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根据的是贾春增的)(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8
2达鹄,系统的目标是指某种期望状态。任何行动系统都具有目标导向,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集中实现系统目标。
3整合,任何行动系统都由各个部分组成,为了使系统成为一个整体有效的发挥效能,必须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使各个部分之间协调一致,不致出现游离、脱节、和断裂。
④维模,又叫潜在模式的维持。在系统运行过程暂时中断即互动中止期间,原有的运行模式必须完整的保存下来,以保证系统重新开始运行时能照常恢复互动关系。系统必须拥有特定机制经常维护处在潜在状态的模式。
每个系统都可以相应的划分为四个子系统,最一般的行动系统是通过下述四个子系统来满足其功能需求的:
1行为有机体的生物特性决定着系统适应问题的性质,并为满足适求性功能需求提供基本能量。
2人格系统包括个体的动机、欲望和目标,行动系统的达鹄要求的满足正是在聚合和调节个体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的。
3社会系统是由各个行动单位通过制度化关系连接而成的,因此满足着行动系统的整合要求。
④文化系统中所包含和保存的价值规范为整个行动系统提供着基本模式,从而实现了维模功能。
一般行动系统的各个独立的子系统本身也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系统,因而也面临着同样四项必须满足的的功能要求。而且,当这一子系统达到一定规模时,其内部也会分化出相互区别和相对独立的更低层次的子系统。尽管分析的层次可以有所不同,因而对各个系统层次的具体解释也可以有巨大差异,但AGIL却可以作为适用于各个层次行动系统的功能分析框架。
3. 阐述默顿“功能分析范式”的要点并说明这一范式是如何完善功能分析方法的(P.222)
要点:
1重点:制度化行动模式(结构)的客观后果。
2充分认识,后果多样性,注意,出乎意料的潜在后果。
3结合时间因素,根据特定后果与相应系统间关系,进行功能评价。即确定功能性质,通过反功能考察社会问题、变迁现象。
④界定,后果涉及的,系统范围、群体范围。
⑤不同类型社会中,功能替代的可能性。通过对结构制约因素考察来解释。
完善:
1 提出新概念、新的观察角度,使传统变为可用来指导研究的概念范畴体系。
2 改变功能主义的基本性质。改变以论证系统稳定、秩序、均衡、整合为目的。新的,指导经验研究的工具,对现实社会结构的客观后果进行功能认识、作出功能评价。
4. 试评符号互动论的理论要点
5. 概括并评析布劳“宏观社会结构理论”的研究主题(P.336)(怎么答?太多了)
6. 评析社会交换论的利弊得失(P.275)
霍曼斯:理论缺陷(不一定要答)
1 心理还原主义:将一切社会行为,归结为简单的心理行为。认为人的行为,为了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满足。
2 人的行为是一种理性行为的批评。但事实上,行动并非理性,由非理性的偏好和习惯决定。
3 同义反复的错误。基本概念相互定义,导致有些理论命题,同义反复的逻辑错误。
霍曼斯理论的社会学意义:
1 对整合的解释。在统一地理环境中生活的人,培养出共同的信仰、传统及友谊,使得人们彼此行为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相互接受即赞同,导致社会肯定。随着互动次数的增多,就会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维持着社会的整合。
2 对权力的解释。最小利益原则。因不对等交换关系而出现。权力取决于提供报酬的能力。此说明只适用于初级群体,而不适用于正式的社会组织。
3 对地位的解释。社会交换的实质是平等、公正。给予别人得多,就会多取一些报酬。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它们付出的多少。地位的不平等也是在平等交换的基础上形成的。
霍曼斯的交换理论没有跳出“生物体”、“经济人”的圈子,他的理论主要适用于小群体的研究。尽管如此,霍曼斯微观社会学的历史意义不可低估。打破了功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理论观点上也有积极方面。如公正性期待等概念就是把公平交换和互惠的概念带入日常生活。对于解释人们之间的互动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7. 试析符号互动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P.318)
意义:
1 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体。
