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文学史课件整理版(袁版)(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12


2.《论衡》的文章风格
《论衡》一书带有强烈的求实精神,采用层层推进的逻辑推理,以发扬理性,击破妖妄无据的迷信。《论衡》一书简朴明快、平易流畅,毫无修饰,体现了王充崇尚真美的创作思想。不足是反复辩难,未免繁冗,有失简洁之旨。
3.《论衡》的文学批评
《论衡》中,王充评价文章的出发点,是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思想,所以,他强调文章要有劝善惩恶的实用性,要有真实可信的内容,语言要同口语一致而明白易晓,否定夸张、虚构、想象,反对模拟。用这种标准来衡量文学作品,则显得片面。
4.《论衡》的意义
没有理性精神的复苏,没有对官方学说的怀疑和唾弃,正处于衰微的文学是很难找到出路的,《论衡》正是起到了唤起理性的作用。它预示着思想史上、文学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和帝、安帝两朝,东汉的政治已开始走下坡路。顺帝以后,外戚宦官把持朝政的局面逐渐形成,到了桓、灵之世,已是国将不国。这一时期文章的批判性增强了,愤世嫉俗的色彩更浓了。
有必要提出的是,除了批判性的政论散文,还有一些抒情散文,表现的人生追求更加多样化、具体化。如秦嘉的《与妻徐淑书》、《重报妻书》,将夫妻离别之情娓娓道来,别有情致。如延笃在《与李文德书》中描写自己家居读书,悠然自得而物我两忘。这已开了后来魏晋南北朝文学中日常性抒情性散文的先河。
自东汉中期王符的《潜夫论》,到东汉后期,仲长统的《昌言》、崔寔的《政论》、荀悦的《申鉴》等著作,形成汉代第三代政论散文。
这些著作继承桓谭、王充等人散文的理性精神和批判精神,但又已把批判的对象从迷信思想转向更具体更广泛的社会现实问题。
在文章风格方面,它们继承了汉代散文一直在发展着的骈偶化传统,文章更为整齐工丽。
同步练习:
1.《过秦论》为汉初政论散文的典范之作?
2.鲁迅对贾谊、晁错文章风格的评价?
3.《盐铁论》的文章写作特色?
4.司马迁《报任安书》的“书愤之作”?
5.《淮南子》的思想倾向和文学色彩?
6.刘向《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7.王充的文学批评主张?
8.《论衡》的基本精神及思想意义?
9.汉代政论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第二章汉代史传散文
西汉史传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的先例。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由五个部分组成。
“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政迹;“表”,是按年月顺序提纲挈领地列举各历史时期的大事;“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的传记(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这种著作体裁又简称为“纪传体”。
五种体例虽各有区别,但它们却是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3000年的兴衰沿革。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
二、《史记》的思想倾向
司马迁写《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纪事,时间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三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历史的总结,也是司马迁意识中通贯古往今来的人类史、世界史。在这个无比宏大的结构中,包涵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
1.理性态度和批判意识2.独立思考与实录精神3.史官秉笔直书的传统
(1)显示各个阶层人物生活的不同侧面(2)褒贬人物不囿于传统的名位观念
(3)广泛而多视角地描写各种人的生存方式(4)重视经济在人的社会活动中的作用
时代赋予司马迁以宏大的眼界和全面总结历史的重任,家世及教育使他继承先秦的史官传统和诸子文化,广泛的游历让他对社会得到前人所未有的了解,残酷的命运促使他深刻地思考人生,同时,司马迁又确立了不屈服于君主淫威的相对独立和批判性的写作立场。正是在一个特殊历史阶段和特殊的个人遭遇中,产生了伟大的《史记》。
三、《史记》的艺术成就
不朽巨著《史记》既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社会生活中人类的生存方式、状态,以及各种矛盾、困境。这,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
近现代以来,众多学者开始全面系统地发掘司马迁塑造历史传记人物典型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史记》文学性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叙事艺术
《史记》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众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构成了《史记》文学性的基础。
1.以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为基本方式
2.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体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3.探究事件因果关系揭示出深层的决定性因素
4.成功运用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手法
(二)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汉代以前,还没有出现完整的人物传记,人物形象的刻画总的说来也比较简略。《史记》在这样的基础上,把中国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高度。
