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退: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解除与公务员任用关系的制度。
退休:国家公务员达到一定的年龄和工龄,或因病残丧失了工作能力,根据国家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离开工作岗位,由国家给予一定数额的退休金和其他生活保障,予以妥善安置和管理的制度。
考核: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管理权限,对国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察与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国家公务员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依据的制度。
奖励:国家行政机关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以及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国家公务员给予精神或物质鼓励的制度。
处分:对有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是依法不追求刑事责任的国家公务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惩戒的制度。
职务升降:依照法定规定和程序,将国家公务员由原工作职位调任到另一个承担更大或较小责任的职位上,同时其权力相应扩大或缩小、报酬相应提高或降低的制度。
轮换:国家行政机关对担任领导职务和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有计划地调换职位任职的制度。
回避: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在公务员所任职务、所执行公务、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一定的限制,使其避开有关亲属关系和公务的制度。
培训: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提高公务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职位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对公务员采取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挂职锻炼: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在职国家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机关或者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以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的制度。
工资:是国家分配给公务员个人消费品的货币表现。
保险:国家依法对因疾病、工伤、年老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国家公务员给予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福利:国家行政机关为解决国家公务员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和保险待遇之外,对公务员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和生活上给予照顾的制度。
第四节 现代人事行政中的职位分类
一、职位分类的缘起和发展
职位:是指公务员担任的职务和责任。
职位分类:是指按照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要的资格条件进行的人事分类制度。
二、职位分类的基本概念和程序步骤
简述职位分类中的基本概念?
⒈职系:根据工作的业务性质,把业务性质相同的所有职位划分为一个职系。
⒉职组: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集合而成为职组。
⒊职类:又称职门,由工作性质大致相近的若干职组构成一个职类。
⒋职级:在同一职系中,按照工作责任大小、业务的简繁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等,把职位划分为不同的职级。
⒌职等:把不同的职系中,工作难易程度和责任大小相同的职位划分归类为同一等级,这些等级就是职等。
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具体过程?
⒈职位调查;⒉职系区分;⒊职位评价;⒋制定职级规范;⒌职位归类。
职位调查:对政府现有职位的有关情况做详细的了解,并对有关资料加以全面收集的过程。
职系区分:在职位调查的基础上,把职位按照工作性质的异同,分别划分为若干种类的过程。
职位评价:按照工作简繁难易、责任轻重大小、担任职务所需教育程度和技术的高低,对各职系的职位进行评价,划分为若干个等级的过程。
职级规范:又称职位说明、职级说明书,是用文字对一个职位作标准化和尽可能定量化说明的书面文件。
职位归类:是将每一现有职位的工作性质、内容、资格条件等,与职级规范上的内容相比较,而把它们归入适当的职类、职系、职级、职等。
三、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
品位分类:是指以国家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职务或等级高低为依据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
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的各自的特点和优劣?
⒈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以公务员所在职位的工作、责任为分类的依据,以工作的多少来定待遇;
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以公务员个人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依据,以品位的高低来定待遇。
⒉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本人的等级就是所在职位的等级,职位变动,等级也变动,等级随着职位而定;
品位分类制中,等级与职位是分开的,当职位变动时,品位却可以不变。
⒊职位分类制中工资差别与职位工作的难度、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比,是同工同酬;
品位分类制中是以品位等级定资,存在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工的现象。
⒋职位分类制重视专家作用,晋升得经过相应的考试,不能跨级晋升;
品位分类制注重公务员的资历,由下级长到上一级比较容易,可以有较大的晋升幅度。
⒌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分类较复杂,分类较多,办理职位分类的程序比较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
品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只做大体分类,分类较少,较为简单,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性。
⒍职位分类制下,公务职位都经调查、评价和划分等级,有规范性的职位说明,公务员的升迁调转范围和程序有严格的规定,易于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但管理方面缺乏灵活性,公务员流动与调转的限制条件较严格,流动与调转的范围较小;
品位分类制下,公务员的管理具有伸缩性,人事管理机构拥有灵活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权限,对公务员的管理带有经验色彩和主观性。
第五节 现代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考任、退休与培训
一、考任制
考任制:是政府为推行公务,采用公开竞争考试的科学方法,来测量并判断其所需要的人员是否合乎标准,进而按考试成绩的优劣进行挑选,取其优者来加以任用为政府工作人员的一套制度。
考任制的基本原则?
