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31


(3)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权衡现象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还存在紧密的联系。应该说,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是内隐和外显学习混合、联系与权衡的产物。
43、何谓前景理论。
卡内曼和特弗斯基做了一系列心理实验研究,发现人的实际决策行为和期望效用理论的预期有所偏离,并且这些偏离都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因此,卡纳曼和特弗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论,对这些系统偏离进行解释。下面是该理论的一些重要组成部分:
回避损失是指损失的效用要比等量收益的效用得到更大的权重。卡纳曼和特弗斯基总结了一条损失-收益函数曲线,当收益逐渐增加时,价值增长很少,而当损失增加时,价值却降得很快。
参照效应指人们一般是依据某一参照点来定义价值,而不是依据纯价值进行决策。
捐赠效应是指对于获得本不属于自己财产的东西,人们倾向于给予高的评价。卡纳曼认为被试获得了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由于不想放弃,所以对此样物品估价很高。
44、人工智能的局限。
(1)反应标准上的局限性,人工智能表现得好像能进行各种思维,解决各种问题,但是实质上则只是根据一套事先设定好的原则进行类似条件反射似的反
应,而不是真正根据语义或是某一思维策略进行反应。这使得人工智能无法达到人类的智力水平,无法重复人类的思维过程。
(2)加工方式上的局限性。通常,计算机程序具有线性结构,这种对信息的线性处理方式和人的信息加工方式不太一致。计算机的加工方式限制了人类思维模拟的精度,无法表现出像人类一样复杂的加工方式。
(3)调节系统的缺失。但有生命系统和人工系统不同的是,有生命系统需要根据环境的条件来调节自己的机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是通过调节系统来完成的。调节系统正式人工系统所缺乏的。
45、刺激—反应法的优点和不足
刺激-反应法具有如下优点:
(1)控制相当严密,刺激和反应变化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易于解释因果联系,有助于提高内部情绪推断的正确性
(2)程序内部可操纵的变量多。多角度的操纵便于了解情绪对行为影响的各个方面。
(3)解决了研究伦理方面的难题。以动物为被试,通过动物心理来类推人类心理,虽然,这种类推在信效度方面的仍存在问题,但也不失为解决道德难题的良策。
虽然这一方法有诸多的优势,但它仍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1)主观因素会干扰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用刺激—反应法对动物的内部情绪进行推断时,必然会带有主观性;
(2)只可用于研究情绪本身。刺激-反应法仅仅适用于根据刺激、反应间的联系来推断被试经历的情绪过程,而无法研究情绪变量与其他心理变量的关系。
46、情绪诱导法及其种类。
为了探讨情绪和其他心理变量间的共变关系,研究者运用一些方法,来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积极或消极情绪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
理指标。这种对情绪状态的操纵办法,就是情绪诱导法。
(1)单词诱导法。单词诱导法就是使用带有情绪色彩的词来诱导积极或消极情绪的方法,这是早期情绪诱导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2)图片诱导法。图片诱导法就是使用带有情绪色彩的图片来诱导积极或消极情绪的方法。
(3)其他诱导。除了单词和图片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诱导情绪的产生。比如特以不同内容的影片来诱导情绪。
除了本身的活动外,他人对被试的评价也可以成为情绪诱导刺激。在实际运用中,情绪诱导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还有很多,例如通过控制被试完成某项测试后的成败体验来诱发积极或消极情绪、通过阅读带有情感色彩的文章段落来诱导出相应情绪等等。灵活运用诱导技术,将对情绪实验研究的控制有所帮助。
