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考研经济地理课件笔记(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指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高、每个劳动力或单位产品所需或占用投资较多的生产部门。

技术指向型经济活动:称知识密集型经济活动,指需要运用复杂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生产的生产部门。

市场指向型经济活动:指产品不宜保存、难以运输或产品运输费用占整个生产成本份额较大的经济活动。

2.4 按空间形态特征分类

点状经济活动:指经济活动的分布通常表现为空间点或点群这类经济活动一般用地规模不大,集约利用强度高,与其他经济活动联系紧密且在空间上接近。

线状经济活动:指经济活动布局通常表现为空间线或网络 。这类经济活动由于其线状分布特点,具有一定的用地规模且对区域其他经济活动的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通常是联系相关经济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面状经济活动:主要是指农业经济活动,当然其他部分占地规模较大的矿业、旅游业等也可归入其中。该类经济活动的主要特点的用地规模较大,集约程度相对较低;其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多考虑的是区域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

§3 经济活动联系

3.1 经济活动联系的内容

经济活动联系:指经济活动之间在产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依赖性、参与性、互补性等关联关系。

经济活动的联系首先表现在经济活动作为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过程的统一,其次为不同经济活动过程之间的关联关系有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

1、个体经济活动联系

经济活动内在联系:指经济活动过程的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环节之间的联系。

经济活动与活动要素间联系: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的经济活动,必然要求接近燃料、原料产地、市场和劳动技术密集区域,以节约经济活动成本,取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因此经济活动与活动要素间的联系表现为接近相关要素所在地。

同类经济活动间联系:同类经济活动由于追求集聚和规模效应的需求,通常须加强同类经济活动联系。

不同经济活动类型间联系:指不同的经济活动之间由于存在互补、配套和协调等的关联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经济联系方式。

2、产业关联

产业:从组织的角度描述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即指由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企业或是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国民经济的同质部分组成的集合体,其组织范围可以含盖国民经济的全部内容。

产业关联:实质是经济活动过程中各种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复杂和密切的经济技术联系。

3、区际联系

区际联系:指不同区域范围内经济活动系统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 。区域要素禀赋的不同,必然导致区际经济活动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带来区际商品交换和流通,空间上即表现为区际联系。

区际经济联系主要包括:区际分工区际贸易区际要素流动

区际分工:在资源与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区域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经济活动,这样就产生的区际分工。

区际分工是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区际贸易:是区际劳动分工不断发展的结果,区际贸易的加强即市场范围的扩大是分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经济活动的流通和交换环节在从一区范围扩展到多区域范围的外在表现。

区域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构成了区际贸易空间联系形成的基础,贸易的双方能在区际贸易中获利是区际贸易形成的动力。

区际要素流动:只要存在区域系统的不平衡性,就会产生区际要素的流动,同时,个人或单个组织所能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少,但人们的需求却具有多样性。因此,区际劳动分工越发展,区际要素流动就越频繁,这种流动产生一种平衡机制,使得每种生产要素纯收益及区域收益趋于平衡状态。

       区际要素流动能产生组合效应

    区际要素流动使得具有比较优势的要素可以超越本地的市场,进一步以广大的区际市场为对象从事生产。

区际要素的流动,意味着竞争机制的引进,适度的竞争,利于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区际要素的流动,强化了各区的相对比较优势。

3.2 经济活动联系的方式

按经济活动相互依托的方式

产品或劳务联系

生产技术联系

价格联系

劳动就业联系

投资联系

用地联系

公共物品联系

按经济活动间技术工艺的方向和特点

单向联系:先行经济活动部门为后续经济活动部门提供产品,在供其生产、直接消耗的同时,后续经济活动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经济活动部门的经济活动过程。

双向联系:先行经济活动部门为后续经济活动部门提供产品,在供其生产、直接消耗的同时,后续经济活动部门的产品也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过程提供产品。

多向联系:先行经济活动部门为后续经济活动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后续经济活动部门的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经济活动通过一序列的产业链之后又返回相关部门经济活动过程。

3.3 经济活动联系的实现途径

人流:指经济活动区域之间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它是经济活动间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方式。人流一般具有方向性特点,其一般由位势高的经济活动区域向经济活动位势低的区域流动。

物流:经济活动间存在物质要素的流动,它是经济活动间实现经济联系的直接外在表现形式。一般经济活动间存在供求关系时,它们之间即存在物流。物流的发生一般需要借助交通网络进行。