《史记》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从总体上说,它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
1.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情,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
如写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李广“为人长,猿臂”,虽然比较简单,却各有特征。
神情的描写则比比皆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写蔺相如使秦,秦王无意以城易和氏璧,相如“怒发上冲冠”,“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渑池会时,蔺相如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缻,“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2.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使之更为生动逼真
《史记》以“实录”著称,这是指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不虚饰、不隐讳。但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为了追求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于读者的感染力,他运用了很多传说性的材料,也必然在细节方面进行虚构。这是典型的文学叙述方法。
3.描述戏剧性场景,在矛盾冲突的焦点上展示人物性格
司马迁似乎很喜欢在逼真的场景、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开他的故事,由书中人物自己直接行动以表现自己。
“鸿门宴”一节,简直是一场高潮迭起、人物纷呈而扣人心弦的独幕剧,可以清楚地看到刘邦的圆滑柔韧,张良的机智沉着,项羽的坦直粗率,樊哙的忠诚勇猛,项伯的老实迂腐,范增的果断急躁。
4.注重以人物对话传达人物神态,使人物性格特征鲜明对话往往最能活生生地体现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也为《史记》所注重,
刘邦、项羽微时见秦始皇巡游的威仪,各说了一句不甘于自己地位的表白。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多有羡慕;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则更多仇恨与野心,可以看出他们当时不同的处境和性格。
5.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
在描写人物一生的过程中,司马迁特别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如写那些建功立业的大人物,常写他们在卑贱时如何受人轻视的情形;而写那些不得善终的大人物,又常写他们在得志时是如何地不可一世的情形。前者如刘邦、韩信、苏秦,后者如项羽、李斯、田横。又在这变化过程中,充分暴露出当时人的诸如势利、报复心之类普遍的弱点。
6.善用对比、互见之法,多角度透视,洞察人性的丰富性
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运用对比、互见之法,多角度透视人物。
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
《项羽本纪》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留侯列传》中表现他猜忌功臣,《魏豹彭越列传》、《郦生陆贾列传》中揭露他慢而侮人,詈骂诸侯臣如奴仆。《樊郦滕灌列传》中披露,刘邦与项羽相争,一次兵败彭城,为自己逃命,先后三次把亲生儿女推到车下。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还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
在项羽身上可以发现多重人格。他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邦,还时常虑念百姓疾苦。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又非常吝啬,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反复把玩。至于与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则兼有风云气和兒女情。
总的说来,司马迁描绘人物形象,主要是在栩栩如生的故事中、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中,在特征鲜明的神态口吻中完成的。由此,这些人物形象才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三)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上《史记》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被尊为典范,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所谓“古文”的最高成就。
从战国诸子的文章、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到汉代枚乘、贾谊等人的散文,可以看到铺张排比被作为一种普遍的手段。司马迁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语言风格。
(一)在描述语言中倾注充沛感情,使语言富有表现力
(二)大量引用民谣、谚语、俗语,使语言丰富生动
(三)改造深奥的古词句为当时语言,使语言通俗易懂
总的说来,《史记》的语言简洁精练、生动晓畅、疏荡雅健,充满情感、富于生气,有韵致,有气势。
《史记》是“无韵之《离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这是赞誉《史记》的文学成就,也包含了对司马迁及其《史记》基本情调的认定。
