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嵩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闻自由、舆论对政府的制约、行政部门不敢肆意妄为、议院对政府的监督弹劾等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十分欣赏。
(2)他把议会民主制与中国君主制进行比较指出:西方重法治,中国讲德治;西方国政公开,中国皇帝个人负责。中国重君权,西方重民权,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客观差距。他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远不如西方。
(3)郭嵩焘认为英国日益强大的根本在于悠久的民主传统,官员在一定程度上听取民众意见,君民互相依存。
(4)不仅重视政治制度,而且重视包括道德、教育、社会习俗等广泛内涵的民族文化心理。根本在于开办新式学堂。特别关注科学技术与教育在民族进步中的作用,认为变革中国社会必须彻底改革旧的文化传统。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
身世: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使国家独立富强,他发起并领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戊戌维新运动,做出重大贡献。康有为从小受到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和理学熏陶。康有为倡导变法,但敌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顽固坚持保皇派立场,并在海外组织保皇分会,创办报纸,鼓吹保皇。辛亥革命爆发后,康有为反对民主共和制度,同革命对抗。其政治思想体现在《心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书》等。
一、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康有为为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进化论和自然人性论。
(1)进化论和朴素辩证法相结合的宇宙发展观
a) 康有为以“变易之义”为根据鼓吹变法维新。他认为“易变之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为康有为形成包含自然辩证法的宇宙发展观提供了条件。
b) 康有为认为排斥和吸引力是相互作用的,是自然界的永恒生命,是天体形成的根本原因。说明康有为在自然观上已接受辩证法的思想。表现出朴素唯物主义倾向。
(2)公羊三世的历史发展观
康有为根据变易进化的观点观察社会历史,形成公羊三世说的历史发展观。(衰乱、升平、太平)认为人类社会就是从乱世进到升平再进到太平。实际上康有为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为小康,把实现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作为“渐入大同之域”的必由之路。后来又结合资产阶级政治的要求,给三世说赋予新的内容。确认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国社会必然要从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过渡,这就直接冲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反动思想,为变法维新提供理论根据。
评价:康有为用新的“三世说”宣扬历史进化论,这与复古倒退的反动历史观相比自然是巨大的进步。但其宣扬的进化论是庸俗进化论,强调社会历史的发展只可循序渐进,反对突变和骤进,为其政治上的改良提供理论根据。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为流传之后仍顽固坚持这一主张则是错误的。
(3)自然人性论
康有为的人性平等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人性论。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无所谓善恶。以人欲和人性的观点,肯定人们去苦求乐争取个性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合理性,反对封建主义的禁欲主义。从自然人性论出发,康有为得出人性平等的结论。其实质是用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反映了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渴望参政,与地主阶级分享政治权力的要求,也为兴民权、设议院、建君主立宪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戊戌维新期间的政治纲领
基本纲领:以日本为榜样,向西方学习,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以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参政、执政、逐步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联合政权,改革中国封建主义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具体方案:
1、设立议院,实现三权分立
提出设立制度据,其主要职能是决议政事,制定宪法,相当于立法官。其实质是资产阶级企图夺取政权的初次尝试。康有为视之为变法维新的核心内容和实质。
2、富国养民,发展资本主义
康有为在维新运动中始终把富国养民,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其奋斗目标。
a.经济方面:要求振兴商务、农务、工业、奖励创新保护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b.文教方面:要求废除八股、兴学校、办报馆,培养新式人才
c.这些提议反映了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d.意义:重视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达到富国的目的;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改变封闭保守的落后观念,转变“尚农”为“尚工”。其关键是统治者改变治国之道。
3、以明治维新为榜样,走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道路
康有为之所以选择明治维新作为中国变法的榜样首先由于日本的明治维新成效显著;其次日本与中国地理相近,文化风俗相似,所处的社会性质,法律制度,受外敌压迫的形势都类似;第三,更主要的是采取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这条道路正适合中国维新派的需要。总之,通过向日本学习,借用光绪帝的力量,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这就是康有为戊戌维新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
三、大同思想
