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是李白感情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以及洒脱的气质,全都灵光一闪地反映了出来,脱口即成绝唱。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幷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简述李白绝句佳作《独坐敬亭山》的创作特点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首写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感受到与自然相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了。诗人将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信口说出,仿佛毫不费力,但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且不必说出的无限情思在其中。
一.《独坐敬亭山》写独坐时寂寞的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人与自然相亲近,刹那间灵性相同,浑然一体。描绘出片刻的超然意趣。
二.诗人信口说出心领神会的感受,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的无限情思,韵味无穷。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主观色彩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幷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
鶏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珠。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
悲愤不平,慷慨激昂。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二、想象特色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三、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1.意象类型: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
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2.词语色调: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亲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一、李白的地位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他气挟风雷的诗歌创作,及其天才大手笔,当时就征服了众多的读者,朝野上下,许为奇才,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如苏颋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杜甫对李白更是推崇备至。他在《春日忆李白》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由衰地赞美李白诗歌创作的飘然思不羣,认为他的诗具有“清新”、“俊逸”的风格特点,天下无人可比。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里又说:“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指出李白诗歌有盖世绝伦的神奇艺术感染力,其巨大的声名将流传后世。
二、李白的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其次,他诗歌的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由于他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有不可更替的不朽的地位。
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自然明快:
一.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含丰富。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二.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脱口即成绝唱,自然明快。
清新俊逸:
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
李白的绝句,特别是七言绝句,带有以古入律、自由发挥的特点,融入了乐府歌行开合随意而以气贯穿的表现手法。
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
第四章 杜甫
一、诗史性质
杜甫用他的诗,写了安史之乱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756)唐军陈陶斜大败,继又败于青阪,杜甫有《悲陈陶》、《悲青阪》;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但是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史实只提供事件,而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二、叙事写诗手法
杜诗的诗史性质,决定了它写作方法的变化。盛唐诗创造玲珑兴象以抒情,杜诗用叙事手法写时事。诗的叙事手法起源甚早,《诗经》、乐府都用过。唐代诗人中李白的《赠张相镐》、李颀的《别梁锽》都用了叙述手法。李白的诗,叙自己的行藏;李颀的诗,实写梁锽的性格。而大量使用叙述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则是杜甫的创造。
1.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这些细部描写,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因写细节而更少概括描写常有的夸张,更多真实感。故事性被冲淡了,而生活色彩则得到极大的加强。因写细节而更少概括描写常有的夸张,更多真实感。故事性被冲淡了,而生活色彩则得到极大的加强。
2.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多数的叙事诗,他其实是作为抒情诗来写的。例如《羌村三首》,记回鄜州省家事,写重逢如何悲喜交集,写与家人、邻里如何在这悲喜中相见,仍然是细部描写,“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但这些细部描写要表现的,是悲喜交集的心境,是一腔蕴蓄已久、渴望渲泄的感情:悲哀、同情、无可奈何,都交错在一起。
客观的真实的叙述与主观的强烈的抒情,融为一体。他的一些诗,很难分出是抒情还是叙事。有时还杂以议论、融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长篇如此,短篇也如此。有赋的铺排、散文的句法,也有抒情诗的意境创造。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是杜诗异于盛唐诗的地方。
杜甫的律诗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写时事的诗,多是古体,因古体便于叙事。他在古体上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但他的律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却更为辉煌。
