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讲义(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3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同中国实际结合有两次历史飞跃,先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转型,后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转型。
2、儒家思想为本土形态,经历了“上古儒家-近世儒家”和“传统儒家-新儒家”的转型。
3、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也逐渐本土化,更多的是为儒家所吸纳,于是有“儒家资本主义”。
每一种精神形态首先需要自身的内在转型,三者自近代以来因各自的转型而一直处于互动之中。无论其中谁占统治地位,都应该宽容至少是容忍其他精神形态,因为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时,三者都需要外在的转型,以使得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转型成为可能。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作为一种尚未最终成型的精神形态,可以从三种精神形态中寻找其发生的根源,但不可能将它们完全融合进来,因为它们有着各自的精神内核。儒家在于其封建主义本质,马克思主义在于其社会主义本质,而市场经济在于其自由资本主义。通过对韦伯命题的解析可看到当它们各自完成转化后,就会指向新的共同的社会精神形态而进行外在转型,但新的精神形态绝非儒家伦理,马克思主义和西方自由主义的简单相加,新的社会精神一旦成型,就会与它所赖以产生的传统精神形态相分离,而去适应其现实的经济基础,并从中吸收活生生的源泉。
第六章  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

孔德的社会学主题是“人类从古至今的进步”,斯宾塞的主题是“从尚武社会到工业化社会的社会进化”。与孔德和斯宾塞不同,迪尔凯姆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不仅通过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社会事实”,而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找到了最为充分的理由,而且他自己身体力行,通过对自杀、社会分工以及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为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主要关注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另一方面又坚持社会是由不依赖某个具体的个人而存在的突生现象。《社会分工》论述了由社会分工日渐增长的复杂性和专门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自杀论》探讨由社会整合的破坏而构成的对社会团结的威胁。《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论述了宗教及其仪式在何种程度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加强社会团结。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简介
(一)家庭背景。
(二)老师对他的影响。
1、库朗热的影响,历史研究中科学严密的价值,以及共同知识和宗教对社会团结的意义,
2、布鲁特,科学哲学的研究方法,强调不同层次的现象之间的基本的不连续性,强调从一种分析层次转向另一种分析层次时突出的新异之处
1913年,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第一个社会学系。
二、学术渊源:
(一)法国悠久的启蒙主义传统,圣西门和孔德
(二)同时代的老师,同事,还有对手塔德
(三)孔德的影响:“社会学之父”,并承认自己的关于劳动分工是推进社会整合,社会团结的思想来自于孔德,孔德关于社会学是一门实证主义科学,倡导实证主义方法论,关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划分,以及关于科学和社会进步的论述
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层次,对象和方法
1894年《社会分工论》(博士论文),关于社会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发展。
迪尔凯姆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论述是他整个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社会学发展所作的最重要贡献之一。1895年《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明显与孔德、斯宾塞区别,赋予社会学和社会研究方法以明显的性质(不到150页的小册子),以6章篇幅谈三个问题;
其一,什么是社会事实
其二,社会事实的特性如何
其三,如何研究社会事实
一、迪尔凯姆的社会观
1.社会唯实论: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尽管社会是有无数个人联合而成的,但他本身是属于高于个人的相对独立的实体,具有超越个人的独特性质,这种独特性无法在单个人身上找到。
2.社会整体观:化学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一)社会事实:
1、定义:“社会事实,由外在于个人但又具有控制个人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的”。
这些思维方式是不能和生物现象混为一谈的,因为它们由表象和行动构成的,也不能和心理现象混淆,这类现象只能是“社会的”,其来源不是个人,基础只能是社会,要么是整个社会,要么是社会中的某些特定群体,诸如教派,政治,文学或职业团体等。
2、对社会事实论述的意义:迪尔凯姆界定社会事实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学获得独特的研究对象,以使其脱离哲学的羁绊。
(1)社会学与哲学分离,社会事实被视为物,所以可以对她进行经验的实证研究,而不再需要将其社会哲学化。
(2)社会学与心理学分离,社会事实是发生在社会集体层面上的现象,外在的,具有强制性的。
(二)社会事实的特性:
第一,对个人来说是外在的。
在信徒出生以前,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就已经存在了,说明它们是存在于个体信徒之外的。
第二,强制性的力量
“我们长大了的人觉得在这世界上做事能应付自如,左右逢源,须知这是从十多年的种种不自由中争得的自由,社会的并不是取消了,只是我们熟悉了”
一方面,它们看到了通过社会化可以降低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强制性,另一方面,要想彻底消除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又几乎是不可能的。社会事实的强制力量以正式(惩罚或逮捕)或以非正式(公众的嘲笑和疏远)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普遍性。
社会事实是全社会成员共有的特征,而不是个别人的特征。
(三)社会事实的现象可分为两大类;
1.社会形态学-物质性社会事实包括(社会、社会的结构性组成、社会的形态成分)
2.社会生理学:规范和价值(非物质性的)(道德、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社会潮流)
三、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
(二)社会事实必须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
(三)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因于它所发挥的功能混为一谈,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并重。
(四)具体方法:
1、统计法
2、共变法
3、控制比较
4、研究步骤:假设-推测-检验
第三节  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
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上,迪一方面承认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另一方面,他又坚持社会是不依赖某个具体的个人而存在的突出现实。是什么力量将不同的个人联结在一起构成社会的,便产生了一个核心概念:社会团结
《社会分工论》论述了由社会分工中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专门化派生出的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即社会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
《自杀论》探讨的是由社会整合的破坏而构成的对社会团结的威胁,以及社会对这些威胁的反应。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宗教及其仪式在任何种程度上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能加强社会团结。

一、社会团结的含义:什么是社会联系的纽带?