信息流: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活动空间联系的重要实现途径。

实现的基本形式

对流:是指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性。

传导:指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间的交易过程,这种过程的特点是它们不是通过具体的物资流动来实现,而只是通过记帐程序来完成。

辐射:可理解为信息、政策、思想和技术的扩散,这种扩散过程一般是由较高层次的经济活动区域向较低经济活动区域的扩散。

3.4 经济活动联系发生的条件

可转移性

可转移性是经济活动间存在生产、技术、劳动力和资金等经济活动要素方面的转移与传输的可能性。 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 被传输客体的可运输性; 经济活动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政治、行政、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障碍; 经济活动区域间的交通联系。

互补性

是指相关经济活动之间必须存在对原料、劳动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供求关系。它是人口和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结果和前提,条件上的互补性构成经济关系上的相互依赖。空间相互作用的大小与互补性成正比。

介入机会

两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了来自其他区域的干扰。因为经济活动的互补性是多向的,亦即一个经济活动可以在某一个方面与多个经济活动同时存在互补性,它究竟与哪个经济活动实现这种互补性,取决于它们之间的互补强度,强度越大则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及程度就越大。

 

第三章 经济活动区位条件

§1 区位条件的构成与影响

1.1 概述

区位: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除解释为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置以外,还有与一定位置相关的一定范围区域的含义,它更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与区域上的反映。

区位条件:是指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影响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所有因素的总和。

1.2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指自然界中的各个自然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生物等,及其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自然资源: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自然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为经济活动提供必要前提

提供必不可少的空间与场所;提供不可缺少的水源;提供劳动对象。

2)为实行劳动地域分工提供自然基础

劳动地域分工的高度发展,能促使各个不同的地区实行生产地区专业化,是赢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经济地域组织形式。

要实现劳动地域分工,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其中自然环境方面的优势,就是主要条件之一 。

3)是制约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在幅员广阔,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建立、发展多部门综合发展的地区产业结构。自然条件的复杂多样,是发展多元化地区产业结构的自然前提。

4)是影响经济活动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农业布局上,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太高的情况下,某些经济林木和农作物的地理分布界限,更是深受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

在工业布局上,原料消耗量大的部门往往受制于矿产原料地的地区分布。

在交通运输布局上,江、海水路运输业一般总是集中在江湖河海水面广阔的地区。铁路、公路等现代陆上交通线路的分布,在目前征服高程的筑路技术尚无显著突破的情况下,总是平原地区比山区稠密。

1.3 生产技术因素

技术: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生产工具等设备、工艺流程、作业方法和技能。包括:生产工具、工艺流程和作业方法等;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等。

技术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影响利用、改造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原先一些不为人们注意或不明其用途的资源,陆续被引进生产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提炼加工、综合利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拓宽了资源利用深度。

2)影响各国各地区经济结构的组成和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地改变生产力诸要素的地域结合状况,从而会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乃至地区经济的内部结构;技术进步还势必会引起生产各部分的专业化、社会化。地区之间,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多以各种不同方式发展横向或纵向联系,形成多种多样的专业化与协作。 

3)影响经济活动对原料地、燃料地的区位指向

科技进步使生产费用、运输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比例发生变化;科技进步缩小了生产在实践和空间上的矛盾。

新技术革命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知识、智力和科学技术因素将愈益成为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影响对自然优势的认识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

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

企业的小型化、分散化趋势,影响到在工业布局中对集聚因素作用的再估计;

引起产业布局出现向若干地区转移的趋势。

 

 

 

1.4 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制约经济活动区位条件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布局的历史基础,市场、物价与流通渠道,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地理位置等。

经济活动布局的历史基础

经济活动的历史基础是指原有经济基础、经济实力和原有的经济活动格局等。包括:各个产业部门、生产单位间相互联系、协作配套状况,供水、供电、交通与通讯联络等基础设施水平,居民生活基础服务设施(包括商业网点设置、教育、文娱、体育和医疗机构等),以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职工的补给等因素。

市场政策及行为条件

市场需求的变动、消费水平和特点的增长和变化,都对产业布局有影响,往往会直接引起产业布局的变化。

政策反映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正确的政策可以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而错误的政策则往往给产业布局带来灾难性后果。