由于李陵事件的深刻影响,司马迁感受到人生的悲凉,他对汉武帝不能体察其忠心直言,有难以言说的郁愤。他从自我的人生经历获得强烈的悲剧意识,并且或多或少地用这种意识去观照历史,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并借此渲泄积压于内心深处的悲愤情感。
《史记》也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性人物形象,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司马迁在探讨人物悲剧的根源时,流露出对天意的怀疑以及命运不可捉摸之感。从那些悲剧人物身上,司马迁更多感受到的是历史和人生的不确定、不公平和难以理解。

【讲读】《项羽本纪》
《史记》刻画人物、叙述故事的艺术特点以及悲剧色彩等,在《项羽本纪》中都有体现,也许是在这个意义上,《项羽本纪》是《史记》最具代表性的篇章,项羽的形象也最见光彩。
试分析:1.项羽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2.项羽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
项羽悲剧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与他的身世身世、志向以及所处时代有很大关系。
1.急躁粗暴与霸王意识2.威猛少谋与图名意识3.仁厚凶残与家族意识
《史记》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
鲁迅先生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则肯定它在史学上的成就无人可及,一则肯定它在文学上的成就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第二节班固与《汉书》
《汉书》是《史记》之后,又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
《史记》所具有的那种卓绝的见解、批判的锋芒与强烈的人民性,是《汉书》所缺乏的。对许多问题的看法,班固甚至是与司马迁直接对立的。
1.在人物形象方面
《汉书》虽逊于《史记》,但仍写出了不少出色的人物传记。如《盖宽饶传》、《张禹传》、《东方朔传》、《朱买臣传》、《霍光传》、《王莽传》、《外戚传》,都是公认的名篇
盛世人物
《史记》所写的秦汉之际的杰出人物是在天下未定的形势下云蒸龙变,建功立业,此时涌现出一批草莽英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战将和谋士。
《汉书》所写的西汉盛世人物则不同,他们是在四海已定、天下一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中固然不乏武将和谋士,但更多的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
家族兴衰
除《世家》外,《史记》的人物传记基本是止于其身,很少全面叙述家庭的兴衰史。
《汉书》记叙了许多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如《霍光金日磾传》、《张汤传》、《杜周传》、《韦贤传》、《萧望之传》、《冯奉世传》、《翟方进传》等,传主都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记叙几代人的事迹。通过描述这些家族的兴衰史,对西汉社会的变迁作了多方面的展示。
悲剧人物
《史记》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有大量悲剧人物的传记。《汉书》中悲剧人物的数量不如《史记》那样众多,但《李广苏建传》中李陵和苏武的传记,却写得酣畅淋漓,悲剧气氛很重。
感情色彩:
一般说来,班固的笔下不像司马迁那样时时渗透情感,只是具体地描写事实、人物的言行,却也显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读后给人深刻的印象。
2.在叙事方面
《汉书》班固特别善于以史家的目光洞察历史的发展,在叙事中准确地交代关乎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献资料,在平实细密的叙述中再现历史的风貌。
实际上,《史记》记三千年的历史只有五十二万多字,《汉书》记二百多年的历史则有八十余万字。与《史记》疏荡往复的笔法不同,《汉书》行文谨严有法。
首先,《汉书》在平铺直叙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
其次,《汉书》不但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地加以叙述,而且对于那些具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要特别加以强调。
再次,《汉书》对某些材料的位置安排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并且在全书一以贯之。《汉书》和《史记》一样,也写了许多人物的轶闻逸事,有的甚至是生活琐事。对于这类事情,司马迁或把它放在传记的前面,或者穿插在中间,也有的放在末尾,没有固定的位置。《汉书》则不同,凡属传闻类的生活小故事几乎全部置于篇末,很少有例外者。
3.在语言方面
与《史记》疏荡往复的笔法不同,《汉书》行文谨严有法;《汉书》的文章温厚典雅,不象《史记》那样生动活泼。所以,《汉书》的语言风格与《史记》形成鲜明的对照。
《史记》在叙述中始终倾注情感,写人物对话常用口语,富于感染力和生气;它摒弃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语言风格。
《汉书》在叙述中一般不渗透情感,只是具体地描写事实和人物言行;它重视藻饰,喜用古字,趋于排偶,形成典雅精细、详赡严密、工整凝炼的语言风格。范晔说:“迁文直而事露,固文赡而事详。”(《后汉书•班固传》)指出了《史》、《汉》的不同语言风格。这也代表了汉代散文由散趋骈、由俗趋雅的大趋势。
第三节其他史传散文
赵晔《吴越春秋》
1.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2.故事情节曲折多变3.开志怪小说的先河4.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同步练习:
1.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写作的密切关系?
2.《史记》修史的宗旨及其进步的思想倾向?
3.《史记》的叙事艺术?