(一)在迪尔凯姆以前的论述:
1、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将个人联结在一起的是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订立的解哟。
2、孔德的国家强力论,国家依赖其强制性的力量将个体成员“束缚”到一起。
3、斯宾塞的自由竞争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同等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力,而每个人的利益又只能在他人那里获得,由这种平等的自由竞争形成了社会。
(二)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ciousness):
迪尔凯姆认为将一群个体联结成一个社会的是该社会的集体意识,“同一社会一般公民所共有的信仰和情操的总体”。社会团结的基础是社会成员在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上的一致性。

二、社会团结的类型:根据社会各部分之间结合的方式和紧密程度来划分:
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低度的分工                     高度的分工
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             微弱的集体意识
约束性法律占主导地位           复原性法律占主导地位
低度的个性                     高度的个性
特殊的规范性模式一致是重要的   抽象的一般的价值上的一致是重要的
社区对越轨者进行惩罚           专门化的社会控制机构
较低的相互依赖                  高度的相互依赖
原始的或乡村的                  城市的与工业的
(一)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y):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的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通过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由于社会分工不发达,人们的经历,活动,生活方式都十分相同,对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个性都淹没在对集体的遵从中,并有一致的宗教和道德倾向。
约束性制裁(repressive  sanctions),刑法将任何威胁或违反集体良心的行为确认为犯罪,由此实现社会对每个个体的日常生活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二)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近代工业社会。在这种社会联结形式下,由于分工导致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一方面,分工越是细致,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依赖就越深入;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行动越是专门化,个性就越是鲜明,就越能摆脱集体意识的束缚。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都按照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的职能。
复原性制裁(restitutive  sanctions):包括民法年,商业法,诉讼法,行政法和宪法等。都涉及到维护或恢复合作关系,不是为了赎罪,而是为了将事物恢复原状,不像在机械团结的社会里,法律是一个集体的共同意识或情感的表达,而成了已分化的个人间有条件的行为规则。在个人意识或个人主义抬头的同时,集体意识尽管还存在,但其功能尤其是对日常生活的控制和调节大为减弱。
(三)社会分工――功能分析
1、社会分工的功能。正常的分工是高度发达社会的特征,也是有机团结的基础。
分工是一种社会事实,分别研究了社会分工发展的后果和原因。分工是一种职业专门化。迪尔凯姆在对社会分工进行功能分析时,区分了常态分工和变态分工,分别考察了正面功能和负面影响。
2、造成分工的原因,同一空间内人口的增长,使得人口密度增加,人们精神和活动方面的频率加大,必然导致生存竞争的激化,职业专门化是减弱人们之间的生存竞争冲突,同时又能防止社会解体的一种合理选择,而不是个人兴趣。
3、社会分工造成的后果:
A、为个人意识和个性的发展造成了空隙,削弱集体意识。
B、造成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
4、社会团结的维持――中间团体,职业道德
三.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团结所面临的危险,原因与表现
(一)社会解组的危险:
社会解组: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整体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堆积的状态。从根本上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发生了故障,从而使社会连结纽带出现松弛和断裂。
(二).变态分工对社会团结的破坏作用
1、速度过快的分工:没能及时建立新的社会联系,脱离了原来群体,又未与新群体建立联系。“失范”
2、强制性分工(不平等分工):造成偏离有机团结的社会不平等现象(财产继承引起的不平等,阶级不平等),加剧社会冲突,从而威胁社会秩序。
3、不协调的分工:由于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导致社会成员行动的不协调,劳动积极性缺乏。非人化的分工-纯技术的分工。
以上各种反常的社会分工的共同特点,它们不具有能够发挥有效调节作用的牢固的道德基础,因而无法保证通过它们而发生改组的新型社会结构能长期维持下去。
(三)有机团结面临的威胁
1.整体层次上,共同价值方面缺乏一致,各自坚持自己的利益。
2.极端的个人主义: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决定作用,个人对社会的依赖,由社会分工所推动的结构变化与道德规范的变化并不总是同步的,在旧的道德规范不再起作用,而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建立新旧交替期,会出现社会道德的真空状态。-对今天的现实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   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对社会现象进行社会学式的理论研究的典范,研究重点是对自杀现象进行因果分析,寻找导致自杀现象的原因。