2 注重微观、人际互动研究,重视个人特殊条件。因此可寻找产生问题的个人或个别原因。
3 重视对社会现实生活考察,从生活经验得理论,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缺陷
1 过于强调主观因素、主观心理意识,忽视客观实际。强调已表现被认识的东西,忽视内在的规律性。
2 过于强调个别人因素,没有看到整体社会结构、制度的作用。
3 研究过于微观,只能研究个人或小群体,无法研究大规模社会现象。
④ 片面强调感觉、直觉的重要,否认理性认识真实性,是经验主义和现实主义。
8.比较并评析霍曼斯与布劳交换理论的异同(P。277)
1理论目标。研究重点存在差别。霍曼斯,所有社会现象的解释都植根于心理学原理,过于极端。忽视了社会结构所具有的突生性质,只适用于直接人际互动关系的小球普通出,只能解释非制度化的社会行为。布劳,无论微观还是宏观,都发生着同样的交换过程,只是宏观中这些交换过程更加复杂。
A.从基本的交换现象中获得对社会结构形成过程的深入了解。
B.不断扩大研究领域,随时补充新的概念和原理,用以认识宏观社会交换网络。从而考察宏观交换过程。
2社会交换:霍曼斯,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交换行为。布劳,交换,特定类型的交往。
A.社会交换,参与交往的各方都期待着他人的回报,一旦停止回报,交往关系中止。不期待他人回报的交往不是交换,交换概念比霍曼斯窄。
B.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自愿性活动,暴力胁迫下的行为不是交换行为。
3基本交换过程:霍曼斯,集中分析抽象的交换原理。布劳,主义分析基本的交换过程,即社会交往发生、发展及其基本形态。
A.吸引与竞争。
B.分化。
C.整合和冲突。
④宏观交换观点:霍曼斯,心理学原理解释一切社会现象。布劳,分析宏观过程,除了基本交换理论,增添新的概念。
A.共享价值观。为参与交换各方共同接受的统一的社会标准,使各方以同样的情境定义进入交换关系,人们从而预先掌握各种交换关系中社会公认的报酬期待、互惠标准、回报价值以及公平准则。
B.制度化,其核心是在共享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涉及各个具体交换关系的稳定和普遍的规范。
9.试评达伦多夫关于“两种社会基本模式”各自要素及理论假定的观点
在“什么使人类结合为社会”问题上,认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建立在价值共享基础上的,形成了社会均衡模式。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均衡模式的典型代表。
达伦多夫将社会均衡模式的实质性要素概括为:稳定、整合、功能协调和价值共享。
1 每个社会都是一个相对稳定不变的诸要素构造体。
2 每个社会都是一个整合良好的诸要素构造体。
3 社会的每一组成要素都具有维持社会系统的功能。
④ 每个社会都以其成员的共享价值为基础。
社会均衡模式的核心概念是社会系统。达伦多夫认为,社会系统作为一个分析概念,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把它作为分析社会的惟一和最终的参考框架则是错误的。因为在许多方面,他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达伦多夫认为,社会现象本身充满着辩证关系,往往同时呈现出相互矛盾的二重层面:稳定与变迁,整合与冲突,功能与反功能,价值共享与利益对立等等。社会现象的这种辩证性质决定了社会学分析必须采用社会压制模式以补充社会均衡模式的不足。
在“什么使人类结合为社会”问题上,认为社会秩序建立在压制基础上的,形成了社会压制模式。
达伦多夫将社会压制模式的基本要素概括为四个基本假定:
1 社会变迁是普遍存在的最基本的现象。
2 凡有社会生活的地方就存在着冲突,冲突现象可以加以疏导和控制,可以暂时被压制,但无法彻底消除。
3 社会中的每一要素都可能促进社会变迁,破坏社会整合。
④ 每个社会都以其内部一部分成员压制其他成员为基础。
达伦多夫强调,压制模式并不比均衡模式更正确,之所以特别重视它是因为他对社会实体的那些经常遭到忽视的侧面——变迁、冲突、反功能和压制——给予极大关注。
10.阐述并比较科赛与达伦多夫冲突理论的要点及区别(239、249)(太多,如何总结)
11.社会交换论是如何看待社会、个人及互动关系的269、287(太少)
社会交换理论,人与人的互动行为,计算得失的理性行为,人类的一切行为互动都是为了追求最大利益的满足。
通过交换概念,发现社会资源分布的不平等及因此产生的权力地位的分化,并从各个权力层次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中找到社会系统发展、变迁的动力。
12.试论达伦多夫冲突理论的研究主题及其展开形式255(是否需要全部扩充?只答条行否?)