4.《史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5.试分析《项羽本纪》中的项羽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格?
6.怎样理解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班固《汉书》的史学思想?
8.试述《汉书》的行文谨严有法?
9.《苏武传》所表现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10.《史记》与《汉书》的体例?从史学上看有何发展创造?
11.试比较《史记》与《汉书》的不同的语言特色?
12.《吴越春秋》的写作特点?
13.蔡邕碑文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汉代辞赋
第一节、汉赋的形成及发展
什么是“赋”?
一、赋的起源“赋”起源于先秦,从现存史料来看,最早以赋名篇的是荀子。
二、赋的体式
“赋”:赋是由楚辞发展而来,至汉代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讲究铺陈、文采、韵节,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随着赋体的发展、衍变,赋在体裁上可分为古赋、俳赋、律赋和文赋四类:
三、汉赋的发展
骚体赋阶段:
继承楚辞传统,多为抒发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以贾谊《吊屈原赋》等为代表;
散体大赋阶段: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散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则代表其最高成就。
抒情小赋阶段:张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了抒情小赋先河。
第二节
西汉前、中期赋的兴盛
在楚辞的影响下,汉代文人既有模拟楚辞传统风格和体式的创作,也有从楚辞脱胎而出的新体赋的创作。
一般模拟楚辞体作品称为“骚体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即是其例;新兴的新体赋作品称为“散体赋”(或“汉大赋”),如枚乘的《七发》。
骚体赋与散体赋形成了大体明确的分工:散体赋主要用于正面的赞颂讽谕,而骚体赋重在咏物抒情,而且抒发的多是抑郁之情,格调和《离骚》相近。
一、贾谊
西汉前期,在传统的以抒情为主的骚体赋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是贾谊。贾谊贬谪楚地任长沙王太傅时,写下了他的两篇主要赋作:《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吊屈原赋》
属于典型的骚体抒情赋。作者以屈原自况,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它是贾谊赴长沙途经湘水,感念屈原生平而作,名为吊屈原,实是自吊。
《鵩鸟赋》
采用人禽问答体,叙写对人生祸福无常的深沉的哲理思考。赋中以万物变化不息、吉凶相倚,不可执著于毁誉得失乃至生死存亡的道家哲学为解脱之方,却又在解脱的语言中深藏不可解脱的痛苦。这种表现方法,以此赋为开端,成为中国文学中常见的和典型的表现方法之一。在文体特征上,《鵩鸟赋》可以说是楚辞体与汉赋之间的一种过渡。直接抒情的成分已经减少;它的文句,除去语气词“兮”字,基本上都是整齐的四言句,这已经脱离了楚辞的风格;赋的内容,以假设自己与鵩鸟的问答展开,也隐然开汉赋问答体的先河。
二、枚乘
汉初散体赋的创作主要集中在藩国。在诸侯宫廷文人中,最重要的赋家是枚乘。
何谓“七发”?
