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文学史课件整理版(袁版)(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12
后世对《战国策》颇多非议,其批评和争论,明清时期还在继续。
以历史或现实的眼光来看,《战国策》反映了那个变革时代新兴的纵横家思想,正体现了战国时代活跃的思想氛围,积极有益的成分还是主流。
当然也有一些糟粕,如鼓吹权谋欺诈,不讲信义,宣扬行贿受赂,造谣说假,突出利己主义意识等,但这些并不占主要地位。
《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古人曾一致给予肯定,其艺术技巧实较之前人有所拓新。
第一,描写细致,人物生动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左传》描写人物大抵是简笔的勾勒,而《战国策》描写人物更加具体细致,也更呈现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特点。
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勇毅之士如聂政、荆轲,高节之士如鲁仲连、颜斶,等等,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代表了士的不同类型。
《战国策》以曲折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情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1.用曲折起伏的情节描写人物
《燕策三》记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一系列波澜起伏的情节精彩纷呈。其中田光自刎、樊于期献头,易水送别,秦廷行刺等情节,都出人意表,极尽腾挪跌宕之能事,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得以生动展现。
2.用个性化的言行描写人物
《战国策》记人物言行的文字相当精彩,在《国语》、《左传》基础上有所发展。
3.用传神的情态和细节描写人物
“荆轲刺秦王”
慷慨悲凉的“易水送别”是前半部的最高潮,又是后半部的大铺垫,“殿上行刺”则是全文最精彩的场面。
《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冯谖客孟尝君》:
所刻画的冯谖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弹铗而歌“、”焚券市义“、”营造三窟“,冯谖一生的主要事迹尽在一篇中,将这位有远见有胆识、有谋略有手段,同时也是恃才自傲、多辞善辩的“奇士”风采,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类作品,显示了由《左传》编年体向《史记》纪传体的过渡。
第二,铺排夸饰,富于文采
《战国策》主要是当时游说之辞的记录,纵横家们充分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寓言等各种文学手法,务使其语言具有说服力和煽动性。《战国策》一书,由此显得奇谲恣肆、雄隽华赡、姿态万方,达到了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就。
1.铺排夸饰
《左传》也是以文采著称的,但两者相比照,可以看到《战国策》语言更为明快流畅,纵恣多变。
《战国策》常使用铺排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铺张扬厉,夸饰渲染,极尽形容之事,呈现出酣畅淋漓的气势。
铺陈,就是把事物的有关方面尽可能全面而广泛地论列陈述。夸饰,就是把事物的某种属性故意过甚其辞地夸大强调。
苏秦、张仪等人游说诸侯,述其地理,都爱东西南北,山河湖海;追溯历史,总是三王五霸,从古至今;谈政治,则君臣内外,法术权势;论军事,则攻守进退,固险扼塞,中间每每结合一连串夸张形容,把各种情势强调到极致。
2.对偶排比
《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沛,也与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排比句法,《国语》、《左传》已经使用,《战国策》则更为恣纵,句型趋于多样化,技巧更加成熟。
用一种夸张渲染的说话方式和短促有力的语言形式,极力铺陈渲染,一连串对偶式的排比句,层层推进,有如波涛滚滚之势。苏秦的说辞,最典型的体现了《战国策》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的风格特点。
3.譬喻寓言
《战国策》所记策士说辞,常运用巧妙生动的譬喻来进行论辩说理。
《战国策》还大量运用机智而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其寓言故事丰富多彩,大致可以分为动物寓言、社会寓言和历史寓言三大类。
“鹬蚌相持”: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亡羊补牢”,等等。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
《战国策》的寓言,大部分情节完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多用于口头陈说,寓意深刻,而又浅显易懂,且饶有风趣。许多寓言在后世演变为成语,脍炙人口。
《战国策》文章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正是那个纵横捭阖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它对语言艺术的重视,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在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秦汉的政论散文、汉代的辞赋,都受到《战国策》辞采华丽、铺排夸张的风格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描绘人物形象,也是在《战国策》的基础上更为向前发展。
同步思考题:
1.简述《国语》、《战国策》体例和作者情况。
2.《国语》的思想倾向?