1冲突团体形成的命题:强调性协调组合中,对立准团体的成员,除非受到被成为组织条件的经验变项的干预,都将把自己组织为具有外显利益的团体,因此而形成团体冲突。
组织条件分为:技术条件,必须的物质资料,领导者的人数,反映潜在利益的价值系统的团体章程的制订情况;政治条件,政治环境对自由联盟的容许程度;社会条件,由沟通工具决定的,成员相互接触的可能性,以及,吸收新成员的正常和正式的社会分配程序。
以角色利益的内化程序作为基本内容,的心理条件,也对利益团体的形成,发生重要影响。
2团体冲突形式的命题:利益团体之间在涉及到维持还是改变现状的问题时,常常处于相互冲突之中,形式是由被称为冲突条件的经验性变数决定的。
3社会结构变迁的命题: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通过改变统治地位的占有者而导致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种类、速度和深度取决于“结构变迁条件”的干预变数。
13.概述和评析“社会交换论”的理论预设、概念框架、研究主题及分析重点(社会交换论是否就是霍曼斯理论?还是要加上布劳?)
14.试述“符号互动论”所提供的理论视域并评析其意义与局限性
理论视域
意义:
1重视人的主观因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简单的被动体。
2注重微观的研究,重视人际互动的研究,重视每个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条件,可以寻找产生问题的个人或个别原因。
3重视对社会显示生活的考察,主张从生活经验中得出理论,有助于人们研究现实的、世纪的问题。
缺陷:
1过于强调主观因素、主观心理意识,忽视客观实际。强调已表现被认识的东西,忽视内在的规律性。
2过于强调个别人因素,没有看到整体社会结构、制度的作用。
3研究过于微观,只能研究个人或小群体,无法研究大规模社会现象。
④片面强调感觉、直觉的重要,否认理性认识真实性,是经验主义和现实主义。
15.阐述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对立,并举出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观点
16.试评实证社会学的理论预设T—207(什么是理论预设)
17.试析帕森斯的“模式变量论”及其理论功能203
模式变量理论是帕森斯用来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向的类型学工具,在对社会系统的分析中,它又独特的充当了描述社会关系、区分社会结构的类型学工具。因此,通过这一理论,两个层次的现象——行动者的主观取向同社会系统的结构类型——沟通起来,这表明帕森斯的理论分析重点由社会行动转变到社会系统。
行动者在与其他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五个方面的抉择,即解决必然出现的五个问题,这五个方面可能的抉择被概括在五对范畴之中。这些可供抉择的五对范畴被帕森斯成为“模式变量”,它们不仅可以用来确定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而且,由于行动总是在特定的系统之中发生,因此也可以把它们作为刻画系统的结构特征——制度化的角色关系——的基本变量。
模式变量的五对范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扩散性与专一性,情感性与中立性,先赋性与自获性,私利性与公益性。
1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一抉择涉及到互动过程中特定行动标准的适用范围。区分这对范畴的决定性因素是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性标准是否受团体界限的影响。在这一抉择中如果选择了普遍性,意味着行动者在同其他任何人的互动中都遵循同样的规范性标准;而选择特殊性则意味着行动者因人而异的改变自己的行动标准。
2扩散性与专一性。这一抉择设计到互动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宽窄和清晰程度。如果相互之间的义务是狭窄的并被明确限定,就意味着选择了专一性,其特征是提出要求的一方有证明这项要求的义务。相反,如果双方全部投入到互动关系之中,相互给予或取得的满足是广泛的和不受限定的,那么这类互动选择了扩散性一端,其特征是被要求一方有义务解释这一要求无法满足的理由。
3情感性与中立性。这一抉择要解决的是互动关系中是否包含着感情因素。如果双方在互动中投入或获得了感情,则关系处于情感性一边,相反,如果互动双方以理智相对待,避免在相互关系中搀进感情因素,则关系处于中立性一边。
④先赋性与自获性(或品质与成就)。这一抉择涉及到行动者之间作为相互对待基础的识别标准的性质。先赋性的识别标准着眼于对方是“谁”,即对方的先天品质及其身份背景;自获性标准主要根据对方“做什么”,即对方的表现和成就来识别和评价对方。
⑤私利性与公益性。这一抉择涉及到互动中优先考虑的是哪一方的利益。私利性意味着将自身利益置于优先地位,而公益性则是将对方或整个集体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
任何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关系都是上述五种抉择的某种组合。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个行动者在特定的情景状况下,处理具体的人际关系时可以临时或随意的作出这些抉择。帕森斯认为,特定的社会关系所包含的模式变量组合是既成的和稳定的,它是由社会文化中价值规范预先规定好的。模式变量的某种组合不是在个体行动者偶然的随意抉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是社会文化系统中价值规范的制度化结晶。正是这种制度化的价值规范支撑着社会关系结构。行动者在进入某种社会关系时,不仅不能随意改变这种关系结构,而且必须预先通过社会化过程将价值规范内画在蝉的人格系统中,即了解各色角色关系中社会文化对五对变量所作的抉择,以便根据具体情景随时调整自己的主观取向。只有符合规范取向的行动,才能保持互动关系的平衡,使互动过程得以持续进行,使行动者顺利的达到目标。由此可见,模式变量是规范取向在互动系统中的具体表现。