(一)    关于研究对象的说明
1.自杀的定义
凡是当事人自己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行动,达到了预期死亡结果的都算作自杀。
2.个人自杀事件与自杀率
自杀似乎纯属个人行为,对他的解释可由心理学完成。社会学研究的是自杀率。自杀仅仅是个人了结自己生命的方式,如果是社会支配的,那就证明迪尔凯姆的正确性。
自杀率:自杀者在某一群体或某一社会所占的比例。既是由个人的自杀行为而构成的,但又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才可能具有的突生现象(犯罪率、离婚率、酗酒率)。社会学的任务就是在自杀率变化与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联系,把自杀与自杀率区分开来。
3.为什么选择自杀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二)    直接影响自杀率的社会原因。
1、按社会原因所导致的自杀分为四类:
2、利己型自杀的原因:低度的社会整合及由此而来的个人主义膨胀,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松弛。主要分析了宗教信仰和家庭两种因素与利己主义自杀之间的关系。
(1)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天主教国家自杀率较低,犹太教社会也一样;而在普鲁士、丹麦等新教国家中自杀率较高,这几种宗教都明确禁止自杀。但天主教和犹太教具有较强的团结性,自杀较少;相反新教对神的信仰建立在个人存在的意义上,鼓励自由思考,采取自杀的方式维护个人尊严。
(2)家庭对个人行动的影响。根据统计资料,未婚与已婚,已婚无孩与已婚有孩者相比,具有较高的自杀率。因为婚姻生活尤其是因孩子的出现而产生的家庭生活加强了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同理,一个社会由于社会动荡和全民战争而加强集体情感时,也会抑制自杀。
(3)三条基本定律:自杀与宗教社会的整合程度成反比;自杀与家庭社会的整合程度成反比;自杀与政治社会的整合程度成反比。
3、    利他型自杀的原因:社会组织高度聚合和社会整合力量过强,是个人对集体的牺牲。主要发生在集体意识强烈的低级社会和军队中。高度的社会整合使得个性受到相当程度的压抑。个人的权力是微不足道的,他们被期待完全服从于群体的需要和利益。利他型自杀与社会整合程度成正比关系。
a)    义务性:群体的规范要求个人牺牲生命
b)    内疚性:群体任务难以完成,自杀避免蒙羞。
4、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
失范型自杀:社会经济危机破坏和谐,出现价值迷失的社会失范状态,威胁个人的生存,使个人无法实现自我,从而导致自杀的增多。
(1)    社会规范的消极或负面瓦解时,如经济危机。
(2)    社会规范的积极或正面,如经济繁荣、贫穷的威胁退去,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于是产生与现实不一致的愿望或要求。
宿命型自杀:集体力量对个人的超强控制以及个人无法忍受过多的限制。
(三)    自杀理论小结。
第五节  宗教社会学
    任何社会都需要有诸如宗教这种将社会成员结合起来的共同信仰,对个人和唯理主义充分发展起决定作用和促进作用的社会更是需要共同信仰,但这种信仰不能由传统宗教来提供,用什么可以取代呢?迪尔凯姆提出:宗教实际上是神化了的社会。最早的崇拜,实际是对非个人力量的崇拜,社会本身也有神圣的力量。在此,社会学发现了所有宗教的奥秘,不能再创造一种宗教,但可以寄希望于社会,相信社会在未来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理性替代物”-公民道德,激发崇敬、畏惧和服从的“神圣性”
对宗教现象的分析完善了团结理论,而对社会团结的强调又深化了宗教社会学。
(一)    宗教的含义和本质。
宗教的本质在于将世界分为神圣事物和世俗事物。神圣事物有禁忌性和权威性,是人们爱和理想的寄托,是强制,尊重和爱的来源,体现集体的力量,只能是社会。世俗事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感联系,卑下的,现实的和个人的,两者间相互独立,必须举行一定的仪式。宗教的本质是社会力量的体现。
(二)    宗教的社会起源:社会环境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共同劳动和共同庆贺活动中,逐渐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产生原始图腾和原始宗教,统治人的社会力量的化身。
(三)宗教的功能――惩戒性、聚合性、激发性、振作性
1.宗教和社会的紧密相互依赖,一方面,宗教的经验和神圣的观念是集体生活的产物,另一方面,宗教信仰和仪式强化集体生活所依赖的社会联系。
2.宗教能将人们的活动置于一种神圣的意义体系中,把集体意识内化于个人意识中,使人感到对社会规范的服从不是强迫性的,而是自觉自愿的,从而加强了集体意识的社会整合功能。
3.集体仪式:以共同的目标把人们团结在统一的社会活动中,作用,惩罚越轨行为,强制遵守规范,促使社会统一,加强整合,保存和传播社会文化,建立愉快的幸福感。
不足之处:不适当的夸大了宗教的作用,有历史唯心主义。
第五节  对迪尔凯姆的评价
一、对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研究原则等体现了“社会学主义”,坚持了实证主义原则,从客观的社会事实出发考察社会现象。
(一)功能分析。迪尔凯姆将社会当作自成一体的实体,社会作为支配个人的道德机构,其各部分的功能不是同个人,而是同整体联系的,有机整体论的两个假设:其一,假设社会处在正常状态,其各部分是高度耦合的;其二,假设社会机体存在某些特定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必须要满足的,不能被还原为其组成部分的需要。
(二)社会团结。强调和谐,功能协调的社会秩序,把社会冲突与矛盾视为越出正常、自然秩序范围的失范与反常观点。
二、缺点:
1、缺少历史的和能动的观点,以静态来解释社会,未能表明社会组织,如何历史地形成与演变,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他重视的不是作为意义创造者的主体。而是主体对集体的社会力量的反应。
2、过分夸大了社会对个人的外在性和对立性
3、把资本主义危机归为社会分工发展与道德意识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
4、在个人主义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当不能建立一种约束个人主义行为的世俗意识时,只能求助于宗教。