行为和心里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包括作为决策者的行为和心里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和作为消费者行为、心理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2 区位条件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1 区位条件的基本特征

区位条件的唯一对应性

区位条件最终表现为一定的场所(位置),这种场所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在二维地理空间中可以唯一地由一对XY坐标表示

区位条件的相对性

区位条件的优劣是相对区位主体而言的,由于不同区位主体对区位条件的要求不同,而导致区位条件的不同

区位条件的系统性

区位条件的系统性主要是由于区位条件组成的复杂性造成的。区位条件是由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复杂和综合的特点;同时这些组成部分又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

区位条件的动态性

区位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是随时间发展变化的。就某一具体区位而言,其自身条件伴随时间而变化;区位周围环境的变化导致区位条件的随时间变化;就某一区位主体而言,对其局部场所的要求也是随时间变化的,因而要求的区位条件也是随时间变化的。

区位条件的开放性与层次性

区位条件是对一定场所(区位)的综合评价,它不仅与场所自身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有关,同时也受周围环境即其上层更大区域条件的影响,因此区位条件评价应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进行评价。

2.2 区位条件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各组成成分按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变化和更替的现象。

区位条件的地域分异规律:指区位条件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即区位条件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

地带性规律:道库恰耶夫在《关于自然地带的学说》中指出, “由于地球离太阳所处的一定位置和地球自转并呈球形,使地球的气候、植物和动物分布均按一定的严格顺序由北向南有规律地排列,从而使地表分化为各个地理带。

地带性是由于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而导致自然综合体及其各组成成分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变化更替的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是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决定的自然综合体的分异规律. 有的地学工作者称之为构造地质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包括全球规模的海陆对比性(海陆分异) 、全大陆的干湿度分带性和全大洋的海底自然区域分异。

2.3 区位条件的作用距离衰减规律

区位条件作用距离衰减规律:经济活动与其活动区位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其相互作用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低的现象。

 

 

 

§3 区位条件评价

3.1 原则

1、从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实际要求出发

不同的经济活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同样的区位条件对不同的经济活动项目也有   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2、全面综合分析,深入主导因素

既要从影响经济活动布局的一般要求,对区位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同时要考虑经济活动的特征,对主导因素进行重点深入分析。

3、定性、定量、定位和定时分析原则

在对经济活动区位条件的评价时,要抓住区位条件的质量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定性、定量、定位、定时地具体展开分析,全面把握和评定区位条件的总体特征。

4、运用发展的观点

影响、制约区位条件的各种因素本身是变化和发展的;人们开发、利用诸条件的能力也是变化和发展的。

5、运用开放的观点

区位条件受周围更大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与它的上层系统发生联系。

6、技术可能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理性论证

区位条件评价要综合考虑技术上的可能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3.2 评价内容

1、分析区位条件的组成及其特征

区位条件是由一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分析和评价区位条件应从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综合分析入手。

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如面积大小)、质量(如土壤质量、地基承载力等)、空间(如空间形状)、时间(如区位相关条件的形成演变的过程)等。

2、分析影响经济活动的主导和次要因素

在进行经济活动区位条件评价时要分清主导因素和次要因素,对主导因素进行重点分析而次要因素则处在相对次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3、综合分析经济活动区位条件的有利与不利方面

只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既考虑有利因素又分析不利影响,这样才能保证区位条件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4、分析区位条件合理开发利用的可能方式、方向及其技术经济前提

一个地区的区位条件如何开发利用才最合理,通常可能有多种方式和方向选择。这就需要考虑设计多种不同的备选方案,从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5、除了要考虑开发利用的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要充分估计可能引起的自然界的   反馈作用带来的不利后果

 

3.3 评价过程

1、确定评价目标

为经济活动个体寻找最适宜的地理区位,以使经济活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对经济活动系统的地理空间组织则除考虑个体经济活动的区位条件需求外,更重要是考虑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以经济活动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优化作为其区位条件评价的主要目标

2、拟定评价标准

在进行相关工作之前应首先拟定评价的标准体系,以利于对评价结果进行描述和应用

3、划定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地域单元)的划分是为了确定一定地域单元分辨率下的地域分异。主导因素差异的原则;相似性原则;边界完整性原则。

4、评价因素的选择与权重的确定

评价因素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利用方式和评价目的以评价区位条件来选取评价因子。