3.举例说明《国语》描写人物的特点?
4.怎样理解《战国策》为世诟病?
5.试以《苏秦以连横说秦》为例,说明《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6.《战国策》的语言成就?
7.先秦历史散文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8.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史与文融合?
第四章 诸子散文
一、孔子《论语》文学特色
《论语》的文学特色会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特色,二是人物形象。
(一)语言特色
词约义丰
由于《论语》的语录体性质,自然形成语言的精炼--言约义丰。孔子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
言简而意丰,大多属于格言警句,是对人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高度概括,流传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论语》以当时通俗平易、明白晓畅的口头语言为主,又吸收古代书面语言精粹洗炼、典雅严谨的长处,形成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的独特风格。
(二)人物形象
记孔子听弟子各言其志,通过不同的谈话方式和内容,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思想性格。子路的直率自信、冉有的谦恭有礼、公西华的长于辞令、曾皙的风度潇洒,人物表现的各具个性,数字传神,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论语》虽是语录体,但它在记言中兼顾叙事写人,生动活泼,凝练隽永。这种形式对后代笔记、小品一类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二、《孟子》
从体制上说,《孟子》受《论语》影响较重,基本上仍采用语录体。
《论语》中独白式语录占总条数三分之二以上,对话式语录不到三分之一。但《孟子》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长篇的对话语录集。对话尤多,以问答对话的方式展开长篇大论的说理;即使是独白,有的篇幅也比较长。
《孟子》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可视为完整的说理文,有逐渐向比较成熟的说理文过渡的趋势。
单纯发表议论,类似长篇独白的篇章,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作比较细致的论述,实际上已经是议论散文的雏型。
(二)文学特色
1.感情强烈,气势充沛,语言酣畅有力,无可阻遏
其行文坦露,绝不作吞吐之态;文字流畅,喜用排比句式,层层迭迭,形成了《孟子》散文的富有气势,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横行无阻。
集中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和志趣,是掷地作金石声的千古名言。在行文上,高屋建瓴,气势豪放,酣畅横肆,痛快淋漓之至。
2.善设机巧,引人入彀,层层追逼,锋芒毕现
《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孟子与农家学派的陈相辩论。农家学派主张任何人都要从事农业生产,反对有社会分工:“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孟子为了驳倒他,用了先设机巧、欲擒故纵的方法,引人入彀,层层紧逼,使对方理屈辞穷。
3.善用譬喻和寓言故事说理,富有形象形与幽默感
东汉赵岐早就指出“孟子长于比喻”。据不完全统计,《孟子》全书二百六十章,共使用了一百六十多个比喻,皆生动活泼,轻快自如,准确贴切。
而且根据不同身份、爱好,联系切身事例作为比喻。对好战的梁惠王,“请以战喻”;对好乐的齐宣王,“臣请为王言乐”。总是恰到好处,拍合本旨,毫无牵强之感。
三、《老子》文学成就
1.精警而玄妙
《老子》突出特点是精警凝练、意味隽永。其语言平直简约,无所修饰,而又意旨幽深,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处处闪烁着哲人的智慧。
在精练而通俗的语言中蕴含哲理,如同格言谚语。
《老子》中简明精深的词句,不少成为成语或名句,如:“大器晚成”(四十一章)“大巧若拙”(四十五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七十三章)
2.富于形象性
老子玄妙的抽象思维,常伴随着具体的形象一起展开。比喻是老子进行思维与论证的独特方式,他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长久,而况于人乎?