1、产生和形成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基本观点产生于戊戌维新之前,最后完成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
2、《大同书》的基本内容
着重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苦难,指出造成这些苦难的根源是世界上存在九界:国界,级界,种界,形界,家界,产界,乱界,类界,苦界。铲除苦难的根源就是消灭这九界。该书充分体现了康有为对未来世界的空想性质。其主要内容如下:
(1)废除私有财产,实现财产公有
(2)实行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消费方面实行工资制
(3)消灭阶级人人平等,关键是男女平等,这是天赋人权的总体现,也是“除九界,至大同”的出发点
(4)政府机关实行民主管理,大同世界的行政分三级,公政府、度政府、地方自治局
(5)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
3、大同思想的历史评价
大同思想是种乌托邦的空想,原因如下:
(1)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相当不成熟,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只能是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
(2)康有为在未来的大同社会中,并不是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幻想解放全人类。
(3)其大同思想虽然远达,但实践方面非常保守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与洪秀全的空想农业社会主义比较均优于后者。原因如下:
(1)对旧社会的批判,洪秀全用宗教和上帝的名义职责皇帝和孔子;康有为以天赋人权为武器,直接对封建主义展开系统全面的批判,比前者深刻
(2)对未来社会的设计,洪秀全代表近代农民,占在传统立场看待未来社会;康有为站在刚刚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立场上迎接未来社会,否定小农经济基础上实现资本主义的近代文明
(3)康有为不是把平等理解为绝对主义,而是在实行按劳分配上的平等主义
(4)洪秀全倡导禁欲主义,康有为鼓吹去苦求乐追求个性解放的人道主义。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身世:梁启超字桌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郭沫若称其为“一个标榜自由思想而与封建残余作战”的启蒙思想家。著有《变法通议》
一、民权思想
1、戊戌变法前,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是以资产阶级的进化论作为理论根据的。其主要内容是开议院,开民智。此时梁启超所谓的民权实质上是君主立宪制,而非民主。设立议院是君主立宪的关键。
2、戊戌变法后,a)梁启超引进“国民”概念,批判奴隶思想。国民指立宪国享有民主权力的人民。国家由国民组成,国民是国家的主人。b)大讲权利和义务问题。梁启超认为中国人要成为享有主权的国民,还必须树立权利义务观念。确立和保障个人的权利要靠法律。归根结底是要变君主制为立宪制才能够实现。
评价: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从否定封建专制到提倡人权,充分表达资产阶级民主光辉越来越强烈,极大影响了一直到五四运动时期人们的思想。
二、自由学说
民权思想和自由学说是梁启超用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反对奴隶思想的两大主要武器。
梁启超认为造成国民奴性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主义。即“服一王之制,守一先生之言”政治上不敢反抗,思想上不敢稍有异想。
具体主张:破“服一王之制,守一先生之言”的局面;提出“破心奴”之说。
评价:梁启超戊戌时期的民权思想和自由学说是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有力批判和尖锐挑战,导致青年由此走上追求民主、自由的革命道路。
严复的政治思想
身世:严复初名宗光,字又陵。是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也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向中国人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在维新运动中的最大供给是翻译《天演论》以进化论的思想反对封建顽固派的守旧思想,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一、介绍进化论思想
(1)进化论的概念最早由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学说,最终形成达尔文主义。
(2)严复认为自然是普遍进化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普遍进化的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3)严复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开民智,合群体”的主张。认为国家兴衰成败取决于人民智慧的高下。
(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与天争胜”成为维新派救亡图存的理论根据,激励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侵略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
二、自由民主思想
(1)严复政治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和强调自由。提出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身贵自由,国贵民主”等著名思想主张。自由就是人权,严复把保护个人自由看作是资产阶级的最高原则。
(2)比较中西社会制度差异:政治上,中国君主制,西方民主政治;经济上,中国是建立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经济,西方是建立在自由竞争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上,中国文化恪守传统,缺乏活力,西方个性解放,破除迷信,充满活力。二者根本差异是中国没有自由。
(3)对中国封建制度的批判:批判“家天下”的君主专制;批判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韩愈)
三、黜伪崇真,提倡科学
以“开民智”的思想出发,严复还主张大体提倡科学,以破除蒙昧主义。严复认为专制主义必然导致在文化上实行蒙昧主义。他将民主和科学视为资本主义两大命脉。提倡和发展科学就必须批判儒家的重政轻艺的传统观念。尤其注重自然科学,其次是社会科学。严复宣扬民主,提倡科学的思想言论实际上成了“五四”运动要求民主、提倡科学的先导。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一)民族主义---三民主义首要问题,是实现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重要前提。