47、时间抽样技术的优缺点。
时间抽样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适用于现场研究:时间抽样技术以日记形式出现,适合于研究现场环境中的各种情绪,无须操纵或诱导情绪产生,只要被试记录他们实际产生的情绪体验即可。
(2)能长期追踪被试的情绪体验,得出稳定的数据。
(3)即时报告:时间抽样技术只要求被试对即时地对自己头脑的情绪体验进行反映,这对被试来说相对容易,情绪的评估也会相对准确。
而时间抽样技术的局限主要在于:
(1)对于时间、财力、精力的高要求:被试每天必须花相当量的时间在记录当时的情况和情绪体验上。在数据整理阶段,数据量一般比较大。
(2)自我报告的局限:时间抽样技术只集中于情绪的主观体验和引发情绪的各类事件或情景,而情绪的面部表情、以及同时发生的心理过程,却是时间抽样技术技术所不能描述的。
48、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
霍夫兰德提出的说服模型着重分析了影响态度改变的四个关键因素——沟通者、沟通本身、接受者或者及沟通情境。
(1)沟通者——信息源。沟通者是最主要的信息源(source)。沟通者的专业性、权威性、可靠性、吸引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态度改变的效果。
(2)信息传递方式。在沟通过程中,信息的安排与选择、信息的情绪特征(恐惧唤起)、信息的单方面呈现或双方面呈现、信息传递途径等等都会影响说服效果。
(3)目标对象——接受者。被说服者身上的某些特征会影响说服的效果。一是被说服者的人格;二是被说服者的心境。此外,被说服者的卷入程度、自身的免疫力以及认知需求、自我监控性和年龄等个体差异也都会以某种方式影响说服的效果。
(4)沟通情境。说服过程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和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这些背景或情境因素,对说服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49、威尔逊的双重态度模型。
该模型认为人们对于同一态度客体能同时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能被人们所意识到、所承认的外显态度,另一种则是无意识的、自动激活的内隐态度。从这一理论模型出发,威尔逊等人提出了以下理论假设:
相同态度客体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能共存于人的记忆中。
内隐态度是被自动激活的,而外显态度的提取则需要较多的认知资源和动机。
即使外显态度被人们从记忆中检索出来,内隐态度也还会影响人们那些无法有意识控制的行为反应和那些人们不试图去努力控制的行为反应。
外显态度相对易于改变,内隐态度的改变则较难,态度改变技术通常只能改变外显态度,而非内隐态度。
双重态度区别于个体的心理冲突,拥有双重态度的人通常报告的是一种更易获取的态度。
内隐态度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的态度概念及其测量方式和态度改变技术等方面研究结果的反思,这也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
向。
50、实验性内隐自尊包括了哪些类别?
实验性内隐自尊,顾名思义是通过实验操控建立起自我和某些事物的联系,并由此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积极评价的效应,其中又包含三类:
(1)说服中的角色扮演:指由角色扮演所导致的某种偏好倾向。被试接受了角色扮演任务便意味着自我和指定立场之间建立了连接,因此对自我的评价泛化产生了对指定立场的积极评价;
(2)单纯所有权:指个体对于自己直接或间接拥有的物体给予积极评价的倾向。实验发现,先给被试某些物体,如杯子等,然后让被试对这些物体进行评价,发现被试对这些物体的评价立刻提高了。
(3)小群体效应:指对群体内个体的评价高于群体外相应人员的评价的倾向。即使群体内和群体外的成员在除了群体成员资格之外的其他各方面都相似,群体内偏见也会发生,因为共同的成员资格提供了同自我的联系,使自尊的内隐操作得以成为可能。
51、自然形成的内隐自尊包括了哪些类别?