3.多排偶用韵
《老子》一书文多用韵,句多排偶。
其文句大体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或两两相对,或层层排比,或首尾相接,或回环往复。
其用韵不拘一格,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有的一章一韵,有的一章数韵,或句尾、或句首、或句中用韵,大都错落有致,流畅自如。
对“道”作精彩描写。隔句用韵,两句一转,使人体味出一种朦胧隐约的诗歌意境来。
回环往复中蕴含玄妙哲理,形成韵律美感。
四、《庄子》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在文学意义上,庄子的文章可以说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后人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成就推崇备至。
庄子散文的风格:汪洋恣肆谲诡奇幻
1.想象奇幻,怪生笔端
《庄子》一书向来以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著称。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庄子善于“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其文具有“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特点。
《庄子》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作者以非凡的想象力创造了光怪陆离,波诡云谲的艺术世界。其笔下,古今人物、骷髅幽魂、草虫树石、大鹏小雀无奇不有,千汇万状,迷离荒诞。文章充满了诡奇多变的色彩。
2.意境闳阔,雄奇恣肆
庄子善于把自己对自由无限的追求精神灌注于笔端,以挥洒自如之笔,创造出雄奇开阔的境界,表现自己对广阔天地、绝对自由的向往。
3.神话寓言,连缀而来
《庄子》大多是用“三言”的形式说理,即“卮言”、“重言”、“寓言”。
“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据统计,《庄子》一书中,含有寓言故事200多则。
用生动的艺术形象来阐明抽象的哲学道理,即善于借助神话、寓言故事及各种譬喻来阐明哲理,是《庄子》的一大特色。例如,“庖丁解牛”比喻熟能生巧;“承蜩丈人”比喻专心致志之道;“匠石运斤”比喻知己难觅;“井底之蛙”、“涸泽之鱼”等等,构思巧妙,寓意深刻,非常生动传神。
4.构思精巧,变化无端
《庄子》的感情往往是无端而起,无端而止,迷茫恍惚。
与之相应,《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
《庄子》散文的章法自由灵活,变化多端。
庄子不屑于按固定的程式去组织文章,而喜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
文中忽而议论,忽而譬喻,忽而叙事,纵横驰骋,变化莫测。
5.语言丰富,挥洒自如
意指庄子言论虚远广大,无限制、无边际,放任不拘,不偏执于一隅。这一特点既是指庄子的思想,也是指他的文辞。《庄子》语言丰富多采,文笔挥洒自如,措词恢诡奇警,声调铿锵响亮,高超地运用艺术技巧来表情达意。
庄子是个卓越的语言大师,他对文学语言的运用纯熟自如,精采传神。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曾说:战国诸子中,“文辞之富美者,实唯道家”,而在道家之中又当首推庄子。他那古今独步的文笔不仅凌驾于战国诸子之上,而且也是后人难以企及的。
《庄子》的艺术风格与他的哲学思想有直接关系。庄子追求与“道”相适应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
这种精神使他可以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突破物与我、时间与空间、自然与社会、人与物、神话与真实等重重界限,以上天入地的气魄和千姿百态的形象、奇幻莫测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去表现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点。
秦汉以来的一部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下发生的。
--郭沫若《鲁迅与庄子》
庄子在文学史上是与屈原并称的作家,世称“庄骚”。他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和汪洋恣肆、奇幻诡谲的文章风格,开创了不同于儒家的新的文学传统。
庄子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如阮籍、嵇康、陶渊明、李白、柳宗元、苏轼、辛弃疾、曹雪芹、龚自珍等,都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受其濡染。但其影响,又呈现出相当复杂的面貌。
唐代李白更多地与庄子摆脱一切束缚、抗逆现实的精神相承,并吸收庄子“开浩荡之奇言”的艺术风格,其诗感情炽烈,想象丰富,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将庄子与屈原所开创的浪漫主义文学推上了新高峰。
宋代最透彻理解庄子妙谛的是苏轼。苏轼因任自然的旷达与卓尔不群的人格,几乎就是庄子个性的再现。他说:“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轼的诗、词中,多流露出一种因缘自适,向山林野趣、佛家禅理寻求解脱的清旷之气。他的散文则“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具有如行云流水一般恣肆自然的特色,也都是受庄子思想及散文影响较深的结果。
明代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人在思想上标举人的真性情,肯定人欲,否定天理,在文艺上主张表现人的纯真的自然本性,倡导“童心说”、“性灵说”等,但究其思想渊源仍与庄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书中所表现的对功名利禄的否定,对传统观念的叛逆精神以及对人生的空幻感,可以看出受到《庄子》濡染的痕迹。
《逍遥游》分析
二、《逍遥游》的思想内容
本文描述了庄子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逍遥游。这是一种摆脱一切束缚的绝对精神自由的境界,是庄子所提倡的体悟大道的境界。