- 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写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以古体写时事,较少受限制,杜甫多数写时事的诗都是古体;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他这部分写时事的律诗,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与议论,如《秋笛》、《即事》等。
- 以律诗写组诗 :
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以组诗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五律和七律都有这样的组诗。写于客居夔州时的《洞房》、《宿昔》、《能画》、《斗鶏》、《历历》、《洛阳》、《骊山》、《提封》,虽未标出总题目,但就内容言,实是组诗。《洞房》为八诗缘起,由系舟峡江,因秋夜景色而引发对宫掖凄凉的联想。由今日宫掖之凄凉,而忆及往日宫中行乐之种种情形,于是有《宿昔》、《能画》、《斗鶏》诸篇,极写当年宫中之行乐。第五首《历历》是转折,由安史乱前转向乱后:“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无端盗贼起,忽已岁时迁。”第六首《洛阳》写洛阳陷落,叛军进逼长安,玄宗出走。第七首《骊山》写骊山已无复昔日繁华,寂寞凄凉,不胜今昔之感。第八首《提封》为总结,反思、议论。八首诗前后照应,情思脉络连贯,而表现的范围是一首律诗难以表达的。
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的,是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这组诗写于滞留夔州时期。此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而外族入侵,藩镇叛乱,战争仍然不断。挚友已先后离开人世,诗人自己仍飘泊沧江,且疾病缠身。山城秋色,引发他的故园之思和对于京华岁月的怀念,回顾一生,感悟哲理。八首诗就是在这一思想脉络上展开,一层深入一层。以律诗写组诗,极大地扩大了律诗的表现力,这是杜甫在律诗发展史上的贡献。
- 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以亲切随便的语气说出,不露对仗与声律安排的痕迹。
杜甫自己说:“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呈路十九曹长》)又说:“老去诗篇浑漫与。”(《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这正是他对律诗的主要追求。“诗律细”不仅在于声律的精心安排,也在于从严谨中求变化,变化莫测而不离规矩。有时他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拗体。晚年七律拗体更多。这种拗体与七律初期出现的某些不合律现象是不同的,它是成熟之后的通变,表现为变化中的完整。
杜甫律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精于用字,刻划细微,在他的古体中有同样表现,而以律诗的表现最为精彩。他炼字,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刘熙载说“少陵炼神”,就是指这一点。他的用字,常常达到一字之下,他人难以更改的地步。他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用副词使诗疏畅而富于转折,特别是“自”字,他实在是用得好极了。他还善于用颜色字以强化某种情感色彩,用叠字以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以使诗的声调更加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来更加亲切。炼字,是他的自觉追求。他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诗的艺术风格
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梦李白二首》也是这种回环反复表达感情的很好例子,梦中见其来,又疑其真来;分明他已真来,又疑其何以能逃出牢笼,定非真来;说他幷非真来,又分明见其月色下的憔悴颜色。真真幻幻,表现的是浓到如酒的情谊,深沉低回,波浪起伏。
二、杜诗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
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这类风格最有代表性的,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五: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这组诗把萧散自然的情怀抒写得从容和优雅,让人神往。
三、杜诗风格与杜甫处境心境的关系:杜诗的不同风格的形成,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或处于战乱之中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这时的诗,往往便表现为沉郁顿挫。长安困顿、陷落贼中、华州鄜州时期、陇蜀道上、夔州以后的诗,多数是这类风格。当他生活稍为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成都草堂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这类作品。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一、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
杜甫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他的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与屈原相似的深沉忧思。屈原与杜甫当然有许多不同,但两人在诗中表现的忧国忧时却同样至诚。在杜甫的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可以感受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面对史实而不回护,正视历史。这些当然不是诗歌传统自身,但它却决定了杜诗的基本品质,说明这些品质的渊源所自。
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显然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显然又与《离骚》相近。它的缘事而发,则来自乐府传统。它浓烈的抒怀。细腻的感情,与建安诗歌有关。在诗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上,他吸收的就更为广泛而多样。叙述夹议论,有“小雅”的因素,有赋的铺排技巧,有乐府的影响,也有史笔的痕迹。他的五言古诗广泛接受魏晋南北朝诗人的影响,如王粲、曹植、阮籍、谢灵运、陶渊明等。五七言律诗则可以说吸收了这两种体式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验;五律则主要学杜审言。而最重要的,是充分吸收盛唐诗人创造兴象、创造意境的经验,把它融入到叙事的技巧里,叙事而又有着意境的美。
即使只从语言或意象上说,也可找出杜甫与前辈诗人的各种联系。例如,他的《杜鹃》、《石龛》诗,显然受到汉乐府相和歌辞相和曲《江南》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杜甫对于前人诗歌成就的熟悉与有意的吸取。他非常推崇曹植和建安诗人,推崇陶渊明和谢灵运、谢朓、鲍照、庾信,特别是阴铿、何逊,说自己“颇学阴何苦用心”。对于陈子昂、初唐四杰、孟浩然、王维、李白,他更是推崇备至。他主张转益多师,正是这一点,使他成为集大成者。
