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考研辅导(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9
26、文学活动有什么要素?关系如何?析之。(社会科学院2005年文艺学方向文艺理论试题-论述20分)
答:根据美国当代文论家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互相依存的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其中,世界指的是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而作品,作为显示客观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既是从作品中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作品中描写的人情世态的活动,同时也是读者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的基础上,运用想象、联想而使作品内涵在头脑中具体化的活动,是文本含义的具体化和再创造过程。因此,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文学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基本要素不是彼此孤立或静止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至于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显示客观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
27、怎样理解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湖南大学2005年现当代文学方向文学理论试题简答10分)
答:文学活动反映着人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不论主观还是客观世界,人是文学所反映的“世界”的中心。在文学活动,人的活动、人的行为、人的心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外部自然景象等,无不以人为中心。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包括联想、想象、幻想等都是客观世界的触动、感动、启发而产生的,但是主观世界一旦形成又必然要对客观世界发生影响。自然作为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必须经过人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等,与人的思想感情发生这样那样的“粘连”,才能成为文学活动所反映的世界。自西方浪漫主义兴起之后,人们认识到文学活动不仅是对世界的模仿,更重要的是作者也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受和感情,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因此,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作者的感情表现活动。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
28、关于文学起源有几种学说,试简述和评论(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文艺理论试题-问答)
答:现在一般认为艺术起源有四种假说,即巫术仪式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前些年把模仿说也列为艺术起源的一种。巫术发生说 :认为文学并非直接来源于巫术,而是认为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甚至,巫术活动的仪式化还为某些文学类型提供了直接的借鉴,比如在金枝传说中,杀“国王”的仪式就已经有了戏剧艺术的胚芽。宗教发生说 :认为文学源于宗教,在历史上,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学艺术受到宗教的影响,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当时的欧洲文艺主要反映宗教题材,其发展也受到基督教的制约。游戏发生说 :认为艺术活动是人类想象力的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是合目的性合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席勒和斯宾塞发展了康德这一思想,提出了过剩精力这一概念,认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类除了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外,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人们打发多余时间和精力的方式就是游戏。模仿说 :西方古老的关于艺术起源的一种假说。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模仿。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艺术是人类模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劳动说:认为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在史前人类的集体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从而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时代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而舞蹈动作中多以采集种子等劳动活动为反映对象。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早期文艺中,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这几种艺术形式的萌芽因素(劳动动作、劳动号子的呼喊、劳动时发出的声音和节奏)统一在一起的反映。
这几种文学观念不仅存在着分歧,也有某种共识,即各种文学观都涉及了文学的审美性,都意识到了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的审美活动有关,都承认文学具有想象和虚构的特点。随着文学的发展、成熟和独立,中外文学理论都开始越来越强调文学的特殊性,强调审美、想象、情感、形象、虚构以及语言等等因素对文学的规定,于是逐渐形成了狭义的即审美的文学观。审美文学观的出现,说明人们对“什么是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考点综述:
1、基本概念:
文学的含义 话语 话语蕴藉 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
2、基本原理:
文学的含义及与非文学的区别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及其表现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二、识记:
1、文学具有三种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以及折中的作为贯例的文学。而文学的含义往往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发生演变,需要历史地和具体地对待。
2、文学的通行含义是: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有四个门类: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3、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在于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文学观念总是在历史中不断变更的。所以要历史地、具体地对待文学的含义。
4、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将语言区分为语言系统和言语两部分。
5、文学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三、解释:
1、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含义包括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
2、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正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3、文学的审美含义:即狭义的文学。指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这是狭义文学。文学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指所有文化现象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这样,文学就成为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不同的特殊审美形态了。
4、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了。
5、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6、文学的无功利性: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而只是获得审美体验,审美在其直接性上是无功利的。
7、文学活动的功利性: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显现为审美地掌握世界这一深层目的。实际上,直接的无功利性正是为了达到间接的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由于文学在其话语结构中显示了显示社会关系的丰富与深刻变化,因而间接地体现出掌握现实社会这一功利意图。
8、形象:在本章中指艺术形象,即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与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感性形象不同,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与科学活动中的理性概念不同,文学中的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由于以形象形态存在,文学必然地表现为直觉方式。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9、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所构成的思维过程,它通常被认为与形象方式相对。事实上,从审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文学仍然必须依赖理性。只不过,理性在这里是以特殊形式存在的。虽然,无论作家创作还是读者欣赏都主要依赖形象,理性难以直接发挥作用,但是,形象被置入文学、成为文学的直接存在方式,这本身就常常依赖于理性的力量。在创作中,理解时代的意识形态氛围,分析素材,构思主题、情节、人物关系,预测读者反应和批评界态度等,这些重要的环节,总是掺杂在作者的理性过程中的,是可以凭理性去把握的。如果否定这点,就等于把文学创作视为绝对神秘或非理性的过程了。不仅在文学创作和阅读过程中,而且在艺术形象本身中,理性都在起着微妙而重要的作用。
