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述评写作的基本要求
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
述评写作必须选择充分的、典型的事实,给论述提供必要的基础。述评所评述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述评有新颖的立意,才能使读者有新鲜的感觉,并从中得到教益。
2、即事明理,重在分析;
述评以事实为基础,它通过新闻事实和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评价,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述评的优势在于既摆事实,又讲道理,通过对事实的分析,说明道理。只有对新闻事实做出入情入理的分析 ,才能给读者以启迪,令人信服。
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叙就是叙述新闻事实和有关的材料;议就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议论。夹叙夹议就是把叙述和议论,把具体的事实和抽象的道理,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第十三章 杂文
一、什么是杂文
它是一种文学体裁,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艺作品,还具有政论的性质。它兼有文学和政论的特点,是介乎文学和政论之间的一种边缘体裁。它是一种特殊的政论:文艺的政论。
二、杂文的主要特点
1、敏锐地反映现实斗争:①“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
②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
③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2、锋利隽永的文风:①“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②“砭锢弊常取类型“
③内容与技巧并进
3、简洁多样的形式:①简洁而有骨力
②画眼睛,抓要害
③可省的处所决不硬添
三、杂文的写作笔法(写作要求或特色)
1、“选材要严,开掘要深”;2、突出重点,具体分析;
3、形象说理,善取类型 ;4、主题严肃,论述风趣;
*第十四章 广播新闻评论
广播评论是通过声音传递内容,将有声语言和音响直接诉诸受众的听觉器官,借助于声音符号传播事实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通过声音表情达意。它是新闻评论在广播媒介的具体运用。它是广播电台的旗帜和灵魂,它体现着媒介的立场和观点,在表明态度、解惑示趋、引导舆论方面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与报纸、电视评论是一致的。
一、广播评论的特点
①快捷:广播传播速度快,节目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因而对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快。
②浅显:表述上浅显明快,语言上通俗易懂。
③平易:第一层含义:广播评论把自己当作听众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交流、平等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吸引广大受众直接参与评论,让受众在广播评论中直接发言。
④生动:各种现场音响和背景音响的运用,现场谈话,给人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生动感人。
二、广播评论的特殊形式
1、广播谈话:在通常情况下,广播谈话是“为说而写”的评论,它以谈话的语言、口吻及表达方式评介事物和分析问题,也称之为“广播漫谈”、“广播杂谈”或“广播对话”。它以或聊天、或交谈的形式,力图模仿日常的谈话,营造一种与听众平等交流的语境和氛围,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目前,有些广播谈话并没有完整的文字稿,是以交谈或访谈的方式直接“谈”出来的,这是广播谈话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变化。
一般来说,广播谈话的话题,应该是听众感兴趣的或普遍关心的事件或问题;广播谈话的议论,应该采用听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广播谈话的结构,应该顺应听众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和思维逻辑;广播谈话的形式,应该考虑听众的接收状态和接受心理。具体说来,广播谈话可分为:漫谈式广播谈话、对话式广播谈话
①漫谈式广播谈话:采用谈话的口吻,由播音员或主持人面对听众展开一种拟态交流。即在写作和播出广播谈话时,把听众既作为收听者,又作为对话者;在叙述事实、分析议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听众的接受、理解程度和可能提出的想法和问题,在“自问自答”、“自说自话”中融入交谈、对话的因素,使听众在收听过程中产生交流感,激发参与感,尽可能改变其被动收听的状态。
②对话式广播谈话:变一人口播为两人(通常是一男一女)对播,它不仅可以消除一人口播的单调感,而且通过一问一答、探讨切磋、关照响应等方式,使谈话形成交流和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评论的气氛,而且可以调动听众的思维,使其置身于对话与交锋之中,通过谈话的逐层深入,听众自然而然地进入交流的情境之中,并自然而然地了解评论的主旨和意图。
2、评论员(主持人)评论:指由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并由自己播讲的评论,它是与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它的评论不是直接代表媒介发言,而是以个人名义发表看法,因而具有较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评论员播讲的是自己写作的评论,有助于写作与播出方式的协调一致,使文字语言与有声语言有机结合,更准确地传述评论的内涵;第三,它比口播评论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在现场直播或热线直播节目中的即席分析与点评,更容易发挥广播快捷、灵活的优势。它比一般的广播谈话的规格要高一些。
3、音响评论:指兼用实况音响、背景音响和解说及论述性语言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其中实况音响一般是指伴随人物或事物出现的音响;背景音响,是指为说明主题、服务于内容而收集和运用的资料性音响。以上音响只要具备真实、清晰、典型等基本素质,并能与解说或论述性语言恰当地结合在一起,都可以成为表达内容的手段和说明论点的依据。
音响类别:环境音响、现场谈话、后期解说、资料音响
音响在评论中的作用:
1、充当由头,引出话题
2、提供论据,佐证论点
3、参与议论,烘托主题
4、交待背景,渲染气氛
三、广播评论的写作与制作应注意的问题
1、论题具体,不枝不蔓;2、论据得当,事理交融;
3、语言平实,宜于听知 4、重视音响,配合协调