模式变量是描述公社—而后者类型的具体变量,是对滕尼斯类型学的发展与深化。
五种抉择的组合构成了所有可能的社会关系。这五对变量是相互独立的,因此,任意五种抉择的自由组合都可以构成某种独特的关系类型。与“公社”和“社会”相对应的不过是32种不同的关系类型中的两个极端类型。模式变量还可以分析处于这两个极端类型之间的所有复杂的结构类型。
帕森斯认为模式变量也为文化层次和人格层次上的分析和比较提供了分类学依据。在文化层次上,可以用模式变量对不同社会的价值取向作出分析,为跨文化比较提供了基础,在人格层次上,它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需求倾向,从而推动对各种人格类型的研究。
此外,模式变量还发挥了推动帕森斯理论发展的独特作用。
18.评述“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理论分歧T—219
1社会唯名论,个人存在的真实性,社会不具有真实性、实在性。社会学研究应从了解个人的动机、目的、意识及行动入手。社会唯实论,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客观实体,社会独立于并且决定个人的动机、意识和行动。
2社会唯名论的错误在与只承认构成要素的真实性,否定综合体的真实性。正确观点是同时承认个人与社会的真实性。综合体与集合体的区别在与,集合体是无关要素的简单堆砌,综合体,各个要素的统一,相互联系成一整体。社会,具有将个人联系起来的特定形式,真实存在的综合体。
3社会唯实论错误在于,简单的认为社会是不依赖于个人而且决定着个人的独立实体,过分夸大了社会的独立性和既存性,没有看到社会对个人的依赖性和社会的生成性。个人是社会生活的整体。个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通过个人的相互作用,人们才构成了真实的关系,是社会赖以生存的形式。社会不是定型的,是个人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复制、重塑和改造的持续生成的实体。
19.结构功能论是如何看待社会、个人及其互动关系的T—277
对社会进行功能分析的首要任务是解释分别满足四项功能需求的四类制度性结构的基本特征。满足这一功能要求的是经济制度,通过生产、分配将自然资源转化称满足成员需求的产品;承担达鹄功能的制度是整体,将社会中人力、物力组织起来,集中于目标的实现;整合功能,法律制度和宗教制度的某些部分,对社会中出现的冲突加以调整以维护社会团结,承担维模功能的是家庭制度、教育制度以及宗教制度的某些部分,他保存和传递基本价值规范,从而使互动模式得以维持。
揭示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如果某个子系统的输出恰恰满足了其他子系统的需要,而且他本身的需要又能通过其他子系统的输出得到满足,就意味着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对流使边界关系。不同子系统输出的一般交换媒介不同。适应功能子系统输出货币,大护功能子系统输出权力,整合功能子系统输出影响和赞同,维模功能子系统输出价值承担和声望。
20.择要区分社会学理论中关于“社会结构”概念的几种不同界定,并评述由此导致的理论视野及研究取向的歧异
21.试阐述并评价西方理论社会学中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传统的分歧及其各自得失
22.社会交换论是如何阐释群体结构和权力的生成的P。281
在布劳看来,表现为群体成员交换地位分化的群体内部结构的分化可以根据一般性报酬的不同而进行类型划分。
布劳把资源的提供者可能得到的报酬概括为四类一般性报酬的形式,根据它们所具有的价值从小到大排列为:金钱、社会赞同、尊敬和依从。
布劳认为,大部分社会关系中,金钱都不适宜作为报酬,它的价值也最小,社会赞同可以作为一种适宜的报酬,但它不具有很高的价值,是社会地位差别不大的成员之间采取的一种报酬形式,最能体现结构分化的报酬形式是尊敬和依从,它们是具有最高价值的报酬。
根据报酬的类型,布劳阐述了结构分化的几种模式。
由于依从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报酬,因此人们一般不会轻易的用依从同对方交换。只有在交换地位的分化达到比较悬殊的程度时,才会出现以依从作为回报形式的分化模式。也就是说,一个人以何种报酬形式进行交换,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主观动机,而是往往受到结构条件的制约。
人们在接受特定资源时,如果具备了下述条件,一般是不会以依从作为回报:
⑤ 人们可以用某种形式的服务作为回报手段。
⑥ 人们可以选择其他报酬形式
⑦ 人们可以使用某种强制性手段迫使对方提供资源
⑧ 人们可以找到其他资源提供者或替代资源,而不依赖于特定的提供者或特定资源。
在上述情况下,人们的回报形式往往是赞同或尊敬,从而使交换关系出现赞同网络的分化模式或声威等级的分化模式。相反,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人们就只能以依从作为回报,资源提供者因此而获得权力,交换关系中随之出现权力等级的分化模式。
因此,资源地位或娟和地位的分化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权力的分化,形成群体的权力结构。在权力结构中,全体成员的交换地位表现为权力地位。
23.试论韦伯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所贯彻的方法论原则P。118
韦伯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出色的运用了比较方法,在该项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具体分析之前,根据历史上各大宗教特点进行了分类。按照对待世界的方式,分为入世的和出世的;根据宗教行为的特点,分为禁欲的和神秘的。