10、情感性:文学是情感的。情感,在这里指的是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如好恶、息怒、肯定与否定、斥责与赞美、欢乐与痛苦等。审美情感往往是一种超越个人厉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审美情感已不只是单纯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情感,而是形式化的审美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审美情感作为审美评价,又总是与前述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互相渗透着,并通过它们而显现。
11、认识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识因素。认识在这里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感情评价,而且也表达客观理智认识。这种认识往往并不直接呈现于艺术形象世界中,但无可否认地却又总是可以被归纳出来。在文学中,审美情感与理智认识的关系表现在: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在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文学的情感性和认识性应当联系起来考察。文学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作者的主观评价态度,同时也表达其客观理智认识,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12、语言与言语:这是索绪尔在《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一种区分。这里的语言与我们常用的语言概念是不同的,有时也翻译为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指使用语言的总体规则,社会普遍性语法系统。而言语则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
13、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其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人与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的行为与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它包含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话语意味着把讲述内容作为信息由说话人传递给受话人的沟通过程:而传递这个信息的媒介具有言语特性;同时,这种沟通过程发生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即与其他相关性言语过程、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具体生存境遇具有联系。文学作为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把文学不是简单的看作语言或言语,而是视为话语,正式要突出文学这种“语言艺术”的具体社会关联性、与社会权力关系的紧密联系。
14、话语蕴藉:这是对文学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不仅单个的文本,而且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性质。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集中表现在文本“含蓄”与“含混”两种修辞形态。
15、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藉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16、含混:也成歧义、复义或多义,使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藉多重不确定的意义,另读者回味无穷。
四、问答:
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文学被视为美的“语言艺术”,至少有着两种不同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广义的文学认为,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正是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的审美含义是指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这是狭义文学。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指所有文化现象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这样,文学就成为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不同的特殊审美形态了。现代文学理论界通行的还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即,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了。
2、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是什么?
答:其标准在于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总是在历史中不断变更的。所以要历史地、具体地对待文学的含义。事实上,文学的含义常发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有可能会变成文学,这正显示了文学含义的不确定性与不断变化的特点。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主要在于: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第三,文学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文学的含义往往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发生演变,尤其是把通常的非文学移位成新的文学。其实,这一点正突出了文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文学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从文化中既汲取资源又回头施加影响。尤其是现代先锋作家,往往突破现有陈规陋习,从纷纭反复的文化世相中寻求新文学生长的因子,这就可能使文学的含义出现新的变数。某些先锋文学群体也可能以新的文学观去向权威挑战,形成与现成规范不同的新文学新“惯例”。同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观念,人们常常会按这种观念去创造新的文学,或者把以往的非文学读解为文学、非经典阐释为经典。
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就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无功利性指人的文学活动不寻求世纪利益的满足,功利性指文学的社会影响作用。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形象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理性指作品有其理性的思想,在文学中,理性是以特殊的形势存在的。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性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情感;认识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
4、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答:话语蕴藉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性。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特点,从而具体的表现为话语蕴藉。“蕴藉”来自中国古典诗学,诗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常用概念,强调文学的语言与意义应当蕴蓄深厚、余味深长。在考察文学话语的特点时,蕴藉是个有用的概念。蕴藉可以被赋予较为广泛因而更具包容性的含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这样,蕴藉就可以用来描述文学话语的如下特殊状况:文学总是以一定的话语形状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是把多重复杂意义蕴涵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所以,文学直接地就是以话语蕴藉的形态而存在。而无论诗作者还是读者,都只能通过这种话语蕴藉而参与到文学活动之中,只不过,作者主要创造话语蕴藉,而读者则力求阅读和理解作者创造的这种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批评等环节组成的整体,无论其中心任务或目的如何,都必须一句具体的语言活动构成的话语系统。从作者的创作来看,任何表达意图,任何社会权力关系的纠缠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从阅读和批评来看,处于社会语境中的读者对文学意义和属性的任何理解,都必须根据这种话语蕴藉。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不存在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主要是指文学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本,即有待于阅读的具体对象,毫无疑问是由话语系统的蕴藉构成的。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无所谓文本。文本作为话语蕴藉,则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仿佛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这就是说,文本是特定的,但文本的意义似乎是无限丰富的。这两层意思在文学中是统一起作用的,不便分开。整体的文学话语蕴藉活动需要沉落为具体文本的话语蕴藉,而文本的话语蕴藉也应当纳入完整的社会话语蕴藉实践中去阐明。文本中的话语蕴藉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有时看起来用得平常的词语,也有可能蕴藉着普通话语所没有的丰富意蕴。
例如唐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更”字至少可以表达出三层意义:一是再次登楼,比如人生行为的重复出现;二是继续登楼,比喻人生境界的继续提升;三是永远不断地继续向上登楼,比如人生境界永远不断地向上继续提升。一个“更”字,聚合了登楼可能体现的三重意义,使得这一平常动作能同至高的人生境界追求紧紧地联系起来,从而使诗人的登楼体验能越出平常的同类体验而生发、开拓出远为丰富而深长的意义空间,造成丰富的话语蕴藉效果。
