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政治经济学》内部试题资料(名词解释、解答、论述)详细解析
以下内容是本人一位考上人大政治经济学专业的朋友发给我的内部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化、商品化、生产力水平不高的阶段,这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这表明: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领域,是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来分配社会消费品的,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一方面反映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和与此相联系的劳动者之间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实行这样一种分配制度既有利于消灭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又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直接与市场机制联系在一起。
3、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判断改革的成效时所要遵循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需求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
6、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
4、市场调节: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过程,配置资源和协调供求关系,是一种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和手段。
11、激进式改革:社会主义快速全民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其特点是:一是在政治利益结构的重构上选择自由化策略;二是在经济利益结构的重构上选择私有化策略;三是在经济政策的重构上选择控制货币、放开价格。
10、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其特点为:强制中的诱致性,双轨过渡,从局部到总体,体质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改革、发展与稳定相协调,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的多元化相分离等。
9、过渡经济: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化。
12、所有权:确定物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所有权概括和赋予了所有者能够实际拥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
13、占有权:是指行为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4、使用权:是指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和占有的性质,依其用途而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这间因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使用权是直接于所有物之上行使的权利,因而使用权的存在首先以占有物为前提。
15、收益权:是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收益权是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16、法人财产权:是指法人对企业财产的排他性占有、支配、处分和收益权。法人财产权具有以下内涵:一是权益独立性;二是股权约束机制化;三是责任独立性。
17、产权制度:是指由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的主要功能是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8、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为了保证最优化的公共物品供应量,只能由政府来供应公共物品。公共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向全体公民免费提供的纯公共产品,如国防、公安系统、公共道路、城市美化、污染控制等。另一类是向消费者收取一定费用的准公共产品,如公立学校和医院、城市自来水和煤气、邮政、新闻广播、国家政策性银行等等。
19、基础工业:是指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包括重要的矿产资源、钢材、石油化工材料等)工业。
19、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是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所发起组织、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股东就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和在股票市场上自由转让的公司。股份公司具有以下特点:股份公司是法人;股份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股东不能少于法律规定的树木;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公司资本的调整要案公司章程的对定进行;股份可以自由让渡,但不能退股;实行财务公开原则;各股东按持股比例享受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22、企业治理结构:治理结构原为法律用语,意为公司权力机关的设置、运行及权力机关之间的法权关系。经济学上将其作为契约制度的替代用语,既市场是一套智力市场交易关系的机制,企业是一套治理企业交易关系的机制。
20、董事会:由股东会选举产生的公司法人代表机构,行使公司的最高决策权。
21、监事会:是股份公司监督检查公司财务状况及董事会业务执行情况的常设机构。
23、代理问题:国有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函数不完全一致,代理人拥有企业的控制权,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可能损害委托人权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的问题,称为代理问题。
24、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24、按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私人所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即劳动所有者获工资,资本所有者获利息,土地所有制获地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相适应,按生产要素分配对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通过一定的机制把国民收入分解成不同经济主体收入的过程。
26、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
27、经济增长:一般是指更多的产出,它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来表示。
29、经济发展:它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如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个社会的平等化状况、就业状况、教育水平等。
32、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制度包括三种类型,即宪法秩序、制度安排和伦理道德规范。
35、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是以科技创新的速度方向决定成败的经济。
33、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有效的产权应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
34、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特殊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30、平衡增长:平衡增长战略又称为“大推进”战略,它是通过实施全面增长的投资计划,使各种工业同时有所发展,互为需求,各个部门的投资都有利可图,从而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
31、非平衡增长:是将经济发展过程(以工业化为核心)看做是不同部门先后不同的成长,并相互联系着彼此施加压力和推力的结构演化过程。非平衡增长理论的中心概念是联系,在确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重视不同工业部门发展的关联作用。
28、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的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36、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37、对外贸易:指国与国之间商品与劳务的进出口交换活动。在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其他对外开放形式的基础。
37、外商间接投资:即利用国际信贷,包括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出口信贷和国际债券等。
38、外商直接投资:即海外投资者向东道国直接投资办企业,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39、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出口额或进口额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是开放度的评估与衡量指标。
40、进口替代战略:强调以本身的制成品替代进口的制成品,即通常所说的国产化。进口替代的主要对象是在国内有较大市场的产品,国家通过建立贸易壁垒,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内厂商进行保护。
41、出口替代战略:强调出口的扩大能刺激并主导国内经济的发展,主张国家要改变为了进口替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推行鼓励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关税和汇率政策。