(1)民族主义的理论依据是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形成民族的自然力有五个: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
(2)民族主义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颠覆满清政府”“还我主权”作为目标。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是要以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代替旧的封建专制国家。这是民族主义的精髓。其目的是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3)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是孙中山要推翻它的一个重要原因。“五族共和”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准则。
(二)民权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和重点
民权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A. 创立民国的途径是以革命手段推翻专制制度,于民族革命的同时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B. 共和政体的基本架构:“建国三时期”(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五权宪法”(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权能分立”,将国家权力划分为政权(选举、罢免、创制、复议)和治权,即政府权(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中的社会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中最能显示其他所属阶级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不分。
(1)平均地权:在维护地主阶级一定利益的前提下,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制。以平均地权来解决土地问题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关键,他认为解决土地问题便能避免资本主义的流弊,实现“社会主义”
(2)节制资本:国家操纵国计民生,私人资本不得参与。以图建立国家社会主义
评价:民生主义在当时条件下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文化的经济纲领,土地问题和资本问题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两大基本问题。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生产关系的舒服,发展资本主义工农业生产的愿望,也反映了孙中山对于民众的同情。
局限: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的方案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因此无法根本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节制资本的主观愿望是用国家资本主义来避免打资本家垄断国计民生的祸害,优于没有解决国家政权的性质问题,结果走向反面(四大家族)
二、三民主义的历史评价
三民主义的弱点:
(1)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吸取了多方面的优秀思想因素,具有反对国内外民族压迫的广泛内容。但孙中山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纲领和口号,不敢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坚决斗争。没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2)民权主义也有局限性:没有剖析产生封建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而只是停留在对封建政治的直观批判上,没有看到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统治的基础,因而没有发动群众去与地主阶级进行坚决斗争;孙中山以为只要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民国,自然就建立起民主制度,因而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政治斗争方面;孙中山过于强调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但他不相信人民在革命运动中可以养育自己。
(3)民生主义的宗旨不是“夺富者之财以济贫”即不是要否定现有的地主土地所有制,这是孙中山已在宣传解释的问题。因此,民生主义缺乏彻底反封建的内容,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章太炎的政治思想
身世:名炳麟,一名绛,字枚叔,号太炎。《章氏丛书》
一、民族主义
(1)反满思想。章太炎认为清政府对外投降卖国,对内虐杀人民,剥夺民权,只有彻底推翻其统治,中国才能得救。革命是唯一正确的道路。章太炎激烈反满,但主旋律不是民族复仇,而是要颠覆满族贵族的统治,建立汉族为主体的资产积极国家。
(2)反帝思想。章太炎坚决反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反对帝国主义对一切弱小民族的欺凌。章太炎公然生成中国独立就是要驱逐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二、民主共和思想
1、拥护共和,反对议会。
章太炎认为所谓议会民主不过是富人通过政党政治谋求私利的手段,根本不能代表全体人民。而政党林立互相竞争的纷乱局面更使他深恶痛绝。为此他坚决发对中国实行议会民主。
2、对共和国的设计
(1)民选总统,他认为国家政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首的个人能力。说明其政治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过分看重英雄人物的作用。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定社会秩序的法律由贤明的知识分子制定。
(3)不要议会的直接民权,防止议员受贿,谋私
(4)人民享有资产阶级国家通常具备的民主权利。
评价:这些主张反映了广大农民渴望土地的要求,由一定合理性。但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是要从封建土地所有制下解放农村劳动力,使其转向大工业生产。因此,资产阶级不会把土地均分给农民。章太炎的土地纲领是历代农民均田思想的继续,更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的抗议。
三、政治思想的社会基础
1、对于资本主义世界激烈的竞争与倾轧,章太炎感到恐惧、厌倦,因而具有明显的反对资本主义的倾向.