1入世禁欲主义:尘世的劳动,人的天职,努力而勤勉的工作,获救和赎罪的手段。信教。
2出世禁欲主义:把一切世俗生活看作不具有道德意义上善的代表。天主教。
3入世神秘主义:遵从某种圣统,要求顺应世俗,但带有悲观论和宿命论的色彩。儒教。
④出世神秘主义:弃世厌俗,沉于冥想。佛教。
根据神秘和禁欲这两种不同形式,将欧洲和亚洲宗教的不同特征进行对照,建立各种宗教的理想类型。当然,区分法不是绝对的。有各种成分的杂和。
24.试述“结构功能论”的基本假设并评价其贡献与阙失T—273
25.试述韦伯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主题及其理论视域T—252
研究主体是欧美独具的普遍合理化趋势。从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出发,在社会行动层次上将资本主义定义为:在特定经济伦理驱动下的社会中心印度三的结果、组织方式或社会形成物。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是普遍形式合理化趋势的重要方面。
理论视域:
26.试述韦伯的“社会行动类型”及其理论视野P。109
韦伯从理想类型的思想出发,对社会行动进行了区分。他将社会行动分为以下四种:
1 目的合理的行动。这种行动把对外界对象以及他人行为的期待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以最为有效的途径达到目的和取得成效。
2 价值合理的行动。他表现为对纯粹自身行为本身的绝对价值所持的自觉信仰,无论这种价值是表现在伦理上、美学上、宗教上还是表现在其他方面。这种行动并不考虑有无现实的成效。
3 情感的或情绪的行动。由于现实的感情冲动和感情状态而引起的行动。
④ 传统的行动。即通过习惯而进行的行动。
按照韦伯对社会行动的定义,上述后两种行动(传统的行动和情感的行动)严格说来,都不属于社会行动,因为在他们中间并不包含行动者明确的主观意义。因此,从合理性这个角度看,传统的行动和情感的行动都不属于合理的行动,只有价值合理的和目的合理的行动才属于合理的行动,也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行动。不过,从韦伯理想类型的方法论来看,传统的和情感的行动,它可以被看作是“理想类型”中的“合理”行动的“偏差”,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它才获得其自身意义。而且,它们虽然总的来说表现为“不合理性”,但其中也往往包含着过渡到价值合理的或目的合理的行动的因素。
韦伯还具体分析说明了以上几种行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细微区别。他先谈到情感的行动和价值合理的行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韦伯看来,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无论对于前者还是后者,行动的意义不在于达到某种具体的目标或获得某种实际的效果,而主要在于行动过程之本身。两者之间的区别则在与,情感的行动并不表现为坚定的、始终如一的为实现或接近某种最高价值而努力,而往往表现为意识的、冲动性的情绪发泄。相反,价值合理的行动则强调行动的绝对立场和最高价值,并坚定不移的、有计划的把达到这种价值公设作为行动的取向。
关于价值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纯价值合理的行动,他并不考虑通过行动来实现可以预见的结果,而仅仅处于对义务、尊严、美、宗教谕令、虔诚等等的信仰。反之,目的合理的行动则表现为以对行动的目的、手段和结果的思考作为取向,不断的对各种可能的目的、与实现目的的相应手段、措施以及行动的结果进行理智上的权衡。由此可以看出,价值合理的行动与目的合理的行动往往处于复杂多样的联系之中。然而,韦伯认为,尽管如此,两者的区别还是明显的。因为从目的合理性的角度看,价值合理性永远总是不合理的。而且,他越是把行动的目的上升为某种永恒的绝对价值,越是不反思行动的结果,它便越是远离目的的合理性。可见,两者的区别在于,在目的合理的行动那里,目标是可变的,同时,把主要经理集中在对有效手段的选择上。而价值合理性则总是使行动向着某种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目标。
总之,在韦伯看来,现实中的社会行动是极为复杂的,很少只表现为某种单一的形式,而往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的混合。所以说,现实中的行动只是近似的与上述四种纯粹类型相符。他同时指出,任何分类法都不能穷尽现实中的社会行动。
27.试述韦伯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及其宏观历史研究之间的逻辑环节T—233(只有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没有逻辑环节)
相关话题/社会学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社会学笔记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词源: 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2.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现代社会学考研笔记整理