但庄子在文中并没有从正面去讲述如何体道,而是围绕逍遥游讲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思维方式,阐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很有哲学价值的思想观点。
1.有待和无待
2.无功、无名、无己
3.大智和小智
4.有用和无用
逍遥游是精神的自由,只有让思想冲破被束缚、被牵累的牢笼,从闭塞狭窄、僵化不变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无待、无功无名无己、大智、以无用为用,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
三、《逍遥游》的艺术特色
1.创造出雄奇开阔的境界,表现对广阔天地、绝对自由的向往。
《逍遥游》的宗旨,是说人的精神摆脱一切世俗羁绊,化同大道,游于无穷的至大快乐和自由。真正的逍遥游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
文中所写的“神人”,正是这种人生境界的体现者: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其描写使人的心胸豁然开朗,有遗世独立之感,其想象构成了瑰玮奇诡的艺术境界,令人读之神思飞扬。
2.浪漫气息浓厚,突出体现了《庄子》富于想像力、诗意与哲理交融的特点。
作者展开了奇思遐想,运用高度夸张的手法,创造了绚丽斑斓的艺术境界。在作者的笔下,水击三千里的大鹏,藐姑射之山的神人,有着人的情感和语言的蜩、斥鴳、学鸠等小动物,等等,这些奇幻诡异的艺术形象纷至沓来,使人应接不暇。
3.巧妙灵活地运用了比喻和寓言,形象生动,寓意丰富而深刻。
文章借助于形象来说理。比喻、寓言的运用极为自由灵活,有的正喻、有的反喻,有的几个譬喻层见叠出,有的譬喻中套譬喻,故事中有故事。
4.行文跌宕纵恣,大开大阖,挥洒自如,具有章法结构的变化之美。
文章紧紧围绕“逍遥游”的主旨,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各段落之间跳跃起落,似断实连,笔触自由驰骋。
开头突兀而来,大鹏的宏阔形象,使人惊叹不已;经过层层转折,反复譬喻,在第一大段结尾才点明“至人无己,神人无名,圣人无功”的主旨,使人恍然大悟,原来前面所说的一切都是铺垫。然后,又用几段对话分别加以说明;结尾在与惠施的反复论辩中,以无用之用即逍遥作结,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其中逐段逐层,皆有逍遥境界。如武夷九曲,万壑千岩,应接不暇。……一路笔势蜿蜒,如神龙夭矫空中,灵气往来,不可方物。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
同步思考题:
1.什么是逍遥游?大鹏是不是达到了逍遥游?
2.小智和大智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达到大智?
3.本文如何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明道理的?
4.本文体现了《庄子》散文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
汉代文人诗歌
古诗十九首:
(一)关注个体价值
(二)袒露从政心理
汉代末年,仕途阻塞,传统道德沦丧,士人袒露从政心理,对上流社会的世态炎凉表示了强烈的失望和不满。
(三)抒写羁旅之苦
汉代士人饱受羁旅行役之苦,游子情怀,思妇闺愁,写尽相思怀人之苦。
(四)流露厌世情绪
文人们思考个体价值,但这种觉醒了的生命意识常常笼罩着悲观厌世的色彩。《生年不满百》
《古诗十九首》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历来受到极高的评价,钟嵘《诗品》称其为“一字千金”。
而从整体来看,《古诗十九首》具有天然混成的艺术风格。文人尚未进入自觉阶段,无意为诗,其诗歌创作大抵有感而发、不刻意雕琢。
(一)情感真切动人
东汉文人诗注重抒情,尽管诗歌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看法颇有些颓丧,但那种对人生的迷惘与痛苦的感受,那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与个体意识,那种要紧紧抓住人生的欲望,却是当时社会的真实产物。诗人们毫无矫饰地、有时是非常大胆地表现着内心世界,使作品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
(二)擅长借助写景来和抒发感情,诗人运用比兴、衬映、烘托等手法,融情入景,寓景于情,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像“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回风动地起,秋草萋以绿”,都是异常生动而情景交融的句子。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写人间的男女离别之情。全篇只是写景,而愁绪一片,流溢其中。尤其结束二句,真是委婉缠绵,情景难分。
(三)语言浅近洗练
《古诗十九首》是建立在民歌基础上的、具有一般“民歌”特点的文人创作。它的语言,既质朴自然,不假雕琢,而又高度洗练而富于概括力,往往表达出十分复杂曲折的思想感情,语浅情深、语淡味淳、语直意曲,”深衷浅貌,短语长情”。
•《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古诗十九首》“语短情长”,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
•汉乐府民歌通过个性化的对话、典型的生活片断来刻画人物形象,《古诗十九首》“则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及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朴素自然并具有口语化特点,《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含蓄蕴藉而高度洗练。
《古诗十九首》不仅是定型的五言诗,也是文人诗进入成熟阶段的显著标志。它对后代的影响很大,是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