41、经济政策手段: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的方法两个方面。最高层侧的经济政策手段可以划分为:财政手段、金融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经济法制手段和制度约束。
42、政府调控经济:是指调控主体运用调控手段,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作用于调控对象,以达到预期的调控目标。政府调控要收到预期的效果,要有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和相应的微观基础,既单向依赖市场的微观主体能对宏观调控措施作出灵敏及时的反映。
43、财政收入政策:即通过增税或减税及税种的选择调节投资和消费需求,实现收入和资金的再分配。
44、财政支出政策:即通过政府预算支出的增减及财政赤字的增减影响总需求。
45、财政补贴政策:即在结构失衡或出现供给“瓶颈”时,提供各种形式的财政补贴,以保护特定的产业及地区经济。
46、金融手段: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影响投资等经济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手段。金融的调节工具有: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与财政政策相比,金融手段对短期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较强作用。
47、行政管理手段: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凭借政权的威力,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干预经济生活的经济政策手段。主要包括信用管制、进口管制、外汇管制、工资管制和投资许可证制度等。行政管制具有强制性、纵向隶属性、强调经济利益一致性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把行政管理手段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
48、经济法制手段:是指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规范经济活动、保障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经济法制手段一般具有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相对的稳定性等特点。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来规范各类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非正当的经济活动,使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二、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的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99年考过)
马克思恩格斯在提示了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的同时,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
(1)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只有在摆脱了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才能真正成为自然和历史的主人,才能成为真正自由的人。个人自由的真正实现不能离开集体,只有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基础上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调节,人类社会才能真正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阶级对立和社会发展的无政府状态是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造成的,因而消灭私有制是建立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根本途径。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并在此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生产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只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和创造相应的物质条件,才能不断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为建立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的新社会创造现实的基础。
(4)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商品是私人劳动的产物,商品交换是私人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因此,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货币关系将被消除,整个社会生产由计划调节。
(5)在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马克思曾根据生产力的不同性质,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高级和低级两个发展阶段。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3、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运行形态,它不是区分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特征。市场经济共同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奉行的是计划规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则遵循产权规则。为此,通过产权的界定和保护来确立排他性产权,对于市场机制有效协调微观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2)经济主体独立自主的分散决策。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决策是由各个独立的经济主体自主进行的,微观主体在给定条件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他们根据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独立地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后果。经济主体之所以能进行独立、自主的分散决策,是因为它们都拥有明确的财产所有权或控制权,因而有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硬的预算约束,并对其决策成果承担经济责任。
(3)自由和平等竞争。市场经济作为契约经济,所有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人的地位和机会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他们在机会均等、交易公平的准则的约束下自由地参与市场竞争,这包括消费选择自由、开业自由、就业选择自由和交易自由等。没有任何人或机构可以强迫他们所不愿意做的事,他们进行竞争所凭借的是各自的经济实力和比较利益。
(4)市场价格协调的微观决策。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把有限或者说稀缺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的变动就是显示产品稀缺程度的信号。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又反过来调节供求,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实现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价格信号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无所不在,贯穿于经济运行的始终,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5)按生产要素贡献和市场效率分配。生产要素价格是由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决定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水平取决于要素价格水平,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是劳动工资收入、资本利息收入、土地(房产)租金收入和企业利润收入。按生产要素贡献和市场效率进行收入分配,也就是按它们的市场成果进行分配。它可以刺激经济主体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和有效利用,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4、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的这段时期,理论界主要是围绕怎样看待市场的作用、怎样认识和对待商吕货币关系,是否应该利用价值规律等问题展开讨论。
第二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客观上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不仅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而且在生产领域也发押作用。
第三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以下论断: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具有统一性;计划与市场板块式结合。
第四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第五阶段,1992年以后。邓小平在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六大重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中国的过渡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考过两次)
(1)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的统一。中国的市场化是与工业化联系在一起的,面临着市场化与工业化、现代化的双重转型。