现代社会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视野......... 3 第一节对社会学的多维理解............. 3 第二节理论体系的不同建构............ 15 第三节开展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26 第二章社会及其运行............ 33 第一节对社会的认识............... 33 第二节社会构成要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8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考研)(根据的是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一)- -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根据的是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 名词解释: 1. 初级群体(库利) 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库利将个人每天置身其中的初级群体,如家庭、儿童游戏群伙、邻里和其他类似的社会群体成为人性的摇篮和个人社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风笑天社会学方法笔记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重点:抽样;测量与操作化;理论与研究;实地研究;定量分析 ☆☆第一章 导论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笔记无鱼版本
无鱼的考研笔记 社会学概论第三版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含第1、2、3、4章 第二编 社会运行微观分析 含第5、6、7、8、9章 第三编 社会运行宏观分析 含第10、11、12、13、14、15、24章 第四编 社会运行问题与对策分析 含第16、17、18、19、20章 笔记说明: 1.以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2002年修订,简称概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习题及复习重点
《社会学》串讲 主讲:陈建国 《社会学概论》复习纲要 依据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社会学概论》,刘豪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题 简答题 论述题 复习方式 每章要点:选择题 重点概念:名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郑杭生社会学概论考研资料
郑杭生/北京/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章次 章名 节名 第一章 社会学导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袁方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绪论 社会研究: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科学研究方法体系三层次(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北大人口社会学复习提纲
人口社会学复习提纲第一讲 课程介绍 一.基本概念 1.学科分类社会学是法学大门类下面的一个一级学科。按照目前教育部颁布的学科分类目录,社会学这个一级学科下有4个二级学科: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 2.人口学可大致区分为广义人口学rdq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北大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讲义
目 录第一章 绪论2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重点,要点,简答...)
名词解释 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存和秩序的原则 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 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北京大学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讲义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 第二节 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社会学产生的理论前提2 第二章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4 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4 第二节 科学分类和社会学4 第三节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5 第四节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6 第五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湘潭大学社会学课件
第一讲 导 言 个体的自由选择与社会设定 一、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客观、综合地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研究方式(科学性)实证主义、非实证主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案例: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的社会学分析 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概括的四种自杀类型利己式自杀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