自然形成的内隐自尊,顾名思义,就是自然环境重形成的自我和某些事物的联系,并由此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积极评价效应,其中又包含三类:
(1)相似性吸引:指当某个人拥有同自己相似的观点时,这个人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吸引力,这便是相似性吸引。这种内隐自尊效应是基于这样的假设:陌生人与自己的看法越一致,陌生人同自己的联系就越强烈。
(2)认知性的说服反应:指在说服中,新观点同个人已有的观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就越容易被接受。人们偏好对他们的观点有利的理由,而对与他们的观点相对立的理由则采取排斥的态度。
(3)决策后效应:指个体对自己曾选择过的事物会给与较高评价的倾向。这也是一种对同自己有关联的刺激进行高的积极性评价的现象,与其它类似现象不同的是,同自我的联系是通过被试的选择建立的。
52、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独具特色,主要包括相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法、观察法和档案法等。
相关法。环境心理学的很多研究是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的,这类研究难以真正操纵和控制研究的变量,而解决的方法就是使用相关法。
实验法。实验室研究的优点是能够做出最可靠的因果推论,但可能会限制实验结果的推广。另外,因为研究中得到的问题,实验研究多采用动物被试。
现场研究。在真实环境中进行的现场研究,可以弥补实验室研究的某些不足。现场研究更接近真实的情境,生态效度往往比较高。
观察法。观察法对环境心理学也同样适用。不过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中,但是一般并不单独使用,而是与现场研究或实验室研究结合起来
档案研究法。档案法是指使用非学术的档案资料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档案资料通常是书面文件,如书籍、手稿等。
53、个人空间圈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1)自然观察法。在有关个人空间圈的现场研究中,自然观察法是常用的方法。实验者往往用摄像机或照相机拍摄被试在现实情境中的行为,当然多数情况下,实验者的行为都很隐蔽,以免影响被试的真实行为表现。
(2)适宜人际距离量表和止步距离法。适宜人际距离量表 是实验室研究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使用该量表时,被试想象自己站在房间中央,另一个人由图中的8个位置开始逐渐接近。然后他们标明对接近者的距离开始感到不舒服的那一点,每个方向重复多次,直到完全绘出被试的个人空间为止
止步距离法是将适宜人际距离量表转化为真是的操作。该方法通常让被试站着不动,另一个人先后从各个方向逐渐靠近他,当被试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就要求对方停止。然后绘制出个人空间圈。
以上的几种测量方法各具优势,也各有缺陷,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54、个人空间圈的影响因素。
(1)性别因素。男性与女性对个人空间圈的需求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有更小的个人空间圈。任何年龄的女性都倾向于比男性使用更短的互动距离,而男性对过短距离很难忍受。
(2)年龄因素。研究发现,个体对个人空间圈的需求会随着年龄稳定增长。年龄小的孩子玩耍时,他们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开始发生变化,类似于成人的空间圈形成于青春期。
(3)情境因素。情境因素的影响表明个人空间圈的大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通常因情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个体对空间大小的需求取决于他们对安全的感受。
另外,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个体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体间的情感关系也会影响个人空间的大小。
(4)文化差异。人们在空间的使用方式上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个人空间圈的研究也必须在与文化相联系的背景中才能反映出来,脱离文化的个人空间行为是不存在的。
55、实验法在工程心理学中的应用。
因为实验法存在的优势,工程心理学的研究者们也纷纷使用实验法来探索人类心理加工的特点和极限,并设计了两种实验法的变式——现场实验法和情景模拟法。
实验心理学就是要在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只要是用实验法来研究的心理问题一般都可以包含在实验心理学的范围之内。传统的实验法所指的就是实验室实验法。
现场实验法是指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对被试的行为进行一切可能的控制,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关系。与实验室实验法相比,它具有真实、自然的特点,其研究结果的生态效度和外部效度较高,研究结论的推广性较好,因为实验就是在所需推广的情景中进行的。对于工程心理学这一应用学科来说,现场实验法可谓是研究的首选
情景模拟法结合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研究法的优点,并弥补两者的缺点。情景模拟法就是要通过模拟技术创造出与所要研究的实际现实情景相同或相类似
的情景,使被试在这种情景中产生与处于真实情景中同样的心理状态,从而借助这种模拟的情景来研究被试在真实情景中可能发生的心理状态。
56、如何测量心理负荷?