二、对后代诗人的影响
从唐诗的发展看,杜甫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由于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艺术经验,有许多的层面,也就为后来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中唐以后,白居易、元稹继承了杜甫缘事而发、写生民疾苦的一面,且受到杜甫五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韩愈、孟郊、李贺则受到杜甫的奇崛、散文化和炼字的影响;炼字在晚唐更发展成苦吟一派;李商隐的七律得力于杜甫七律的组织严密而跳跃性极大的技法。他们都学杜甫的一枝一节,而开拓出新的诗派。宋以后,杜甫的地位更高,他在诗史上的影响,历千年而不衰。
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式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简述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盛唐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一.此诗讽刺唐玄宗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标题不用《从军行》一类乐府旧题,而是自创新题,直接针砭时弊。
二.在写法上,一开始记事,叙述送别悲惨情景,继之纪言,为征夫的诉苦,采用客观纪实描写手法。
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雕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沉郁顿挫”可以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体风格。
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由于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
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当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在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一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以诗人身世飘零,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作为基调,每一乐章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
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艺术特色。
三、萧散自然,胡震亨说杜甫的诗“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唐音癸签》卷六)。就是说的杜诗风格的多样性。风格的多样正是伟大作家艺术上高度成熟的标志。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
这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登高》的艺术特色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猿啸、鸟飞、木落,伴以滚滚而来的江水,整个境界卷入到急速的流动之中。然后是一声深深的叹息。他用了那么多在动作上相互连贯性极强的动词,造成全诗的流动感和整体感,使人读来有一气流转之感。
一.此诗八句皆对,一气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相融和。
二.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飞动,悲怆而不消沉。
三.风格浑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即写实手法的特点)
杜甫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写实手法的特点有:
一.杜甫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人生,取材多是当代时事和自己经历。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以“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如《兵车行》。
二.写自己的真实见闻、感受,也就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不管自己多苦,也踏踏实实地在忧国忧民,所以才会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由于有对乱离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血泪写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杰出诗篇。
三.形象的画面中包含对祖国、人民、亲人深切的感情。如《无家别》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民不聊生,则国将不国,他对于国家的命运的真挚关心,对于人民灾难的深切同情,全融入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里,具有感人的力量。
四.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观察仔细,能融入个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国事、家事、人事的融合。杜诗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家事诗”,如《月夜》《月夜忆舍弟》里。家愁与国恨互为因果,国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将国恨具体化了。纪行诗,如《旅夜书怀》里,使山水草木都充满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迟暮飘零之感。
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这组诗共八首,是杜甫居夔洲时思念长安之作,以家事的兴衰为主题。八首犹如一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内容在第一首的“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已概括了。
二.杜甫有组诗中一次有一次忆长安,其盛衰之慨、沦落之哀回环往复。诗即景抒情,直诉悲愤,皆古喻今,沉郁悲慨,极尽顿挫之致。
三.这组诗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身世飘零和暮年多病,特别上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为基调,从不同角度表现其凝重感情,抑扬顿挫,如多重乐章组成的抒情曲。
试论杜诗的集大成。
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所谓“亲风雅”,实际是重兴寄,表现为写时事的写实倾向,把文学从侧重抒发个人情怀引向写民生疾苦,开拓创作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