⒈平等原则;⒉公开原则;⒊竞争和择优原则;⒋长期任用原则;⒌独立和超然原则。
考任制的一般程序?
⒈招考;⒉考试;⒊录用。
二、培训制
国家公务员培训制的特点?
⒈培训制度法律化;⒉领导机构专门化;⒊培训机构多元化;⒋公务员培训的终身化和实用化;⒌培训、任用和晋升的一致化。
三、退休制
公务员的退休:当公务员因年老或其他原因而不适宜继续工作时,由政府机构发给该公务员一定的退休金,并使之退出政府公务职位。
公务员退休条件?
⒈年龄条件;⒉工龄和缴纳退休保险金的年限;⒊身体与精神状况。
公务员退休的方式?
⒈按公务员本人的主观意愿来划分,自愿退休和强制退休;
⒉按公务员本人身体状况来划分,正常退休和特殊退休;
⒊按公务员退休后是否还再参加工作来划分,终身退休和暂时退休。
第六节 现代人事行政的激励-保健机制:考核、奖励、晋升与工资福利
一、考核制
考核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照国家公务员法规和既定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等,对所属公务人员进行考察、评价的制度。
二、奖励和晋升制
奖励制:⒈精神奖励;⒉物质奖励;⒊晋升
晋升制(晋升):是指公务员职位等级的提升或工资级别的增加。
公务员晋升的原则:⑴公平原则;⑵择优原则;⑶资历原则。
公务员晋升的形式:⑴考试晋升制;⑵功绩晋升制;⑶年资晋升制;⑷越级晋升制。
三、工资和福利制
公务员的工资:是指公务员以其能力、技术、学识、时间、精力为政府服务,政府按一定的标准发给其报酬。
公务员的福利:是指政府举办的、为公务员提供生活优惠的各项福利设施和各种福利补贴,还包括其他福利措施。
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重要原则?
⒈平衡原则;⒉平等原则;⒊与物价相适应原则;⒋定期提薪原则。
第七节 现代人事行政的行为调控机制:义务、道德、监督与惩戒
一、义务与道德规范
公务员的义务:是指法律对公务员在执行政府公务的过程中,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公务员的权力:是指法律对公务员在执行政府公务的过程中,必须享受的权益的确认和保护。
请评述一下公务员的一般权力?
⑴身份保障权力;⑵获得职业培训的权力;⑶晋升机会均等的权利;⑷领取法定工资和合理报酬的权力;⑸辞职的权力;⑹个人信仰自由的权利;⑺享受法定保险福利和社会救济的权利;⑻提出申诉、控告的权利。
请评述一下公务员的一般义务?
⑴为国、为民竭心服务,将国家和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得损公肥私、损人利已;⑵忠实于国家和政府;⑶服从法律、服从上级命令;⑷严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利益;⑸克尽职守,忠实地完成本职工作,言行谨慎,保持职业尊严;⑹限制或严禁从事经营性和和赢利性的兼职活动;⑺严守“政治中立”,在执行公务时,不得因政治因素而偏袒某方。
二、监督制
监督制:是指各种监督主体对公务员的行为是否遵守了法律和道德规范实施监督和检查的一系列规定。
监督的内容:⑴工作监督;⑵政治监督;⑶权力滥用监督;⑷兼职监督;⑸品德监督。
监督的渠道:⑴外部监督;⑵内部监督。
外部监督:是指来自行政系统以外的对公务员行为的监督,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
内部监督:是指来自行政系统内部的对公务员实行的自上而下的监督,包括专门监督、非专门监督。
二、惩戒制
惩戒制:是指对公务员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种种惩罚的制度。
第七章 行政决策
第一节 行政决策
一、行政决策的涵义与特点
简述行政决策的内涵与主要特点?