2、希望用封建的“美俗良法”去救治资本主义的弊病。
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
一、民主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1、责任内阁制
建立和实行责任内阁制是总叫人现正思想的核心和基本出发点,也是其反袁夺权的基本政治纲领。其目的是为了限制总统权力,防止袁世凯专制,通过责任内阁制把国家政权掌握在国民党手中;出于他对议会民主和政党政治的信仰和崇拜
2、政党政治
按照宋教仁的思想,政党政治就是中国能像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实行两党制,在宪法范围内通过自由选举组织责任内阁制,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3、议会民主
政党政治与议会民主分不开。民主政治的最高权威是议会,政党活动要以议会为阵地,以竞选为手段,以获得议会之中大多数席位为主要目标。宋教仁为国民党制定关于政体的主张(单一国制,责任内阁制,中央集权制,行政官吏选举制,地方自治制)以及精选计划,确保在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4、以法治国
宋教仁认为要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最根本的还是以法治国。他尤其重视宪法中人民的权利和义务问题。为了维护宪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主张严格依法办事,任何人不得违背宪法。司法方面,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注重司法独立。
民主宪政的基本脉络: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议会斗争→宪法
二、民主宪政思想的历史评价
宋教仁的现正思想存在理论上的不成熟,对中国国情理解不够透彻的弱点。但从历史发展来看,其思想代表了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向。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身世:原名乾生,字仲甫,又名独秀。《新青年》。五四时期激进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中共创始人之一。“南陈北李”。
一、提倡民主
1、民主就是实现个人自主自立,就国家而言是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反对任何人的专制;就个人而言不仅要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民主,而且获得人格独立、个性解放。
2、陈独秀不仅提出民主口号,而且号召青年为实现民主而自觉奋斗:首先反对封建专制,坚决摒弃官僚专制的个人政治,代之以自由自治的国民政治;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道德。陈独秀认为实现民主共和的重要条件是废除封建宗法道德,鲜明指出民主与孔教的不相容。
二、提倡科学
陈独秀首先用自然科学为武器反对迷信,狠狠打击鬼神论,还反对偶像崇拜,主张崇拜真理。反对盲从号召青年对自身与社会做出理性的审视和决断。
三、提倡文学革命
陈独秀在向封建专制主义和愚昧迷信思想猛烈进攻的同时也向当时的旧文风发起了攻击,并形成“文学革命”为内容的新文学运动:言之有物,白话文。
四、宣传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认为中国工人不仅需要政治民主,而且需要从经济上解放。在十月革命影响下,陈独秀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初步宣传解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努力维护马克思主义,反对和批判了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李大钊的政治思想
身世:李大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最早最积极的传播者、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国工运伟大先驱、革命烈士。
一、提倡民主自由,反对封建专制
1、李大钊认为封建专制统治压抑了中国人民的自由意志和创造才能,是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原因。在新文化运动中,他积极倡导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积极宣传者。
2、提出建立一个以资产阶级为基础,团结和依靠国民做后援,排斥军阀和投机政客的政治力量,以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3、重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自由的关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自由精神是达到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
4、十月革命后改变认识,将工农作为实现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建立社会主义体系。
二、宣扬科学精神,渴望思想解放
1、李大钊宣扬科学思想,反对一切迷信,使人民的思想得以解放。他认为封建专制制度造成了中国的落后,迷信盲从又巩固了专制制度。
2、以发展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坚持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真理的权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三、传播马克思主义
1、宣传十月革命,解释布尔什维克。在国内第一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2、《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a.关于唯物史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和社会革命论
b.关于阶级斗争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要靠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依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