第七章  帕累托的普通社会学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介绍。
1.工程师和经营者(1865-1888)
2.政治评论家(1889-1893)
3.经济学家(1891-1909)
4.社会学家(1898-1923)
二、思想内容。
(1)实证主义大师:(批评孔、斯的实证主义不彻底)
早年的工程师职业,所接受的物理学和数学训练,更因为他将自然科学思想以及“系统”和“均衡”等概念搬入到社会学中,他认为社会学是一种经验性的科学,必须遵循自然科学的方法指导,强调社会是一个由众多因素构成的系统。
(2)心理主义:A主要关注点在社会生活的心理要素和心理层面上;B.主要概念和观点与社会生活的心理层面有关;C.受塔德,黎朋的群众心理学影响。
逻辑行为反映了人类的理性和智慧,非逻辑行为反映了人类的情感和本性,剩余物虽不是本能的表现形式,精英的最终根源是由人们的智力这种心理因素的不同造成的。
(3)政治上,马基雅弗利的三剑客:莫斯卡,米歇尔斯和帕累托代表的保守的意大利政治社会学具有鲜明的反民主,崇尚权力的倾向。
(4)理论基础:人类的大多数行为并不是由理性思维而是由情感,感觉,迷信和其他非逻辑因素所控制的,并且社会具有周期性波动的基本特征。
三、思想来源:
1.马基雅弗利的影响;人具有一定不变的本性(负义、无常、欺骗、虚伪、胆怯和贪婪)一些人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权力和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侧重于研究国家。
2.进化论和实证主义的影响。从斯宾塞转向马基雅弗利的历史循环论,逐渐反对社会进化和进步,但坚信社会各部分相互依存。孔德、圣西门的影响。
3.莫斯卡和马克思的影响。反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主张阶级斗争。区别在:人们心理特征差异产生阶级斗争;不会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第二节  帕累托社会学的重要理论范畴
一、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一)人类的行动分为三类:
1.    某种程度上完全是本能的行为
2.    纯粹理性的行为(逻辑行为):就是指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将手段和目的合理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为。
3.更大量的是非逻辑行为。
(二)非逻辑行为:客观目的与主观目的相异的。凡是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感情冲动,为逻辑推理以外的精神状态所支配的行为,就是一种非逻辑行为。
分为四类。
第一类,主观和实际上手段都没有联系的行为。
第二类,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逻辑联系,但行动者误以为有他所希望的结果;
第三类,手段与结果有逻辑联系,但行动者没想到这种联系;
第四类,手段与结果有逻辑的联系,但不符合行动者的主观愿望。

种类               行为是否有逻辑结果或目的
                   客观上                主观上
                第一种:逻辑行为(客观结果和主观目的一致)
                            有                            有
                          第二种:非逻辑行为(客观结果和主观目的不同)
  第一类                        无                            无
  第二类                        无                            有

相关话题/社会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湘潭大学社会学课件
    第一讲 导 言 个体的自由选择与社会设定 一、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客观、综合地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研究方式(科学性)实证主义、非实证主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案例: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概括的四种自杀类型利己式自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波普诺社会学读书笔记(图文)
    社会学读书笔记第一章 导言我们是自由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按照个人的意愿来选择不同的伴侣,但这自由却处处受着周围人群的影响(婚姻,总是门当户对来着)。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体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有三种研究方式:1、 保持科学性; 2、 力求客观性; 3、 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学的视角帮助我们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2019年接收人口学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
    关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口研究所暨亚洲人口研究中心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人口研究所暨亚洲人口研究中心()与上海大学联合成立的国际高水平学术研究平台。中心成立于2015年7月,现为亚洲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元中心的总部,与亚洲和其他地区著名人口机构合作从事研究、培训与学术交流。本中心以规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社会学考研试题习题库
    1、名词解释 1. 杜克海姆的集体意识(南开2000,社会学)  2. 社会交往形式(齐美尔)(人大1996,社会学)  3. 报酬类型(布劳)(人大1999,社会学)  4. 权威结构(达伦多夫)(人大1999,社会学)  5. 戏剧论(戈夫曼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重点及笔记整理