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次要任务法测量心理负荷水平。所谓次要任务就是在执行重要任务(首要任务)过程中所插入的一项无关任务。若主要任务的心理负荷很高,人们就没有能力进行次要任务,若主要任务心理负荷低,剩下的心理资源便可以用来完成次要任务,所以次要任务的成绩可以作为首要任务所需注意力或是心理负荷水平的指标。
针对真实情景中的现场研究,研究者提出了两种较为通用的心理负荷测定法——心理负荷的主观评定法和心率测量。
主观评定法是让被试对工作难度、时间压力、紧张心情等主观感受或体验进行主观评定的方法。在完成人机系统操作后,要求被试对他操作时的各个心理负荷因素进行评分,所得分数可以作为他们心理负荷水平的指标。
虽然在某些真实情景中,不适宜对被试进行过多的测量或要求被试同时进行过多的任务,但仍可对被试的生理指标——心率进行稳定的测量。心率的快慢可以反映任务的紧张程度,也即可以作为心理负荷水平的有效指标。
57、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从跨文化、心理、心理测量、发展以及神经等方面提出证据证明智力存在七个侧面,它们是:(1)言语—语言智力,表现为个体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2)音乐—节奏智力,表现为个体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3)逻辑—数理智力,表现为个体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4)视觉—空间智力,表现为个体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5)身体—动觉智力,表现为个体控制身体动作、对事件做出身体反应以及利用身体语言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
感的能力。(6)自知—自省智力,表现为个体意识自身的情绪、欲望、个性等并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7)交流—交往智力,表现为个体觉察他人情绪、欲望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对于七个智力中的每一个来说,加德纳都试图证明它有一个独立的神经结构和一个独立的发展史。
58、直接知觉和间接直觉的关系。
直接知觉论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知觉的刺激物说。刺激物说的思想最早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主要观点是: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并不是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吉布森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觉的刺激物说。他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直接知觉经验。
间接知觉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所以个体必须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刺激信息作出推断、评价和解释,才能实现对刺激的真正知觉。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间的争论常被描述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之间的对立。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自上而下加工则指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直接知觉论只讲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间接知觉论则讲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配。
当前的研究者们的观点则相对较为折衷:一方面承认知觉确实存在先天、直接的一面;而另一方面也肯定知觉也绝不可能没有丝毫的经验参与。因此,直接知觉论和间接知觉论都说出了真相的一个侧面,两者的结合恐怕才是最贴近真理的答案。
59、如何对待拥挤?
拥挤环境可以对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反过来,人类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策略来改善拥挤的环境
对生活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分隔可以避免拥挤感。空间分隔后可以减少人们的
相互接触及环境信息的输入。一个大空间如果能分隔成若干小空间,并且能在视觉上加以识别,就可能减少拥挤感。
与他人的眼睛或身体接触会提高人的警觉程度。这种机体的警觉程度称为唤起。实际密度的增加会提高人们的唤起水平。因此,当不能减少实际密度时,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因素来减少个人唤起。这是对待拥挤的有效策略。
中介物可以减少拥挤感的证据,理由是分隔物可以遮挡同一空间中其他人的视线,这样可以减少个体的心理压力。通常,人们有这样的感觉,如果能生活在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哪怕小一些,也比与其他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空间更合乎心意。
60、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领域。
内隐社会认知是指人对各种刺激的内隐加工过程,即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行为者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已潜在地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内隐态度、内隐自尊及内隐刻板印象等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内隐社会认知课题。