*第十五章 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与论述性语言等多种传播手段,集文字、声音与图像符号于一身的声画合一、视听结合的新闻评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形象化的政论”。它是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除了与包括报纸、广播评论在内的一般新闻评论在地位、作用、基本特点及一部分体裁、样式上相同或相近之外,又因传播特点和传播手段、方式的不同,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电视评论的特点
1、视听结合的评论;
融图像、声音与文字于一体。
2、形象化的政论
它将抽象的论述性语言与形象的画面语言相结合,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说理,并强化说理的内容,烘托评论的感情色彩,使其具有在道理上说服人、在画面上感染人、在感情上打动人的综合特征。
二、电视评论的形式
一类是源于报刊评论,样式与广播评论相仿的口播评论,包括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及编前话、编后话等。这类评论一般代表电视台编辑部或编导者的态度和意见,具有明显的导向性,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短评及编前话、编后话等。在播出方式上,基本采用由播音员播诵的方式,屏幕上只出播音员图像及评论体裁或标题的字幕。
另一类是视听结合的评论,即更加注意电视自身传播特性的评论。其节目形态可分三种:谈话体评论、主持人评论和电视述评。这些评论已超出一般的代表电视台意志和编辑部意见的口播评论的范围,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体现声画兼备、声情并茂的特点。
三、电视评论的独特形式
1、谈话体评论:电视谈话是一种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表现的大众传播活动。它是由记者(或主持人)主持,在演播室或其他固定场景与特定的谈话者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以访谈、座谈或论坛的方式直接进行交流或探讨的评论节目形式。在这类评论节目中,谈话者之间直接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探讨、争鸣或论辩。在人际交流的情境中,有利于谈话者畅所欲言,也有助于激发受众的收视兴趣和参与感,营造出一种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氛围。有时为了内容的需要,还可以在谈话过程中插入预告编辑好的新闻画面,使议论更有针对性。
电视谈话主要包括的三种形式:
①访谈式(或对话式):它是由主持人(或记者)在演播室与谈话对象进行的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访谈或对话的谈话节目。在这类节目中,主持人(或记者)以访为主,以提问为主;谈话者以谈为主,以回答问题、表明态度、发表议论为主。其访谈对象,多为公众关心的新闻人物或某方面的专家及权威人士,谈话中容易营造较为和谐的交流气氛。
②座谈式:它是主持人(或记者)邀请有关方面的政论官员、专家权威或各方面代表人士,在演播室就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发表意见、交流看法和进行探讨的谈话节目。这些意见往往相互启发、补充,对论题的探讨也往往较为全面和深入,谈话具有较为明显的交流感与互动作用。
③论坛式:由主持人在演播室现场主持,由特邀嘉宾和部分受众直接参与,就社会生活中与群众比较贴近的事件和话题展开讨论、争鸣的谈话体节目。在西方国家,这类节目称之为“脱口秀”。与访谈或座谈式节目的显著区别在于,现场观众的介入,使节目的人际交流氛围与现场参与感大幅度增强。特邀嘉宾与现场观众既是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代表性人士,也可以是不同意见的代表者,因而在谈话过程中,可以有同类意见的补充与共鸣,也可以有不同意见的论辩与争鸣,讨论的气氛比前两种形式更为轻松、活跃和热烈。
2、主持人评论: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电视评论的新样式,和以往由播音员口播的评论不同之处在于,主持人不只是新闻评论的播报者,他还可以直接参与评论的策划与写作,并直接以个人的身份、用谈话的方式发表意见和见解。随着电视新闻节目的杂志化和栏目化,新闻主持人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他不仅可以发挥组织、串连、协调的作用,而且通过及时、到位的分析、评点,起到沟通、辨析、表态、引导等作用。而主持人评论既可以与前后节目无关,由主持人有感而发,也可以配合前后节目缘事而议。其写法有些类似报纸上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或署名评论员文章,与记者的广播谈话也比较相近;除表达上的口语化和交流感之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人格化的特征,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
主持人评论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主持人无论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气质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因其成长环境、人生阅历、学识专长等诸方面的不同的而形成的。
主持人评论还具有人格化的特征。与代表媒介的口播评论不同的是,发出评论的不是抽象的媒介,而是具象的个体,是有名有姓、有感情有性格的人。
观众通过主持人评论认识了主持人,又通过个性化的主持人接受了人格化的主持人评论。虽然它同样反映着媒介的立场和态度,但这种个性化与人格化的评论,接近了与观众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距离,具有更强的易受性和感情冲击力。
3、电视述评:是述评这种融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杂交品种在电视中的具体运用。它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做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虽然在篇幅上述多于评,但述是手段,评是目的。在夹叙夹议、述评结合中,以评驭述,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电视述评与报纸、广播述评不同之外在于它特殊的表现手段。它综合运用画面、音响、屏幕文字和解说、论述性语言,是表现手段最为丰富的述评,也是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电视评论形式。
四、电视评论的构成要素
1、电视评论的画面:指用摄影机或摄像机拍摄下来的,在银幕、屏幕或感光材料上呈现的形象。
现场画面;资料画面;后期制作的图表、图像
2、电视评论的同期声:指与电视画面同步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人物的谈话和现场的各种实况音响。
3、电视评论的屏幕文字:是根据节目内容需要,在后期制作时运用电子技术叠加在画面上的文字。
作用:①补充、说明;②提示、强调;③提炼、升华
4、电视评论的解说、论述性语言:是对节目内容的补充性介绍及评价、分析与议论,具体表现为画外音和主持人(或记者)出镜点评。
特点和要求:①似断实连,与画面、同期声互为补充
②简捷流畅,具有口语化的特征
③逻辑严密,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