(2)中国的市场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体制转轨。一方面,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是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市场化的模式和道路,规定了中国市场化的可能性边界和基本的约束要件;另一方面,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市场关系的形成反过来会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演变。
(3)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首先是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过程。因为,市场制度是一个由多方面内容组成的有机整体,向市场经济过渡不仅仅涉及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和经济体制的转型,而且包括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深刻变化的整体性过程。
(4)经济过渡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脱离具体条件而独立存在的一般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理论抽象,而不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能简单地照搬某种抽象的理论或某一国家的体制模式,而只能在有条件地吸收和借鉴外国建立市场经济的经验的基础上,把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与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6、宪法制度对于改革道路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宪法制度对于改革道路的决定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宪法制度的内容决定了改革的内容。宪法制度是一个社会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是制定规则的规则,它规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规则,以及国家政体的性质、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和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宪法制度不同,具体的制度安排就会产生显著的差异。中国的渐进式改革的根本特点是,它是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经济制度上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在政治制度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宪法制度的变化决定了改革的方式。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根本特点在于,它对于原有的宪法制度没有采取推倒重建的“革命”性做法,而是在原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边际性调整,逐步修改原有宪法制度的内容,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内涵。
7、简述渐进式改革方式的特征。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的市场化。这种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即改革的推动者与组织者是由一个权力中心和层层隶属的行政系列构成的,权力中心根据下级包括企业传递上来的改革需求形成改革方案,然后通过各级党政系统贯彻实施;
二是增量改革,即在基本不触动原来的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经济的增量部分率先引入市场机制;
三是先试点后推广,即先在试点单位形成改革经验,然后再在其他单位推广试点经验,以便在改革的不可逆转性与改革的稳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8、简述中国渐进式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渐进式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的市场化。我国持续20多年的经济增长、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以及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都现式渐进式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渐进式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按劳分配为主的条件下采取多种分配方式,从而既坚定不移的推进市场化进程,又使社会主义制度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二是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改革的成效。即使否越来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越来越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越来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在稳定与发展中积极推进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四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适时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行政治民主化等。
9、简述马克思关于所有权权能的论述。
所有权是确定物的最终归属,表明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所有权概括和赋予了所有者能够实际拥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
(1)占有权。这是指行为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有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的关系。
(2)使用权。这是指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和占有的性质,依其用途而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因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使用权是直接于所有物之上行使的权利,因而使用权的存在首先以占有物为前提。
(3)收益权。这是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术利义务关系。人们拥有财产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一定的手段获取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某种经济利益,即收益权是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4)处分权。这是指为法律所保障的实施旨在改革财产的经济用途或状态的行为可能性,它所反映的是人在变更财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对财产的消费属于事实上的处分,对财产的转让属于法律上的处分。
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离。这种分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资本的法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的分离。
(2)资本职能与管理、监督职能的分离。
11、简述产权的功能。
(1)产权明晰化有利于明确交易界区。一个在法律上强有力的产权制度上可以通过法律等制度界定和保护排他性的产权,使交易者既能在市场上展开公平的现货交易,又可以与其他交易缔结具有法律保障的契约关系,形成多样化的财货交换方工和财产转让方式。
(2)产权明晰化有利于规范交易行为。产权关系明晰化有助于明确财产的最终归属,保护所有者的权益,从而有助于制定公平而有效率的交易规则,有效地约束和规范行为人的交易行为。
(3)产权明晰化有利于稳定交易者的收益预期。权利义务关系的明晰化与对称性,可以使行为人在行使产权时具有稳定的收益预期,他将全面权衡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以效用最大化原则来支配和处分产权,从而优伦激励与约束机制。
(4)产权明晰化有利于提高合作效率。产权归属的明确性,可以降低合作谈判中的交易费用,从而提高合作效率。
(5)产权明晰化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排他性产权的确立,使公平、自由的市场交易成为可能;产权的可分离性,可使人们在拥有和行使这些权利时实行专业化分工,获取由分工带来的收益增量;产权的可转让性,使资源能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在全社会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0、如何正确发挥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家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得到加强,即使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也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理解为单纯的数量扩张或它可以脱离、排斥其他所有制形式百孤立地发展。相反,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中,非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国有经济正常发展从而保持和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因此,正确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需要在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上下功夫,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和组织形式。