第一,虚构故事框架和问答体
第二,铺陈写物的高度散文化
第三,多方面开拓的题材
第四,“劝百讽一”的基本特征
《七发》在辞赋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奠定了典型的汉代大赋的基础,并对后世影响甚大,许多人刻意模仿,以至形成一种“七体”。清代平步青统计,自枚乘以后到唐代为止,“七体”辞赋有目可查者四十多家。
三、司马相如
(一)《子虚赋》、《上林赋》:非一时所作,但内容前后衔接,意思一脉连贯,故可视为完整的一篇,它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
1.以问答体的形式展开2.极度的铺张扬厉3.高度的修辞技巧
这些对后来的汉代大赋,也就成为不可动摇的规范。经过枚乘到司马相如,典型的汉代大赋的体制,由这两篇赋得到最后的确立。以后大赋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模拟这二篇赋的体式,在题材和语言方面加以变化。
汉大赋的体制:“汉大赋”又称“散体大赋”、“散体赋”,为汉代盛行的正宗文学体裁。在吸收荀赋和楚辞的基础上,经过枚乘到司马相如,典型的汉大赋的体制得以确立:体式上,虚构式问答体;表现手法上,极度铺叙夸饰;语言上,辞藻丰富华美;内容上,描写都市、宫宇、园苑和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于篇末或寓讽谏之意。
《子虚赋》、《上林赋》的缺陷非常明显,主要是:夸张失实、文字艰深、罗列过度、呆板滞重。后来的汉大赋,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弊病。这也是汉大赋的不足:
(二)关于后人的评价:
对司马相如的赋前人有不同评价。司马迁、班固认为它有“讽谏”作用,扬雄则以为“劝百讽一”,即客观上起到的是欲讽反劝,鼓励帝王奢侈淫乐的相反效果。
汉大赋的“劝百讽一”
在主观上,司马相如作赋,是有讽谏意义的,不过作用不大,因作品的主要部分在于“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即夸张帝王的物质享受,渲染贵族的宫廷、畋猎生活及其骄奢淫佚的风气,迎合统治者好大喜功的心理,故客观上成为扬雄所批评的那样:“劝百讽一”、“曲终而奏雅”了。
应该看到,汉武帝的时代,物质财富高度增长,帝国版图大幅度扩展,作者以“包括宇宙,总览人物”的巨大时空意识所作的铺陈夸饰的描写,正是展示了中华民族那种征服、占有世界的自豪骄傲,展示了那个时代繁荣富强、蓬勃向上的生气。这里弥漫着令后人回首惊叹的大汉气象。
汉大赋作为两汉文学的主流,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统一,在文学史上,它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其它骚体赋创作
司马相如的其它几篇传统骚体赋也颇有特色。《哀二世赋》描写了旅行途中的自然景象,伤今怀古,开了后来纪行类赋的先河。《大人赋》则描写了幻想性、传奇性的自然景色,上继楚辞的传统,下开游仙文学的先河。《长门赋》虽不能肯定是司马相如所作,其中细腻地描写了皇后的孤独与悲哀,开了后世“宫怨”文学的先河。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作品。
四、王褒
到了汉宣帝时期,在宫廷里招罗了许多文学侍从之臣,当时最著名的辞赋家是王褒。
《洞箫赋》:
《洞箫赋》的取材深受《七发》第一段的影响,但王褒将之发展为全赋,这无疑扩大了汉赋的题材范围,开了后世的咏物赋和音乐赋的先河。
《洞箫赋》虽多用骚体句,但杂以骈偶句,这也是首开其端的。自此以后,辞赋中的骈偶句也像散文中一样,渐渐地多了起来。
总之,这篇赋在各个方面都颇有独创性。
第三节
西汉后至东汉中期
赋的新特点
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家是扬雄,还有班婕妤、刘向父子等;东汉前期最著名的赋家是班固,还有班彪、傅毅等。虽然总的成就不如前一阶段,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新的题材。
一、京都赋
他对同乡前辈司马相如宏博绝丽的赋非常倾慕,模仿相如赋而作的《甘泉》、《河东》、《长杨》、《羽猎》四赋,是其代表作,都有明确的讽劝目的。
虽是模拟《子虚》、《上林》,但扬雄赋仍显示了相当高的才华。他的赋不但有司马相如式的宏伟气魄,而且更注意锤炼语言。短促强劲的句子杂以气势遒劲的长句,总体上显示出瑰丽奇谲的风格。故向来以“扬、马”并称。
扬雄《蜀都赋》:扬雄早年作有《蜀都赋》,此赋开了后世京都大赋的先河。
二、宫怨赋
班婕妤,汉成帝妃嫔。西汉后期女性辞赋家。
班婕妤《自悼赋》:
是第一篇出于女性之手的宫怨赋,它更为真切地诉说了不幸宫女的怨恨惆怅之情。语言清丽流畅,描写细致,善于借景抒情,对后世“宫怨”类文学的影响很大。有些词汇、意象都是被经常使用的。如: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帷幄暗,房栊虚兮风泠泠。
三、纪行赋
刘歆《遂初赋》:
所谓“纪行赋”,是纪述行旅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最早的纪行赋,当数刘歆的《遂初赋》。至东汉前期,则出现了纪行赋的名作——班彪的《北征赋》。  
班彪《北征赋》:
其结构模仿刘歆的《遂初赋》,也是结合途中所见景物与有关的史事,抒发感想。其语言精丽整齐,写景清新自然。
纪行赋是新起的题材,它们直接启发了后代抒情小赋对自然景色的描写。由于纪行的题材,既易于发挥辞赋传统的铺写特长,又便于抒发感思,自由灵活,以后就成为辞赋的重要题材之一。
四、讽谏转向颂美
东汉前期的赋,出现大量的从正面宣扬儒家统治思想和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内容。散体赋的创作倾向开始由讽谏转向颂美,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状况。
班固《两都赋》:

相关话题/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复习指南基础班辅导内部讲义
    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复习指南基础班辅导内部讲义
    ..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10
  •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诗歌专题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八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二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九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六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七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三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9
  • 山东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
    基本知识点(选择题) 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 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7