    西方社会学理论 导言 一、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目的 通过学习社会学发展史上各个思想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理论,在自觉模仿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 二、社会学发展史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孔德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 人。 3、韦伯提出的理解社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1
  • 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考研调剂信息公告(社会学)
    一、调剂信息我校社会学专业社会史与社会发展方向生源相对不足,可接受少量一志愿报考我校社会学专业其他方向考生的调剂,申请者初试总分不得低于320分,单科分数不得低于44(66分)。符合上述条件且未达到社会学专业其他方向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可于2019年3月18日22点至3月20日12点,登陆我校研究生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我院2019年非全日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招生接受少量调剂学生,调剂的基本原则如下:1、只接受院内考生的调剂;2、报考本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考生优先调剂。如果本专业内的调剂仍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可接受跨专业(社会学、社会保障)考生的调剂;3、在同一优先层次的考生中按照总成绩由高到低依次录取;4、申请跨专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专业学位类考研调剂方案
    社会学院拟接收调剂专业:专业学位 035200 社会工作一、基本条件调剂考生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调入专业(035200 社会工作)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2、调入专业和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3、初试成绩须符合①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国家A类线②第一志愿专业的我校基本分数线③拟调入专业相应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学位类考研调剂方案
    社会学院拟接收调剂专业:学术型学位 030301 社会学 030303 人类学一、基本条件调入我院的考生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我院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2.申请调入专业需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跨学科调剂优先第一志愿为民族学、管理学等专业的考生。3.初试成绩须符合①第一志愿报考专业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信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学院简介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前身是政法学院。政法学院始建于1975年,原名政教系,是信阳师范学院最早创建的五大院系之一。1980年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同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下开始招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方向硕士研究生。2003年10月更名为政法学院,200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吉林大学61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_重点节选
    一、 吉林大学61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1. 题目一 2.题目二 二、 吉林大学612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考察重点知识节选 1.知识点一 功能主义理论又被看作是一种自然主义理论。因其方法论基础属于实证主义的。即20世纪中叶后,西方一度盛行的与此理论相一致的是工具实证主义。它是经典实证主义的新形态.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南京大学614 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_重点节选
    南京大学614 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题目一 题目二 题目三 二、 南京大学614 社会学理论研真题考察重点知识节选 知识点一: 环境,这里主要指自然环境,即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是社会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外部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 周围的自然界越来越多地被打上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2020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32社会学综合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参考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7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参考教材配套题库[电子书]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电子书]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