(2)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于克服市场的缺陷,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长期动态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能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理解为国有企业只能存在于非竞争性领域,理解为国有企业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事实上,认为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竞争,既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又缺乏充分的经验支持。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眄,国有经刘的主导作用既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充分体现市场机制的要求,把计划与市场、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内部资料(名词解释、解答、论述)详细解析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8
相关话题/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第四版课后答案2011最新修改版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名词解释、论述概率较大)一、名词解释1、(生产资料)所有制①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② 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逢锦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
说明 这份电子版的逢锦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是我根据2005年11月19日至29日文登考研学校经济学专业课辅导班笔记的政经部分整理出来的,成稿于2005年12月11日。其中删掉了一些老师认为肯定不会考的和近三年内考查过的习题,并根据老师对出题方式的预测对少数习题做了修改。有志于报考中央财金大学的同学可以根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金程经济学金融学国庆提高班讲义 政治经济学_杜婵媛
一:导论 二:商品和价值 三:货币、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四:资本和资本运动 五: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六:收入和分配 七:资本主义生产 八:资本主义的分配 九: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十: 社会主义经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西南大学版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资本主义部分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经济的含义:A、经济的最初含义:晋书中第一次出现,economy 家务,规则;B、经济的现在含义:①经济管理、经济制度;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消费、交换、分配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③一个国家国民经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3逢锦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内部资料)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说明 这份电子版的逢锦聚《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是我根据2005年11月19日至29日文登考研学校经济学专业课辅导班笔记的政经部分整理出来的,成稿于2005年12月11日。其中删掉了一些老师认为肯定不会考的和近三年内考查过的习题,并根据老师对出题方式的预测对少数习题做了修改。有志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西安交通大学831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_重点节选
一、 西安交通大学831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 1. 题目一 2.题目二 二、 西安交通大学831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考察重点知识节选 1.知识点一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出身于犹太族的资产阶级家庭,他是英国金融界知名人士、社会活动家、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他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该书的中心是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0.1 复习笔记 0.2 课后习题详解 0.3 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1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商品和价值 2.1 复习笔记 2.2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0.1 复习笔记 0.2 课后习题详解 0.3 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 2.1 复习笔记 2.2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6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部分 课后习题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1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2章 商品和价值 第3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4章 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 第5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第6章 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第7章 竞争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部分 课后习题 第1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2章 商品和货币 第3章 市场经济 第4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5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第6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7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8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第9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篇 导 论 第1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2章 商品和货币 第3章 市场经济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4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5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第6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7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8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 第9章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篇 导 论 第1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商品和货币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市场经济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4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4.1 复习笔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经济学综合之逄锦聚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导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政治经济学,首先要弄清楚它是怎样一门科学。通过本章学习,应当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对象、任务、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明确学习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考研政治经济学总结经典35题
考了两年人大802经济学,根据很多资料和历年真题提炼出来的35个题目,涵盖政经的重要题目,都是必须掌握的~作为理解和背记都很合适! ps.政经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死,的考题翻来覆去都是那些,把核心题目吃透了也就把这一科吃透了。 一贯风格 for free!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上传下载区 版 一、 简述生产与分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考研复习总结
《政治经济学》经典总结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 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①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 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