  • 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部分专业考研调剂公告(第三批)
    1.调剂原则调剂由各硕士点根据调剂考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相关性、初试总分等择优选择调剂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调剂本科专业与报考专业一致或相近的考生。2.拟调剂专业及缺额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人学科教学(历史教育)非全日制2人(全日制无名额)3.开放关闭调剂系统时间开放时间:2019年4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4-05
  • 武汉大学现代文学笔记
    1 因为是中国文学,所以课本上的外国文学部分,我们不予关注。 2 只关注课本上有的作者和篇目。超出范围的不用关注。但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该作者的 一些基本情况,应当了解。如:徐志摩,书本上只有他的一篇《再别康桥》,所以他的其 他作品我们不需复习。但要注意诗人的诗派背景以及文学主张。如:我们应当关注新月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3
  • 201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人文学院考研调剂通知
    一、调剂原则1、须符合我校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A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调剂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中医学各专业不得跨门类调剂。4、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5、中医专业学位各调剂专业要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4-03
  • 陕西师范大学考研文学综合重点整理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2
  •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课件
    中国当代文学,是高等学校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我们将在这门课中系统介绍、评述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文学现象,让大家对建国以来的文艺运动、文艺理论和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有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2
  • 山东大学中国文学史辅导班指导笔记
    辅导教师:王小舒 辅导用书:《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古代文学:2/3(100分) 现当代1/3(50分)大致分数 2、命题原则:题库,历年试题不排除会再次考到 3、题型:常识性:1/3 论述性:2/3 包括:简要回答,论述题,作品分析 正式辅导:第一册 先秦部分:基本词语包括名次解释如神话;主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2
  • 欧洲文学史 杨周翰 赵萝蕤编
    欧洲文学史 【目 录】 绪 言 绪言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 第三节 古希腊古典时期文学和悲剧、喜剧 第四节 罗马文学 第二章 中古文学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 第三节 城市文学 第四节 从中古到文艺复兴的过渡和意大利诗人但丁 第三章 文艺复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2
  • 南开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参考笔记
    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
  • 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讲义(明清篇)
    中國文學史講義(明清篇) 參考書目 1、 陳書錄:明代詩文的演變,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2、 嚴迪昌:《清詩史》,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3、 朱則傑:《清詩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4、 郭預衡:中國散文史(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 張仲謀:明詞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6、 嚴迪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
  • 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史讲稿
    第一章 先秦文学 第一节 上古社会文化形态 一、中国上古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三皇五帝的历史与考古。 疑古与信史:辨证的史观与文献的考证方法。 三代的国家形态:平行或重叠的政治集团。 周的封建与西周、春秋的社会文化形态。 二、先秦时代的文学。 参考资料: 顾颉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
  • 美国文学简史中文版
    十九世纪以前 概述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历史只能从1776 年7 月4 日算起。作为历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美国文学史,严格地说,也 是从这一天开始谱写的。哥伦布在1492 年发现新大陆之前,这块土地的主人 是印第安人,他们的各个部落还处在原始公社制度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他 们本身并没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
  • 美国文学简史笔记(常耀信)
    A Concis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What is literature?Literature is language artistically used to achieve identifiable literary qualities and to convey meaningful messages.Chapter 1 Colonial Period Background: Puritanism features of Puritanism Predestination: Go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