内隐态度,即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它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的情感、认识和行为。内隐态度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晕轮效应,即个体将社会对象的某一特性扩散到整体的心理现象;纯粹接触效应,个体对特定事物的接触频率与喜爱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
内隐自尊是指对同自我相关或不相关联的事物做出评价时,通过内省而不能确认的一种自我态度效应,并且效应的方向通常是:当事物与自我建立了联系,个体就会对这些事物产生积极的评价。
内隐刻板印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刻板印象中也含有无意识的成分,这些成分就构成了内隐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内隐刻板印象是调节着某个社会范畴所具有的属性中无法内省辨认(或不能准确辨认)的过去经验的痕迹。
61、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刻板印象中也含有无意识的成分。这些成分就构成了
内隐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内隐刻板印象是调节着某个社会范畴所具有的属性中无法内省辨认(或不能准确辨认)的过去经验的痕迹。目前研究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内隐种族刻板印象、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等方面。
内隐种族刻板印象,虽然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抱有种族歧视观念,但是研究表明白人倾向于将积极性评价和白人连在一起,而对黑人则多施以消极性评价。
内隐性别刻板印象,而对名望判断的研究中表明,名望判断的标准是旧的低于新的、男性低于女性。这表明人们内隐地认为男性的成就要比女性高,因此对男性名人的判断标准要比女性宽松。
内隐攻击性刻板印象,外显态度中同情弱者,或女性柔弱的形象,在内隐社会认知中无论箭头指向攻击者或指向被攻击者,两性明显的偏好攻击者,不管被攻击者是男性或女性。证明男性在本质上更具攻击性一面的理论是值得怀疑的,女性对攻击者的偏好显著高于对被攻击者的偏好,反映了女性亦具有攻击性本能的一面。
62、思维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思维研究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尝试错误说和顿悟说,沿用的主要方法是行为测量。行为测量是指研究者通过对被试外显行为的观察或运用各种指标对被试的外显行为的评估来获得思维过程数据的方法。通过对观察数据或行为指标的分析,往往可以推测被试的内在思维过程。行为测量有两个层次:观察数据和行为指标。
思维的另一个研究方法为内省式的言语报告。在思维研究领域,通常会让被试在问题解决或推理的过程中,将其思路用言语报告出来,这种言语报告的方式被称为出声思维,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
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建构认知模型的方法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建构认知模型非专指某种具体的方法,没有一成不变的具体方法。研究者往往会尝试各种方法,综合系列实验研究的结果,来建立模型以揭示思维的心理机制和内部表征,并设计实验来检验模型的解释力。
63、简评出声思维法的优缺点。
通过问题行为图对出声思维进行分析,使得言语报告可以被量化了。问题行为图中向下箭头的个数就是被试在思维过程中倒退的次数,倒退次数越多,可能说明被试在思维过程中使用策略的情况越不稳定;在问题行为图中,所使用的操作总数,则可以作为其思维快慢程度的指标。除了能和行为测量一样,作到科学化外,出声思维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掌握被试思维的全过程,比如:分析被试解一道数学题的思维过程,从问题行为图中,我们却可以看到被试开始的一些错误尝试和曾经被否定的错误策略。
然而,出声思维法也有其缺陷:
(1)作为言语报告的一种,出声思维反映的是仅能停留在被试意识层面的东西。思维过程并不一定是可以外显的,被试的思维过程完全有可能是内隐的 (2)在解决问题时让被试进行言语报告是否会影响到被试的思维?也许为了更清晰地报告某个想法,而未能及时地注意下一想法,而会导致灵感的丢失。不过,也有研究显示出声思维的方式并不会影响思维的正常进程。(3)言语报告的可信程度到底有多大?出声思维和过去心理学中的内省法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有关内省法可信程度的争论在出声思维法上再度出现。
64、出声思维法的实施程序。
出声思维法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1)对被试进行预训练,使他们能顺利地进行出声思维;
(2)给被试一个思维作业,比如:一道数学题或是一种智力游戏,让他们用出声思维的方法来完成作业,同时用录音机记录他们的全部口述;
(3)当被试在进行出声思维的过程中,发生停顿,实验者应及时提醒或询问他们在想什么,不过,除非有特殊的研究目的,并事先做过准备,实验者在出声思维过程中,不应提问,以免干扰被试的出声思维;
(4)将录下的言语报告逐字逐句地整理成文字材料,并对记录进行细致的分析,提炼其中有价值的材料,以分析被试思维的过程及其特点。
65、采用建构认知模型方法进行思维的研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建构认知模型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具体方法,却仍能总结出大致的步骤和
脉络。
(1)先验模型阶段。第一步,是要先建立一个有关思维心理机制和内部表征的先验模型。这里说先验模型,就是指研究者头脑中的理论模型,即还未得到实验验证的思想雏形。
(2)实验验证阶段。在先验模型指导下,进行实验验证是认知模型范式的第二个步骤。实验验证,即要通过对各种变量的操纵来获得有利的结果,提出支持或否定先验模型的证据,为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打好基础。
(3)模型完善阶段。在对认知模型进行实验验证之后,认知模型的建构就可以进入第三个阶段——对模型进行完善。在新的实验事实基础上,对其原有的模型进行了修正。
66、采用建构认知模型法进行思维研究时存在哪些优缺点?