5、当前在文学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教材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
答:关于文学的含义,一般认为有古义和今义之分,古义文学泛指文化学术。今义又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只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审美形态;广义文学指带有文学色彩、即带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非文学。关于文学本质属性的观点有许多(1)模仿论:古希腊学者认为,文学是对自然的模仿。(2)言志论:一些中国古代文论认为,文学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诗言志”,“诗缘情”)(3)表现论:18世纪西方许多资产阶级学者(克罗齐等)认为,文学是自我表现。至于表现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托尔斯泰认为表现情感,弗罗伊德等认为主要表现无意识。日本人厨川白村认为表现苦闷,文学是苦闷的象征。(4)再现论:19世纪俄国民主主义文论家别林斯基等认为,文学是生活的再现。(5)形式主义论:现代西方形式主义认为:文学就是文学,文学是一个独立自足体,其意义只在形式,与生活、与作家的心灵、与读者等毫无关系。(6)反映论:解放后,我国的教材从苏联移植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反映论,后来逐步达到如下共识: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用形象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7)感受论:《感受论文艺学》认为: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以形象的方式表达生活感受,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8)蕴藉论:把文学视做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教材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四个方面:(1)文学是意识形态;(2)是审美的意识形态;(3)是话语;(4)与其他话语相比,它是具有蕴藉性的话语,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
6、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了哪几个要素?
答:共有五个要素:(1)说话人(体现在文本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这是话语活动的主体之一);(2)受话人(是阅读文本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3)文本(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言语系统,这是话语活动的符号形式);(4)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文本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这是话语活动的目的);(5)语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社会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泛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文学作为包含五要素在内的话语行为,正体现了文学的基本属性:它决不只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决不只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话语实践。
五、知识要点:
1、文学具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正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2、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正是文学的审美含义。这是从文学的广泛的文化含义中分离、独立出来的狭义文学观念。
3、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
4、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 A哲理性 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 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A抒情动作 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 D画面组织 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A 象征性 B主观性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皖西学院中文系 卢佑诚 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 第一章 一、 填空题: 1、 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 以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复习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读书笔记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1)目前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其合著的《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个与时代同时出现的秩序,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文学理论精品课电子讲义(阎嘉)
第一讲:文学本质论 一、文学的本质 (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二)有关文学本质的有影响的观点 1,模仿论:模仿论也被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强调的是自然或生活等客体对文学的决定作用。 2,表现论:表现论强调的是作家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内心世界决定了文学的本质。 3,形式本体论:形式本体论强调的是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2019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4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免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4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5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6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7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17文学理论考研真题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扬州大学文学院61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年复旦大学703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703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以美国学者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所著《文学理论》为主要参考读本,结合其他现代西方文论,以及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相关知识与概念。要求对文学基本原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与准确把握,能分析论证有关论著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集美大学803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3]考试科目名称:文学理论与写作一、考核目标(一)考查考生对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二)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研大纲
2019年文学理论与阅读理解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运用文学基本理论的能力、针对实际的阅读现象如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体主要考察内容如下:1.文学文本构成及文本分析;2.对文学话语特征的把握;3.读者反应及接受理论。二、主要参考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文学理论考研大纲
2019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基本内容1.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2.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运用。二、具体内容包括1.文学理论的性质、形态及其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理解并阐释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及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特征;3.理解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当前文学活动的基本特点;4.理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文学理论名词解释(童庆炳版)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 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 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考研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与思潮专题 学衡派(17、10、02)战国策派(16、07)主观战斗精神(16) 《大公报》文艺奖(15) 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 (14) 孤岛文学(14、07、04)中国新文学大系(13)文协(13)苦闷的象征(13)第三种人(12、08)新潮社(12)学衡派(11)《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