它在形式、题材、语言风格、表现技巧等诸多方面,都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所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在魏晋时代,曹丕、曹植、陆机等重要诗人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模拟的痕迹;在以后漫长的诗歌发展过程中,人们仍然不断从其中汲取艺术营养,乃至有人称它为“诗母”(明•陆时雍《古诗镜》)。
同步练习:
1.简述文人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
2.简述汉代七言诗的形成。
3.《古诗十九首》的名称、作者和产生时代?
4.何谓“古诗”?
5.《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有何社会现实性?
6.《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7.理解刘勰、陆时雍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
秦汉文学
第一章汉代政论散文
第一节西汉前、中期的论说散文
一、西汉前期的政论散文
(三)贾谊、晁错
贾谊《过秦论》:
《过秦论》的写作目的是总结秦王朝的灭亡教训,所谓“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为巩固汉王朝的封建统治而提供借鉴。
文章不仅以逻辑的力量服人,而且以情感的气势动人,是汉代有名的大文章。鲁迅称为“西汉鸿文”(《汉文学史纲要》)。
与贾谊同时并齐名的政论散文家是晁错。重农抑商的论点,在晁错的《论贵粟疏》等文章中,得到集中、详尽的发挥。这在中国以后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成为一贯的政策。与战国诸子讨论政治问题的散文相比,西汉前期的政论散文有三点显著不同:更注重实际的;更具有谨严的风貌;更具有恢弘的气度。
二、西汉中期的政论散文
武帝至宣帝是西汉的中期,统治者大力提倡儒家思想。随着国家形势的稳定,专制制度和君主权威的强化,以及辞赋的盛行,论说散文的内容和风格都相应发生重大的变化。
(一)出现追求对偶工整的趋向
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桓宽《盐铁论》。
《盐铁论》的基本内容:以当时经济名臣桑弘羊、田千秋为一方,以各地应诏前来的贤良文学为另一方,对武帝实行的盐铁官营,以及与此连带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军事政策的得失,展开广泛深入的论辩。全书共六十篇,各篇都用问答体,彼此诘难,层层深入,是我国论辩散文的重要作品。
(二)出现感慨士之不遇的作品
代表作品有东方朔的《答客难》,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司马迁《报任安书》:文章直抒胸臆,悲愤满腔,表现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独立个性的知识者在强大的专制制度迫害下巨大的内心痛苦,是汉代散文中难得的抒发情感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纯粹的抒情散文,是从私人书信这一体式中开始形成的,《报任安书》可以说直接启发了这一传统。
(三)出现浓厚经学气的儒者之文
董仲舒:西汉大儒,一生著述甚丰。其影响最大者,则为《汉书》本传中所载《贤良对策》三篇。其文章风格一变为引经据典,典雅醇正,代表了下一个时期政论文的主流。
《淮南子》:武帝时期,由淮南王刘安招集其门下文士编纂,可以说是最后一部战国诸子式的著作。《淮南子》实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它不拘泥于一家学说,融汇百家,在思想倾向上则有兼容并包的特点,同时,片断地保存了许多古代文献资料。与其内容的宏博相应,《淮南子》行文多形容铺张,繁富有序,颇重语言的修饰,大量运用铺陈排比句式,表现出文风闳丽的特点。
王充
其著述多种,最重要也是唯一留传至今的《论衡》85篇。
1.《论衡》的思想内容
《论衡》站在比较接近原始儒学的古文经学立场上,激烈地批判官方宗教化、庸俗化的今文经学。(或认为:自觉地以道家的自然哲学批判谶纬迷信、天人感应、灾异祥瑞等虚妄之言。)
“疾虚妄”--《论衡》的基本精神
可以说,《论衡》对当时流行的迷信、虚妄、庸俗、僵化的思想观点和社会风气进行抨击,充满了怀疑、批判精神,带有孤傲反俗的色彩。
相关话题/文学
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复习指南基础班辅导内部讲义
..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10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诗歌专题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八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二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九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六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七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三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9山东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
基本知识点(选择题) 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 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7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部分专业考研调剂公告(第三批)
1.调剂原则调剂由各硕士点根据调剂考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相关性、初试总分等择优选择调剂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调剂本科专业与报考专业一致或相近的考生。2.拟调剂专业及缺额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人学科教学(历史教育)非全日制2人(全日制无名额)3.开放关闭调剂系统时间开放时间:2019年4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4-05武汉大学现代文学笔记