行政决策是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⑴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
⑵行政决策的内容是行政事务;
⑶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
二、行政决策的类型
简述行政决策的类型?
⑴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
⑵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⑶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⑷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⑸单项决策与序贯决策。
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或者说凭经验进行决策。
科学决策:产生于第二次大战期间,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相对于经验决策而言,科学决策的核心内容是把科学技术及其方法运用于决策分析,出现了决策分析方法数学化、模型化和分析手段计算机化的趋势。
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所解决的问题是重复出现的那类决策,又称之为常规决策或重复性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所解决的问题是不能重复出现的那类决策,又称之为非常规决策或非重复性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这样一类决策——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只受一种客观状态的影响,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可以提出各种具有确定结果的方案。
风险型决策:是指这样一类决策——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受多种客观状态的影响,不论采用何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这样一类决策——存在着两种以上的客观状态,但其出现的概率无法加以预测。
战略决策:是指那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
战术决策:是指为解决某一具体管理问题或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所做出的决策。
单项决策:又称静态决策,是有关解决某个时期重大问题、提出总任务的决策以及解决有关某个时点状态存在问题的决策的总和。
序贯决策:又称动态决策,是与单项决策不同,要求做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决策。
三、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论述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⑴行政决策贯串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⑵行政决策具有优化行政管理目标、节约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功能;
⑶行政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社会以及各项事业的兴衰。
第二节 行政决策体制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行政决策的各个子系统的组成、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关于行政决策主体的构成及其职权关系的一种制度化的设计。
一、行政决策枢纽系统
行政决策枢纽系统:又称行政决策中心,是指领导、组织整个决策活动和最终从事抉择方案的领导核心。
简述行政决策枢纽系统的特点和任务?
特点:⑴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在整个行政决策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子系统;
⑵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一个行使决策领导权的系统;
⑶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一个对自己领导的机关或部门负有全面责任的系统;
⑷行政决策枢纽系统是一个机关或部门的唯一最高决策机关。
任务:⑴组织领导整个决策过程;⑵确定决策目标;⑶选择决策方案;⑷监督决策的执行。
二、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行政决策信息系统:是属于人造信息系统,是为决策收集、整理和传输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的一个信息服务机构,是行政机关的信息处理成员与电子计算机及其他传输工具组成的一个人一机系统。
简述行政决策信息系统按信息的传输方式所划分的类型及其主要任务?
类型:⑴纵向传输信息系统,是将不同级别的组织之间的信息进行传输的一个信息系统;
⑵横向传输信息系统,是同一级别的组织为了使各自的决策或行动相互协调而将它们各自的信息互相进行传输;
⑶综合传输信息系统,是前两种系统的集合,其中既有纵向传输,又有横向传输。
任务:⑴收集、处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⑵提供制定方案的依据;
⑶帮助进行方案比较和选优;
⑷控制决策实施和计划执行的最佳状态;
三、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行政决策咨询系统:是指为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组织系统。
简述服务政府的咨询机构的特点?咨询机构及其人员的作用?
特点: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⑵具有合理的智力结构;⑶研究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作用:⑴帮助决策对决策问题做出客观的判断;
⑵帮助决策者对决策问题做出内行的判断;
⑶帮助决策者提供全面、更准确的决策信息;
⑷帮助决策者提供备选方案。
第三节 行政决策过程
一、决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简述决策过程理论模型包括哪些模型?