建构认知模型作为思维研究的一种方法论,是有它的优点和局限性的:
它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符合如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即先依靠人的理性提出某个观点,然后再以实践去加以验证。而不是像原始的科学一样,依靠对经验的归纳来得出科学理论。这就是为何认知心理学如今受到广大研究者青睐的原因。(2)有利于揭示思维的本质及其内在的心理机制,而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层面上。(3)对人的思维过程进行某种模型上的猜测与拟合是十分有应用价值的。
认知模型范式的局限主要表现在:
(1)先验模型有时可能不可靠。基于先验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的结论解释为先验模型的预期有时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摆脱先验模型束缚的情况下,我们也许对实验结论做出不同的解释。(2)有时难以找到具体的实验方法可以验证先验模型。有些研究者在设计模型时,往往会将模型设计得过于复杂,这给实验验证带来了难度。(3)不是任何的思维过程都能找到一个认知模型与之相匹配的。
67、动物时距知觉的研究。
由于动物无法向人类一样用言语报告对某一时距的主观估计,研究者设计了
许多实验程序。
时间泛化程序,是为研究动物对一个特定时距知觉所设计完整实验过程。在实验中要求动物学习掌握辨认一个特定时长。
二分程序是为了研究动物区分两种时距的能力而设计的。在二分程序中,要求动物在较短的刺激延时后做一种反应,并对之进行强化,而在较长的刺激延时后做另一种反应,并对之进行强化。短刺激延时后的反应被称作“短反应”,而长刺激延时后的反应被称作“长反应”。

相关话题/实验心理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 实验方法 第一节 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月第一版 第一章 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一节 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华师大心理学系实验心理学授课详细知识点笔记
    第一章 绪论1.观察与实验一、实验的意义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物体高度,初速 大小,重量,形状 质地,etc 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 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1. 自变量 可操纵(对一个事物),选择(男女,被试年龄。。。)刺激变量(一般都可操纵)被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
  •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 实验方法 第一节 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
  • 2018实验心理学考研复习计划
    312心理学考研专业课考的是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总分300分。其中心理学导论占100分,发展与教育实验心理学占7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占70分,实验心理学占60分。心理学导论包括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部分的内容,因此实验心理学是除普通心理学之外分值比重最大的学科,且实验心理学属于方法学科,整个研究生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
  • 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简述(3)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一)阈限的测量感觉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另一种是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操作定义:绝对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差别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1)极限法又叫最小变化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
  • 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简述(2)
    三.反应时法(一)反应时概述1)反应时的含义:不是指执行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实验的基本原则:准确--速度性权衡;反应时的开端: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提出人差方程:B-A=1.233秒历史研究:赫尔姆霍兹,成功测定蛙的神经传导速度为(26m/s),人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
  • 2017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简述(1)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冯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搭建了实验心理学的框架;2.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其著作有《心理学物理纲要》;3.艾宾浩斯开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之先河,采用节省法;(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略二.实验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
  • 北京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5 题, 每题 5 分 ) 1 、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 、听觉掩蔽 3 、推理的选择任务 4 、排除实验 5 、错觉性结合试验 二、简答: (5 题, 每题 8 分 ) 1 、信号检测有哪些试验,他们的区别。 2 、短时记忆储存的编码是听觉编码的实验证据。 3 、负启动效应的实验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学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
    招生专业: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试科目: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5’×4,共20分)  1.实验的内部效度  2. 75%差别阈限  3. Donders减数法  4.速度-准确性权衡  二、简述题(10’×3,共30分)  1.试将心理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变量加以归纳和解释。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
    招生专业:普通心理学  研究方向:发展、教育、社会心理学  考试科目: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5’×5,共25分)  1.多因素实验设计2.实验设计中的霍桑效应3.实验的外部效度4.自变量5.反应时  二、简答(15’×,共30分)  1.心理学实验方法相对于其它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它的优点是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浙江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与统计
    实验心理学与统计一、名词解释:4分/题1、实验者效应 ,2、匹配法(matching method),3、启动效应,4、诱动现象,5、听觉适应,6、差异系数,7、分层随机抽样。二、简答题:6分/题1、如何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2、比较被试者内设计与被试者间设计的特点。3、简述判断声源方向的主要线索。4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浙江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与心理统计答案
    实验心理学与心理统计一.名词1.实验者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者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者,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S102.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者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使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者和实验中要完成的作业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