1 因为是中国文学,所以课本上的外国文学部分,我们不予关注。 2 只关注课本上有的作者和篇目。超出范围的不用关注。但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该作者的 一些基本情况,应当了解。如:徐志摩,书本上只有他的一篇《再别康桥》,所以他的其 他作品我们不需复习。但要注意诗人的诗派背景以及文学主张。如:我们应当关注新月诗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3201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人文学院考研调剂通知
一、调剂原则1、须符合我校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A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调剂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中医学各专业不得跨门类调剂。4、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5、中医专业学位各调剂专业要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4-03陕西师范大学考研文学综合重点整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2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课件
中国当代文学,是高等学校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我们将在这门课中系统介绍、评述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文学现象,让大家对建国以来的文艺运动、文艺理论和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有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2山东大学中国文学史辅导班指导笔记
辅导教师:王小舒 辅导用书:《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古代文学:2/3(100分) 现当代1/3(50分)大致分数 2、命题原则:题库,历年试题不排除会再次考到 3、题型:常识性:1/3 论述性:2/3 包括:简要回答,论述题,作品分析 正式辅导:第一册 先秦部分:基本词语包括名次解释如神话;主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2欧洲文学史 杨周翰 赵萝蕤编
欧洲文学史 【目 录】 绪 言 绪言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 第三节 古希腊古典时期文学和悲剧、喜剧 第四节 罗马文学 第二章 中古文学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 第三节 城市文学 第四节 从中古到文艺复兴的过渡和意大利诗人但丁 第三章 文艺复兴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2南开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参考笔记
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讲义(明清篇)
中國文學史講義(明清篇) 參考書目 1、 陳書錄:明代詩文的演變,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2、 嚴迪昌:《清詩史》,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3、 朱則傑:《清詩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4、 郭預衡:中國散文史(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 張仲謀:明詞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6、 嚴迪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史讲稿
第一章 先秦文学 第一节 上古社会文化形态 一、中国上古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三皇五帝的历史与考古。 疑古与信史:辨证的史观与文献的考证方法。 三代的国家形态:平行或重叠的政治集团。 周的封建与西周、春秋的社会文化形态。 二、先秦时代的文学。 参考资料: 顾颉刚《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美国文学简史中文版
十九世纪以前 概述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历史只能从1776 年7 月4 日算起。作为历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美国文学史,严格地说,也 是从这一天开始谱写的。哥伦布在1492 年发现新大陆之前,这块土地的主人 是印第安人,他们的各个部落还处在原始公社制度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他 们本身并没有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美国文学简史笔记(常耀信)
A Concis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What is literature?Literature is language artistically used to achieve identifiable literary qualities and to convey meaningful messages.Chapter 1 Colonial Period Background: Puritanism features of Puritanism Predestination: Go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