⑴理性决策模型;⑵有限理性决策模型;⑶渐进决策模型;⑷混合扫描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又称科学决策模型,就其思想源而言,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杰里米·边沁、泰罗等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决策有一个绝对标准,即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这就是谋求最大利益,有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选择,即从全部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其决策过程分为①发现问题;②提出目标;③设计方案;④预测后果;⑤分析比较;⑥选择最优方案。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他对理性决策的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正,提出了著名的满意决策准则,这一准则认为,决策过程中不存在最优决策,而只有满意决策,所以又被称为满意决策模型理论,决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①情报活动;②设计活动;③抉择活动;④审查活动。
渐进决策模型:是由美国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教授,在批判传统理性决策模型的缺陷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一套极有特色的政策制定模型,它的主要特点是渐进主义、积小变大、稳中求变。
混合扫描决策模型:又称综视决策模型,主要代表人阿米泰·埃特奥尼,他通过大量社会管理活动的研究,发现理性决策的理论模型和渐进决策的理论模型各有不足,他认为决策过程应该是理性决策过程与渐进决策过程的结合。
二、行政决策过程的基本程序
6W法:是指what —什么,where—何处,when一何时,who一谁,why一为什么,how一怎么样,对行政决策问题的分析要弄清楚六个方面,即问题是什么?问题出在何处?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谁引起的?原因何在?情况怎么样?把这六个方面弄清楚,问题也就基本明白了。
简述行政决策过程的基本程序?
⑴决策问题的发现和诊断;
⑵决策目标的确立;
⑶决策方案的制定、评估与选择;
⑷决策的实施与完善。
三、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民主化
论述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民主化?
⑴我国行政决策过程存在的问题
①决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存在着信息不全和信息失真的问题;
②决策方案的设计存在着“粗而不细”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③决策方案的评估存在着“论而不证“的问题;
④决策方案的选择存在着民主化程度低的问题。
⑵完善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程序的路径
①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
②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
③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
④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
第八章 行政执行
第一节 行政执行概述
一、行政执行的概念缘起和定义
行政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诸活动的总称。
二、行政执行的特点
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
⑴行政执行以国家行政机关作为主要的主体;
⑵行政执行是目的性和手段多样性的统一;
⑶行政执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⑷行政执行具有灵活性和经常性;
⑸行政执行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
试述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
⑴行政执行是公共行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⑵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过程中诸多矛盾的展开和继续;
⑶行政执行是检验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标准;
⑷行政执行是执政管理诸方面的集中反映。
四、行政执行类别
请从不同角度对行政执行进行分类?
⑴依据执行的任务的性质可以将行政执行分为常规性行政执行和非常规性行政执行;
⑵依据行政执行任务的渊源可将行政执行分为执行法律的行政行为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行政行为;
⑶依据行政执行的主体可以将行政执行分为行政机关作为单一主体的行政执行和多主体的行政执行;
⑷依据行政执行效果可分为成功的行政执行和失败的行政执行。
第二节 行政执行的能力与有效性
一、行政执行能力与有效性的概念和缘起
行政执行能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国家意志、国家目标、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能力,能力表征执行活动过程中行政执行主体顺利完成执行任务的基本素质、潜能。行政执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意志和国家目标的实现,影响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对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构成直接的影响。行政执行能力的相关因素是什么以及如何提升行政执行能力是行政执行研究的核心问题。
简述行政执行有效性的概念及基于什么现实和理论背景提出来的?
行政执行有效性是行政执行主体通过行政执行过程达到国家意志、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和结果。行政执行能力和有效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行政执行能力走低会导致政策失败和行政执行有效性的降低。
⑴政治学-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⑵发展经济学-社会学的视角;
⑶管理学的视角;
⑷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的视角。
二、影响行政执行能力和有效性的因素
马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总结的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
问题的难易程度 |
法令控制力 |
非法令性因素 |
⑴技术难度 ⑵目标群体行为的差异性 ⑶目标群体占人口总数的比例 ⑷要求改变行为的程度 |
⑴目标的精确性和重要性 ⑵因果理论的符合逻辑性 ⑶财政资源的最初分配 ⑷执行机构内部或者执行之间的融合程度 ⑸执行机构的决策规则 ⑹政策执行官员对法令的认同程度 ⑺外部人员的正式接触渠道 |
⑴社会经济状况和技术 ⑵公众的支持 ⑶追随者的态度和资源 ⑷统治者的支持 ⑸执行官员的献身精神和领导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