色银或京库折银。永乐迁都后﹐京师官员需持俸帖往南京支领俸米﹐道远费多。于民于官均不利。宣德时,准折纳金花银﹐每两当米四石﹐解京充俸﹐取得较好的效果。后明王朝遂决定将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之夏税秋粮四百余万石折银征收。这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方面的一个重大进步。税粮折银﹐减少了农民运送税粮的痛苦﹐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夺门之变
    明代将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拥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
    *大礼议
    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后﹐统治阶级内部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始而争考﹑争帝﹑争皇﹐继而争庙及路﹐终而争庙谒及乐舞。”斗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朱祐杬的尊号。实质是世宗通过议礼之争﹐打击杨廷和等先朝阁臣和言官﹐确立和巩固自身的统治﹐推行新政。这一事件从嘉靖即位之初的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开始﹐至嘉靖十七年(1538)以世宗一方胜利结束﹐在嘉靖年间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庚戌之变”
    明代嘉靖年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该年为庚戌年,故名
    *倭寇之患
    一般指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经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而是陆上城市。.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当时称为倭国),所以被统称为“倭寇”。
    *援朝战争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六月至二十六年(1598年)十二月,明军应邀两次大规模入朝,援助朝鲜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争。又称“东征”。与明朝官军征播州杨应龙(参见明平杨应龙叛乱)、征宁夏哱拜(参见明平哱拜叛乱),并称为“万历三大征。16世纪末,日本关自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为满足国内封建主和商人的扩张欲望,把侵略矛头指向国防松弛的朝鲜。明朝应邀援朝,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终于把日本侵略军驱逐出境,粉碎了丰臣秀吉吞并朝鲜征服中国的妄想
    *矿监税使
    万历年间,为了积聚尽可能多的钱财,万历向各地派遣矿监税使。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许多地区的经济都非常繁荣,万历皇帝派遣大批宦官到各地明火执仗地掠夺财富,由此,宦官在经济领域内横行肆虐,给社会各阶层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派往各地的宦官通常采取各种手段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梃击,红丸,移宫
    梃击案发生于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一位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木棍闯入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并打伤守门宦官李鉴,后被捕。后经审问,显示郑贵妃与此案有关。由于当时审案人员都是浙江籍人士,而当时的浙党领袖方从哲与郑贵妃关系良好,因此颇受人质疑。结果当时的陕西籍刑部主事秘密审讯了张差,结果招出郑贵妃与此确有关系。郑贵妃见东窗事发,哀求皇太子。皇太子也请求皇帝快速了结,加之神宗宠信郑贵妃,除了张差被处决外,此案不了了之,一些主张继续追查的官员事后都受了轻重不等的处分。
    光宗是太子之时,就宠爱两名李氏选侍,分别为“东李”和“西李”。其中西李最为得宠。郑贵妃与西李暗中交结,郑贵妃向光宗提请西李为皇后,西李提请郑贵妃为皇太后,后因大臣反对而作罢。光宗因过度纵欲,即位五天后就得了腹泻之疾。光宗服用了一位与郑贵妃关系密切的太监崔文升所进的药物,结果病情加剧。西李以侍奉为由入住光宗寝殿。八月廿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献上一颗红丸,光宗服后获得暂时的舒适。黄昏后再食一颗,到半夜去世。此即为红丸案。结果,朝中谣言遍起。李可灼被罚回乡养病。更有大量弹劾奏章要求罢免方从哲。天启二年四月,朝中又发生了对于红丸案的争论。最后方从哲仍然没有判罪,而崔文升被贬放南京。
    光宗去世后,西李据守乾清宫,与心腹太监魏忠贤要挟皇太子。李氏还要求官员要先将奏章给她看,再给朱由校看,导致强烈反弹。群臣也因此联合要求西李移宫。在群臣催促下,西李不得不移出乾清宫
    *荥阳大会
    明崇帧八年(1635),农民起义军攻占汜水、荥阳、河阴、荥泽等县,进军广武山。为了粉碎明王朝“围剿”,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13家义军72营20余万人在荥阳聚会。商讨作战方略。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主张,得到大家赞同。史称“荥阳大会”。
    *山海关之战
    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四月,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
    *夔东十三家
    明末清初,活跃于川、鄂、陕、豫诸省交界处,也就是夔州以东地区的反清武装力量的总称,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核心是原李自成、张献忠部农民起义军,坚持抗清达14年(1650-1664)之久。
    *三藩之乱
    清康熙年间平西、靖南、平南三藩王,借口清政府的“削藩”之议而发动的反清战争。
    *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尼布楚议界条约》)是清王朝和俄罗斯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清政府和西方国家签定的第一份条约。以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划分俄国和中国。为清王朝后来平定西北、西南地区的叛乱提供了稳定富饶的大后方,对于清朝的发展和繁荣、“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布连斯奇条约,
    中国和俄国于1727年(清朝雍正五年)订立的划分中俄中段边界的条约(现在大部分成为俄蒙边界),是《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的合称。该约规定的中俄中段边界,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之间的第一个鄂博为起点,由此向东至额尔古纳河,向西至沙毕纳依岭(即沙宾达巴哈)为界,以北归俄国,以南归中国。还包括通商、遣返逃人、宗教、外交等方面内容。该条约基本是平等的遏制了俄国对我外蒙北疆的侵略,维护了中国北疆的稳定。
    *恰克图条约
    中俄两国於雍正六年(1728)签订的规定中俄在蒙古北部边界(中段边界)及政治﹑经济﹑宗教等诸方面的相互关系的条约。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之间的第一个鄂博作为两国边界起点,东自额尔古纳河,西至沙毕纳依岭(即沙宾达巴哈)为界线,以南归中国,以北归俄国。贸易方面,俄商每三年来北京一次,人数不得超过二百人,中国不收赋税,同时允许俄商在两国交界处进行零星贸易,这是后来中俄恰克图互市的由来。宗教方面﹐除原住北京的东正教士一人外,准许补遣教士三人,同时接受六名俄国学生来京学习满、汉文,东正教教士在华的居住权从此得到规定。《恰克图条约》使俄国得到了领土、贸易、宗教等项利益,但对其侵略野心起到某种遏制作用,中俄中段边界遂得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安宁。
    *大学士