在确定了参评因素的基础上,还需根据不同因素对不同经济活动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5、单因素评价

参照某种经济活动布局方式已知的最优布局条件,分别确定各因素的评价标准,给各评价单元打分,即确定出各评价单元的评价指数

6、区位条件的综合评价

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因素的权重,利用一定的综合方法(常用的有多因素综合评判法、极限条件法等)即可得到各单元区位条件评价的综合作用分值

7、评价结果的检验与校正

应运用实地踏勘和统计检验等多种检验方法进行相关的检验和评价结果的调整,并最终确定正确、合理的区位条件评价结果

3.4 评价方法

定性分析法

定性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实地调查法、因素与因素集分析法、比较分析方法等

定量评价法

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经验指数和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极限条件法;另外还有一些诸如神经网络法、灰色系统法、遗传算法、克吕格插值法等非线性综合评价方法。

 

第四章 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基本原理

§1 概述

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基本原理:指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时所呈现出的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是带有普遍性的道理。

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是针对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活动间的空间关系、区域整体经济活动体系的主次关系、统一协调关系等主要关系,是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做法和过程的高度概括。

§2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通常是指决策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相适宜的办法 。

“因地”是指不同区位具体的条件,具体的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对在地理空间中确定经济活动位置、强度与关系起作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所有方面;

“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区位的具体条件,使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做法(方式、方法),这个做法达到的目标是使两者呈现相宜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根据决策背景的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这个因地制宜匹配过程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经济活动与良好的用地条件相结合

(2)经济活动与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

(3)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生态)相结合(利用方式与强度)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变化相适应(动态性)

(5)经济活动与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存在

  性与动态性)

§3 集聚与分散

集聚: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呈集中分布的状态,同时也是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集聚的趋向和过程。

实质上是顺应经济活动在技术上、生产上和经济上的联系,包括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等方面,通过缩短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优化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将这些有关联的经济活动集中组织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使它们在技术上、生产上、经济上互补、共享,节约社会劳动消耗,产生更大的效益(集聚效益)


相关话题/地理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经济地理题解百例
    1 我国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 2 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表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3 我国有多少民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4 略述华侨出国的历史、地理背景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5.我国的行政区是怎样划分的? 6 .为什么说我国地大物博? 7.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山地、丘陵?开发山地、丘陵有什么重大意义 8.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中国地理考研复习笔记归纳总结(特细)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 界线 主要地形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吴信才讲义
    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吴信才讲义 第一章 绪论 当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产业获得空前发展,信息资源得到爆炸式扩张。多尺度、多类型、多时态的地理信息是人类研究和解决土地、环境、人口、灾害、规划、建设等重大问题时所必需的重要信息资源,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重要列车。信息时代人类对信息资源采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名词解释(网络整理终稿)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1.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城市地理学许学强笔记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1920 年以前 二、19201950 年 三、195019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讲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讲义 目录 第一章GIS 概述............................................................................................................................................1 1 GIS 是什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一、拟接收调剂专业优秀生源调剂(名额不占招生简章中各专业所列出的招生计划),拟接收调剂专业为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人文地理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二、调剂要求1、本科就读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含此类高校的独立学院); 2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2019年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调剂规定(1)一志愿报考专业要与我校调入专业前四位代码相同,即前四位代码必须是0816;(2)调入专业初试科目必须是数学一;(3)非外语专业的考生,外语科目必须为英语;(4)符合教育部和兰州交通大学其他统一规定(附件1:兰州交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调剂政策);(5)综合评价,择优调剂。二、复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
  •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总结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
  •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考研总结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学术学位类考研调剂方案
    地理科学学部2019年学术学位类调剂方案地理科学学部全球环境变化专业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拟接收调剂考生。一、基本条件调剂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我部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2、第一志愿报考学科专业综合实力原则上应不低于我校。3、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我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和全国初试成绩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考研调剂信息
    地理科学学部2019年学术学位类调剂方案地理科学学部全球环境变化专业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拟接收调剂考生。一、基本条件调剂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我部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2、第一志愿报考学科专业综合实力原则上应不低于我校。3、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我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和全国初试成绩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介绍南京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依托于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学院建院十年,拥有测绘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信息系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考研总结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考研总结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考研复习讲义资料
    人文地理 根据人文地理的研究任务可以大概了解考试重点 关键词:形式、基本特征、起源及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