    *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制度 。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正式称帝,将原来的旗主贝勒全部封王,并令除八旗固山额真继续兼议政大臣外,每旗另设议政大臣三员,议政大臣的职名正式出现。此后,清王朝宗室贵族中的王与八旗固山额真、议政大臣共同议政的形式,即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因参与议政的还有贝勒等人,故又称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议政”是一种正式的职衔,必须经过皇帝的任命。同样,在必要时,皇帝也可以撤销某一贵族及大臣的议政资格。最初议政王大臣权力极大,皇位继承这样的重大决策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策皇帝不能更改,甚至议政王大臣有权罢免皇帝。像多尔衮、鳌拜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骨干。清王朝统一全国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有较多的增加。蒙古八旗的固山额真及六部满、蒙尚书也列为议政大臣。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其议政形式有廷议和交议。顺、康时期,由内阁处理政务,而雍正苦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太大而导致皇权不稳,于是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赞襄皇帝决策的机构,牵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 ,议政王大臣职名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也随之消失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古代史纲笔记张传玺
    中国古代史纲笔记(张传玺版) 中国古代史(上) 第一章 中国史前社会与史前文化史 第一节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原始群时期的人类按其体质形态进化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原始群早期阶段的人类叫做猿人,晚期阶段的人类叫做古人.这两个阶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串讲讲义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根据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线索,我认为在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中应当牢牢抓住以下这些内容。因为今年是首次全国命题,所以很难对命题作出一种有把握的推测,而且对于考生来说,应考的唯一法门就是全面地复习,而不是去盲目地对试题本身进行任何猜测。下面所列的内容基本上是严格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1.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秦始皇把全国划分为36郡,下设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史称郡县制度。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要重要问题解答汇编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要重要问题解答汇编 1,商鞅为什么变法?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其政治、社会作用怎样? (提示)商鞅变法的原因:①战国初年,秦是一个由贵良统治的国家,国力很弱,因而要变法图强、提高其政治地:立。②旧的土地制度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急待改革.公元前359年和前350年,商鞅主持两次变法:第一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中国古代史重要名词解释
    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在血缘家族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氏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达到繁盛,并开始逐步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详文解释
    一.重要名词 大索貌阅:隋政府为了加强对人民控制,增加赋税收入的一项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索貌阅。即查对户口,并按户籍上的年龄与本人外貌相核对,看是否年龄故意报大报小,以逃避赋役。同时也清查没有报入户籍的人,不实者加以处罚,并鼓励互相检举。大索貌阅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5
  •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考研资料(超详细)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超详细)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知识归类 Ⅰ 科学技术篇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⑴造纸术 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 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0
  • 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续资治通鉴长编》 2、井田制 3、葵丘之会 4、限民名田5、九品中正制 6、《元和郡县图制》 7、南衙北司之争 8、庆历新政 9、探马赤军 10、票拟二、论述题(每题20分)1、汉武帝财政改革措施及作用2、隋唐以后赋役制度的主要变化3、唐代周边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活动4、元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南开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复试
    一.你读过哪些本专业的学术著作?请对其中的一种进行评论,并试对其中的某些重要问题或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限800字以内)(60分)二.就你所接触的材料和知识,试谈历史学或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发展趋势。(限800字以内)(40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40%) 胡服骑射 董仲舒 河阴之变 府兵制 永贞革新 唐蕃会盟 绍兴和议 徐光启 萨尔浒之战 四库全书二、简述题(30%,每题各占15%) 1、简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2、简论赵匡胤。三、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就“中华民族”问题发表演讲,提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42) 周公旦 算缗与告缗 府兵制 猛安谋克 东林党 乾嘉学派二、问答题 1、简述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对北宋历史的影响。(28) 2、试述春秋、战国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说。(30)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35%) 夏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河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中国通史(1949年之前)一、名词解释: 1.氏族公社2.楚汉之争3.八王之乱4.《唐律疏议》5.猛安谋克6.中国共产党第7次代表大会二、简答: 1.简述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的必然性。2.简述东汉田庄经济。3.简述唐太宗和贞观之治。4.简述明朝初期加强君主集权的政治措施。5.简述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